书城政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史
13793900000030

第30章 在新时期稳步前进(2000年1月——2009年8月)(3)

“三三制”教学的基本架构是:

1.加强理论培训,夯实理论基础。理论培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当代世界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最新知识,研讨天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培训实行“菜单化”选学,开展研究式教学,结业前组织理论考试。通过理论学习,使学员在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理论思维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组织实地考察,深入调查研究。考察调研是“三三制”培训的重要环节,市委党校为各主体班安排了本地考察和赴外地考察两个项目。本地考察主要是组织主体班学员参观二十里铺工业园区、中滩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星火机床厂、锻压厂、果树所、曹石村、下曲村、下寨子村等。另外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学员还自行组织本市实地调研。外出考察主要是组织主体班学员赴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湖南中部经济崛起区、关中天水经济带学习参观和借鉴其成功做法及发展经验。通过考察调研,及时把考察调研的成果体现到研究课题当中。

3.开展课题研究,精心组织答辩。(1)组建课题组及课题指导组。每个班设置若干课题小组,每个课题小组由3至5位学员组成,由一位学员任组长。每个主体班组建由讲师以上的教师为成员、由校委任组长的课题指导组。

(2)确定课题。在选题上,2008年春季乡镇班由课题指导组提供30个课题研究的参考题目,其他班次由课题指导组和学员共同商讨和确定研究课题。2008年秋季天水市委党校提供100多个课题研究的选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供各主体班次的学员参考,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题库,从而促进教学的更加规范化。要求每个课题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一篇有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两个月班次不少于5000字,中青班不少于8000字。)。(3)精心组织答辩,评出优秀课题35篇。其中第三十期县级干部进修班1篇,第二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3篇,第三十二期科级干部进修班2篇,第二十八期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2篇,第十七期女干部培训班3篇。第三十一期县级干部进修班4篇,第三十三期科级干部进修班3篇,第二十九期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4篇,第三十二期县级干部进修班4篇,第三十四期科级干部进修班4篇,第三十期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4篇,第十八期女干部培训班1篇。

4.严格考核,把好结业关。在主体班学员结业前,由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组成考察组,对所有主体班次的学员进行了严格考核,切实把好了结业关。

通过“三三制”培训,一方面把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结合了起来,在培训中提高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效地解决了过去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脱离的问题,切实增强了党校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三三制”培训让学员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调查、带着问题研究,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到党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三制”培训是适应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培训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和学员研究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解决问题的实效性。2008年各主体班次学员的专题调研报告由中共天水市委组织部和天水市委党校结集出版,题名《天水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天水市委党校主体班学员课题研究成果集》,分(一)和(二)两卷,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对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市委党校以“三三制”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到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放到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新起点上来认识,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服务,更好地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三)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

为解决主体班教学中单纯的理论教学比重太大,学员参加培训学习生活枯燥单调、兴趣热情不高的问题,天水市委党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培训教学内容。(1)请市领导、有关部门领导、省内外专家学者作市情报告、形势报告和社会热点报告,现已形成制度。例如,在2003年全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轮训班和2008年全市县级领导干部学习十七大精神轮训班上,以及每年的各期主体班上,每期都有市委常委亲临党校作辅导报告,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进而也有力地提升了党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2)充分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育网和现有电教设备,进行远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3)建立党校教育培训实践基地,把组织课堂教学和实地参观考察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2003年,天水市委党校在市果树研究所、市农科所中梁站和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等单位举行挂牌仪式,正式确定了这些单位成为党校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另外还确定了山东潍坊、浙江温州、江苏无锡等地为省外学习参观考察培训基地。(4)新开设了公务员实用英语、文学赏析、音乐欣赏、体育活动等教学内容。(5)举办学员论坛,让学员走上讲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实现教与学、学与学有机结合,达到了互动教学、双向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6)积极开展广播体操比赛、爬山比赛、拔河比赛、趣味比赛、球类比赛、歌咏比赛等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了学员的生活,增强了党校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各级各类干部进党校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四)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共天水市委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全市党校工作的决定》,市委党校把定期举办的干部培训、轮训班次确定为主体班次,包括进修班、培训班、理论班、研讨班四种班次,把同级党委管理的在职党员干部、年轻优秀的后备党员干部以及党的宣传理论骨干作为培训轮训的重点对象。同时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研立校”方略,进一步加强主体班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培训教学质量,市委党校制定了《教学工作管理办法》、《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暂行办法》、《主体班学员管理暂行办法》、《主体班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研究式教学考核办法》、《菜单化教学实施办法》、《多媒体教学管理办法》、《计算机培训中心管理办法》、《教学工作奖励办法》、《教学事故与责任追究办法》、《计划外办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学工作制度。市委党校还加强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包括课前准备环节的管理和课后总结考核环节的管理。一是规范教师教案,对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教案,责令其重新备课;二是课后由学员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年终考核教师的依据之一;三是根据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研究式教学的量化考核办法、菜单式教学的实施办法和教学事故追究制度,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四是设立教学质量奖、教学创新奖、公开教学奖,鼓励教师工作积极性。

另外,完善了学员考试制度、单元讨论督促检查制度、专题讨论式教学、学员社会考察活动、公开教学活动等,从2002年开始,首先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实行了论文指导和答辩制度。通过以上教和学两方面制度的制定和措施的实行,有力地保障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三三制”教学的管理上,市委党校制定了科学的教学计划和严格的学员管理制度。(1)时间安排合理。三个半月班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理论培训47天,社会考察14天(外出考察10天、市内考察4天),集中撰写课题报告7天,课题答辩1天。两个月班次(县级干部进修班、科级干部进修班、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和妇女干部培训班):理论培训17天,社会考察12天(外出考察10天、市内考察2天),集中撰写课题报告5天,课题答辩1天。(2)理论培训、考察调研和课题研究三者有机统一,实现了教、学、研三位一体。(3)坚持用制度管理学员,有效地克服了学员无故不到校的现象。市委党校明确规定,学员达不到出勤天数,不得结业。(4)坚持用量化标准考核学员,使考核结果更有说服力。学员的结业成绩由理论考试、出勤、民主测评、课题评定和组织考核构成。

正是因为市委党校在教学改革中坚持分类培训,注重层次性;坚持按需培训,注重针对性;坚持规范培训,注重科学性;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广泛性,才使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纵观市委党校历年来的教学改革工作,可以看出:改革和创新是党校在新时期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天水市委党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学创新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节函授教育、研究生学历教育

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一、函授教育稳步推进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欣欣向荣之际,历史的车轮跨入了21世纪。

新时期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强调和重视学习。党中央建立学习型社会号召的提出,为党校函授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天水市委党校的函授教育积极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完善管理制度,坚持从严办学,并充分挖掘党校资源潜力,重点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扩大规模,加强管理,强化软件,提高质量”上狠下功夫。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党校函授教育健康蓬勃发展,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党校办函授不仅发挥了党校干部教育阵地的潜能,促进了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而且对搞活党校、巩固壮大党校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密切各级党校之间的联系,延伸党校教育功能,加快干部培训步伐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0年以来,根据进一步办学的新要求,天水市委党校以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党校函授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曾庆红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分院、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具体工作部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管理,狠抓落实,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稳步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函授教育质量,使党校函授教育保持规模适度并稳中有升的招生局面,教学管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较好的成绩。

(一)加强学区及函授教育处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充实管理人员队伍

“强化办学主体素质,提高办学队伍水平,实现优质高效管理”是天水市委党校一直重视的工作。在党校函授教育进入新世纪的发展阶段以后,天水市委党校以办学机构领导班子建设工作为重点,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加强天水学区及函授教育处领导班子建设工作,并在充实人员配备、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上狠下功夫。多年的函授教育实践证明,没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有奉献精神、热爱函授教育事业、有能力、懂管理的队伍,是难以发挥函授教育管理职能的。2000年,学校通过岗位调整的方式,调派一名校委委员担任天水学区副主任,从而配全了学区领导班子;调整一名教研骨干担任函授教育处主任,以此加强函授教育的教学管理;调整充实认真负责的干部到函授教育处工作,大大加强了办学能力。2003年,天水市委党校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作风扎实的干部到中层岗位,并且根据干部职工的特点,从中选派了两名同志到函授教育处工作,同时,对函授教育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充实,一批工作严谨、责任心强的同志进入函授教育管理第一线。天水学区形成了由常务副校长任学区主任,两名副校长任学区副主任,一名校委委员兼任函授教育处主任、二名副科级干部任副主任的领导班子。通过调整充实,责任分工更加明确,为加强教学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2008年,校委委员不再兼任函授教育处主任,学校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选拔年富力强的中层干部负责函授教育处的工作,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