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史
13793900000022

第22章 干部教育培训的全面发展(1990年-1999年12月)(5)

本科班行政管理专业开设有英语、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政治学、公共关系学、科学决策、当代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社会学、行政管理学、党务管理、领导艺术、人力资源管理学、行政法学、公务员应用文写作、管理心理学、公务员制度概论、行政监察学等。本科班企业管理专业开设有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英语(一、二)、管理思想史、标准化管理、信息管理、资产评估、现代企业管理学、人事管理学、现代管理技术、国际商法学、涉外经济管理、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微机操作等。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开设有英语(一、二)、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当代中国经济、货币银行学、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当代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概论、中国区域经济概论、财务管理概论、投资经济学、经济法学等。本科班法律专业开设有英语(一、二)、宪法学、民法学、法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程、知识产权法、刑法教程、刑事诉讼法教程、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教程、商法、国际法教程等。本科班财会专业开设有政经经典文选、市场经济论纲、英语(一、二)、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法、现代会计理论、公司理财、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等。

走读班的学制为两年半(2000级至2003级省函大专班的学制为三年)。

学员学完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后,由省委党校颁发毕业证书,但本科班须进行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成绩及格方可毕业。根据中央、省委、市委文件规定,走读大专、本科毕业,享受国民教育相应学历的有关待遇。

从1995年到1999年,走读班共举办大专、本科班5届,招收学员2800人,毕业学员2634人。

走读班的教学管理工作起初由走读教育处负责。1997年12月走读教育与中央党校函授教育合并后,统一由函授教育处管理,改其名称为“省函”(相应地,中央党校函授教育改称为“中函”)。其教学管理的原则、方法、内容与中央党校函授基本相同。

第五节科研工作《天水学刊》

一、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直接关系到党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党校的学术地位和理论阵地作用的发挥。近十年来,市委党校始终把科研放在重要地位,坚持科研面向实际,面向改革,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宗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双百”方针,以研究邓小平理论为重点,结合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结合天水改革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了对策性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市委和市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参考。十年来,天水市委党校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83项,其中出版专着6部,主编论着13部;参编论着30部;发表国家级论文66篇,省级论文217篇,地市级论文341篇。共获得省市级各类奖励10多项。

(一)确立了科研工作指导思想

1994年5月,中央召开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提出了“科研工作要坚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党校教学服务的宗旨,走教学、科研一体化路子”的科研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找准科研工作的突破口,加大了党校科研工作的改革力度。199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1996年10月,中央党校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全国党校科研工作会议。1997年6月,全省党校科研工作会议在甘肃省委党校召开。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等上述一系列会议精神的学习,市委党校进一步明确了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向:深入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加强对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等学科的难点、疑点和深层次问题的理论研究;开展西部经济发展、民族宗教问题、天水地域文化等地方特色课题的研究;开展党校教育规律和特点的研究。

(二)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科研机构

完善科研综合管理机构,于1991年9月成立了科研室。明确科研室为科研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一是负责制定全校年度科研计划;组织开展科研活动,督促检查各教研室科研任务的完成情况;管理科研档案,组织学术理论研讨活动。二是负责科研评奖活动。三是开展党校之间的科研信息交流,传达贯彻上级党校科研会议精神,发布有关部门科研信息、科研动态,提供科研咨询。四是组织教研人员积极申报国家、省(部)、地(市)及上级党校的科研课题。

(三)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科研工作制度

为了推动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使科研成果统计更加规范和便于操作,市委党校分别于1993年颁布了《天水市委党校社会科学成果统计暂行办法》,1995年制定了《天水市委党校社会科学成果统计补充规定》,1997年初又制定了《关于天水市委党校科研成果统计的补充规定》。

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实行重点课题资助和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把科研成果和劳务费分配挂起钩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1995年市委党校制定了《科研奖金的试行办法》,对奖金的发放办法做出了如下的规定:(1)专着的奖金在原规定的基础上,各项奖金数额增加一倍。(2)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报刊上的论文,分别按稿酬的三倍、二倍、一倍进行奖励。无稿酬者不予奖励。(3)获得各类奖励的论文、着作,奖励金额与获奖金额相等。

对只获得奖励证书而未发奖金的成果,奖励标准为:凡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奖金为1000元;获省级奖励的成果,奖金为500元;获地市级奖励的成果,奖金为200元。获地市级优秀奖的成果,奖金为100元。(4)实行两年一次的科研成果评奖制度。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党校教学工作的需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科研管理制度,1997年11月,天水市委党校制定了《天水市委党校社会科学成果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科研奖励作出了如下规定:(1)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的着作,属于教学工作范围的,15万字以上每项奖金700元,15万字以下每项500元;非教学范围的,在以上基础上分别下调200元。(2)在省级出版社正式出版的着作,属教学工作范围的,15万字以上每项400元,15万字以下每项300元;非教学工作范围内的,在以上基础上分别下调100元。

(3)在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上发表的论文,1500~3000字,地市级50元,省级300元,国家级500元(没有字数下限)。3000~5000字在相应基础上上浮20%,5000字以上上浮40%。(4)校内正式使用的内部教材,每部发给奖金200元。(5)经过调研提出来的发展对策、建议及意见等,被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采纳的,经有关方面出具证明,视其影响和贡献大小,给予奖励。国家级奖励150元,省级奖励100元,地市级奖励50元。(6)科研成果在全国或省市社会科学评奖中,获社科综合奖,学校根据其所获奖金数额发给同等数额奖金,获国家、省、市各专业学会的优秀论文奖,分别给予150、100、50元奖励。

1990年,全年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43项。其中,主编论着1部;参编论着6部;发表国家级论文8篇,省级论文10篇,地市级论文18篇。1991年,全年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51项,其中出版专着2部,主编论着2部;参编论着5部;发表国家级论文5篇,省级论文10篇,地市级论文27篇。1992年,全年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51项。其中,出版专着2部,主编论着1部;参编论着6部;发表国家级论文8篇,省级论文12篇,地市级论文22篇。1993年,全年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73项。其中,主编论着2部;参编论着4部;发表国家级论文11篇,省级论文10篇,地市级论文46篇。1994年,全年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4项,其中出版专着1部,主编论着3部;参编论着6部;发表国家级论文4篇,省级论文16篇,地市级论文34篇。1995年,全年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59项。其中,参编论着3部;发表国家级论文4篇,省级论文22篇,地市级论文30篇。1996年,全年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41项,其中主编论着1部;发表国家级论文10篇,省级论文13篇,地市级论文17篇。

1997年,全年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7项。其中,主编论着2部;发表国家级论文4篇,省级论文14篇,地市级论文47篇。1998年,全年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79项。其中,主编论着1部;发表国家级论文6篇,省级论文29篇,地市级论文43篇。1999年,全年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45项,其中出版专着1部;发表国家级论文6篇,省级论文81篇,地市级论文57篇。这些高质量的理论文章的发表,都得益于校内重奖和资助办法的实施。

(四)加强科研成果的交流和评奖申报工作

市委党校注重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和学科特点,不断加强科研成果在党校系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加强了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业的联系。主办和积极参与了全省性的理论研讨会,并组织参与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学术交流和评奖活动。

1.1990年7月,由市委组织部、讲师团、宣传部、市委党校等7个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市农村党建研究班”在市委党校召开,这是党校建校以来第一次承办的较大规模的理论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区)组织部长、乡村书记等代表38人,提交论文65篇,约40万字。这些论文的作者既有市、县领导同志,也有乡、村基层干部。论文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实事求是地估价了天水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具体地、多角度地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了近年来一些单位的新经验,对今后加强天水市农村基层党建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市长王文华和市委副书记牟本理在会上分别作了专题讲话。天水市委书记薛映承同志到会并做了总结讲话,他对这次研究班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会后,校刊从这些论文中选出24篇,编撰出了一期专刊。

市委党校副校长杨品三同志和党建教研室主任杨光同志的二篇论文被编入。

2.1994年10月7日至10日,市委党校组织承办了全省党校系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首次理论研讨会。在天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努力,这次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其中市委党校教师提交的10多篇论文入选并在大会上做了发言交流。

3.1996年11月,市委党校组织承办了甘肃省出版协会年会。在天水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努力,这次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为进一步办好市委党校校刊奠定了基础。

4.组织参与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学术交流和理论研讨活动。1993年8月23日至25日,甘肃省党校系统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金昌市举行。市委党校有6人提交论文,有2人参与研讨交流。积极参与了1998年12月26日在省委党校召开的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暨全省党校系统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市委党校提交论文10多篇,其中有5篇论文入选并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同时,市委党校还组织多名教研人员参与了由天水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和市委统战部分别主办的各类理论研讨活动。市委党校教研人员提交的论文,大多入选并作了大会发言交流。

5.组织参与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各类评奖活动。市委党校有20多名教研人员提交论文、论着,积极参加分别由甘肃省政府、甘肃省社科联、甘肃省委党校、天水市政府、天水市社科联分别组织的各类科研成果评奖活动。

二、《天水学刊》的创办及发展

(一)创办

《天水学刊》原名《天水市委党校校刊》,创办于1987年。为了促进全校教学科研活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筹备,经天水市委宣传部批准(批文号天市宣【87】02号),于1987年元月创刊。当时刊名为《天水市委党校校刊》,刊号为“天水市内登字第12号”。《天水市委党校校刊》的创办,在全省以及全国地市级党校引起不小震动,天水市委党校也成为在甘肃省14个地市级党校中第一家拥有校刊的党校。《校刊》成为天水市创办最早的刊物。为了办好《校刊》,学校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决定每年拿出5000元作为办刊经费,保证了刊物的正常出版。《校刊》由校党委直接领导,专人分管,下设编辑室,抽调教学科研骨干5人(其中高职1人,中职3人,初职1人)组成编辑班子,具体负责办刊、发行事宜。《校刊》在创刊时为季刊,内页为48页,从1990年第一期开始,内页增加到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