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草药入门400问
13793600000002

第2章 中药药理与归经(1)

本章为中医药专业学术理论篇,分为药理与归经两个部分,重点介绍药物四气五味、七情及配伍、药物归经、药物命名、按功能分类及常用药的治疗作用、汤药煎造和服用方法等。其中许多条目,都是从传统学术中撷取的最精华内容,还有些专条是过去一般医药书籍中少见希闻的知识。

第一节中药药理

1.何谓四气五味?与阴阳分属关系如何?

“四气”即指中药本身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亦称四性)。寒药治热病,热药胜寒证,温平多滋补,凉平调卫营。其中寒性与凉性,热性与温性,只是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凉又属于“寒”的范畴,温归属于“热”的范畴。据现代科研揭示,它们所含的人体所必需的金属微量元素也不尽相同。温、热药含微量元素高,寒、凉药含微量元素低。

五味,即药物所含的辛、甘、苦、酸、咸五种不同的味。辛能发散,甘善缓急,苦能燥湿泻火,酸可收涩固脱,咸味下注软坚、散结。这是指大多数药物常规的有效成分和治病功能,而它们各自兼有的作用,并非独限于此。另外还有淡、涩两种味,分属于甘、酸范畴。

按其阴阳属性分:温热药物属阳,寒凉药物属阴;辛甘(淡)为阳,酸(涩)苦咸味为阴。

以药物质地分:轻浮之剂为阳,沉重坚实之药属阴。

按药物产生作用的趋向分:凡轻浮之剂,多向上向外,属阳;质地沉重坚实之药物,多向内向下,为阴。

依主病功能分:祛风、发散、解表、理气之药属阳;泻下、涌吐、收敛、理血之药物属阴。

2.中药气味生成流布与疾病的关系如何?

这是从理论上论述中药气味的作用与气、味、精、形的变化。

盖四气五味有阴阳、厚薄之别和上达、下注之功,故当明寒热,当辨性味流布归向。这对于合理组方,提高疗效,战胜病邪,关系甚为密切。

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味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者为阴中之阳,厚则泄,薄则通;气厚者为阳,薄者阳中之阴,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张;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此气味之流布,医者不可不明。

3.何谓配伍?其原则和用药分量如何掌握?

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叫作配伍。要想掌握药物个性与共性,组合适当,取得显着的疗效,必须把握住以下两个原则。

(1)注意君、臣、佐、使(又称主、辅、佐、使)的正确运用:它是按药物的基本功能,投入某一病症治疗的主次作用而分的。即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2)合理运用药物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这主要是按“孤军”与“集体”喜恶关系分的。①取孤军单行的作用治病;②取性情相投、能起到协同配合作用的药物共同治病,以增强其疗效;③性能功效具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以一种为主,另一种为辅,提高其疗效;④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能被另一种药物减弱或消除;⑤两种药物同时使用,会互相牵制,而使作用降低或丧失效果,应避免同时使用;⑥用一种药物来减弱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不良反应,而增强疗效,保证安全;⑦性能完全不合,同时使用则产生毒性反应,或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十八反类药物等,当禁止同时使用。

凡药之所用者,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主病者为君,假令治风者,防风为君;治上焦热,黄芩为君;治中焦热,黄连为君;治下焦热,黄柏为君;治水湿,防己为君;治寒厥,附子之类为君。兼见病症,再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

在用药分量上,为君者最多,为臣者次之,使君者又次之。药之于证,所主同者则等份。

4.中药升、降、浮、沉的概念是什么?

所谓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主趋向。升指上升而向上,如提陷、呕吐、呃逆、喘息等;降指下降,如腹泻、崩漏、淋浊等;浮指向外,如发热、自汗、盗汗等;沉指下沉而向内,如湿热内蕴、疹毒不出等。为便于掌握,临床中多将其归称为升浮、沉降两大主趋向。凡升浮之药,多主上行而向外,有升阳、解表、散寒、除风等作用;凡沉降之药,多主下行而向内,有降逆、收敛、渗湿、泻下、软坚、散结等功能。

按药物质地分:花草类药,多具升浮性质而向上向外;果实、矿石类药,多具沉降性质而向下向内。

按药物气味分:辛、甘、温、热之药,多具升浮性质;酸、咸、苦、寒之剂,多具沉降性质。

以上均是以整体和常规而言,但另一方面也应注意一些药物的特殊性能。如花类药本归升浮剂,诸花皆升,惟旋覆花独降;诸子皆沉,惟苍耳独升。再就是区分主次关系,凡大队升浮剂,夹配少量或单味沉降药,其性必随其主而转向于上;如大队沉降剂,夹配少量或单味升浮药,其性亦随主剂而沉降。经炮制后的药物,其性能又有所变化,通常有升改降、降改升的现象存在。

5.三阴三阳用药要领如何掌握?

根据人体十二经络与五脏六腑病状及变化反应,用药当辨明经络,对症使用。现立七字歌诀,明其概要。

小肠膀胱属太阳,藁本羌活是本方;

三焦胆与肝包络,少阴厥阴柴胡强;

阳明大肠兼足胃,葛根白芷升麻当;

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

脾经少与肺经异,升麻芍药白者强;

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

通经用此药为使,更有何病入膏肓?

6.中药“十八反”含义与包括范围是哪些?

中药“十八反”,是指甘草、乌头、藜芦3味中药,对其他15种中药,分别有相反的作用。在炮制、组方和配伍调剂时,禁止同时使用,以防止产生化学反应而导致中毒等医疗事故。故本草药性书上,立下“十八反”,以此警戒后人注意用药安全。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藜芦反细辛、芍药、人参、沙参、苦参、丹参(注:乌头应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瓜蒌应包括天花粉、瓜蒌皮、瓜蒌仁;贝母应包括各地出产的各种贝母;半夏应包括水、旱两种半夏;芍药应当包括赤芍、白芍;人参应包括红参、白参、糖参、党参;沙参应包括南沙参、北沙参、明党参、玄参)。

中药材,十八反,海藻戟,甘遂芫,战甘草,当明辨;

半蒌贝,白蔹及,俱攻乌,禁混剂;

诸类参,细辛芍,叛藜芦,忌参合。

另有反,勿同行,云母粉,反决明;

苋与鳌,禁混煎;葱和蜜,勿轻犯。

云母粉忌与石决明混用;红苋菜忌与甲鱼同食;葱和蜂蜜忌同食。

7.中药“十九畏”的含义与包括范围是哪些?

中药“十九畏”,即指这19种药物中,凡指明相畏的药物,彼此都不宜同时使用。主要是防止它们之间产生化学反应,而抵消或减弱了另一种药的有效作用,或者出现其他毒性反应。

石硫黄,火中精,遇朴硝,便相争;

红白砒,忌水银;山狼毒,怕陀僧;

川巴豆,毒烈性,黑白丑,难顺情;

公母丁,忌郁金;芒朴硝,惧山棱;

川草乌,不顺犀;五灵脂,畏人参;

官桂类,治冷功,逢石脂,不协同;

凡修合,看顺逆,炮制用,莫相依。

(注:芒硝包括玄明粉;川乌、草乌包括附子、天雄;犀角包括广角;人参包括各种人参;官桂包括肉桂、油桂、企边桂、桂枝、桂皮;石脂包括赤石脂、白石脂。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相畏的药物,如白芷畏黄连,甘草忌猪肉等)。

关于十八反、十九畏所涉及的药物,为古代医家所定,一般是不能同时使用的。因此,应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认真地试验和研究分析,逐步总结提高。在未得出科学根据而《药典》又未正式收入之前,仍应遵古选配组合,以策安全。

8.国家规定的毒剧中药名称是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79)卫药字第837号、国家医药管理总局(79)国药字第226号文件规定,总计为33种,分一、二两类。

第一类:砒石(红砒、白砒)、水银;

第二类: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生乌头、生川乌、生草乌、生天雄、斑蝥(包括青娘虫)、葛上亭长、地胆虫、红娘虫、生巴豆、生半夏、生南星、生狼毒、生藤黄、生甘遂、洋金花、闹羊花、生千金子、生天仙子、蟾酥、轻粉、红粉、红升丹、白降丹、九分散、龙虎丸、九转回生丹、四生散等。

文件中提到的地方管理的毒剧药物,即各省市自治区规定的毒剧中药,如野葛、三分三、冰凉花、雪上一枝蒿、铜绿、八厘麻、相思子、白屈菜、了哥王、苦豆草、老烟胶、卤砂、木鳖子、黄升、银朱等。

9.特殊情况下哪些中药容易产生毒性作用?

由于人的体质不同,服用时间、服用量不一致,在同时进食其他食物,服用常用的中药材,偶尔出现中毒现象或者不良反应,并不意味着这些药物本身有什么毒性。只要在临床中多加观察,或注意掌握好药物的用量即可。

据一份临床报告记录,酸枣仁能引起恶寒、发热、关节疼痛;桑寄生和茯苓可引起皮疹;服用地鳖虫后,全身瘙痒和豆瓣片大小的皮损;雅胆子可致过敏性休克;蜂蜜使用不当会出现中毒;过量服用木通可引起肾功能衰竭;过量服用杏仁可致急性中毒,引起呼吸麻痹;桔梗对胃有刺激作用,过多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人参对机体有双向调节作用,大量服用可致人死亡,一般则出现玫瑰疹、瘙痒、头痛、眩晕、体温升高及出血等。有健康人一次炖服40克人参,导致左侧心力衰竭;亦有给3例新生儿服0.3~0.6克的人参煎汁,其中1例中毒死亡的报道。

从上列情况分析,部分药物,如土鳖虫、鸦胆子等,本身存在一定的毒性,服用量过多,势必出现中毒现象。其他药物虽未注明有毒,但超过正常用量者,也必会产生不良反应。唐代医家王冰说:“方,与其重也,宁轻;与其毒也,宁善;与其大也,宁小。”按照这个原则去组方用药,一般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10.服药禁忌包括哪几个方面?

服药期间,一般应注意三个方面的禁忌,这样就可以配合医生很快地治好自己的病。

(1)生活方面:忌烟、酒刺激,房事,过度冷热,性情冲动、愤怒,熬夜。

(2)饮食方面:忌食生冷油腻之物、海腥,忌辛辣食物刺激;肠胃疾病患者忌硬性难消化食物。

(3)药食方面:服用补养气血的滋补品,忌饮茶;服用何首乌、地黄、甘遂、知母、天冬忌用铁器煎煮,忌食葱、蒜、萝卜等;服用木榧子忌食绿豆;服用川、草乌忌食牛、羊肉;服用千年健忌食萝卜;服用乌梅、甘草忌食猪肉、鲤鱼;服用茯苓忌食醋;服用薄荷忌食甲鱼。

11.妊娠禁、慎用哪些中药?为什么?

妊娠应禁、慎用的中药,是有毒烈燥性、开气化瘀、泻下消积、软坚散结类药物。按药的作用程度,通常分禁用与慎用两大类。

(1)禁用药物:青娘虫、红娘虫、葛上亭长、斑蝥虫、虻虫、地鳖虫、水蛭、蛇蜕、蝉蜕、麝香、蟾酥、干蟾皮、地胆虫、穿山甲、蟹爪、乌蛇、蕲蛇、白花蛇、蜈蚣、全蝎、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生甘遂、生狼毒、生大戟、生附子、生天雄、生商陆、干漆、三棱、莪术、牵牛子、钩吻根(野葛)、千金子、相思子、冬葵子、巴豆、皂角、苏木、藜芦、番泻叶、芫花、洋金花、闹羊花、水银、砒霜、雄雌黄、石硫黄、轻粉、红粉、银朱、芦荟、卤砂、蜂房、天丁、生藤黄等。

(2)禁、慎用中成药:四生散、七厘散,九分散,龙虎丸、大活络丹、五味麝香丸、小金丸、丁公藤风湿药酒、九转回生丹、木瓜丸、开胸顺气丸、木香槟榔丸、牛黄解毒丸、云味安消散、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通关散、失笑散、玉真散、活血止痛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痛丸、利痛排石片、阿魏化痞膏、跌打活血丸、纯阳正气丸、痧药、暖脐膏、醒消丸,礞石滚痰丸、万应锭、女金丸、鸡血藤膏、沉香化滞丸、分清五淋丸、龙胆泻肝丸、六神丸、大黄虫丸等。

因为以上药物,大都具有毒烈燥性,并有开窍、破气、破血、消积、化瘀和通泻作用,对于气血消耗或平素体质羸弱的孕妇,特别是对胎儿,都可能造成直接损伤。因此,必须禁用或慎用,以确保母婴安全。

新编妊娠禁慎用中药歌斑蝥蝎蛭地鳖虫,三蛇蟹甲生天雄,

麝葛蟾酥蛇蝉蜕,青红娘子全蜈蚣,

生川草乌马钱子,生夏生星地胆虫,

生狼生商生大戟,干漆天仙棱莪葱,

雄雌硫黄轻红粉,冬葵巴豆附砒霜,

羊金苏木番泻叶,芦荟芫花藤闹羊,

卤砂干蟾香思子,野葛二丑兼牛虻,

生甘遂与猪牙皂,桃仁木通露蜂房,

茅根薏苡皂角刺,丹皮枳实生大黄,

红槐两花膝通草,代赭朴硝瞿麦姜。

上列诸药禁慎用,母婴无犯谢岐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