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草药入门400问
13793600000019

第19章 药用植物考略(1)

中国地域辽阔,地质结构复杂,各省区中药资源蓄积量和植物内在成分也不尽相同。同名异物,同物异名,或名实虽同而功用则异者,不可不辨。故设此章,收入77个专条,借以抛砖引玉,示其概要。

本章立论两节:一、药用植物与标本鉴定;二、中药商品质量鉴别。首起介绍药用植物来源,分类等级、目的、方法,组织构造,植物光合同化呼吸作用,重要科属的形态特征,病虫害防治;紧接着对容易混舛的杜仲、天麻、人参、黄连、犀角、羚羊角、牛黄、麝香等中高档药材的性状或理化鉴别方法、要点等,分别做了重点阐述。叙述既重理论,又紧密结合实践;既考虑到医疗单位和科研教学单位参考,又照顾到中药生产单位专业培植人员和中药材专营工作者的需要。它将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中药材商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着明显的技术指导作用。

第一节药用植物与标本鉴定

1.中药来源于哪几种范围?

根据中药自然属性,结合历史与现代开发利用习惯,其来源归属于下列7种范围。

(1)野生植物:即生长在沙漠、山川、田野、江海、河流、湖泊,经人工采集、加工而成的药物。

(2)栽培植物:因资源不足,由人工采集到的野生植物种子、种苗等,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而成的药物。

(3)野生动物:即生长活动于山野或各水域中的野生动物,通过人工猎取宰杀,并取其内脏、骨骼、皮毛、全体等作为药用。

(4)饲养动物:即野生转家养或很早转为家养的动物,经宰杀后取其药用部分。

(5)天然矿物:从地下铁、汞、钙、砷、铜等各种天然矿崖中取出的矿石药物。

(6)加工品:从植物树脂、液汁、果汁、草、茎、根、果皮,动物体内的骨骼及分泌物,矿石类的纯品原料药等,经人工加工而成的制成品。

(7)化学制品:主要取自矿石类药物或少量其他药物配合后,经烧煅、坩埚煅,精炼升华而成的药物。

2.我国药用植物分类等级、目的、方法有哪些?

这是我国药用植物分类的一门专业学科内容,它是用来区分植物类群,探索植物类群间亲缘关系,阐明植物界自然系统的一门学科。在植物分类、资源调查探索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1)我国药用植物分类等级是界、门、纲、目、科、属、种,而最常用的是后3项科、属、种。

(2)药用植物分类的主要目的:

①运用这门科学和方法,去鉴定中药材的原植物种类,分辨真伪,解决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保障医疗用药安全有效;

②便于调查整理民间药和民族药,以便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③根据药物的亲缘关系,有目的地寻找和选择新的药物品种和资源,扩大医疗用药范围。

(3)药用植物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动、矿、菌类药)有4种:

①按药物功能分类法。如解表药、清热解毒药、理气药、补血药、止咳祛痰药、祛湿逐水药、养心安神药等,医疗卫生单位多采用此种分类法。

②按药用部位和来源分类法。如根茎、花叶、全草、子仁果实、皮类、藤木树脂、菌藻、动物、矿物等,中药专营单位多用此种方法。

③按化学成分分类法。如生物碱类、挥发油类、苷类、酶类等,科研单位多用此种方法。

④按亲缘关系和自然属性分类法。先区别动物、植物、矿物类,然后在植物中根据原植物的亲缘关系,分出低等和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包括藻类6门(绿藻门、不等边毛藻门、硅藻门、褐藻门、红藻门、蓝藻门)、菌类3门(细菌门、黏菌门、真菌门)和地衣类1门(地衣门);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亚门、种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植物科学工作者多采用此种分类方法。

3.中药耐阴品、耐阳品和中生品通常有哪些?

所谓耐阴品、耐阳品、中生品,简单地说就是水生、旱生和水旱各半生的植物中药。这是就植物本身的适应性而言的,它是相对的。实际上并没有完全不需要水分而生长,也没有完全不需要阳光温度而生长的,只是一个程度上的问题。

(1)耐阴植物(亦称水生植物):此类植物根的吸收能力很弱,输导组织简单,但通气组织发达。如根在水下土壤中,茎、叶露出水面的浅水植物泽泻、莲荷等;或根在水中和水下土中,叶飘浮于水面的漂浮性植物浮萍、满江红、白前、水菖蒲、墨旱莲等。

(2)耐阳植物(亦称旱生植物):此类植物在水分缺乏的地方,能够适应气候和土壤干燥的环境。它们在形态和生理上,表现出特殊的适应性。旱生植物中又分肉质植物、真旱生植物、深根性植物等三小类。如四大怀药、沙参、白芷、莨菪、麻黄、黄芪等。

(3)中生植物(即水旱各半):蒸腾强度大,原生质不耐高温和脱水,但具有深根系,有的可深达地下水。如甘草、骆驼刺、贝母、细辛、三七、人参、款冬花、桔梗、天冬、麦冬、紫花地丁等。

4.沙质土等四大类土壤各适合种植哪些药材?

根据土壤特性和药用植物自然生长习性,药材种植的土壤是应当有所区别的。譬如茯苓培植的场地,就应当选择腐殖质较少,通透能力强的沙性土场中培育,这样则不腐烂、生长快;又如泡桐虽不属药用植物,如选在通气能力强的沙质土壤中栽培,五六年即可成材,若植在黏性大的板结土中,基本上不长,三四年后枝干老化。说明植物栽培,对土壤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在常见的沙质土壤、瘠薄黏重土壤、低洼盐碱土壤、腐殖质土壤等四大类土壤中,按其特性,适合种植的药材有如下所述。

(1)沙质土壤:一般颗粒散碎,土质疏松,通气能力强,但缺乏有机质,蒸发量大,保水性能低。根据这些特性,可安排种植北沙参、莨菪、王不留行、决明子等。

(2)瘠薄黏重土壤:一般缺乏有机质,粘结闭塞,通透性极差,湿时泥泞,干时板结。这类土壤最好不宜安排药材种植。通过改良后,可以考虑种植一些深根性的乔木药材,如黄柏、杜仲、厚朴、辛夷等。

(3)低洼盐碱土壤:含盐分较多,酸碱反应在pH值7.5以上,对这样的土壤应深翻晒垡,多施有机肥料,增加排灌能力,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多适宜于枸杞、麻黄、甘草、黄芪、薏苡等药材的种植。

(4)腐殖质土壤:土层深厚,土质松疏,肥沃,含有机质较多,理化性能良好,也比较保水保肥。这类土壤适宜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可安排桔梗、板蓝根、白术、苍术、半夏、射干、红栀等多种药材的种植。同样适合栽培木本药材。

5.药用植物常见的病虫害与防治方法有哪些?

药用植病虫害,分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2类。

(1)传染性病害:多是由真菌浸染所致。其中又分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线虫病。

①真菌性病害。多见于霜霉病、铁锈病、白粉病等。一般多在高温多湿季节发病。病菌的孢子借风、雨传播开来,在适合的温度条件下,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侵入寄生植物内为害。常见症状是植物枯萎、倒伏、斑点、黑果、腐烂、畸形等。

②细菌性病害。多见于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同样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危害植物的细菌多是杆状菌,大都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媒介传播。其表现症状多为急性坏死、萎蔫、腐烂、斑点、枯焦、穿孔等。

③病毒病。为一种极细小的非细胞形态的生物,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呈球状、杆状或纤维状。它主要通过在活的寄主细胞内生活与繁殖,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可以不活化,是一种专性寄生物。致病力强,传染性大,能改变寄主的正常代谢途径。如花叶病、黄斑病、病毒病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主要症状为花叶黄化、卷叶、畸形、簇生、矮化、坏死、斑点等。

④线虫病。线虫体积微小,多数肉眼看不见,是一种分布很广的低等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的圆形动物线虫纲。它寄生在植物体内,引起营养不良、生长缓慢、衰弱、矮缩甚至死亡等。它主要靠种苗、土壤、肥料等途径传播。

(2)非传染性病害(亦称生理病害):是由不良的环境条件所引起的。如营养不良,栽培和管理不善,水分供应失调,冷、热、风、光、盐、碱和有毒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生长发育不良而发生病害,如日灼病、伤水病等。它们虽不互相传染,但能使植物降低对病源生物的抵抗力,诱发传染性病害。

(3)防治方法与药剂:

①烧毁病株和残凋落叶;

②利用丘肥法杀死或减少土壤中的真菌;

③药剂喷洒植物表面,以杀灭病毒,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代森锌、福美砷等;

④药剂浸种,或药剂喷洒土壤等。

6.药用植物常见的害虫有哪些?应如何防治?

药用植物害虫种类很多,大多数为昆虫类,还有螨类、蛞蝓和鼠类。按其危害部分划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地下害虫类:主要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根蛆、拟地甲等。它们的食性很复杂,常常会咬断茎苗、咬开根部,造成缺苗断垄。

(2)地上害虫类:主要有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两大类型。

①刺吸式口器类。如蚜虫、红蜘蛛、介壳虫、叶蝉、椿象和螨类。

它们将针直接插入植物组织,吸食其汁液。通常表现为植物变黄、叶片卷曲、皱缩、严重者苗枯致死。这类害虫常常为病毒病的传播媒介。②咀嚼式口器类。害虫特别多,为害也相当严重。如银蚊夜幼蛾虫、粉蝶幼虫、黄风蝶幼虫、黑黄风蝶幼虫、蛟蝶幼虫、金花虫等。这些害虫均有发达的上腭,吃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开始咬洞,至后来全部吃光。

(3)钻蛀性害虫类:这类害虫也很多。如玉米螟、棉铃虫、菊天牛、红花实蝇、豆荚蝇等。它们通常都是钻入植物的根、茎、花蕾、果实中危害,蛀空后,即造成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养料,而致苗茎枯黄而死,或者腐烂致死。

(4)防治害虫的方法:

①粮药间作。影响病虫的发生和发展,被称为农业作物防治法。

②生物防治。利用寄生和捕食性昆虫,防治害虫,使害虫致死。

③利用真菌、病毒寄生在害虫体内防治。

使害虫生病感染,至全部死亡。

④利用禽鸟放食等啄食害虫。

⑤利用诱蛾灯、黑光灯诱杀或药剂浸种消灭虫卵等。

⑥化学防治。如喷洒磷胺、乐果等,施埋茶子饼或淋茶饼水。

7.藻类中药哪两门较多?多含些什么有效成分?

藻类中药以褐藻门和红藻门两门品种较多,如海带、昆布、海藻属植物石花菜等。它们所含的主要药用成分有以下几种。

(1)氨基酸类及其衍生物:如海人草酸及其衍生物软骨草酸,均具有驱虫作用。此外还有海带氨酸,是一种强碱性氨基酸,具有降压作用。

(2)糖类:其中的藻胶素有预防放射性锶引起的白血病及癌症;琼脂糖、琼脂胶有抗病毒作用;甘露醇制成六硝酸甘露醇,可治疗高血压及支气管哮喘。

(3)溴碘化合物:含碘化物的藻类用于纠正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不足。

(4)维生素及甾醇类: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胆碱及甾醇类化合物与胡萝卜素。

8.试述昆布与海藻科属功用之异同昆布与海藻均为藻类植物褐藻门。昆布为海带科植物海带的干燥叶状体,主含糖类60%,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及胡萝卜素等。主要功能是消痰、软坚、行水,用于治疗瘰疬、瘿疱、水肿积聚、睾丸肿痛、甲状腺功能亢进或高血压等。海藻为褐藻门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燥藻体,主含碘胶酸、粗蛋白、甘露醇、钾、碘等,有软坚、散结、利水、消痰等功能,主治瘰疬、瘿疱、痞块,并可用于缓解心绞痛等。海藻反甘草,忌同时使用。

9.茯苓等五种菌类药材为何科植物?其共同特征如何?

茯苓、猪苓、灵芝、马勃、冬虫夏草等5种药材,均属于菌类植物。其中茯苓、猪苓、灵芝为多孔菌科,马勃为灰包科,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

此类药用植物的共同特征是:某些真菌在生活的一定阶段,形成下列结构。

(1)菌索:由一些菌丝形成的索状物,具有坚固的外层和生长夹端。

(2)子座:系长形菌丝平行排列组成的原密丝组织与等径性菌丝细胞紧密排列组成的拟薄壁组织所构成,是一种坚硬的营养组织。

(3)菌核:也是由原密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成的,是一种坚硬的团块。

真菌经过有性繁殖,形成产生孢子结构,被称为子实体,有瓶状、盘状、耳状、瓣状、伞状、球状等。常见的担子菌纲中的伞菌子实体,由菌托、菌柄、菌环、菌折、菌盖等部分组成。

菌类植物主含多糖类,有显着的抑制癌瘤作用;所含的氮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生物碱和抗生素类,具有收缩子宫、止血和类似青霉素的抗菌消炎作用;所含的蛋白酶具有杀虫作用;还含有植物甾醇、维生素、蛋白质等成分。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部分菌类药有抗癌、防癌、治疗胃溃疡、降低胆固醇和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悸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