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张院士趣谈整形与美容
13792600000010

第10章 父母别为孩子的胎记担忧

在我的案头上,经常堆积着来自全国各地群众的来信,有一封信中说:“我们结婚一年,养下一个胖娃娃,十分高兴,但在孩子的脸上长了一块‘胎记’,觉得心里增添了一个疙瘩,不知怎么办才好?”实际上,“胎记”只是一个通俗的名字,从医学角度来区分,所谓“胎记”大致可有两类皮肤表面的病症,一类是皮肤上的色素性疾病,表现为各种斑或黑痣;另一类则是一种血管瘤或血管畸形,属于血管性疾病,两者有着迥然不同的病理性质,故此不应混为一谈,要分两个专题来进行叙述。

1 如何区分各种色素性胎记

让我们先从色素性胎记谈起吧。色素性胎记中最主要的是两类,一类是又黑又多毛又肥厚的先天性黑色素痣,另一类则是从淡棕到较深色的平坦的“色斑”,如太田痣,咖啡斑,雀斑等等。以下我们把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简称为“色素痣”。色素痣是由含黑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的常见于皮肤表面,形状大小各有不同的良性肿瘤。

色素可从棕色、褐色到黑色等不同,大多数是点状小痣,有的则大片出现于身体各个部位,可达到吓人的形态。有的色素痣光洁无毛,有的则长有黑毛。每个正常人体都可以找到15~20颗小痣,这种黑痣大部分属于良性,属于后天性痣,故不属于“胎记”,也不用治疗,不必过虑。但极少数却可以发生恶变,而成恶性黑色素瘤。但发生率是非常低的,只有人群的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有些人担心它会恶性变是不必要的。

色素痣大部好发于面、颈、背等部位,有的在婴儿期就出现,有的则在孩子长大时才被发觉。大多数色素痣生长缓慢,或持续多年不发生任何变化,但如果有色素痣,很少会自动消失。当小孩身上,特别是脸上发现有较大面积(超过半厘米)的黑色斑痣时,就会引起父母的注意而寻医问药。

而对于各种色斑,就更为常见,有时宝宝脸上有一片蓝印子,那长大了就成了“青面兽”杨志,即太田痣;有时宝宝面上多了一个棕色的均匀的斑,就像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脑门上的胎记一样,那就是咖啡牛奶斑。这些色素性胎记曾是整形外科医师的大难题,但是随着激光术的成熟,大部分已经迎刃而解了。所以,父母基本可以不必为宝宝的这些胎记担忧。至于许多孩子身上,尤其是肩背上或骶部的大片青蓝色斑块,有的地方称“鬼踢斑”的,实际上是一种暂时性的局部真皮内色素细胞增多性疾病,医学上称为蒙古斑,在宝宝长大后,如5~6岁就逐渐消退了,不留一点痕迹。但是同样的斑如果出现在宝宝的脸上,就很可能是太田痣,那么爸爸、妈妈就要在他入学前为他安排激光美容治疗。这些治疗在成人可能要几次,但对孩子来说却可能只要2~3次,甚至更少,加上这时面积相对小,所以治疗费用也少,真是一举两得。

2 既来“痣”,则去之

每个人体上都生有一些斑痣,不足为奇,绝大多毋需任何治疗,但若是长在脸上显着部位或其他裸露部位,就是小小的颗粒状斑痣,也会引起父母的关注或本人的心理烦忧,因为它已引起了一个美观问题。如存在较大或大片的斑痣,那么找医师治疗就不可避免了。

斑痣的治疗方法很多,要看它的大小、部位和性质等而定。总体来说,治疗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现分别介绍于后。

(1)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适用于发生在面颈部的颗粒状小痣(皮内痣)和各种各样平坦的“色素斑”。采用的技术也较多,历史较久的像化学制剂烧灼法(三氯醋酸、石炭酸)、冷冻疗法(二氧化碳雪、液氮等)、电凝或电解疗法等,这些古老的方法主要用来治疗上述的“小黑痣”。非手术疗法的缺点是,治疗后斑痣消失,因而得不到它的明确病理诊断,就可能因得不到彻底清除而导致严重后果。这类疗法的另一个缺点是,如果斑痣较大,色素细胞位置较深,通常需多次治疗而才能奏效。如果治疗过度,也可以造成局部出现明显瘢痕增生或色素失落,而形成白斑等不良后果。

激光应用于医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得到广泛的应用,则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目前激光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各类激光治疗仪先后问世,对各类斑痣的治疗也各有独特的适应证。如对直径2毫米以内的皮内痣,以使用二氧化碳激光、Nd:YAG激光为佳。对太田痣、雀斑、咖啡斑等,则应用翠绿宝石、红宝石或Nd:YAG激光效果较好。这类激光对生长在面部上、中部位的太田痣特别有效,治疗后足以无法让人知晓。当然,由于面积较大,治疗次数必然是多次进行方能完成。

许多过去无法解决的疾病,包括血管性疾病、色素性疾病,毛发过多等,随着选择性光热作用的激光治疗的出现,逐渐迎刃而解,达到很理想的效果。以色素治疗为例,以上图片中的疾病依次是咖啡牛奶斑、太田痣、先天性黑色素痣,经过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激光治疗中心的精心治疗,达到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个激光治疗中心是国内最早组建的、规模最大的激光美容中心之一。

顺便在此提一下,激光治疗对去除人为的“文身”常有特效,避免了过去必须手术切除造成的病痛和术后出现缝合瘢痕的缺点。

(2)手术疗法:手术疗法是指把颗粒状或小片斑痣进行整块切除,然后把创缘拉拢缝合。如皮内痣面积较大,不能做一次切除缝合,或勉强缝合后可造成附近器官如眼、鼻、口角等扭歪的,则可考虑做分期切除。先在黑痣范围内做一次小面积的梭形切除,予以缝合,以后每隔3~6个月,再做一次切除缝合。一般经过2~3次手术,直到黑斑全部切除为止。但这种分期切除法只适用于面颈部的小片斑痣,手术医师还得注意不要因手术而把端正的五官(指眼睛、鼻或嘴巴)给拉歪了。

对于大片的斑痣,不能一次切除或分期切除缝合者,则必须采用游离植皮术或皮瓣转移术来修复创面。植皮片以选用中厚皮片或全厚皮片效果较佳。植皮后早期皮色可能看起来较暗,和周围皮色有差异,但过了几年,就会显得正常了,无痕迹了。

手术切除斑痣的优点是可以明确它的性质,把切除下的斑痣,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万一发现有恶性变化,就可以尽早采取措施,及时治疗。

手术切除原则以一次全部切除为佳,既要有广度,又要有适当深度,以避免部分部位较深的斑痣细胞未被切掉,术后半月左右,植皮片上会重新出现色素斑点。

多部位多发性斑痣常是一个困难的治疗问题。有时只能采用选择性切除的原则,即切除面颈部显眼部位的黑痣,而在隐蔽部位的斑痣则任其自然,不予处理。对极少数波及整个躯干或肢体的巨痣,目前犹无良策进行治疗。对于它有无恶变可能的问题,目前也尚无肯定的结论。

生长在足底、手掌部的斑痣,多属于交界痣,有恶变的潜在危险,因此不论在临床上是否已确定诊断,都宜做早期预防性切除。如因摩擦刺激而出现破溃者,尤应尽早进行扩大根治手术,严重者甚至需要进行截肢。男子唇部黑痣因易受剃须的经常性刺激,也宜早做预防性切除。

上下眼睑部的分裂痣多属皮内痣,过去都采用国外学者提出的分期手术方法。本人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创用一期手术的修复方法,得到极佳的手术效果,既切除了黑痣,又达到了美容效果。

3 警惕恶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指有恶性变化的色素斑痣,但亦非所有的黑色素瘤都是由斑痣恶变而来,它也可能在以后自然发生。黑色素瘤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故此发病率是十分低的,一般不必对它害怕。但创伤、慢性刺激和不恰当的肿瘤往往对交界痣和混合痣具有促发作用,故此我们必须对在一些好发部位,如足根、手掌、头颈等部位存在的斑痣特别予以警惕。如斑痣出现逐渐增大,周围血管扩张,有炎症反应,色素增深并向周围正常皮肤侵延,或出现卫星状小黑点时,这就是转变恶性的信号。

此外,如斑痣破溃出血,经常发生感染,发痒疼痛时,更应特别注意。文献报道过一名患者的足部黑痣因感染化脓,医师误诊为脓肿,进行切开排脓而导致黑色素瘤广泛转移,不治而亡。故此对于任何小痣来说,不论患者和医师都应该抱着“不因其小而疏漏,不因其恶而恐惧”的态度,郑重对待,正确防治,免得因小失大,遗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