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月经病实效经典
13792200000029

第29章 闭经(3)

加减:阳虚者酌加桂枝、艾叶、仙茅、淫羊藿,阴虚者酌加墨旱莲、山茱萸、阿胶珠,血瘀者酌加莪术、三棱、桃仁、红花。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汁,分别于上午、下午、晚上服。

功效:补气活血,调经通络。

适应证:气血两虚型闭经。

方3滋肾养肝通经汤

配方:熟地黄、鸡血藤各30g,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各15g,龟甲(先煎)、山药各20g,牛膝、当归、桃仁、白芍各12g。加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虚烦少寐者加柏子仁、酸枣仁;腹胀重坠者改用当归尾,加赤芍、红花;月经初通后视经水情况,酌情增减补肝肾及通经祛瘀药。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30d为1个疗程,治疗3~6个疗程。

功效:滋养肝肾,活血通经。

适应证:糖尿病性闭经。

方4四物汤加减

配方: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熟地黄15g。加减:肝肾不足型加菟丝子15g,杜仲15g,枸杞子15g,山茱萸15g,鸡血藤10g;气血虚弱型加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黄芪30g,陈皮15g;阴虚血燥型加麦冬15g,知母15g,地骨皮15g,玄参15g,牡丹皮15g;气滞血瘀型加桃仁10g,红花6g,赤芍15g,牛膝15g,桔梗10g,柴胡10g,枳壳10g,香附20g;痰湿阻滞型减生地黄、白芍,加苍术15g,香附20g,半夏10g,陈皮15g,茯苓20g,通草6g,车前子15g。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在下次月经前10d开始服药。每日1剂,连服10剂。连用3个周期。

功效:补益肝肾,滋阴养血。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5自拟通经汤

配方:当归60g,川芎6g,桃仁9g,炮姜3g,木通6g,桂枝9g,鸡内金20g,辛夷5g,瞿麦15g,远志5g,石菖蒲5g,白芷3g。小腹胀痛加延胡索12g,香附12g;心烦易怒加栀子15g,郁金12g,减桂枝、辛夷;形体肥胖加蜈蚣粉(冲服)1g、穿山甲珠粉(代)2g冲服、生半夏6g,生天南星6g;小腹触诊有包块者加三棱20g,莪术20g,水蛭15g;四肢无力、脉细弦者加鸡血藤30g,山茱萸15g,减川芎、桃仁、瞿麦;乳房胀痛加王不留行30g,鹿角粉2g(冲服);性欲减退、腰酸、阴道干涩加肉苁蓉30g,淫羊藿30g,菟丝子30g,麦冬15g,减桂枝、石菖蒲、白芷、瞿麦。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补肝养血,温通经脉。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6自拟通经饮

配方:制香附20g,益母草30g,三棱10g,莪术10g,姜黄20g,当归20g,炙甘草7g,桂枝10g,丹参30g,月季花10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口服。首次减半服用,逐渐加量,经来即停服,3~10d为1个疗程。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安神。

适应证:主治继发性闭经。

方7自拟益肾方

配方:鹿角胶15g,紫河车15g,淫羊藿10g,山茱萸10g,桑寄生10g,当归10g,熟地黄15g,牛膝15g,红花10g,茺蔚子10g,制香附10g。

用法:上方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2次服,21d为1个疗程。具体用药时,除随症加减外,前半个疗程可重用补肾益精,后半个疗程则加强行气活血,祛瘀通经。若月经来潮,则于经行第7天继续下个疗程用药,直至正常行经3个周期方可停药;若经水未转,则于停药5d后继续下1个周期治疗。

功效:益肾填精,化瘀通经。

适应证:主治人工流产后闭经。

方8大补元煎加味

配方:党参10g,熟地黄12g,山药12g,枸杞子10g,当归12g,山茱萸10g,杜仲12g,白芍12g,百合10g,炙甘草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补血。

适应证:肺结核伴发闭经。

方9理冲丸

配方:生水蛭30g,生黄芪45g,生莪术15g,生三棱15g,当归18g,知母18g,生桃仁18g。加减:肝肾亏损型加紫河车粉100g;肝气郁结型加醋香附60g;痰湿阻滞型加瓜蒌60g,生山楂60g。

用法:炼蜜为丸,每丸重6g。每日2次,每次1丸。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通络。

适应证:下丘脑中枢神经性闭经。

方10柴芍圣愈汤加减

配方:柴胡10g,枳壳15g,白芍15g,当归10g,川芎5g,党参40g,黄芪30g,郁金15g,熟地黄15g,甘草5g。加减:有附件炎、盆腔炎者加丹参30g,蒲公英15g,或加穿山甲珠(代)10g;腰痛加杜仲15g或鹿角霜15g;有热者熟地黄易生地黄,或加黄芩15g;肥胖者加莱菔子15g,苍术15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益气。

适应证:继发性闭经。

方11逐瘀启宫汤

配方:当归20g,丹参、牛膝、淫羊藿、炒杜仲、菟丝子各15g,何首乌、酸枣仁、益母草、桃仁、红花、赤芍各12g,柴胡10g,枳壳、甘草各9g。加减:气虚血瘀甚者加黄芪20g,党参15g;寒凝血瘀甚者加附子、肉桂各10g;气滞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乌药各10g,香附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3次。20剂为1个疗程,间隔10d,再行第2个疗程。服药期间,忌气恼,节房事,禁辛辣、绿豆、白萝卜等食物。

功效:益肾健脾,调经通络。

适应证:流产后闭经。

方12参芍二仙汤

配方:丹参15g,当归12g,川芎12g,赤芍12g,香附10g,仙茅12g,淫羊藿12g,菟丝子12g,枸杞子12g,茺蔚子12g,金樱子1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功效:养血活血,温肾填精。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13桂仙饮

配方:淫羊藿、紫石英各15g,仙茅、肉苁蓉、巴戟天各9g,肉桂(研末分吞)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温阳暖宫,填精益肾。

适应证:肾阳不足,子宫虚寒之闭经。

第五节效方疗法

方1补肾养血温通汤

配方:当归、生地黄、淫羊藿、川牛膝各15g,白芍、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车前子各10g,五味子6g,益母草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品。如服药中月经来潮,则暂停药,待干净后再服,以服完1个疗程为准。

功效:补肾养血,温通经脉。

临床应用:治疗37例患者中,痊愈21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有效率83.78%。

经验体会:月经来潮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这一生理轴的相互协调有关,其中肾为根本。《医学正传》有“月水全赖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自以干涸”之论,即说明肾中精气的盛衰是保证月经正常来潮的基础。人工流产手术的创伤使冲任、胞宫直接受损则血溢,败血淤滞于胞宫之中。进而伤及于肾,肾精匮乏,血海空虚,则闭经。从辨证的角度来看,患者经闭数月,无明显腹胀腹痛,多伴有腰脊酸楚,面色无华,精神疲惫,证属虚实夹杂,以虚为主。

所以此类闭经的基本证型为肾虚、血虚、血瘀,故治疗针对此证型以五子衍宗丸补肾、四物汤养血为主。诚如张景岳所说:“欲以通之,无如充之,但使雪消则春水自来,血盈则经脉自至,源泉混混,又孰有能阻之者。”单纯补阴则容易呆滞,因为阴主静,阳主动,故加入淫羊藿温补肾阳,俾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益母草、川牛膝则活血化瘀,有开闭通塞之功,以为辅佐,寓攻于补。全方补肾养血,温而能通,使血海按时满盈,胞宫有藏有泻,则月经自然恢复正常。

方2通达汤

配方:三棱、莪术各6g,桃仁、泽兰、川芎、川牛膝各10g,鸡血藤30g。

加减变化:肝经湿热者合龙胆泻肝汤化裁;痰浊凝滞者加导痰汤出入;气血瘀结者与逍遥散合用,血瘀偏重时,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30d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调经通乳。

临床应用:40例患者,20例痊愈(月经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血PRL正常);11例显着进步(月经接近正常,其他症状减轻,血PRL正常);6例进步(月经来潮,其他症状减轻,血PRL降低);3例无效(临床症状和血PRL均无变化)。总有效率为92.5%。

病例:患者,30岁,生育1胎,人工流产2次。患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服舒必利片0.6g/d,3个月后停经,来诊时已停经6个月,乳汁自溢,两乳作胀,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少腹隐痛,面色无泽,口唇色紫。舌有瘀斑,脉细涩。

证属气滞血瘀。治拟疏肝理气,活血通经。处方:柴胡12g,当归15g,炒白芍、川牛膝、桃仁、乌药、制香附、川芎各10g,三棱、莪术各6g,鸡血藤30g。10剂。2诊时除泌乳量减少外,余症依然,上方加益母草15g,泽兰、路路通各10g,15剂。3诊时月经已行,泌乳停止,胁胀大减。续服理气养血调理之剂30天,月经正常。随访半年,仍服原剂量舒必利,月经正常而行。

经验体会:本病病机为冲任失调,淤阻胞宫。任脉与冲脉均起于胞中,任脉能调节全身阴经,谓“阴脉之海”;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冲为血海”之称,与妇女的月经有密切关系。本病并非血海空虚,无血可下,致月经停闭,而是久服抗精神病药物,导致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阻滞冲任;或湿从热化,侵扰肝经,疏泄失常,影响肾之藏泻;或肝失条达,气滞血瘀,影响冲任之畅行。冲任不调,经血不能下趋而上溢为乳。治法重在通达。气滞、血瘀、痰浊、湿热虽壅于局部,但治疗时要着眼于整体,尤其必须抓住化瘀通经这一环节,故治疗时以通达汤为基本方,在活血化瘀调经的前提下,再根据辨证分型,配以清化湿热、豁痰化浊、理气畅达等方药,标本同治,正本清源,故能取效。

配方: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2g,熟地黄15g,续断15g,炒杜仲15g,菟丝子30g,淫羊藿15g,益母草15g,甘草6g,大枣5枚。

加减变化:如腹痛加延胡索9g,腹痛兼小腹有凉感加小茴香5g,腰酸沉加桑寄生15g,经量少兼有血块加川牛膝9g。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服至月经来潮。通过治疗月经来潮,且下次月经能自行来潮者,在月经来潮第1天始继续服药,服至月经干净,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如服药后月经能来潮,但次月不按时来潮者,按上月月经来潮时的日期,30d后继续服药,服至月经周期正常为止。

功效:补气益肾。

临床应用:患者治疗后,显效28例,占54.9%;有效18例,占37.3%;无效5例,占7.8%。总有效率为92.2%。

病例:患者,女,19岁,未婚。月经初潮14岁,自月经来潮后每30~50d一潮,经期3~4d,量少,色淡。近2年来,月经周期延长,每3~5个月一潮,经期3d,量少,色淡,月经过后腰酸沉、懒动、饮食少。现月经2个月未潮。检查见患者面色萎黄,乳房发育欠佳,舌淡舌体肥胖,舌边有齿痕,脉虚,辨证为闭经虚证。治则:补气血,益肝肾。基本方加桑寄生15g,何首乌12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16剂,月经来潮,量少,色淡。效不更方,又按原方加川牛膝9g,取3剂,嘱患者下次月经来潮再诊。复诊:月经已来潮,量仍少,身感乏力懒动,在原方的基础上又加菟丝子30g,取5剂。

经连续治疗4个月经周期,月经正常,29~35d一潮,月经量较前增多,无不适感。

经验体会: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而血的生成有赖于气的生化与调节,同时气又要依靠血的营养,一旦出现气血不足,则冲任亏损,血海空虚,往往导致闭经。另外,肾中精气盛衰,直接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变化。精血同源,精血之间又可相互转化,据此可以看出气血与肾在妇女月经生理、病理上的重要性。临床所见,闭经实证者少,虚证者多。气血不足、肾精亏虚是闭经虚证的主要原因,临床只要无实证表现,均可用补气益肾法论治。

方4一贯煎加味

配方:生地黄、沙参各25g,当归、麦冬各15g,川楝子、枸杞子各25g,龟甲、鳖甲各20g。

加减变化:月经先期者加山茱萸、山药、桑寄生、天冬等佐以补肾;月经过多者佐以补肾基础上加女贞子、墨旱莲等补阴之药;经期延长者加黄芪、山药等益气固涩之药;心悸者加石菖蒲、远志;失眠者加酸枣仁、五味子;汗出者重加龙骨、牡蛎、桂枝。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滋阴疏肝,镇肝熄风。

临床应用:患者服药7剂后高血压症状的头目眩晕、耳鸣主症消失12例,症状减轻者28例;服药14剂后症状消失者28例,症状减轻者8例;服药15~30剂症状消失者2例,其中6例病情较重者,配合西药治疗,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