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月经病实效经典
13792200000023

第23章 经前期综合征(2)

时间一般在3min以内。④分法。两手合抱患者,两拇指向外分开。时间一般为2min。⑤捶法。为按摩结束之前手法。自然握拳,用拳捶打患者患处或患部(切勿用力过猛)。时间一般为2~3min。在手法按摩操作中,可单方面点穴、揉穴,亦可点揉并用、捏分结合,不必拘泥不变。

功效:通络止痛。

适应证:主治经行头痛。

方7

取穴:颈部、前额、眉弓、睛明、迎香、人中、承浆。

用法:常用手法有一指弹推法、提拿、平推、按揉等。①患者取正坐位。

术者立其背后,用拇指及其他4指自下而上提拿颈部30~50次。②分抹前额、眉弓,一指弹点睛明穴,分抹迎香、人中、承浆穴各5次,共3遍。

功效:通络止痛。

适应证:主治经行头痛。

方8

取穴:肝俞、胃俞、合谷、患乳、膻中、两胁肋部。

用法:患者取坐位。术者对坐或站立一侧,先按揉肝俞、胃俞、合谷穴各1min,再用摩揉法按摩患乳1~3min,继之以手托起乳房,另一手以示指至小指掌面依次从患者腋下、锁骨下、胸骨旁紧贴皮肤顺抹至乳晕部,手法由轻到重,每一方向重复6~8次。医患体位同上,术者仍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用五指指尖轻轻捏住乳头及乳晕部进行揉拉、推进,直到乳头有液体排出,再以双手指掌面,从乳房周围渐向乳头方向揉按,手法由轻到重反复多次,直到乳汁或脓液排尽为止。再按揉膻中穴1~2min,双手掌擦摩患者两胁肋部3~5min。

功效:行气通乳。

适应证:主治经行乳房胀痛。

方9

取穴:肩髃、肱中、曲泽。

用法:术者以指掌均匀用力,反复有次序地按摩、舒展患侧上肢阴阳之经及上述穴位20~30次。进而反复来回以乳头为中心舒展瘀块。

功效:行气通乳。

适应证:主治经行乳房胀痛。

方10

取穴:天宗穴及炎症周围压痛敏感点。

用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术者先按摩天宗穴2min,再在炎症周围找出1~2个压痛敏感点行针刺,快进针、慢推针,有针感后捻转1~2min,留针10min。

同时以轻手法做局部按摩,起针后手法渐加重。每日1次,共20min。同时配合超短波治疗,单侧前后对置,双侧并对置法,无热量,15min,每日1次。

功效:行气通乳。

适应证:主治经行乳房胀痛。

方11

取穴:内关、人中、中极、三阴交、太冲、涌泉。

用法:用掐、按、点、捏法。先用拇指指端以重力切(掐)按内关穴,每隔10s放松1次,反复切按2~3min,以局部有明显酸胀感为宜。又用中指指尖用重力切(掐)按人中穴,每隔10s放松1次,反复切按1~2min,以局部有明显胀痛感为止。再以中指指端用重力点冲按压中极穴,每分钟200次以上,连续点冲按压2~3min;又以拇指指端用重力扪按三阴交穴3~5min,每隔20s放松1次。均以局部有明显酸胀感为止。然后用拇指指端用重力捏按太冲、涌泉穴,每隔10s放松1次,反复捏按各2~3min,以局部有强烈酸胀感为宜,每于经前5~7d开始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三、沐浴疗法

方1

配方:桂枝10g,桑枝30g,桑叶15g。

用法: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min,每日1剂,连续3~5d。

功效:清热平肝,活血通脉。

适应证:主治经行头痛。

方2

配方:菊花、桑叶、桑枝、夏枯草各等量。

用法: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min,每日1剂,连续3~5d。若足浴后再配合按摩双足心涌泉穴各100次,疗效更佳。

功效:清热平肝,活血通脉。

适应证:主治经行头痛。

方3

配方:吴茱萸30g,刺蒺藜20g,夏枯草15g,茺蔚子10g。

用法: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min,每日1剂,连续5~7d。

功效:清热平肝,活血通脉。

适应证:主治经行头痛。

方4

组方:青蒿、板蓝根、大青叶、千里光、野菊花各100g,麻黄、细辛、紫苏、荆芥各30g。

用法: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置浴盆中,待温时洗浴全身,并足浴,每日23次,每次15~20min,连续2~3d。

功效:解表退热。

适应证:经行发热。

方5

组方:香薷、苏叶、荆芥、防风、藿香各15g,菊花、大葱、豆豉、生姜各30g,豆卷20g、连翘10g。

用法: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2000ml左右,将患者双足置盆中,待温度适可时,首次加药液于小儿踝关节上下,再加食醋50g,后每隔10~15min加药液1次,每次约200ml,直至药液浸没小腿肚,浸40~60min,每日1次,每次1剂,连续2~3d。

功效:发汗解表。

适应证:经行发热。

方6

组方:青蒿、荆芥、车前草、苏叶各20g。

用法:将诸药择净,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min,每日1剂,连续2~3d。

功效:解表退热。

适应证:经行发热。

方7

配方:党参、白术、茯苓、姜半夏、泽泻、车前子、薏苡仁各30g,生姜、紫苏梗各15g,柴胡、黄芩各9g。

用法:上药加清水1500ml,煎沸5~10min,将药液倒入脚盆内,待温浸泡双足。每日浸泡1次,每次泡20~30min。

适应证:主治经前期综合征之泄泻、水肿、恶心、呕吐等。

四、刺血疗法

方1

取穴:足窍阴。

用法:用三棱针刺络法。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次放血量10~15滴。每日放血1次,3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主治经行头痛。

方2

取穴:印堂。

用法:用三棱针刺络法。先在印堂穴行局部按摩,使其局部充血,然后医生用左手示指和拇指提捏穴处皮肤,右手持三棱针点刺,以见血为宜,以后不断挤压皮肤,使血外溢5~10滴。每日1次。主治头痛如裂,头痛欲死的暴头痛。

适应证:主治经行头痛。

方3

取穴:至阴。

用法:用毫针刺络法。用0.5~1寸毫针浅刺0.1寸,留针30min,每隔5min捻转0.5min左右,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出针后任其出血或挤出血2~3滴后以干棉球按压片刻,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主治经行头痛。

方4

取穴:太阳、尺泽。前额及两目胀痛,恶心呕吐加足三里;颞侧痛加阳陵泉;巅顶痛或后头痛连及项部加委中;心悸、胸闷去尺泽加曲泽。

用法:用三棱针刺络法。用中号三棱针刺破腧穴及其周围血络,深2~5mm,出血量根据病情、体质、部位灵活掌握,一般每穴5~10ml,1次治疗总出血量50~100ml,每10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主治经行偏头痛。

方5

取穴:风池、天柱、太阳、率谷、大椎。

用法:用锋钩针割治放血法。穴位处消毒后,用左手示、中指绷紧所刺皮肤,右手拇、示、中三指呈持笔式紧捏针柄,迅速垂直刺入皮下,随后上下提动针柄,听到有皮下纤维被割断的嚓嚓声。随即针尖顺原针孔出针,挤出血数滴。大椎穴钩刺后加拔火罐。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主治经行偏头痛。

方6

取穴:天宗。

用法:用毫针刺络拔罐法。肝阳上亢先刺太冲,再刺天宗,泻法挤血1滴;气血虚弱先刺三阴交,后刺天宗,挤血1滴;气滞血瘀针天宗,挤血4~5滴;外感型针风池15min,针刺天宗挤血1滴;针后于天宗穴拔罐30min,每隔1周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主治经行偏头痛。

方7

取穴:耳穴取耳背小血管。失眠、头晕取神门;心悸取心;头痛取额、枕;食欲缺乏、胃痛取胃、交感。伴肝炎加肝;伴肺结核加肺。

用法:用割治刺络法。用刮胡刀片选取耳背侧上1/3小血管1条,用刀片迅速点刺,横切血管0.1cm长,以切破血管出血为度。再用刀尖在选穴上轻轻点割出血1~2ml,体强者或有高血压者用重割法,出血量3~6ml。每20天1次,3次为1个疗程。主治神经衰弱。

功效:镇静安神。

适应证:主治经行情志异常。

方8

取穴:耳尖、攒竹。

用法:用三棱针刺络法。选其中1穴,用细三棱针在耳尖点刺放血7~10滴,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功效:调理气血,安神益智。

适应证:主治经行情志异常。

方9

取穴:膏肓。

用法:用三棱针刺络法。先定刺络点,如肿块位于乳头以上就在膏肓直上1寸处取穴;如在乳头以下,就在膏肓穴下方1寸处取穴;在左、在右依此类推。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两穴各放血3滴,然后速让患者上床侧卧,将患侧上肢压在身下,以压麻患侧上肢为度。双侧有肿块者,间隔1h后再在另一侧施术。

适应证:主治经行乳房胀痛。

方10

取穴:华佗夹脊穴。

用法:用刺络拔罐加针刺法。取第3、4胸椎华佗夹脊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对准应刺部位,刺破一点或数点,深0.5~1寸,以出血为度,而后拔罐,针眼处有0.2~0.5ml血液流出。配穴健侧肩井,针入5~8分深,留针2~3min。

适应证:主治经行乳房胀痛。

方11

取穴:大椎。

用法:用三棱针刺络法。患者俯伏坐位,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在大椎穴点刺出血,出血量3~4滴,如出血不畅,可用手挤压或用火罐吸拔均可。

适应证:主治经行乳房胀痛。

方12

取穴:肩井。

用法:用三棱针刺络法。在肩井穴周围皮肤寻找暗红色、不高出皮肤表面、直径为1.5~2.5cm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反应点,一般有3~5个,选其中最明显、最大的一点作为治疗点。如有的患者反应点不明显时,可在肩井穴周围3~4cm处用双手拇指、示指向中间挤压,反应点即可出现。左手拇指、示指捏起皮肤,右手持三棱针迅速点刺皮肤上的反应点2~3mm深,各挤出3~5滴血,治疗后用消毒纱布盖好伤口。治疗1次即可。

适应证:主治经行乳房胀痛。

方13

取穴:曲泽、阿是、足三里。

用法:用三棱针刺络法。取曲泽附近的肘正中静脉、乳房病灶处显露的胸壁浅静脉,有的患者要刺足三里处的胫前静脉出血。用三棱针刺血总量在10ml左右。

适应证:主治经行乳房胀痛。

五、耳穴疗法

方1

取穴:垂体、内分泌、卵巢、子宫、肝。肝郁气滞加耳迷根、交感、肝阳;肝肾阴虚加肾;脾肾阳虚加肾、肾上腺、耳迷根;伴头痛根据头痛部位选相应穴位,如:枕、顶、额、颞;伴眩晕加脑干、眩晕点;伴呕吐加胃、交感。

用法: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5~10min,每次3min。

每次贴压一侧耳穴,两耳交替使用。隔3d换贴1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经前、经期、经后均不间断治疗。

适应证:主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方2

取穴:肝、肾、心、脾、内分泌、内生殖器(子宫、卵巢)、交感、皮质下。配穴:肝郁型加枕、额、胸椎穴区;脾虚型加三焦、艇中;血虚型加神门、垂前。

用法:在耳穴上寻找出最敏感点,取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牢。按压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6次,每次每穴按压20下,每隔3d左右交替贴压。于月经周期的第20天开始治疗,至月经来潮为1个疗程。

适应证:主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方3

取穴:内分泌、神门、皮质下、内生殖器。精神症状为主者加肝、心;水肿明显者减神门加脾、肝、肾。

用法:在所选耳穴探测敏感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按压每个耳穴,使患者感到耳郭疼痛和发热为好,嘱患者每天按压不能少于4次,2~3d换药1次,两耳交替使用。在月经前7~10d开始治疗,至月经来潮。

适应证:主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方4

取穴:缘中、内分泌、卵巢、子宫、肝。配穴:易怒、郁闷加肝阳、交感、耳迷根;烦躁、失眠加肾;腰痛、水肿加肾、肾上腺、耳迷根;伴头痛加枕、顶、额的敏感点;伴眩晕者加脑干、眩晕;伴呕吐者加胃、交感。

用法: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每次贴压一侧耳,两耳交替,每3天1换,每天按压5~10次,每次3min,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适应证:主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方5

取穴:膻中、三阴交、太冲、太溪、合谷。

用法:①刺血前,在预定刺血部位用左手拇指、示指向刺血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刺血部位,继之,用20%碘酒消毒,再以75%乙醇脱碘。②选择约6cm的三棱针,右手拇、食、中指三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1~2分,对准已消毒的部位快速刺入1~2分深(膻中可提起皮肤斜刺),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少许(2~3滴)。双侧轮流取穴,隔日1次。

功效:疏肝理气、调理冲任。

适应证:主治经前期综合征。

方6

取穴:前头痛取额,后头痛取枕,偏头痛取颞,头顶痛取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