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运动前要体检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应按要求先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以掌握心、肺、神经系统、肾功能情况,了解慢性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可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如血糖波动幅度较大,运动后血糖小于6mmol/L(110mg/dl),可于运动前进食20克糖类,另外为保证既达到运动效果又保证安全,对于患有严重的心、肺、血管、神经系统及肾的并发症者,对运动必须据情进行严格的规定,不可盲目从事。
糖尿病患者运动宜持之以恒
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贵在坚持。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适宜的运动,才能收到治病健身的效果。运动锻炼不仅是形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效,没有恒心是不行的。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说明,运动降糖要经常坚持而不间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的目的的。如果因为工作忙,难以按原计划时间坚持,每天挤出10分钟或8分钟进行短时间的锻炼也可以。如此才有可能使血糖、血脂下降,体重减轻,体质增强,而且精神愉悦,充分享受美好生活。
糖尿病患者运动宜动静结合
糖尿病患者不能因为强调动而忘了静,要动静兼修,动静适宜。运动时,一切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形而静主养神。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和谐,体现出“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实际上,太极拳、气功导引皆是糖尿病患者动静结合的最佳运动方式。
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并非是要持久不停地运动,而是要有劳有逸,有张有弛,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因此,紧张有力的运动,要与放松、调息等休息相交替;长时间运动,应注意有适当的休息,否则会影响运动效果,使运动不协调,精神不振作,甚至对养生健身不利。为健康而进行的锻炼,应当是轻松愉快的、容易做到的、充满乐趣和丰富多彩的,人们才愿意坚持实行,即“运动应当在顺乎自然的方式下进行”。在健身方面,疲劳和痛苦都是不必要的,要轻轻松松地逐渐增加活动量。
糖尿病患者运动宜适度
糖尿病患者运动要遵循个体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适度运动。要重视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的自身感觉,以运动后感觉舒适为宜。锻炼时最好是根据运动时的最高脉搏数(最高心率)来掌握最大运动量。最大运动强度因人而异,糖尿病的运动强度计算方法为:最高心率(次/分)=170-年龄。例如:48岁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时最高心率不应超过170-48=122。必须强调,所谓运动时最高心率,只供参考,不必机械地追求。运动量的大小,要根据各人病情、锻炼基础等具体情况而定,同时要结合自我感觉灵活掌握,不要拘守。一般人在长跑后自觉身体舒适、精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即表示运动量合适。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最佳时间
1.进食一段时间后开始运动:糖尿病患者运动应于餐后30分钟至1小时才开始,这一段时间食物消化、吸收较快,特别是糖的吸收最快,因而血糖值增高。如果在这一时间段后开始锻炼,随着运动消耗能量,糖的分解代谢增强,便可使餐后增高的血糖降下来,防止血糖波动。但运动不宜剧烈。
2.宜下午运动:糖尿病患者运动时机的把握十分重要。有些患者十分重视锻炼,清晨去运动,结果在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甚至虚脱、昏迷等低血糖反应,非但无益于病情的改善,还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后果。所以,在一天之中,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的最佳时机应选在下午而不是清晨。
因为血糖有昼夜波动的规律,这一规律显示清晨为血糖最低值。而运动锻炼的目的在于降低血糖,防止血糖显着升高。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间要固定,运动强度也要相对固定,以免血糖波动过大。每日30~60分钟,每周4~6次。运动要有规律,切不宜不规律的运动,如以降低糖代谢为目的,每周运动不得少于3次;需要减轻体重者,应使运动频率增加至每周5次以上。
不宜于运动的糖尿病患者
1.糖尿病伴有严重并发症,如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性足坏疽、肾病、重症冠心病、严重高血压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神经并发症、直立性低血压时禁止运动。注射胰岛素后及吃饭以前,也要避免运动量大的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在发生腹泻、呕吐或禁食期间,要暂停运动。
2.糖尿病伴代偿性心瓣膜疾病、运动后没有加重的心律失常以及左束支传导阻滞、装有心脏起搏器者;有严重的静脉曲张,过去曾有血栓性静脉炎者;有神经肌肉疾病或关节畸形者;近期有暂时性脑缺血者;极度肥胖者;服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药、洋地黄制剂者,要暂停运动。
糖尿病患者运动宜防意外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随身携带糖尿病病情卡,卡上应有本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及电话号码,并写明如果发生意外,其他人如何处理。如果是正在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治疗的患者,要注明所使用的药物和剂量。卡片应放在易于发现的地方。外出活动时要告诉家人活动的时间及地点,当感觉身体状况不好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找他人救助。另外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还要注意:一是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如擦伤皮肤、扭脚、摔倒等;二是天气炎热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温;三是运动时要随身携带几块糖果,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可及时食用;四是运动着装要宽松、合体,特别是鞋袜要合适、柔软,不能磨脚。
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后宜忌
1.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前,应略微减少一些衣裤,等运动开始后再减去一层衣裤,过凉、过热均对病情不利。运动之前,应先进行准备活动3~5分钟,如先做徒手体操或步行片刻,以使心脏及肌肉、韧带逐渐适应,再逐渐过渡到运动。
2.糖尿病患者运动结束后,应及时用干毛巾擦汗,穿好衣服,将要洗浴的需休息15分钟后再进行。运动后不要马上坐下或躺下,适当活动一下肢体,逐渐停息下来。要做好运动日记,以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果感觉所采取的运动疗法不适合自己,可以请医生或专业教练根据情况对运动处方进行相应的调整。
糖尿病患者跳绳宜谨慎
跳绳花样繁多,可简可繁,随时可做,特别适宜在气温较低的季节作为健身运动,而且对女性尤为适宜。从运动量来说,持续跳绳10分钟与慢跑30分钟或跳健身舞20分钟相差无几,可谓耗时少、耗能大的有氧运动。但需要指出的是,跳绳只适用于早期轻度的糖尿病患者,而且在跳绳时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在运动前需咨询医生。轻度糖尿病患者跳绳起跳和落地最好都用脚尖,同时脚尖和脚跟需用力协调,防止扭伤。切记不能用脚后跟着地,否则长时间跳跃会损伤脚踝和脊柱等。膝盖要微曲,这样可以缓和膝盖和脚踝与地面接触时的冲撞,防止受伤,最重要的是避免跳起后两脚往前伸。跳绳时不必跳得过高,以能让绳子通过为宜。当跃起时,不要过度弯曲身体,要做出自然弯曲的姿势。跳时,呼吸要自然有节奏。中、重度的糖尿病患者是禁不宜跳绳运动的。有一位彭女士,患糖尿病已7年有余,医生告诫:如果不减肥和控制血糖,会引起好多麻烦。彭女士不得已开始运动减肥。
她选择的是跳绳减肥,并且每天坚持,3个月过后,体重明显下降,血糖也比以前平稳,效果很明显。但意想不到的是彭女士却发现自己的眼睛模糊,视力开始下降,到医院检查后,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她竟然出现了视网膜脱离,面临失明的危险。原来,因为糖尿病,她早已出现严重的眼底病变,而她又选择了跳绳来作为运动方式,在不断的跳动、震荡中,病变的视网膜无法承受这些冲击,出现了脱落。后来医生告诫彭女士:中、重度的糖尿病患者是禁不宜跳绳运动的。
糖尿病患者睡眠的宜忌
人的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充足良好的睡眠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但睡眠时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糖尿病患者要以醒来全身舒适、疲劳消除、精力恢复为准,并根据季节进行有规律的调节:春夏迟睡早起,秋时早睡早起,冬日早睡迟起。糖尿病患者还要制定合理的作息方案,无论中年人或老年人,每天睡眠都不应少于8小时,午饭后1~2小时内,另加1小时午睡。饭后不应立即就寝,因为此时迷走神经活动增强,而迷走神经的兴奋会抑制心跳,甚至会出现心跳骤停现象,这对糖尿病患者有潜在危险。睡觉要注意体位,因为心脏在胸腔偏左侧,仰卧或左侧卧位时对心脏搏动不利,适当的睡姿应是右侧卧位,双腿稍有屈曲。
糖尿病患者衣着宜宽松合体
糖尿病患者衣着固然要美观、漂亮、大方,但衣着毕竟不是人之形体的装饰品,应以宽舒合体、可御寒暑为主旨。所以糖尿病患者无论戴帽、穿鞋和衣服,都要适合自身形体的需要。衣着不可宽大,衣不着身,易中风寒。衣着更不宜过于窄小,紧衣窄裤,往往会妨碍血液运行,影响身体发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衣着的作用已不是单纯的遮蔽保护身体,而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外在表现。但从保健角度考虑,选择衣着不但要注意衣服的大小、肥瘦、质感、厚薄、款式、面料等,而且要兼顾到生理卫生、劳动保护、作业安全、体育运动等方面的要求。
糖尿病患者宜防“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清晨出现的高血糖,一般在凌晨3点左右血糖开始升高,持续到上午8~9时。“黎明现象”多发生于1型糖尿病。其发生与体内多种内分泌激素有关,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这些激素与胰岛素有相互对抗作用,可使血糖稳定在一定水平,从而保证人体的正常需要。但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已受损害,当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在午夜逐渐升高时,糖尿病患者不能分泌足量胰岛素来抵抗,因而就会出现黎明时血糖异常升高。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出现“黎明现象”,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糖药物的调整。如果注射胰岛素,则应将早餐前胰岛素注射提前到清晨6时,或将晚餐主食分1/3量到睡前吃,并在进餐前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宜防便秘
便秘对普通人来说大多只是一个一般的毛病,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却是一个应予重视的症状。这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可导致顽固性便秘而成为一个合并症。排便是机体“清理垃圾”的过程,长期便秘可使“垃圾道”堵塞,导致人体对毒素的过量吸收。另外,人在用力排便时,血压水平较平时可明显增加,而糖尿病患者多有眼底视网膜病变或脑动脉硬化,瞬间腹部用力有可能造成眼底血管破裂,引起视网膜出血,甚至导致失明,或引起脑卒中。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烂,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脚部坏疽。病变早期,体检可发现下肢供血不足的表现,如抬高下肢时脚部皮肤苍白,下肢下垂时又呈紫红色。脚部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致消失。所谓间歇性跛行就是患者有时走着走着突然感到下肢疼痛难忍,以致不得不一瘸一跛地走路,或者干脆就不能行走,这是下肢缺血的早期表现。休息痛则是下肢血管病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行走时下肢供血不足,而休息时下肢也因缺血而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彻夜难眠。病情再进一步发展,下肢特别是脚上可出现坏疽,创口久久不愈,按坏疽表现的不同,坏疽可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合性三种。坏疽严重者不得不接受截肢而致残。
糖尿病患者如何护脚
调查表明,糖尿病足发病率较高,在患者中有10%可出现此病,而在糖尿病足中有5%~10%需要截肢,占所有非创伤性截肢的50%以上。糖尿病足的发生是脚部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三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这是因为:
1.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易发生动脉硬化、狭窄等病变而导致缺血。
2.糖尿病患者可因下肢末梢神经病变出现感觉迟钝而不能及时发现脚的破溃。
3.糖尿病患者皮肤出现特异变化,如皮脂腺缺乏、皮肤干燥无汗使皮肤抵抗能力下降而易受感染。
事实上“一失足成千古恨”,糖尿病患者因缺乏有关糖尿病足的知识而导致最终的截肢(失脚),造成终生遗憾的病例并不少见。那么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呢?糖尿病足大多发生在病程5年以上患者,男性多见,常见的诱发因素有穿鞋过紧、脚趾挤压伤、泡脚烫伤、脚癣、小创伤感染、皮肤水疱、动脉血栓、鸡眼、胼胝、修脚外伤、脚畸形等。
糖尿病患者护脚要诀
1.糖尿病患者每次穿鞋前一定要注意仔细检查鞋子内有无坚硬的异物,以免磨损脚部皮肤导致受伤。勿赤脚穿凉鞋,应穿软帮、软底、大小合适的鞋,不要穿窄小挤脚、硬底硬帮儿的皮鞋,以免挤压脚部,使血液循环不良。
2.糖尿病患者应穿吸水性好、透气性好的棉制品袜子,袜口不能太紧,应每天换洗。
3.糖尿病患者剪趾甲时,不可剪得太深,以免损伤皮肤,造成甲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