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是少一些强求的欲望。佛经上说,未断我爱,不入洁净。爱恨恩仇,皆是情障。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今日的执着,可能会造成明日的后悔。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皆因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强求的欲望。放下非分的欲望,便是与佛有缘。
皈依佛门的国王
在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国王名叫多味写,平日信奉九十六种外道。一天,国王忽萌善心,欲行大布施,于是依照婆罗门教的规定,将其积聚如山的奇珍异宝,布施给需要帮助的人;若有人来求助,便请他自取一撮珍宝而去。奇怪的是,国王如此布施了数日,珍宝一点儿都没有减少。
佛陀知道国王宿世积福,度化因缘成熟,于是变化成外道修行者前往该国。国王知道有行者远来,便出来接见,寒喧作礼后,国王问:“你来此地,有何请求吗?可以直说,不用客气。”行者回答:“我从很远的地方来,想跟国王化缘珍宝,建造屋宅。”国王听了,告诉行者:“没问题!你就自取一撮珍宝吧。”行者取了一撮珍宝,走了七步,又将珠宝放回原处,国王疑惑地问他:“你为何要放回去呢?”行者回答:“这撮珍宝变卖后,只够我建盖房舍而已,日后要再娶妻就不够用了,所以不如不取。”国王一听,说:“这还不简单,那你就取三撮珍宝吧。”于是行者取了三撮珍宝,走了七步后,还是回头将珠宝放回原处。国王又问他:“你为什么又不要了呢?”行者回答:“这三撮珍宝只够我娶妻,没有剩余的钱可以购买田地、奴婢、牛马,既然无法满足我的欲望,还不如放下。”于是国王又应允他取七撮珍宝。
行者走了七步,还是又退还回去。国王再度询问原因,行者回答:“我娶妻后会生儿育女,子女从出生到嫁娶,一切所需难可计量,所以我决定还是不要罢了!”国王听了,大方地说:“不要担心,我将所有的珍宝都布施给你,你就不需再为将来烦忧了。”行者原本已要接受国王的供养,但想了想还是拒绝国王的好意,准备告辞,国王疑惑地问:“你为何不接受我的供养呢?”行者说:“本来我是想要乞取珍宝,好令生活充裕无缺。但我仔细想了一下,却发现人生苦短,万物无常,若是追逐财物,贪求五欲,妄计未来,只是徒增忧苦,一日比一日烦恼,还不如放下这些贪欲,精进修行,勤求佛道。所以我再也不需要任何珍宝了!”国王听了行者的话,心开意解,也愿意皈依佛教。
于是,佛陀恢复本貌,腾升虚空,现光明身相,为国王说了一首偈语:“虽得积珍宝,崇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不善像如善,爱如似不爱,以苦为乐相,狂夫为所厌。”
国王与大臣见到佛陀如此端严的光明瑞相,又听闻佛陀微妙的开示,法喜非常,纷纷求受五戒,当下即证须陀洹果。
佛缘悟语
有时候,拥有的越多,追求的越多,放不下的也就越多,以至于这些东西都压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喘不过气,生命也因此而变得沉重起来。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因为只有放下,我们才能一身轻松,才能更快乐地面对生活。
参禅悟道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着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默而不答,只是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中,直到杯满,而后继续注入。这位教授颇感纳闷,喝茶跟禅有什么关系?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断地溢出杯外,流得满桌都是,再也不能沉默下去,终于说道:“师父,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乘机说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先不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教我如何对你说禅?”
佛典人物
弥勒佛
弥勒佛原是天竺南部人,姓弥勒,名阿逸多,出身于婆罗门贵族家庭。他跟随释迦牟尼传道,受尽磨难,终于修成正果,立地成佛。
据经书说,弥勒是仅次于释迦牟尼佛位尊的、处于续补地位的佛,在“贤劫千佛”(佛有千尊)中排行第五。弥勒在西方的兜率天内院经历了四千佛岁(合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的劫难,于公元前五百余年轮回下生人间,辅弼释迦牟尼。后来,他因缘已尽,跳出三界,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以“三会之说法”化了一切,成“天人正觉”。其姓弥勒,在古天竺语中是慈和、慈祥之意;其名阿逸多,是无人能胜、无往而不胜的意思。佛如其名,据说此尊最着名的功法便是“慈心三昧”。他在人间播道时,总是笑嘻嘻的,令众人生好感。弥勒佛也是佛教中的“未来佛”。
佛教旅游圣地
弥勒佛道场——雪窦寺
“雪窦资圣禅寺”,简称“雪窦寺”。位于青峰环绕、飞瀑争鸣的雪窦山中。寺庙四周九个山峰缠绕,如“九龙抢珠”,故有“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刹;涧绕寺走,处处可听泉”的赞词。建寺至今约有l700多年历史,几经兴衰。早在宋朝就被定为全国佛教“五山十刹”之一,是奉化布袋和尚——弥勒佛的道场。l987年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视察雪窦寺,赞同在全国“四大名山”之外再加雪窦山为第五大名山的提法。而今,雪窦寺不仅是旅游胜地,而且在宗教方面,可与全国其他“四大名山”并驾齐驱。
自身的财富
有一个青年总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为此终日愁眉不展。有一天,走过一个老和尚,看到青年人这样,就开口问道:“年轻人,你干嘛不高兴呢?”
“我不明白,我努力过,但为什么还是老是这么穷?”
“你穷?可是我看你很富有嘛!”老和尚由衷地说。
“你看我这落魄的样子就知道我很穷了,说我富有,这是从何说起呀?”年轻人问。
老和尚没有正面回答,反问他道:“假如今天,我折断你的一根手指头,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毫不犹豫地回答。
“假如斩断你一只手,给你一万元,你干不干?”老和尚又问。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翁,给你100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元,你干不干?”
“当然不干。”青年甚至有些激动地说。
“这就对了,你怎么能说你穷呢?你身上看拥有的钱已超过了1000万元啊!”老和尚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佛缘悟语
许多时候,我们的心被已经被欲望所填满,即使在我们面前有过再多的幸福与快乐,我们也会像盲人一样对此视而不见,因为我们的欲望已经使我们的心容不下任何东西,包括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给心留一些空间,知足者才能常乐。
佛门术语
七情六欲
《佛学大词典》的七情,是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据《大智度论》卷二记载,系指凡夫对异性所具有之六种欲望: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
佛门轶事
观音与红孩儿
有的佛寺有童子拜观音的塑像,塑造这组群像,是受《西游记》中“童子拜观音”的描述的影响。
《西游记》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中叙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过“六百里钻头号山”,唐僧不慎被一个妖怪抓去。这妖怪是牛魔王和罗刹女的儿子,乳名红孩儿。他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神通十分广大,连孙行者也奈何不了他,只得去南海请观音菩萨帮忙。观音用法力把红孩儿降住,问他:“你可受吾戒行么?”红孩儿流着眼泪点头答应:“只要饶我性命,愿受戒行。”观音又问:“你可入我门么?”红孩儿回答:“果真饶我性命,愿入法门。”观音便说:“既然如此,我替你摩顶受戒。”就从袖中取出一把金剃刀,替红孩儿剃了个“泰山压顶式”的头,还为他留下三个顶塔,挽起三个窝角揪儿。孙悟空在旁取笑:“这妖精大晦气!弄得不男不女,不知像个什么东西!”观音对红孩儿说:“你现在既受我戒,我也不怠慢你,称你做‘善财童子’好吗?”红孩儿点头受持,只望饶命。观音便喝声“退”,撤了法术。不料红野性不定,一旦手脚自由,就绰起长枪猛剌观音,嘴里还说:“你有什么真法力降我?我就是不受戒!”观音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个金箍儿,迎风一幌,闻声“变!”即变作五个箍儿,朝红孩儿身上抛去,一个套在他头顶上,两个套在他左右手上,两个套在他左右脚上。菩萨念动“金箍儿咒”,红孩儿痛得搓耳揉腮,攒蹄打滚。观音将杨柳枝儿,蘸了一点甘露,洒将去,叫声“合!”只见他一双手合掌当胸,再也不能开放。红孩儿开不得手,拿不得枪,才知道菩萨法力无边。无可奈何,才纳头下拜。观音便念动真言,把净瓶倒过来,将那一海水,依然收去,更无半点存留。观音知道红孩儿野心尚未真正收住,便让他一步一拜,直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红孩儿经过一阵折腾,终于归了正果,五十三参,参拜观音菩萨。
后来唐三藏又遇灾难,悟空再次到南海向观音求救,在落伽山普陀崖上,遇到了善财童子、捧珠龙女。善财童子上前向他施礼:“孙大圣,前蒙盛意,幸菩萨不弃收留,早晚不离左右,专侍莲台之下,甚得善慈。”孙行者认出他就是红孩儿,便笑着说:“你那时节魔迷心窍,今朝得成正果,才知我老孙是好人了吧?!”
由于吴承恩的生花妙笔,“童子拜观音”的故事便流传开去,成为佛寺塑像的原型和民间传说的题材。
佛教旅游圣地
观音道场——普陀山
据《华严经》介绍,古印度南方海边有座山,名普陀洛迦,极其庄严美妙,为观世音菩萨驻锡之处,即所谓观音道场。若从广义说,观世音菩萨随缘示现,无处不是其道场。从狭义来说,有观音殿或观音像的地方都可称为观音道场都会有感即应。随着禅宗的兴起,朝山风气的形成,人们希望在中国有一个专门的观音道场,公元916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像欲泛回国,不想行至浙江舟山群岛便屡为风浪所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由此人们便认为观音显灵,进山朝礼者络绎不绝,于是逐渐形成为中国的观音道场。千余年来,去普陀山朝拜南海观音成为了观音信仰者一生中的一桩大事,每年普陀山都要来大量朝山者,例如1994年达100多万。尤其是观音菩萨香会(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期间更是香火旺盛。这大大繁荣了观音文化,促使观音信仰进一步的中国化。至于遍布各地的观音寺、观音洞或观音殿,各地信教群众也常在一年一度的观音诞辰、成道、出家的纪念日以它们为中心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公主的珍珠项链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许多王子,十分想要一个女儿。后来,他的宠妃终于生了一位娇嫩可爱的公主。国王非常疼爱小公主,视如掌上明珠,根本舍不得责骂。对公主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从来不曾拒绝。公主就是想要天上的星星,国王也会设法为公主摘下来。
一天午后,雨过天晴,公主带着婢女在花园中游玩,只见花草树木,经过雨水的冲洗,润泽鲜丽,红肥绿瘦,郁郁葱葱。公主欣赏着雨后的景致,很快被池塘里传来的脉脉荷香所吸引。她走近池边,突然发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奇观:池水热气经过蒸发,正冒出一颗颗晶莹剔透、闪耀夺目、光芒四射的珍珠水泡。
公主看得入神,突发奇想:“如果把这些水珍珠串成链子,戴在头发上,一定美丽极了!”打定主意,于是叫婢女把水泡捞上来,但是婢女的手一触及水泡,水泡便无影无踪。折腾了半天,公主没有得到一颗水珍珠。
公主一气之下跑回宫中,把父王拉到了池畔,指着一池闪闪发光的水珠说:“父王!你一向是最疼爱女儿的,我要什么东西,你都会给我找到。您看水中的珍珠多漂亮,女儿想要把它串成珠链,戴在头上,你说好不好?”国王无限怜爱地抚摸着女儿的头发,笑着说:“傻孩子!水珍珠虽然好看,终究是虚幻不实的,怎么可能作成珠链呢?父王另外给你找些水晶珠链,一定比水珍珠还美丽!”“不要,不要,我只要水珍珠做珠链,我不要什么水晶珠。如果你不给我,我就不活了。”公主骄纵地哭闹着。
束手无策的国王只好把大臣们集合到花园,忧心忡忡地说:“各位大臣们!你们都是举世无双的奇工巧匠,如果有谁能够拿池中的水泡为公主编织美丽的珠链,我要重重奖赏。”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如实相告:“报告陛下,水珍珠一触即破,怎么能够拿来做珠链呢?”“连这点事都无法办到,我平日对你们的恩泽都白费了。如果无法满足我女儿的心愿,你们就别想活着走出王宫。”国王盛怒地喝斥道。
就在这时,一位高僧来见国王,他镇定自若地说:“国王请息怒,我有办法替公主做成珠链。只是我老眼昏花,实在看不清楚池中的水珍珠,哪一颗比较均匀饱满,能否请公主亲自挑选,交给我来编串?”公主听了,一时兴起,立刻拿起水瓢,弯下腰身,认真地舀取自己中意的水泡。本来光彩闪烁的水珍珠,经公主轻轻一触,霎时破灭,消失在水里。捞了老半天,公主一颗水珍珠也拣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