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与佛有缘
13791800000024

第24章 宽容待人是佛缘(2)

2.材料全部加入小锅中(除了豌豆荚),加入A料煮开,改用小火煮至材料熟透,加入B料调匀,最后加入豌豆荚,淋上C料即可盛出。

美味提示:鲍鱼菇热量低,最适合作减肥食品,由于纤维丰富,有助于排除便秘问题,还能减低血液中胆固醇值,防止动脉硬化。味道鲜美又有营养,无油腻,还是最佳的减肥汤。

佛教旅游圣地

山西――普救寺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县境内的峨眉塬头。这里是我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我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普救寺始建于何年,现已无从得知。但从古籍记载和出士文物考证推断,隋朝初年即已有普救寺了。不过,那时该寺的名称不叫普救寺,而叫西永清院。唐朝时,曾对该院大加修葺。五代时河东节度使叛乱,后汉皇帝高祖刘知远派郭威领兵征讨,久攻不克。郭威找院僧询问对策。僧人说,只要发善心,城池即可攻下。郭威当即折箭为誓,表示决不加害百姓。第二天,郭威的军队果然攻下州城,并遵守誓言,没有杀戳一人。从此,西永清院便更名为普救寺。宋朝,对普救寺再次进行修葺。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普救寺所在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寺院的殿堂僧舍、楼阁塔坊,全部毁圮。八年之后,即公元1563年,普救寺的建筑包括莺莺塔,才得以重新修复。到了清朝,普救寺虽也得到修葺,但至清末,寺院已很破旧。1920年又遭受了一次大火,以后又受到侵华日军的破坏,至1949年时,普救寺便只剩下莺莺塔、石狮、菩萨洞,其余建筑已不复存在了。1986年,政府拨出数百万元,对普救寺进行修复。如今,一座按原样在原址修复的普救寺,又出现在三晋大地上了。

普救寺的建筑由寺院和园林两部分组成,寺院部分在前,园林部分在后。山门上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寺名横匾。

普救寺的寺院建筑,大致分布在三条轴线上。目前至后,西轴线上的建筑有大钟楼、塔院回廊、莺莺塔、大雄宝殿;中轴线上有天王殿、菩萨洞、弥陀殿、罗汉堂、十王堂、藏经阁;东轴线上有前门、僧舍、枯木堂、正法堂、斋堂、香积厨等。大雄宝殿内供着三尊石佛。这三尊石佛都是立像,其中释迦牟尼佛像高三点九米,均是八十年代修复普救寺时在塔后三十三米处的地下出土的。从佛像的艺术风格看,这当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据说,另外两尊佛像出土时没有头,现今的佛像头部是以后加上去的。

历史名剧《西厢记》中张生当年的读书处西轩,就在大雄宝殿的西侧。莺莺和她母亲、侍女红娘居住的黎花深院,就在大雄宝殿的东侧。在这里有张生越墙会莺莺的跳墙处,也有张生上墙踩踏过的杏树。莺莺塔在明嘉靖三十四的那次大地震中也被毁掉了,现今我们看到的,是公元1563年重修的。塔内外呈四方形,塔檐呈微凹的曲线形式,这些都说明莺莺塔保留了某些唐塔的特征。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莺莺塔具有奇特的回声效应。在塔的附近以石相击,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类似青蛙鸣叫的声音。莺莺塔回廊西侧外有一个击蛙台,这是击石的最佳位置;台下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座小亭,名叫蛙鸣亭,这里是听类似青蛙鸣叫回音的最好去处。

在莺莺塔下,人们可以听到从塔内传来的二点五公里外蒲州镇上的唱戏声、锣鼓声,附近村镇上的汽车声、拖拉机声,人们在家里的说话声、嬉笑声,以及鸡鸣狗叫声。另外,塔下的鸟叫声,通过莺莺塔的“扩音”之后,声音变大,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普救寺的后面,是一组园林建筑,假山、竹林、小桥、水池点缀其间,还有引人遐想的莺莺亭、拜月台,景色美丽,令人心醉。

建议的价值

从前,有一家人家盖了新房子,但厨房没有安排好,烧火的土灶烟囱砌得太直,土灶旁边堆着一大堆柴草。

一天,这家主人请客。有位客人看到主人家厨房的这些情况,就对主人说:“你家的厨房应该整顿一下。”

主人问道:“为什么呢?”

客人说:“你家烟囱砌得太直,柴草放得离火太近。你应将烟囱改砌得弯曲一些,柴草也要搬远一些,不然的话,容易发生火灾。”

主人听了,笑了笑,不以为然,没放在心上,不久也就把这事忘到脑后去了。

后来,这家人家果然失了火,左邻右舍立即赶来,有的浇水,有的铺土,有的搬东西,大家一起奋力扑救,大火终于被扑灭,除了将厨房里的东西烧了一小半外,总算没酿成大祸。

为了酬谢大家的全力救助,主人杀牛备酒,办了酒席。席间,主人热情地请被烧伤的人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功劳大小依次入座,惟独没有请那个建议改修烟囱、搬走柴草的人。

大家高高兴兴地吃着喝着。忽然有人提醒主人说:“要是当初您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改建烟囱,搬走柴草,就不会造成今天的损失,也用不着杀牛买酒来酬谢大家了。现在,您论功请客,怎么可以忘了那位事先提醒、劝告您的客人呢?难道提出防火的没有功,只有参加救火的人才算有功吗?我看哪,您应该把那位劝您的客人请来,当面致谢并请他坐上席才对呀!”

主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赶忙把那位客人请来,不但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还真的请他坐了上席,众人也都拍手称好。

事后,主人新建厨房时,就按那位客人的建议做了,把烟囱砌成弯曲的,柴草也放到安全的地方去了,后来一直没发生过火灾。

佛缘悟语

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好都要有点预见,如果自己没意识到,最好就听听别人的建议,防患于未然总比出了险情再去补救要好。所以,有些建议的价值,远远超过行动的价值。还有就是,一定要对提建议的人心存感恩。

佛门术语

八风

八风谓之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佛家倡导的是说应修养到遇到八风中任何一风时,情绪都不为所动,称之为八风不动。

佛门轶事

东坡在瓜州任职时,与对江金山寺佛印禅师很要好。一天他做了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思是他禅定功夫已经很深,再不会受世俗的利害荣辱所扰了。

这首诗偈使他很得意,派人把它送到对江给佛印看,不料佛印看后却在上面批了‘放屁’两个字。这使东坡先生大为光火,他立即乘船过江,要找佛印辩论辩论。

佛印已在江边‘候驾’了。东坡责问他为什么骂人,佛印却像没事人一样问他道:“东坡居士为嘛事如此动气?”东坡把批语的事说了,佛印呵呵大笑道:“足下不是已经‘八风吹不动’了吗?怎么一个‘放屁’就把你打过江来?”

佛教旅游圣地

山西――大云院

大云院位于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处的实会乡实会村北龙耳山中,三面环山,南临漳水,林木茂密,僻静幽深。寺院创建于五代晋天福三年(938年),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寺内建大佛殿。五代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七宝塔。北宋建隆年间,已有殿堂100余间。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寺院坐北向南,院分两进,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现存天王殿、大佛殿、三佛殿及前院东西厢房等清代建筑和五代建筑大佛殿等殿堂24间。天王殿殿顶琉璃脊饰,造型独特。大佛殿为五代遗构,单檐歇山顶,圆柱方额,飞檐起翘,琉璃九脊,形制古朴,巍峨壮观。殿内保存有五代壁画20.69平方米,国内唯此一处。东壁所绘佛教故事,紫殿红楼,流云环绕,富有传奇色彩。6个乐人,或伴奏管弦,或舒腰起舞,表现出神仙姿态。扇面墙正面绘观音、大势至二菩萨,飞天乘云遨游长空,姿态飘逸。拱眼壁和栏额上保存有五代彩绘11平方米。殿内保存有五代石香炉和宋代石经幢及石罗汉l尊。三佛殿,面阔5间,进深3间,悬山式殿顶,为清代晚期的建筑风格。寺外左侧七宝塔,青石雕造,高6米,原为7层,现5层。下三层平面呈八角形,第一层雕宝装莲花、狮子、麒麟、飞马等;第二层雕伎乐人,体态轻盈、舞姿优美,伴奏者栩栩如生;第三层转角处有一柱,上雕蛟龙,回旋盘绕。塔檐下飞凤、飞仙变化多姿。檐下周匝垂帐,正面卷门上雕双龙戏珠,门侧塑立二天王。后面比丘半掩门,二力士塑像分立左右;第四层周匝垂帐,前后有假板门;第五层上覆大圆盖宝珠顶。宝塔设计精巧,造型优美,雕刻讲究,颇有观赏价值。寺外悬崖峭壁上列20余孔窑洞,相传为唐将马三保屯兵之地。

宽容的力量

闵子骞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父亲给他找了一个继母。开始,后母对闵子骞还过得去,自从她连生了两个儿子以后,对闵子骞就越来越不好了。闵子骞常常受到后母的虐待。

继母对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可好了,有好吃的,尽偷偷地给自己生的两个儿子吃。闵子骞不但吃不到好的,还常常吃不饱饭。闵子骞是个极孝顺的孩子,他从不把自己受虐待的事跟父亲说。马马虎虎的父亲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大儿子天天在受罪。

一年冬天,后母给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缝了用棉絮做的棉衣,穿在身上暖暖和和的。给闵子骞穿的却是用芦花做的棉衣,闵子骞浑身上下冻得直哆嗦。一天,子骞的父亲坐着他们兄弟三人拉着的车外出去干活。数九的天气,特别冷,西北风呼呼地刮着。闵子骞的芦花棉衣哪儿能挡住寒冷的西北风呢?他冻得脸色灰白,手都被冻僵了,一点也使不上劲儿。子骞的两个弟弟却因为拉车赶路,身上穿得又暖和,脸上直冒热汗,脸色红扑扑的。父亲一看,弟兄三个同样干活,弟弟们热得直冒汗,子骞却冷得瑟瑟发抖。父亲连连夸奖两个弟弟干活卖力气,并认为子骞-定是在耍滑偷懒。

父亲-气之下,竟用鞭子抽打子骞。不料,那鞭子抽得狠了,抽破了棉衣,棉衣里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感到很奇怪,从地上拾起芦花一看,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父亲沉痛地责备自己:“原来,子骞在受冻,我干了些什么呀!”子骞连忙安慰父亲:“父亲别生气,都是孩儿不好!”“不,今天不干了!”父亲命令三兄弟,“都回家去!”回到家中,父亲把继母叫出来,指着闵子骞身上的破芦花棉衣说:“这是你应该干的事情吗?你不仁不贤,让我的子骞天天在挨冻!怎么配作孩子们的长辈,要你这心眼儿不好的妇人干什么呢?”闵子骞的继母羞得满脸通红,连连说是自己不好,请求丈夫和孩子们的宽恕。子骞的父亲在火头上,哪里肯依呀,坚决要把妻子赶回娘家去。闵子骞一看,心中十分不安,连忙跪在地上哀求父亲说:“母亲在您身边,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您赶母亲离去,那样,我们弟兄三人都将变得孤苦伶仃,受苦挨冻了!那样,不是更加糟糕吗?”子骞的父亲听了,叹了口气:“唉——想不到我的子骞的心是这样善良!”继母的两个儿子也苦苦哀求父亲,弄得父亲无可奈何,半晌说不出话。子骞哭拜在父亲面前:“父亲如果不肯原谅母亲,是子骞造成父亲嫌弃母亲,终归都是子骞不好,子骞向父亲请罪了!”后母听了子骞的话,羞惭极了,连连对丈夫说:“今后,我再也不对子骞那样了!”子骞的父亲这才重重地叹了口气,原谅了妻子。

从这儿以后,子骞的后母受了善良的闵子骞的感动,果然变好了。

佛缘悟语

生活自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让自己不去计较坎坷和不平。活着是为了快乐,而不是为了报复别人,让自己活在仇恨中是对自己最大的折磨。对伤害自己的人宽容,也是放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