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有效控制糖尿病
13791600000008

第8章 有效控制糖尿病必需的知识(6)

在服用该药期间,如果您同时服用水杨酸类、磺胺类、保泰松类、抗结核病药、四环素类、单胺氧化酶抑制药、β受体阻滞药、氯霉素、香豆素类和环磷酰胺等药物可增强本品作用。与氯丙嗪,拟交感神经药、皮质激素类、甲状腺激素、口服避孕药和烟酸制剂等合用可降低本品的降血糖作用。

[服药期间注意事项]

在您用药时,剂量调整应遵医嘱,同时注意饮食,运动和用药时间。

如您漏服1次,在下次服药时也不应加大剂量。

在服药期间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痛、兴奋、失眠、震颤和大量出汗,应及时采取措施,严重者应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对有创伤或术后,感染或发热病人应给予胰岛素维持正常血糖代谢。

服药期间避免饮酒,以免引起低血糖。

对于经济不富裕,且年龄较轻者,可首选格列本脲,但需提醒的是此药的使用者正逐年减少。如果经济条件许可或年龄较大,应首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或格列美脲。合并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首选格列喹酮,中度肾功能不全者也可选用格列喹酮,但首选的治疗为胰岛素治疗。

3.新型非磺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药及其作用

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是新型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药的代表。

新型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药的特点:

作用机制与磺脲类降糖药相似,他们都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只是结合B细胞的位点不一样。

与磺脲类降糖药一样,促胰岛素分泌作用依赖于有功能的B细胞,如果胰岛一点功能都没有,也不适用这类药物。

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这类药物能够刺激胰岛素在吃东西时快速释放,一进食,刺激B细胞马上分泌胰岛素。因此,在进食之前口服即可。

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故其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更适用于空腹和餐前血糖水平正常但餐后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

它的促胰岛素释放作用依赖于血糖浓度,不良反应与磺脲类降糖药相似,但发生率低于磺脲类。

孕妇和哺乳期的妈妈不能服用这类药物。

常见的新型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药

瑞格列奈进口产品为诺和龙,口服后可被迅速吸收,空腹或进食时服用均吸收良好,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较快,但持续时间较短,它能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可单独服用,也可与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合用。与各自单独使用相比,二者合用对控制血糖有协同作用。

[服药方法]每片0.5~2mg,应在主餐前0~30分钟或餐时服用。剂量因人而异,依个人血糖而定。推荐起始剂量为0.5mg,以后如需要可每周或每两周作调整。接受其他口服降血糖药治疗的病人可直接转用瑞格列奈片治疗。其推荐起始剂量为0.5mg。最大的推荐单次剂量为4mg,进餐时服用。但最大日剂量不应超过16mg。如果与二甲双胍合用,应减少瑞格列奈片的剂量。瑞格列奈主要由胆汁排泄,故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选用,但推荐此类患者使用胰岛素。

[不良反应]可致低血糖,但通常较轻微,给予糖类就可以纠正。若较严重,可输入葡萄糖。和其他降糖措施一样,由于血糖水平的改变可导致暂时性视觉异常,尤其是在治疗开始时,但发生率很低。和其他口服降血糖药物一样,也可能发生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和便秘。在用该药治疗期间肝功酶指标有可能升高,皮肤过敏反应也有可能发生,如瘙痒、发红、荨麻疹。

如果您在瑞格列奈治疗期间同时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ACE抑制药、非甾体抗炎药、奥曲肽、酒精以及促合成代谢的激素时,可能会增强瑞格列奈的降糖作用。与口服避孕药、噻嗪类利尿药、皮质激素、达那唑、甲状腺激素和拟交感神经药联合使用时,可减弱瑞格列奈片的降血糖作用;同时服用地高辛、茶碱和华法林时,瑞格列奈片不影响这些药物的药动学特性。

那格列奈进口产品为唐力,作用迅速,持续时间更短。

[服药方法]有60mg和120mg两种规格,最佳服用剂量为120mg,每天3次,即三餐饭前15分钟各1次。可单独应用或者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应根据治疗的效果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可致低血糖。极少患者出现肝酶增高,其程度较轻且为一过性,很少导致停药;极少有皮疹、瘙痒和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的报道。

对药物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赋形剂过敏、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和哺乳、重度感染、手术前后或有严重外伤的患者请不要服用该药。

4.常用的双胍类药物及其作用

“双胍”类降糖药成员较少,他们的化学名中都带有“胍”字。与磺脲类药物不同,双胍类药物不降低正常人血糖,它是名副其实的“抗高血糖药”。双胍类降糖药包括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和丁二胍,我国目前只有前两种,鉴于苯乙双胍导致乳酸酸中毒的可能性较大,目前国家已停止使用苯乙双胍。

二甲双胍特点

是一类安全有效的口服降糖药,但在服用二甲双胍前必须评估心、肝、肺、肾功能。

通过抑制肝葡萄糖的输出而使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同时可以增加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肌肉和脂肪组织的敏感性也有提高。

一般不会降低正常血糖,单独使用极少引起低血糖。

孕妇和哺乳期的妈妈不能服用这类药物。

老年患者肝、肾、肺功能有降低的可能性,故应慎用此药,如需使用应选择尽可能低的维持剂量。

由于本品主要经过肾脏排泄,应在充分评估患者肾功能以后,再调整患者用药剂量,老年患者应避免高剂量服用本类药物。

盐酸二甲双胍进口产品商品名为格华止,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

近年来国际上开始新的治疗方案提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的同时,即开始服用二甲双胍。服用本药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有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因此,是目前单独使用最广泛的降糖药,被认为是最好的一线药物,我国的《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将其作为肥胖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

[服用方法]每片0.25~0.5g,成人开始一次0.25g(1片),一日3次,以后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一般每日1~1.5g(4~6片),最多每日不超过2g(8片)。餐前半小时服用,此药的肠溶片能减轻胃肠道反应。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胃痛、口中金属味。有时有乏力、疲倦、头晕、皮疹等症状。乳酸性酸中毒虽然发生率很低,但应需注意。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过度换气、神志障碍,血液中乳酸浓度增加而不能用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水杨酸中毒解释。此药还可减少肠道吸收维生素B12,使血红蛋白减少,产生巨红细胞贫血,也可引起吸收不良。

如果同时使用胰岛素,会加强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此时应减少胰岛素剂量。如果同时使用抗凝药(如华法林等),可增强其抗凝血作用,导致出血倾向。与磺酰脲类同时使用,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同时服用西咪替丁时,可增加二甲双胍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肾脏清除率,故应减少二甲双胍的使用剂量。

对2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超过1.5mg/dl)、肺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及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的患者禁用该药。

[注意事项]

1型糖尿病不应单独使用。

用药期间定期空腹检查血糖、尿酮体,定期测血肌酐、血乳酸浓度。

既往有乳酸性酸中毒史者慎用。

进行肾脏造影者应于前3天停用本品。

与胰岛素合用治疗时,防止出现低血糖反应。

服药期间请勿饮酒或饮用含醇饮料,否则可能发生腹痛、酸血症及体温过低。

5.α-糖苷酶抑制药及其作用

α-糖苷酶抑制药特点:

此类药物应每餐服用,特别是进食粮食的餐前一定要服用。

它们通过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内的α-糖苷酶,以延缓肠道糖类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孕妇和哺乳期的妈妈不能服用这类药物。

18岁以下的患者、糖尿病昏迷及昏迷前期,酸中毒或酮症患者、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患者及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不能服用这类药物。

服用方法很有讲究,必须嚼碎与前几口饭同服,这样充分发挥药效并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常用的α-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配合饮食控制治疗2型糖尿病。

[服用方法]每片50mg,用餐时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剂量因人而异。一般推荐剂量为:起始剂量为每次25~50mg,每日3次。以后逐渐增加至每次100mg,每日3次。个别情况下,可增至每次150mg,每日3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服用后常有胃肠胀气和肠鸣音,偶有腹泻,极少见有腹痛。如果不控制饮食,则胃肠道副作用可能加重。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逐渐增加剂量,以及控制饮食可减少此类副作用。如果仍有严重不适的症状,应咨询医生以便暂时或长期减小剂量。个别病例可能出现诸如红斑、皮疹和荨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

本品与胰岛素促泌药、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一起使用时,血糖可能下降至低血糖的水平,则需减少合并用药的剂量。

服用本品期间,避免同时服用抗酸剂、考来烯胺(消胆胺)、肠道吸附剂和消化酶类药物,以免影响本品的疗效。

同时服用新霉素可使餐后血糖更为降低,并使本品胃肠道反应加剧。

病人应遵医嘱调整剂量。

如果病人在服药4~8周后疗效不明显,可以增加剂量。

如果病人坚持严格的糖尿病饮食仍有胃肠道不适时,就不能再增加剂量,有时还需要适当减少剂量。我国患者常用的剂量为每次50~100mg,每日3次。

个别病人,尤其是在使用大剂量时会发生无症状的肝酶升高,停药后肝酶值会恢复正常,故应考虑在用药后6~12个月监测肝酶的变化。

如出现低血糖,应使用葡萄糖纠正,而使用蔗糖或其他食品的效果不佳。

伏格列波糖其作用、服药的不良反应基本与阿卡波糖相同。

[服药方法]每片0.2mg,通常成人1次0.2mg,1日3餐时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疗效不明显时,经充分观察可以将每次用量增至0.3mg。

[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腹泻、软便、腹鸣、腹痛、便秘、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烧心、口腔炎、口渴、味觉异常。

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极少数患者可有肝脏损害,表现在服药期间GOT、GPT、LDH、γ-GTP、ALP值上升。

其他不良反应:麻痹、颜面水肿、朦胧眼、发热感、倦怠感、乏力感、高钾血症、血清淀粉酶上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发汗、脱毛。

联用其他降糖药物时,应考虑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慎重地从低剂量开始给药。

联用β受体阻滞剂、水杨酸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氯贝丁酯(氯贝特)、华法林等药物时,可能增强它的降血糖作用。

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药物时,可能降低它的降血糖作用。

米格列醇作用机制类似阿卡波糖,是一种强效肠道α-糖苷酶抑制药。

[服药方法]糖尿病患者使用米格列醇或与其他降糖药联用都无固定的剂量。米格列醇的剂量必须参照其疗效与病人耐受量具体而定,但不可超过最大推荐量100mg,一日3次。

初始剂量:推荐的初始剂量为25mg,每日正餐前服用,一日3次。

维持剂量:50mg,一日3次。最大剂量:100mg,一日3次。

[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是米格列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胃胀气。其中腹痛和腹泻的发生率会随着服药时间延长而有所减轻;使用米格列醇时皮疹发病率为4.3%,通常是暂时性的。

6.噻唑烷二酮(格列酮)类药物及其作用

噻唑烷二酮(格列酮)类药物的特点

它们可以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对肝脏胰岛素敏感性也有所提高。

孕妇和哺乳期的妈妈不能服用这类药物。

常用的噻唑烷二酮(格列酮)类药物

罗格列酮马来酸罗格列酮、盐酸罗格列酮、罗格列酮钠均属此类药物。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和锻炼治疗效果仍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本品可单独应用,也可与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药或双胍类合用。有肾脏损害的患者单独服用本品时不需调整剂量。

[服药方法]每片4mg,本品起始用量为一日4mg,单次服用。经12周治疗后,如需要,本品可加量至一日8mg,一日1次或分2次服用。

[不良反应]

本品单独应用甚少引起低血糖。

极少数患者服用后肝酶可能升高。

在老年患者中可能会发生轻至中度水肿及轻度贫血。

有研究显示,马来酸罗格列酮有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经更多的资料分析和研究证实,此风险并不增加,但有心功能不全和心血管事件高风险的人不宜使用此药。

吡格列酮

[服用方法]每片15mg,起始剂量15mg或30mg,最大剂量为45mg/d,一日1次。在早餐前服用,如漏服1次,第2天不可用双倍剂量。

[不良反应]与罗格列酮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