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饮酒与解酒的学问
13789900000003

第3章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2)

药酒还有延年益寿之效。这一点在历代的医疗实践中已得到了证实。例如对老年人具有补益作用的寿星酒;补肾强阳、乌须黑发的回春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列举了69种不同功效的药酒。例如五加皮酒可以“祛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当归酒“和血脉,壮筋骨,止诸痛,调经”;人参酒“补中益气,通治诸虚”;黄精酒“壮筋骨,益精髓,褒白发”等。

其实,用酒治病在外国也很流行。乔姆希立科在他的《临床医药的酒饮料》着作中是这样介绍的:在发明激素很久以前,酒饮料仍不会被放弃。在欧洲,许多医生将酒饮料特别是烈性佐餐葡萄酒作为糖尿病患者饮食的重要部分。经试验和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一天饮用一杯左右的烈性佐餐葡萄酒,血液中的糖分基本不上升。以酒治疗心绞痛,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被应用了,时至今日,许多医生仍认为酒比硝酸盐更为出色。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硬化心肌缺血而引起的阵阵剧痛,在发作时饮用1~2小杯不经稀释的蒸馏酒(威士忌、白兰地、烧酒等),一般在2~3分钟内就可使剧痛缓解。

3.科学饮酒方法

科学饮酒法,就是根据饮酒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经济状况、工作性质、心理状态、嗜好及所处的环境、季节、气候,所患病症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酒类饮料,根据酒量酌情饮用的饮酒养生法。

(1)青壮年男子适宜饮葡萄酒、啤酒、黄酒,不宜时常饮烈性白酒。若喜欢饮酒者,可饮少量白酒,但每天不要超过100克;老年人适宜饮葡萄酒、啤酒,若饮白酒,每次不宜超过50克,以30克为宜;妇女、儿童在喜庆节日可饮少量的葡萄酒、啤酒、香槟酒;

孕妇尽量不饮酒,儿童也不宜时常饮酒。

(2)为了消除疲劳,体力劳动者可饮适量的白酒、啤酒;脑力劳动者宜饮山楂酒、葡萄酒、啤酒;夏季宜饮凉啤酒、香槟酒和葡萄酒,冬季宜饮热啤酒、葡萄酒。

(3)根据不同的地域、经济状况及嗜好选择酒类。比如在我国南方各地,人们多喜欢饮低度酒,不喜欢饮烈性白酒;经济条件一般而又喜欢饮酒者,宜选高度数的白酒,少饮而价廉;经济富裕而又不嗜酒者,宜选葡萄酒、啤酒、低度白酒。

(4)喜庆及招待贵客的酒宴,宜选用名优酒,既能烘托酒宴间的热烈友好气氛,又能体现东道主对客人的敬重之意。一般自酌或家庭成员聚餐可选低度的白酒、葡萄酒、啤酒等价廉的酒类。

(5)人在喜庆之际,心情欢畅之时,宜饮低度酒类,如葡萄酒、啤酒,不宜饮烈性白酒,以避免乘兴狂饮而醉酒;抑郁烦闷时只宜酌情少饮些低度酒,达到振奋精神,缓解忧虑、紧张、抑郁、沮丧的目的即可。不可借酒消愁而暴饮无度,以免醉酒伤身,酗酒闹事。

(6)“醉酒伤身,多饮亦有损健康”。过量饮酒会引起醉酒是世人皆知的。然而,许多人则不知醉酒就是急性酒精中毒。因此饮酒要科学,理当适可而止。从生理上讲,人喝下的酒都需要肝脏进行分解。不管一个人的酒量有多大,而肝脏每天却只能分解100克白酒所含的酒精,所以,一般成年人一天的饮酒量不宜超过100克白酒。长期饮酒的人,每天最好只饮50~80克白酒;若是老年人及冠心病患者,每天饮30~50克白酒为宜。

(7)饮白酒、黄酒宜慢饮细啜,暴饮则会对咽喉、胃产生强烈刺激,而且容易醉酒;饮用啤酒则不宜慢饮细啜,倒是适合一口气喝到只剩下泡沫为止。

(8)饮酒时只有慢慢地饮,细细地品尝,才能领略各种酒的独特之美。若举杯一饮而尽,或连干数杯,那会很快使人大醉,也就根本领略不到它的美味了。必须小酌慢饮,才能深得其妙。把酒慢慢地斟进杯中,闻其香。呷上一小口,品其味。用舌尖沾酒,品尝它的甘美,再用舌的两侧和后根领略它的酸甜苦辣。最后咽进肚里,再从口腔鼻腔返回悠悠余长的醇厚、浓郁味道,使您感受到一种美妙的享受和乐趣。

(9)美酒要配佳肴,饮酒要吃好菜。但下酒菜总是大鱼大肉等也不一定好。配菜要清淡、芳香,食之不腻,既有风味,又可解酒。酒与饭菜之间要注意营养平衡,要防止体内热量过剩,使人发胖。比如,一般情况下,喝1瓶啤酒,就应少吃半碗饭。

(10)饮酒要自觉地节制,个人对自己的酒量应心中有数,喝到六七分就可以了,不能嗜酒贪杯。有人劝酒也好,自斟自饮也好,都不可忘乎所以,免得失态伤身。

4.饮酒的注意事项

(1)喝烈性白酒宜慢饮细品,不宜暴饮多喝。白酒不宜与汽水同饮,否则会使酒精在全身迅速挥发,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对胃肠、肝均有害处。

(2)白酒、黄酒中含有微量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不利,如将黄酒、白酒隔水烫热至60~70℃再饮,这些不良成分就会随温度升高而蒸发,使酒味更加芬芳浓郁。

(3)空腹饮酒,胃壁吸收酒精的速度比饭后快得多,这就是空腹饮酒易醉的原因。况且,在饮酒之初,胃液分泌增加,胃液的酸度增高了,这时又没有食物供胃液消化,以致胃酸和酒精一起刺激胃黏膜,酒性越烈,对胃的刺激和损害就越大,因此,不要空腹饮过量的酒。

(4)由于酒精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和影响,易使大脑失去正常功能,所以办重要之事,工作时间都不要喝酒,尤其是汽车、飞机、轮船的驾驶人员均禁止饮酒,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在国外,酗酒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法国每年有4万人因酗酒而死亡;酗酒使美国工业每年损失200亿美元;全世界的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1/3以上是酗酒造成的。

(5)过量饮用烈性酒后禁忌性生活。科学研究表明,男子大量饮酒后,精液中70%的精子发育不全。若此时同房后妻子怀孕,将会有26%的胎儿出现先天性畸形,故我国古代医书有“酒后勿入室”的记载。

(6)酒后勿洗澡。酒后入浴,体内储存的葡萄糖会大量消耗,从而引起体内血糖含量下降,导致体温降低。同时,酒精抑制了肝脏的正常生理活动能力,阻碍肝脏对葡萄糖储存的恢复,造成机体疲劳,甚至导致低血糖休克,故民间有“酒后不入浴”之谚语。

(7)酒是化学性饮料,故不宜与许多药物同服,阿司匹林、解热止痛片、安乃近、消炎痛、克感敏、扑尔敏、非那根、痢特灵、利眠宁、利血平、优降宁等药,均忌与酒同服。有人介绍,服阿司匹林(或解热止痛片)后再饮酒,能增大酒量。此经验切勿仿效。因为事实表明,服用阿司匹林同时饮酒可引起胃肠道出血。

(8)患有精神病、癫癎,急、慢性肝炎和胃溃疡等病症均忌饮酒。

(9)不要喝“工业用酒精”配制成的酒。因这种酒精含有甲醇、甲醛等有剧毒物质。人们一次喝5克甲醇就能引起中毒,发生视觉障碍,喝进8~10克甲醇则可使人永久失明,甚至导致死亡。

5.酒的社会魅力

(1)酒可助兴:饮酒被用于刺激人们的感情,或用于促,或用于抑,在人们神经活动过程中起着催化作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助兴”。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可见:贺喜、庆功、祝捷、感恩、谢师、待客、励志、遣忧、解闷、压惊、节怒、赠别、团聚、访友……这时都要饮酒,其目的是为了调节情绪、交流感情,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2)酒可成礼:酒用于各种礼仪中,即古人所谓“成礼”。其实这也是间接地表达人们的感情,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古人礼重,不胜枚举,可都是“百礼之会”,非酒不行。直至今天,我们仍时时可以见到:订婚酒、结婚酒、女儿酒、百日酒、生日酒、毕业酒、出师酒、团圆酒、接风酒、饯别酒、出丧酒、立春酒、清明酒、端阳酒、中秋酒、重阳酒、除夕酒以及各种节日之酒、宴会之酒……酒已成为各种礼仪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3)酒可解忧:酒,可以消愁解忧。曹操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早已传颂千古,并成为酒徒酒仙放浪形骸、贬谪之人借酒浇愁、失意文人消除忧思的箴言。

人的忧愁主要有:思念故人之忧,感时愤世之忧,思恋故乡之忧,壮志难酬之忧等。可见人的忧思是内心的情感受压抑不能得以宣泄郁结而成的。

(4)酒可出智:李白的善饮是有名的,所以郭沫若说:“读李白的诗使人感觉着,当他醉了的时候,是他最清醒的时候,当他没有醉的时候,是他最糊涂的时候”。这就是郭老对李白酒与诗关系的推断。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所说:“得酒诗自成。”酒可以出智,对于少数人来讲可能是借着酒的兴奋刺激,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可写出一些好文章或绝妙的诗句,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酒饮多了,出现的则是相反现象。因此,上面所举的轶事趣闻,仅为茶余饭后的话题,不具科学的依据。

(5)酒可交友:“酒逢知己千杯少”。原来酒主要是祭奠祖先用的,以后送往迎来、喜庆佳日也成为不可缺少的饮料了。酒的神奇力量,的确使陌生的人亲近了,使忧愁满腹的人饮以忘忧了,也使平常沉默寡言的人倾吐心声了。

(6)酒可壮胆:既可以助人行正义之举,也可使人行不义之事。君不见,某些人动辄喝得大醉,轻者口吐狂言,重则行凶,终陷囹圄,不亦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