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饮酒与解酒的学问
13789900000016

第16章 醉酒对健康的危害(2)

9.酗酒易导致癌症发生

据《北美临床医学》杂志报道,对嗜酒癖的前瞻性研究表明,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反过来,在癌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中,表明酒精是第二个已被认定的致癌因素,仅次于烟草。有些已知的致癌物如多环芳香烃、亚硝基胺确实存在于啤酒和烈性酒中。酒精可通过许多途径与癌发生关系,它可作为一种化学致癌物直接引起癌症,也可对其他物质的成癌起潜在作用。另外它还有助长癌瘤作用,即为一种促使癌前期细胞生长的慢性刺激作用。在实践中,当人类或动物大量饮酒时均有引起畸胎瘤发生的资料。在长期大量饮酒者周围血细胞中发现一些染色体异常。

酒精致癌的危险性是随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即过量饮酒致癌的危险性大大增加,而少量饮酒危险轻微。温德于1956年证明每天饮4~5两威士忌酒者,患喉癌的危险性增加10倍,以后对口、咽癌的对照研究又得出了同样的结果。在华盛顿的黑人住宅区,大量饮酒患食管癌的危险性增加约为20倍,凯勒报道有嗜酒癖的美国退伍军人中,肝细胞癌相对发病率增加了10倍。

研究还表明,不同的酒类对癌具有不同的危险性。有学者认为,上消化道癌与饮烈性酒有关,但马什伯格证明啤酒和葡萄酒对口腔癌的危险性明显大于威士忌酒。法国诺曼底地区的苹果白兰地酒可致食管癌发病率明显增加。法国还有人报道饮红葡萄酒者胃癌发病率明显增加,胃癌发病率是一般人的6.9倍。爱尔兰啤酒工人中大量饮啤酒者,患肠癌的危险性约为平常人的1.8倍。

10.过量饮酒对性功能及胎儿的影响

男性酒精中毒者中,大约40%的人有勃起功能障碍;5%~10%的人有射精障碍。在戒酒之后数月或数年内,性功能恢复至正常者仅占半数。酗酒影响勃起功能障碍的原因在于:

(1)酒精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饮酒会短暂地兴奋一下大脑皮质,但是很快会转入抑制状态。如果在这短暂的兴奋状态下匆忙性交,会因为过于激动、鲁莽与粗鲁甚至失态,容易招惹配偶的责难,这往往会因精神心理状态不良造成的勃起功能障碍。倘若在由兴奋转为抑制后性交,由于控制性能力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勃起功能障碍的出现则更容易发生了。

(2)酒精对血管系统的影响:刚饮酒后,人会感到阵阵发热,面部泛起红晕,表明此时全身血液主要集中在脑部和皮肤血管里,如果此时性交,会出现阴茎海绵体内血液供不应求,怎么会有良好的勃起功能呢?当发热与脸部红晕消退后,大量血液会在内脏器官内淤积,反而会感到发冷,如此时性交,阴茎海绵体依然得不到理想的供血,所以会发生勃起功能障碍。

(3)酒精对性激素代谢的影响:有资料表明,大量饮酒后,血液中雄激素睾酮的浓度会随之减少。一方面是由于酒精直接妨碍了睾丸生产睾酮;另一方面由于在酒精刺激下,肝脏会加快对睾酮的处理,许多睾酮被分解转变成其他物质。长期饮酒的人难免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酒精性肝硬化,对雌激素的处理能力会减弱,结果造成体内雌激素水平上升。睾酮的减少或雌激素的增多,都会造成勃起功能障碍。

(4)酒精对体质状况的影响:长期饮酒或经常醉酒的人,会出现消瘦、乏力、食欲缺乏,尤其当酒精成分刺激胃肠黏膜后,会严重妨碍消化功能,引起营养水平下降,于是整体体质每况愈下,性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出现勃起功能异常也就不足为奇了。

孕妇饮酒对胎儿影响更大,即使微量的酒精也可直接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发育。妊娠期饮酒可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的发生,患儿80%以上为畸形,并常有易怒、震颤、听觉过敏和吸吮低下等表现。胎儿酒精综合征在产前产后皆发育不良,严重者可导致流产或死胎。调查表明:孕妇妊娠初期饮酒的危害更大,极易引起胎儿酒精综合征。即使怀孕前1周内适量饮酒也会抑制胎儿的生长,使新生儿体重显着减轻。所以,育龄夫妇不宜多饮酒。只有患了不孕症和不育症的育龄夫妇可以考虑服用对症的药酒进行治疗。

11.过量饮酒易损伤胃黏膜

有人调查过数百例胃溃疡患者,并随机调查了相同人数的非胃溃疡正常对照组,发现胃溃疡组患者的饮酒人数是对照组人数的4倍。反映了饮酒与胃溃疡有着密切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显示,饮酒不仅可造成胃炎及促使溃疡形成,而且对胃溃疡活动期的患者及有溃疡史的患者危害更大,往往可造成溃疡恶化、出血及复发。饮酒导致胃黏膜损伤的机制有以下几方面:

(1)酒中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它直接造成胃黏膜损伤,形成胃炎以及溃疡,特别是空腹饮酒损伤更明显。许多人饮酒后马上出现胃痛正是其直接损伤时的表现。

(2)酒精可造成人体全身抵抗力下降,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也减弱,容易形成溃疡。

(3)溃疡患者因为溃疡面胃黏膜缺损,胃黏膜失去对酒精的隔离作用,酒精便能直接作用于溃疡面,轻则延缓愈合,重则使溃疡加重出现出血甚至穿孔。

(4)长期饮酒可破坏胃内正常的环境,细菌繁殖增生,促进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因此,饮酒不仅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还可因体内亚硝胺含量增加导致胃癌及肝癌。

12.酗酒可引起胰腺炎

从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来看,酒精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在西方国家,酒精中毒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尤其以男性发病较多,而在我国则为较次要原因,这与饮酒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认为,如果一次大量饮酒可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酒精中毒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年龄在30~45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1。目前对酒精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酒精对胰腺的作用是通过消化道激素和神经作用间接产生的。可能是因为酒精能刺激胃窦部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使胃酸分泌增多,导致十二指肠处于高酸状态,pH值下降,使胰液素和缩胆囊素分泌,导致胰液、胆汁分泌增多;另外酒精还可使胆管口括约肌痉挛、水肿,导致胰液引流不畅,胰管内压力增高,使胰管破裂;酗酒还可促使胰液中蛋白含量增高,形成蛋白栓子阻塞胰管,从而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13.酗酒可损伤肺功能

酗酒可损伤呼吸道黏膜,使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气管自洁作用下降,肺泡通透不良。尤其是酒可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使病菌得以繁殖。而且,酒精在体内约有5%未被氧化的需经肺排出体外,这样又会刺激呼吸道降低防御功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常饮酒者肺结核的患病率比不饮酒者高9倍。德国学者研究指出,中欧结核病患者中酒徒占20%~50%,北美占全部新患者的50%,而在住院患者中,中欧占40%,美国占40%~50%。

临床发现,嗜酒者染上肺结核后,病情大多较重,病灶易扩散,给治疗带来困难。特别是肺结核患者,因要用抗痨药物治疗,如饮酒可加重其毒副反应。如服用异烟肼仍饮酒,易发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气短,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心肌梗死、脑出血等而危及生命。服用利福平如不戒酒,可加剧癫癎发作,影响治疗和康复。

长期酗酒的人还易导致支气管扩张。有关专家通过观察发现,醉酒者极易打鼾,此时由于舌根后坠,咽峡和软腭松弛,鼾声隆隆中可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及口咽部的病菌吸入呼吸道内。醉酒者的气管、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减弱,气管黏膜对痰液和异物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因而使咳嗽这一保护性机制也大大削弱,难以及时将痰液及病菌清除出去,从而引起支气管和肺部感染。

14.过量饮酒易导致高脂血症

适量饮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适量饮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大量饮酒不一定都会引起明显的高脂血症,但大多数长期饮酒者都有高脂血症。因饮酒量增多,极易造成热能过剩而导致肥胖,同时乙醇(酒精)在体内可转变为乙酸,乙酸使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减慢(竞争氧化),脂肪酸在肝内合成为三酰甘油,而且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也增多。有的人适应能力很强,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增多时,三酰甘油的清除也增快,因此,持续饮酒数周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可转为恢复正常。另外一些人适应能力差,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出现严重的高脂血症。

15.过量饮酒容易诱发头痛

很多人在饮酒后,尤其是在醉酒后会出现头痛。这是因为饮酒的危害性在于降低脑血流量,使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使大量脑局部代谢产物如乳酸、氢离子、钾离子、腺苷、前列腺素、儿茶酚胺类物质潴留,导致脑血管扩张而引起头痛。此外,进入体内的酒精能使血液的纤溶能力下降,凝血因子活性增高;不定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异常,小血管麻痹,其张力和通透性发生异常改变。有些酒类(如啤酒、果酒、米酒等)富含一种称为酷胺的物质,极易诱发头痛。这是由于酷胺属儿茶酚胺类物质,能刺激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它具有收缩血管和升高血压的作用。

16.过量饮酒会导致贫血

随着目前酒类消费的不断上升,常可见到大细胞性贫血。在显微镜下,这类贫血患者的红细胞体积较大,红细胞的血红蛋白量也增高。慢性酒精中毒引起贫血,原因可能是酒精对造血过程中的红细胞直接损害。当然,慢性酒精中毒中也有一小部分属于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贫血。酒精中毒性疾病叶酸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中摄入不足,食用蔬菜和生菜过少可造成营养性叶酸缺乏。酒类中由于啤酒含有较多的叶酸,故很少引起叶酸缺乏。若饮用高浓度的缺少叶酸的酒精饮料,同时营养条件较差,则嗜酒易发生叶酸缺乏性贫血。

没有营养性叶酸缺乏时,慢性滥饮酒精者也会发生叶酸缺乏症。其原因是酒精性肝病患者叶酸储存不足、吸收障碍及酒精和(或)其代谢产物的直接抗叶酸作用。

通过给予治疗剂量的叶酸,约每日10毫克口服,可迅速治愈慢性滥用酒精时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酒精性大细胞性贫血最有效的措施是戒酒。

17.酗酒会导致营养不良

嗜酒的人,即便是嗜酒时间较短的,酒后也常常会有一种饥饿的感觉。人若每天喝200毫升烈性酒,持续不到半个月,就会引起消化系统紊乱。此时,人的小肠不但不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和无机物,反而会分泌出一种液体,促进食物不经消化吸收的就排出体外。不仅如此,由于嗜酒者的饮食往往不平衡,就更加深了上述现象的不良影响。因此,嗜酒会导致饥饿直至营养不良,但是只要戒酒,这些异常现象就会很快消失,而且身体会恢复正常。嗜酒者发生营养不良或肠胃功能紊乱的比例要比肝硬化高很多。

18.酗酒者易骨折

据科学家用鸡胚做实验证实,酒精会损害骨骼组织,还会阻碍刺激骨骼生长的实验药物发挥作用。因此,使人体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尤其酗酒者,晕迷时易摔倒,因此,骨折的机会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