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乙肝患者健康箴言:明明白白治乙肝
13789400000066

第66章 明白乙肝防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9)

5.针对乙肝病毒DNA转阴的治疗就是所谓的“基因治疗”吗?

这是绝对错误的,针对乙肝病毒DNA的转阴治疗,属于乙肝的抗病毒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与乙肝的“基因治疗”风马牛不相及,乙肝病毒DNA转阴可以提示病毒复制的一个环节受到打击和抑制,并非乙肝病毒被消灭,乙肝病毒仍有可能通过其他环节和途径进行复制,不少的病人检查乙肝病毒DNA已转阴,但是病毒复制依然进行,病情也在加重,可见仅仅根据乙肝病毒DNA的转阴来判断治疗效果是不可取的。

6.什么才是真正的乙肝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校正或置换致病因子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水平的治疗方法。它是指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以后与宿主细胞内的基因发生整合,成为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一部分,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起到治疗作用。基因治疗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修饰、基因灭活和基因疫苗等五大策略,基因灭活和基因疫苗是阻断和抑制乙肝病毒基因复制和表达的重要手段。基因治疗的条件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得,靶细胞的选择以及将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基因转移的高效手段,基因治疗的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准备,受体细胞的培养,载体选择,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等。

目前乙肝的基因治疗尚处于实验室和临床前期阶段,目的基因的制备、载体的选择、导入技术等等都需在高技术条件、精密实验室中进行和完成,这些是诊所和个体医院根本无法实现的。

7.乙肝的基因治疗尚处于实验阶段,根本没有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乙肝基因治疗构思合理,是未来乙肝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迄今为止,它还处于试验和研制阶段,距离成功投入临床使用,尚有一段路程要走。

目前进入实验阶段的乙肝基因治疗包括:

①核酶,它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中的核糖核酸酶,目前正在试用于抑制基因的表达和病毒复制,体外研究表明它对于乙肝病毒DNA有一定抑制作用。

②反义硫代寡核苷酸:它可以特异地与乙肝病毒核糖核酸结合,从而导致病毒核糖核酸翻译停止或降解。

③干扰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干扰蛋白,目的是特异地干扰病毒蛋白功能,阻止病毒蛋白合成。目前乙肝的基因治疗远未达到正式投放市场,推广使用的程度,各种所谓的“基因治疗”都是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东西。

8.为什么乙肝“基因检测”和“基因治疗”风靡一时?各种标示乙肝“基因检测”和“基因治疗”的广告都是想借用这些时髦的科学术语,获取经济利益。PCR方法由于实验和设备要求高,化验经费要比乙肝“两对半”检测贵得多,一次检验费在200元左右,一些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单位,降低成本,仓促上马,开展该项技术检测,目的是看中了其较高的经济利益。另外,掣起“基因检测”的大旗,戴上先进科学的高帽,更具有欺骗和诱惑性,已使广大患者纷纷花钱尝试。检测病毒基因的真实目的还是为了卖药,因为,乙肝病毒DNA一旦阳性,患者心中焦急,治疗的愿望更加迫切,这时医院正好推荐所谓的“基因治疗”,推销药物,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羊城晚报》曝光的深圳某单位利用乙肝病毒DNA检测技术为幌子,根据医生需要任意改动、填写化验结果的行为,则属于丧失医德和良心的恶劣行径,这与检测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毫无关系,这时的化验实际上根本不必进行,只要根据医生需要和患者喜好填写化验单就行了,既收了化验费,又卖出了药物,过一段时间,复查指标可以填写成好转的数字,鼓励患者继续用药,再获取经济利益,这样循环往复,病人的钱财将被掠夺一空。前几年曾出现过个别诊所以PCR方法检测梅毒、淋病等为幌子,任意改动病人化验单的事例,和现在利用该方法诊治乙肝患者的伎俩如出一辙。

可见一项好的检验方法,用到正路,可以救死扶伤,用到邪路,就会骗钱害人。

12.剖析乙肝治疗的怪现象

乙肝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疾病,没有必要谈虎色变,只要抓住其来龙去脉,预防与治疗并举,它并没什么可怕的。倒是现在乙肝治疗市场,红红火火,病人及病毒携带者们在错误舆论的引导下,焦虑而惊恐地四处求医,以求病毒转阴;医院忙着引进花样不断翻新的新药,治了这个治那个,甭管能治好几个,医院因此而致富;药商四处奔波推销产品;广告铺天盖地,疗效说的神乎其神,诱使病人掏钱买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肝病专家”应运而生,云游四方,骗了东家骗西家。乙肝治疗怪事多多,以下简要剖析。

1.只要一见澳抗阳性,就戴上乙肝病人的帽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该不该治疗、需不需要治疗),只管一个劲用药治疗。

随着我国医疗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被发现(常规查体、入托、入伍、接种疫苗时等等),一旦被发现,乙肝的帽子就戴定了,想摘掉就不那么容易了,但是,乙肝这个名称太笼统了,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乙肝病人,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也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严格区分这一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保持肝功稳定,体力、心理正常,体内虽有潜伏的问题,但是绝大多数都能平安度过一生,尚无须用药治疗;只有那些肝功异常、症状明显,身体、心理双重损害的乙肝才能称为乙肝病人,才需要用药治疗。可惜的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将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等同看待,统统算做病人,只要发现表面抗原阳性,就积极展开治疗,少则用一些所谓保肝药,多则抗病毒、免疫制剂齐上,实际这些花费完全是多余的、无益的,乙肝病携带者往往存在免疫耐受、细胞整合等特点,用药治疗几乎都是无功而返,因此,目前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最好的措施不是用药治疗,而是定期复查、密切监视、提倡休闲及心理治疗。

2.只要一见乙肝病毒指标阳性,不管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或是其他什么指标阳性,就急着展开了所谓的转阴治疗。

说起乙肝治疗,所谓“转阴”几乎成为焦点,似乎乙肝病毒指标转阴了,这个病也就算是治好了,一切治疗都在为病毒转阴而努力,遗憾的是,无论怎样用药,绝大多数乙肝患者病毒指标总还是阳性,少数人病毒似乎是阴转了,但是病情越来越重,这是怎么回事?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中心任务,但是,衡量这一任务完成好坏的标准,却不能简单地以某项指标阴转为代表,理想的治疗结果应该是:主要的病毒复制指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以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持续阴转,肝功系列保持正常,身体、心理无异常。但是,以目前实际情况看,完成这一目标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是我国乙肝有其独特的传播、发病特点,我国乙肝多来自于家族性的垂直传播,带有点“遗传”色彩,病毒多自幼而入,深深潜藏于肝脏之中,根深蒂固,病毒的抗干扰、耐药性能极强,极易变异,逃避打击,打击不当,常易伤害无辜。社会上流传的所谓“大三阳”、“小三阳”全部转阴,纯属无稽之谈,科学研究结论表明:“三阳”(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之中,有可能阴转的是e抗原,有只有它的阴转尚有一些积极意义,表面抗原极难阴转,核心抗体阴转几乎不可能,即便是e抗原阴转了,也要分析其阴转是属于自然阴转还是病毒变异引起的阴转,目前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病毒变异引起的阴转,其后果更加严重,还不如不转。因此,抗病毒治疗也需因人而异,万不可一哄而上,见着病毒阳性者就忙着转阴,乙肝病毒的转阴治疗较为适合于后天感染的、感染时间较短、病情较轻、转氨酶轻度升高者,而对于病毒携带者及垂直感染的乙肝不必勉强使用。治疗乙肝的疗效要综合判断(包括症状改善、肝功恢复、病毒指标清除等),切不可只凭某项指标阴转而定。

3.今日进口这种新药,明日引进那种新药,新药一个比一个贵,疗效却一个比一个差,患者掏出的血汗钱最终换回来的是什么?我国庞大的临床基地,成为洋药的实验场所,而我们自己却无能为力。

虽然欧美国家乙肝发病率不高,病例数较少,但是,似乎其基础和临床工作走在时代前沿,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陆续从欧美引进了多种治疗乙肝的药物,包括以干扰素为代表的抗病毒药物和以胸腺素为代表的免疫调节剂,这些进口药一个比一个贵,干扰素1支200~400元,胸腺素1支900元,1个疗程下来,怎么也要花掉几万元,进口西药简直成了为少数患者服务的奢侈品,有钱的乙肝患者为求疾病痊愈,不得不慷慨解囊,没钱的患者只好望“洋”兴叹。每一次引进的药物,往往被说成是一次划时代的成果,从国外临床使用情况看,效果甚佳,但是,当这些药物用于治疗国人乙肝时,其疗效则大打折扣,为什么?国情不同,病情也就自然不同,我国乙肝患者50%以上来源于家族性的垂直传播,病毒往往自幼而入,根深蒂固,潜伏已久,病毒寄生于肝脏中,与人体“和平共处”(病毒携带状态),有时也会出来破坏捣乱(肝炎发病状态),药物打击时,病毒会产生变异而逃避打击;再者,各地乙肝病毒的亚型完全不同,欧美人的病毒亚型不同于国人,治疗欧美人有效的药物,可能只适合于治疗他们那一类亚型的乙肝。这么多年来,乙肝患者花了多少钱购置进口药,谁也说不清,但是,花钱换回的却不是等值的疗效,换回的是每每令人失望的结果和痛苦。进口药像走马灯似的来来去去,但是,它并没有解决我国乙肝这一难题。

4.一会儿流行藏药,一会儿盛行熊胆,新药辈出,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宣传的内容让人振奋不已,真不知该信哪个是好,试了这个试那个,失望的结果已让患者伤透了心。

在不断引进西药的同时,我国的药厂也没闲着,它们忙于开发各种以中药为主的乙肝用药,开发的速度非常之快,每一年新获准字号的药物不下几十种,这些药物一旦投入市场,便在媒体中连篇累牍地做广告,每种药物的作用都被宣传的神乎其神,功能包罗万象,诸如抑制肝脏炎症活动、阻断肝细胞凋亡、调控免疫、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等等,每种药物的病毒阴转率不会小于40%,广大患者真不知该认哪个是好,只好试了这个试那个,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钱也花得差不多了,病还是没好。这些药物商业运作的能力远远高于其实际疗效,一般都是隆重登场亮相,火上几把,最后悄然退场或是惨淡经营。中药制剂在解决乙肝的表面问题上,作用显着,例如降酶降黄等,常常是立竿见影,但是这些药物基本都是在以往早已明确的,价廉物美的几种,如五味子、山豆根、齐墩果酸、水飞蓟、甘草制剂等等,而现在广告上吹得天花乱坠的那些药物,到底能干什么?真是不清楚;中药及其制剂在解决乙肝的核心问题,如抗病毒、清除乙肝病毒方面依然没有什么突破,一些中药体外研究时,抗病毒效果十分突出,但是,移至人体后,效果平平,体外必定和体内是两码事,体内抗病毒治疗有更多的难关要过,如免疫识别、病毒变异、药物剂量、机体耐药、病毒的细胞整合以及免疫耐受等等,目前中药制剂还远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5.“肝病专家”今天“闯关东”,明天“走西口”,一会在这搞个大型义诊,一会在那安营扎寨,一会卖这丹,一会售那丸,到底是在献爱心,还是露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