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乙肝患者健康箴言:明明白白治乙肝
13789400000056

第56章 明白肝硬化是怎么回事(4)

肝硬化是慢性乙肝发展的结果,标志着肝脏经历了长期的损害,肝组织已有弥漫性肝纤维化及结节形成。由慢性乙肝发展成为肝化这一演变过程,可以有一个明确的显性过程,也可以是在“暗中”进行的,一发现就诊断为肝硬化。肝硬化有重有轻,预后有好有坏,怎样科学判断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呢?

表示病情较轻,相对平稳,预后相对较好的肝硬化有:①无症状肝硬化。病人往往没有明确的肝病病史,也无明显的肝病症状,或曾经有过乙肝病毒携带史,身体一直挺好,可能在常规体检(化验肝功、作B超时)被发现。②代偿性肝硬化。指早期肝硬化,可见轻度乏力、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但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血清白蛋白降低,但仍大于等于35克/升,胆红素小于等于35微摩尔/升,凝血酶原活动度多大于60%。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转肽酶可轻度升高。可有门脉高压症,如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③静止性肝硬化。谷丙转氨酶正常,无明显黄疸,肝质地硬,脾大,伴有门脉高压症,血清白蛋白水平低。

表示病情较重、病变活动,预后较差的肝硬化有:①失代偿性肝硬化。指中晚期肝硬化,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血清白蛋白小于35克/升,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小于1.0,明显黄疸,胆红素大于35微摩尔/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60%。病人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及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②活动性肝硬化。

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出现较深的黄疸是这一型肝硬化的标志,转氨酶早期升高,后逐渐下降,而黄疸逐渐上升,形成“酶胆分离”现象,白蛋白水平下降,肝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并伴有门脉高压症。

为了对肝硬化的病情作出客观、相对准确的判断,将肝硬化最主要的几项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可以把肝硬化时肝功能代偿能力分为三级(Child-Pugh分级),对肝硬化病情估计、治疗效果的评定、手术承受能力的判定起到简明扼要的作用。肝功一级:血清白蛋白大于35克/升,血清转氨酶小于40单位/升,没有腹水,没有精神神经症状(肝性脑病等),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3秒,血清胆红素轻度升高,这一级属于早期肝硬化,肝功代偿能力较好,病情相对较轻,适合做各种手术。肝功二级:白蛋白26~34克/升,血清转氨酶40~80单位/升,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4~6秒,少量腹水,轻度精神神经症状,血清胆红素200~340微摩尔/升,属于中期失代偿期肝硬化,病情较重。肝功三级:血清白蛋白小于25克/升,血清胆红素大于340微摩尔/升,转氨酶大于80单位/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6秒以上,大量腹水,不易消除,出现肝性脑病(肝昏迷)。属于晚期失代偿性肝硬化,病情严重,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

肝硬化的预后取决于病毒复制状态、肝实质储备功能和有无严重的合并症。无症状的轻型肝硬化病变可能静止,持续一生不发病;无病毒复制的代偿性肝硬化如无进一步的炎症活动,可以长期稳定于代偿期;但一旦发生失代偿症状,预后较差。

25.肝硬化能够逆转吗?

肝硬化病人可能因为并发消化道出血、腹水、昏迷及癌变等危及生命,一旦确诊为肝硬化预示着慢性肝病进入中晚期阶段,慢性肝炎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已经进入到肝硬化阶段,大都格外担忧,甚至恐惧和悲观失望。过去一直认为肝硬化是不可逆的,得了肝硬化,就再也不会好了,长期以来,医学界甚至也有类似观点,认为肝硬化的病理学基础是肝小叶结构被纤维分隔,形成假小叶或转变为结节,一旦假小叶形成,标志着病变已进入肝硬化阶段,再将假小叶逆转为正常的肝小叶是不可能的。肝硬化不能逆转的定论长期以来困扰着医学界,也令病人惊恐不安。

其实,肝硬化不能逆转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也是过时的,现在,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肝硬化是有可能通过药物和其他方式达到逆转的目的的。在大量的临床肝硬化病例长期随访观察过程中,发现一些病人病情曾经进入中晚期阶段,但是经过适当治疗和调养,病情趋于稳定、好转,个别的病人甚至经过几年的调治后,肝硬化奇迹般地消失了。针对这些临床事实,医学界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科研工作。首先动物实验,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使动物患上肝炎、肝硬化,再用适当的中西药制剂给予干预和治疗,结果发现肝内纤维瘢痕逐渐降解,纤维由粗变细,由厚变薄,由长变短,后来这些碎小纤维又被肝内防御细胞吞噬、清除,与此同时,肝脏凭借强大的再生能力,重建正常的肝小叶结构,恢复正常的肝功能,实验动物获得了痊愈。这些实验证实,肝硬化的症结所在假小叶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逆转的,甚至可以转变为正常的肝小叶。近些年来不少的中、西药物被证实具有抗肝纤维化的功能,用这些药物治疗早期肝硬化,甚至于部分中晚期肝硬化病人,获得理想的效果,肝硬化不能逆转的定论终于被打破。

从分子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肝硬化的实质是肝内胶原纤维大量增生,而制造胶原纤维的“车间”是间质细胞(又称成纤维细胞),这种细胞在肝炎病毒、乙醇、其他毒性物质的刺激下,会发生有丝分裂,生成胶原分子并分泌排出,最后肝内广泛纤维化,使肝功能逐渐丧失,而在胶原纤维形成的早期阶段,微小的纤维组织能被溶解,这是逆转肝硬化的大好时机。肝硬化后期的胶原纤维也非铁板一块,仍可能被体内一些蛋白酶切断,打开这个螺旋形结构,但这种自然清除胶原纤维的过程十分缓慢,许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确能通过不同的环节抑制胶原和基质的合成,促进其降解和吸收,改善肝硬化组织结构,最终达到肝纤维化逆转。因此,大量临床观察确能提示,肝硬化并非一成不变,如果治疗得法,调理适度,是有希望逐渐缓解乃至康复的。

逆转肝硬化的治疗应该标本兼治,所谓治本是要求针对病因,解决肝硬化的源头问题。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各不相同,有酒精性的、有病毒性的、有药物性的、还有自身免疫性的,治疗起来,首要清除这些病因,如由于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医学上称之为肝炎后肝硬化,对于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应该首先考虑抗病毒治疗,最好是在疾病早期开展,如在硬化早期使用α或γ干扰素等。降解胶原纤维的作用是治标之法,主要依靠中药制剂,如复方鳖甲制剂、复方丹参制剂、复方桃仁制剂等等,关于中药制剂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已得到普遍认可,中药制剂可以抑制贮脂细胞增殖,降解胶原组织。临床发现,使用中药制剂后,门静脉压力有所下降,脾脏回缩,各项肝纤维化指标有明显下降,证明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治疗肝硬化标本兼治效果最好。

26.肝硬化病人如何用药?

迄今为止,治疗肝硬化没有特效药物。肝硬化病人用药一定要在正规医院、正规临床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

(1)慎用各种保肝药。目前市场上的“护肝药”品种繁多,广告宣传的治疗肝硬化的药物疗效相当灵验,但实际疗效都非常有限。

如果肝功能正常,一般不宜服用护肝药,若肝功异常(血清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可选用1~2种护肝降酶降黄药物治疗,如肝得宁、茵栀黄等。

(2)适当补充维生素。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细胞的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一般来说,要求患者饮食中有足够的蔬菜、水果和适量的蛋白质食品,这样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无需专门服用此类药物。一些肝硬化病人,特别是发展到失代偿期时,常有明显的食欲不振、腹泻等胃肠功能明显减弱的表现,宜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长期服食21金维他或金施尔康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混合制剂。维生素C是重要的还原剂,在协助肝细胞解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应适当补充,特别是绿色蔬菜、水果吃得少的病人更应如此。维生素E也是强效的还原剂,也可选用。要注意的是,维生素类药物小量服食即可,不能过量服用,否则不仅造成浪费,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3)正确使用抗肝纤维化药物。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病理基础。早期肝硬化常有较活跃的纤维增生,有关指标(血清前Ⅲ型胶原肽、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等)明显升高。因此,抗纤维化治疗对于阻止早期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抗纤维化方法,中医药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中药制剂能改善症状和肝功能,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目前较为公认的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有复方鳖甲软肝片、大黄虫丸等。

(4)针对病因,解决源头问题。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各不相同,治疗需要针对病因,解决病因,如绝大多数肝硬化的起因是乙肝或丙肝,如果早期肝硬化病人病毒复制指标仍然阳性,可以考虑抗病毒治疗,主要药物为干扰素等。

(5)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合并有各种并发症,此时不宜使用抗病毒或抗纤维化治疗,而是要解决好并发症(如腹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防止出现危象。

(6)使用中药也需要谨慎。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出现较明显的肝功能异常、肝纤维化指标升高时,可采用中医药治疗,但是不主张长期服用汤剂,因为其中的成分不一、更不明确,治疗效果难以重复,主张针对具体情况,采用已经明确药理作用、成分明确的成药治疗。治疗效果的监测应以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改善为主,不能完全凭病人的主观症状改善为依据。

肝硬化病人用药总的原则是少用药、精选用药,切忌滥用。因为服食的各种药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处理,滥用药物很可能没有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反而加重肝脏的负担,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