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乙肝患者健康箴言:明明白白治乙肝
13789400000036

第36章 明白乙肝该怎样治疗(6)

27.乙肝患者不能抗病毒治疗该咋办?

抗病毒是乙肝治疗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措施,只有乙肝病毒得以彻底清除,机体才能免受乙肝病毒的袭扰,肝脏才能在正常环境中工作。目前较为公认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和方法是干扰素联合免疫增强剂,如胸腺素(日达仙)、胸腺五肽等或干扰素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泛昔洛韦、阿迪福韦等)。但是并非每一个乙肝患者都能够进行抗病毒治疗,进行抗病毒治疗必须具备两个硬性条件,一是患者完全符合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二是患者一定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如果患者不符合抗病毒适应证,如失代偿期肝硬化或高黄疸病人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等等,不能硬性使用;如果患者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也不必勉强使用抗病毒药物。

那么乙肝患者不能抗病毒治疗时该怎么办呢?

(1)如果患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此时不宜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病毒虽然处于复制或静止状态,由于机体免疫处于麻痹耐受阶段,肝脏病变很轻甚至没有,此时无论采取怎样的抗病毒治疗,机体都不会产生应答,所以病毒携带状态并非抗病毒治疗的时机。

此时患者应该定期复查,动态了解肝功系列的变化,切忌乱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忌酒、防止过度劳累,积极预防其他传染病,如果病情始终处于病毒携带状态,患者的生活和学习都可以照常进行,如果定期复查时发现肝功出现异常,转氨酶升高,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2)如果患者肝功严重异常,或处于失代偿阶段,如重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等,这些情况下最好不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需要分清轻重缓急,此时集中一切力量,解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稳定病情,恢复肝功,抗病毒治疗并非当务之急,硬性使用,可能适得其反,病情越来越重。

(3)如果患者处于抗病毒的最佳时机,但是由于经费有限,无力承担高昂的抗病毒治疗,此时可以使用一些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目前有不少中西药制剂被证实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它们相对价廉物美,如苦参素注射液、左旋咪唑涂布剂、复方黄芪颗粒等,对于病毒携带者,有专家建议可以使用潘生丁联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方法尝试治疗。

(4)对于各种广告宣传的“转阴”奇效,一概不能相信,更不能亲自尝试,治疗乙肝是严肃的医疗行为,决不能跟着广告走,乙肝的诊治必须要在正规医院、正规专家指导下进行。

28.乙肝不合理用药表现有哪些?

(1)选用药物不当。主要表现为乙肝病人虽有用药适应证,但选用的药物不对症;没有考虑特殊病人有用药禁忌,选择用药不当;合并用药配伍失当等等。具体例证:如慢性活动性乙肝病人,肝功反复波动,血清胆红素显着升高,此时用药当选择保肝降黄、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功能等药物,如果此时选用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就属于用药不当。又如一些特殊病人,如失代偿肝硬化,已出现腹水;乙肝病人合并有自身免疫损害者,不适合使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属于禁忌证。再如乙肝患者配伍使用免疫增强剂,一般需要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情况进行检测,如果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配伍使用免疫增强剂可有正面效果,如果患者免疫功能正常,使用某些免疫增强剂,则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2)用药不足。包括剂量太小和疗程不足,多由于畏惧药物不良反应,预防用药;或以为病情减轻,过早停药的情况下。具体例证:经反复临床研究证实,使用α类干扰素治疗乙肝的合适剂量为500万~600万单位/隔日一次肌内注射,而以往大多使用300万单位,显然剂量不足,自然难以保障疗效。又如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曾经建议疗程为1年,但是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使用1年虽然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肝功正常、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乙肝病毒e抗原阴转),但是一旦停药,转氨酶可能会升高,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再次转阳,目前认为拉米夫定不能过早停药,应坚持使用2~3年以上时间。

(3)用药过量或过分。虽然给病人使用了对症的药物,但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给轻症病人用重药,联合用药过多等。具体例证: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肝的合适剂量和疗程是:成人每天0.4克,30天为一疗程,有些病人用量达到每天0.8克,疗程超过3个月,病人出现神经肌肉疼痛及关节疼痛综合征。

(4)不适当地合并用药。未根据治疗需要和药物特性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无必要或不适当合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乙肝主张联合用药,主要考虑从抗病毒、免疫调整、恢复肝功、抗肝纤维化四方面联合用药。但是,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掌握主次,联合用药,不主张累积、重叠使用一类药物,如同时使用多种清热解毒类中成药;不主张多种免疫调节剂同时使用,如同时使用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左旋咪唑等。

(5)无适应证用药。病人尚不存在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疾病,医师安慰性给病人开药。目前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处于免疫麻痹阶段,虽然乙肝病毒处于高复制状态,但是,尚无特效药物问世,此时不主张使用特殊药物治疗。但是现在临床普遍存在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安慰性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常常接受过多种药物的治疗,例如各种中药制剂、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等。

(6)无必要地使用昂贵的药品。现在乙肝药物普遍价格昂贵,尤其是各种“新特”药物,有的一疗程下来,要花数万元,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但是,由于许多人仍然错误地认为药物价钱和疗效呈正比,盲目追求昂贵新药,花了许多冤枉钱。轻度慢性乙肝患者为数众多,对这些患者主张给予适度的治疗,切忌大量使用昂贵的新特药物。

(7)给药时机、途径不适当。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多主张病变处于炎症活动期,转氨酶升高2~10倍,没有出现黄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为阳性。但是确见不少的病例,不符合抗病毒时机,却硬性使用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最后往往收效不佳。

(8)重复给药。多名医师给同一病人开相同活性成分的复方制剂。有的患者展转各地,四处求医,但是所得处方用药往往雷同,虽然药名不同,实际药物成分相似,如主要成分为中药五味子的各种保肝降酶中成药多达数十种,患者不知其中详情,有时同时并用3种以上同类保肝降酶药物。

29.为何不要滥用“保肝药”?

不少肝炎患者,不论自己病情轻重,总喜欢长年累月吃点“保肝药”,自认为既然是“保肝药”,长期坚持服用,有益无害。其实不然,保肝药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至少有上百种,并非所有保肝药都适合于每个肝炎患者使用,使用不当,例如不对症、疗程过长、剂量偏大都会有害无益。

所谓保肝药是指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能力的药物,如通常使用的护肝片、联苯双酯、复方益肝灵等等,它们实际是各种肝病的通用药物,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并非根本性治疗措施。通常来说可以将“保肝药”细分为:保肝降黄、保肝降酶、保肝解毒等几类,每种肝病、每个肝炎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首先要搞清每个患者自己的真实情况,才能对症下药。

如慢性乙肝患者,处于发病阶段,转氨酶、黄疸中度升高,此时可以使用保肝降酶、降黄药物,如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茵栀黄注射液等等,比较对路;如果仅仅是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使用这些药物就不合适了。对于强效降酶药物,如联苯双酯、甘利欣等使用更要注意,长期用药有一定不良反应,它们都有类激素样效应,一旦停药,可能引起肝功反弹,所以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逐渐减量停药,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中药“保肝药”也要注意适应证,多数中药制剂,都应标有主治与功效,主治范围规定该药适合于哪一种中医辨证分型,首先要搞清患者属于何种中医辨证类型,明确后再对照药物规定的类型,两者吻和,才能用药。如双虎清肝颗粒、草仙乙肝胶囊都适合于肝胆湿热内蕴型的患者,只有这样类型的患者使用它们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因此“保肝药”也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患者不能擅自选用。一些肝炎患者,用药治病往往存在多吃药、吃好药的错误心理,药物只有对症才是好药,再好的药,如果不对症,那和毒药没有两样。长期不合理使用“保肝药”,只能加重肝脏负担,往往使病情加重,有的还会打乱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致使病变恶化。对于各型肝炎,主张综合治理,具体措施应在有条件的医院、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不适当用药和自作主张用药。

“保肝药”实际是各种肝病的通用药物,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并非根本性治疗措施,各种具体的肝病,还要根据该病主因,寻根溯源,辨证论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慢性乙肝,主要治疗目标是清除和消灭乙肝病毒,医学上称之为抗病毒治疗,即使用各种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拉米夫定、阿迪福韦等等)来清除血液及肝组织中的乙肝病毒,同时再使用一些“保肝药”,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0.什么是乙肝的基因疗法?

现在各地不少乙肝广告打出基因检测、基因治疗等招牌,说通过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针对乙肝病毒DNA数值开展中草药治疗,这种治疗就是基因治疗。这是绝对错误的,这是对乙肝基因治疗的曲解。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乙肝基因治疗呢?基因治疗是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校正或置换致病因子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水平的治疗方法。它是指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以后与宿主细胞内的基因发生整合,成为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一部分,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起到治疗作用。基因治疗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修饰、基因灭活和基因疫苗五大策略,基因灭活和基因疫苗是阻断和抑制乙肝病毒基因复制和表达的重要手段。基因治疗的条件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得,靶细胞的选择以及将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基因转移的高效手段。基因治疗的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准备,受体细胞的培养,载体选择,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等。目前乙肝的基因治疗尚处于实验室和临床前期阶段,目的基因的制备、载体的选择、导入技术等等都需要在高技术条件、精密实验室中进行和完成,这些是诊所和个体医院根本无法实现的。

目前进入实验阶段的乙肝基因治疗包括:①核酶,它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中的核糖核酸酶,目前正在试用于抑制基因的表达和病毒复制,体外研究表明它对于乙肝病毒DNA有一定抑制作用。②反义硫代寡核苷酸,它可以特异地与乙肝病毒核糖核酸结合,从而导致病毒核糖核酸翻译停止或降解。③干扰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干扰蛋白,目的是特异地干扰病毒蛋白功能,阻止病毒蛋白合成。目前乙肝的基因治疗远未达到正式投放市场、推广使用的程度,各种标示乙肝“基因治疗”的广告都是想借用这一时髦的科学术语,获取经济利益。另外,各种不同诊所和小医院开展的乙肝病毒基因检测也属违规和误导患者的错误行为,乙肝病毒基因检测就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也称PCR)测定人体血液中所含乙肝病毒DNA的情况,正确和严格检测得出的结论,可用以了解体内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性。但是该技术要求条件极高,没有精密和高级实验室条件,随便安装一台机器,得出的结论往往欠准确。为此,卫生部早在1998年以卫医发(1998)第9号发出《关于暂停临床基因扩增(PCR)检验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试剂质量良莠不齐,加上实验室设置不规范,人员缺乏基本培训,造成临床检验结果混乱,增加了患者负担,资源浪费严重,而暂停使用。目前也只有部分三级甲等医院经过严格审批后,可以使用PCR检测技术,但是也不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数值只供医师参考。目前各地诊所、小医院硬性开展乙肝病毒DNA检测这一项目的主要目的,是看上了检测的巨额经济利润。因此再次看到各种乙肝基因检测和基因治疗的广告后,患者须明辨是非,以免上当。

31.警惕药物性肝损害

河北辛集农民李某去年查体发现血糖高,开始自购降糖药二甲双胍治疗,为使血糖降得快一点,擅自加大了服药剂量,1周后就出现了皮肤、眼睛黄染,去医院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血清胆红素一度升至816微摩尔/升,治到现在病情虽明显好转,但是肝功仍未完全正常。服药不当引起的肝炎越来越多,有些药物性肝炎长期不愈,甚至于危及生命,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什么是药物性肝炎?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物由胃肠吸收后即进入肝脏,在肝内的浓度较血液及其他器官中高。由于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肝组织发炎,即为药物性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