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乙肝患者健康箴言:明明白白治乙肝
13789400000033

第33章 明白乙肝该怎样治疗(3)

11.治疗乙肝怎样经济地用药?

治疗乙肝药物名目繁多,新药辈出,价格攀升,普通百姓患者感到越来越看不起病。以目前使用的一些有效药物来说,如常用抗病毒药物干扰素,进口的一支剂量为300万单位的,价格为200多元,国产的也需100元左右,一个疗程下来,怎么也得花上万元左右;拉米夫定,100毫克1片,一天吃1片,20元左右,需要连服几年,花费也要数万元;免疫调节剂胸腺素,进口的日达仙,一支几百元,胸腺五肽一支200多元,一疗程下来,也需万元以上;如果采用抗病毒与免疫调节剂联合用药,组成所谓的“强强联合”治疗方案,一疗程下来,需要几万元,工薪阶层的百姓难以承受。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些治疗花费,并非一劳永逸,即便是获得完全应答或部分应答,也不能确保病情不再复发,一旦复发,又需要开始新一轮的治疗;另外昂贵的乙肝用药并非和疗效呈正比,支出了那么多治疗经费,未必就能够换回那么好的治疗效果,相当一部分患者心急火燎地四处求医,在遍尝各类名贵、新特药物之后,一化验检查,乙肝“大三阳”依然如故,不免失望。在不少病人心目中,总是误认为新药、贵药、进口药就是好药,一去看病,就请求医生开贵药、新药,如果医生开出的药物价格低廉,病人心中狐疑不满,总要用上贵重药物才感放心。这种片面追求新特药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治疗乙肝仍讲求价廉物美,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确有不少价格低廉,疗效良好的乙肝药物支撑着临床一线,如保肝降酶效果极佳的甘利欣、强力宁、肝得宁、肝炎灵、联苯双酯等等,价格非常便宜,降酶效果往往立竿见影;另外,中药免疫增强剂,如猪苓多糖、黄芪多糖、香菇多糖等等,相对胸腺五肽、胸腺素(日达仙)等等西药免疫增强剂,价格要低得多,疗效也还不错。治疗乙肝的临床一线用药,必须优先使用价格低廉、疗效显着的药物,对于那些新药、贵药,必须进行长期临床观察,证实适合我国国情,疗效显着者,方可推广使用。

12.治疗乙肝怎样适当地用药?

(1)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乙肝的药物不计其数,每种药物都有其适应证,适应证是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情况所设立的,乙肝病人选择用药必须符合药物适应证,不符合者,千万不能硬性或勉强使用,如干扰素使用的适应证是肝炎处于炎症活动期,转氨酶升高2~10倍者,无肝硬化者,无乙肝家族史,乙肝病毒没有发生变异,无自身免疫疾病等。对于高胆红素、活动性肝硬化、乙肝病毒携带者都不适合使用。因此,在决定使用何种药物之前,应该认真、仔细参照药物适应证,选择对路的药物治疗,不能听别人说哪个药物好就用哪个。

(2)选择适当的剂量。使用药物治疗剂量一定要准确,剂量过大,毒副作用也会随之加大,毒性蓄积到一定程度,肝脏损害也会明显加重;剂量过小,如同隔靴搔痒,起不到治疗作用,白白浪费经费。目前认为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的合适剂量为500万~600万单位/每支,如果使用剂量过小,肯定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3)选择适当的治疗时机。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时机应选在肝炎发作时期,转氨酶升高,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慢性乙肝处于中度至重度阶段。如果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处于免疫麻痹或耐受阶段,硬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拉米夫定等),收效甚微。

(4)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有些药物需要肌内注射,有些药物需要静脉点滴,有些药物需要口服,给药途径不一,主要考虑到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以及毒副作用的耐受程度,如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口服毒副作用较大,现已普遍采用涂布剂形式外用。干扰素曾经使用过口含片剂,由于胃酸等胃内容物对药物的分解和破坏作用,使药物有效成分难以发挥,所以,干扰素只有肌内注射给药才最为合适。

(5)选择适当的治疗目标,适当的疗程。用药之前,应了解使用药物可达到何种治疗目标,作到心中有数,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应该考虑及时停药或减量,不能漫无边际地使用。一般来说,干扰素治疗乙肝的疗程为半年左右,应该获得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肝功复常,达到目标,可以停药,不能常用不懈。

13.乙肝治疗多联疗法是怎么回事?

单纯使用西药或单纯使用中药治疗乙肝,经常达不到理想的疗效,近些年来涌现出的多联疗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以下简要加以介绍:

(1)西药的多联疗法。西药治疗乙肝常可分为保肝护肝治疗(缓解肝脏炎症、降酶退黄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包括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重组细胞因子、过继免疫和中和抗体等)和抗病毒治疗等,一般的保肝治疗主要指降酶降黄的恢复肝功能的治疗,相对容易奏效,如甘草甜素、五味子丙素、苦参碱、门冬氨酸钾镁等。但是免疫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则较难奏效,免疫增强剂的代表药物是左旋咪唑、胸腺肽,过继免疫的代表药物是转移因子和免疫核糖核酸,重组细胞因子的代表药物是白介素-2。抗病毒治疗应是治疗乙肝的主导治疗,主要药物有干扰素(以干扰素等为代表)、拉米夫定、阿糖腺苷、无环鸟苷、聚肌胞等,以上药物单独使用,只有干扰素一种,抗病毒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公认,其余均无明显疗效。为了进一步提高抗病毒疗效,国内外都有许多报道,如干扰素联合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阿糖腺苷、干扰素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等等,绝大多数联合用药不仅使乙肝病毒的e抗原消失,e抗体的出现率增高,而且使e抗原阴转和e抗体的出现时间提前。

(2)中医中药的联合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乙肝,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不主张单方单法单药,而是提倡复方、多法联合并用治疗乙肝。中药联合应用的原则是扶正、祛邪、调理气血三结合,扶正以补气滋阴养血为主,祛邪以清热解毒利湿驱虫为主,调理气血以理气凉血活血为主。此三结合原则视乙肝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定,不宜在一个处方中面面俱到,我们习惯于在每月单日使用扶正为主的处方,在双日使用祛邪为主的处方,视肝功能情况,佐以调理气血的方药。另外,中医丰富多彩的外治法,如经络疗法、脐疗、栓剂等等都可加入联和治疗的方法中,如口服扶正祛邪方药、联合利湿驱虫药物脐疗、活血凉血药物的穴位针刺,可明显提高乙肝病人的肝功能复常率和主要病毒指标的阴转率。由于中医药联合治疗法成本低、副作用小,尤其适合我国国情,特别适合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3)中西医联合治疗。广泛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的多联疗法是目前治疗乙肝最为成功的方法,这种联合应用的科学依据是:①根据中草药的现代药理、药效学研究,利用体外细胞培养及嗜肝DNA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筛选出高抑制率的中草药。②中医经络实为人体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它是体表与内脏直接相通的主要通道,为导向治疗提供了最好的途径。利用经络可以将治疗药物直接导入肝脏,从而更有效地发挥药效。③通过经络这条途径,不仅可以导入中药,也可以导入西药,可将一些有效的药物(如干扰素、左旋咪唑涂布剂等)通过中医经络的足厥阴肝经直接导入肝脏,提高疗效。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干扰素的穴位注射治疗、左旋咪唑涂布剂的穴位涂抹等等。另外,利用现代医学手段,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各种形式的制剂,这些不同制剂的联合应用,也可视为中西医的联合疗法,如猪苓多糖、枸杞多糖、云芝多糖、苦参碱注射液等等。目前已有不少的临床报道,证明中药肝炎制剂联合其他西药,显着提高疗效的病例,如解放军302医院使用的中西医三联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的总有效率达到92.7%,经一疗程治疗后,e抗原的阴转率达58.3%,HB-VDNA的阴转率达47.4%,疗效远远超过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

由于中西医结合多联疗法越来越多的在临床使用,明显提高了乙肝的临床治愈率,其应用前景远大。

14.什么是乙肝的抗病毒治疗?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使用各种有效的医学手段,清除和消灭生存在人体里的乙肝病毒的一种治疗方法。乙肝病毒是导致慢性乙肝的元凶,也是乙肝病变持续发展,导致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有效和成功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减轻肝组织病变;阻止肝纤维化和癌变的进程。长期以来,为了实现抗击和消灭乙肝病毒这一目的,先后研制出一大批抗病毒药物,例如磷甲酸、阿昔洛韦、阿糖腺苷等等,这些药物不是毒副作用大,就是疗效差,使用一段时间后,已逐步淘汰。目前国际和国内公认有效的、使用最为广泛的只有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两种,不少乙肝患者都曾使用过它们,但是这两种药物,即便是选择了合适的病例,正正规规使用,也只会对一部分病人产生积极的效应,其中对于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DNA等)阴转率也只能达到35%~40%,对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为什么乙肝抗病毒治疗这么困难?主要原因是:①目前各种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病毒复制,无法捣毁乙肝病毒复制的发动机(复制原始模板),一旦停药,病毒复制更加猖獗。②乙肝病毒四处进犯,除肝脏外,还进犯淋巴细胞、胆管上皮和胰腺细胞。③乙肝病毒十分狡猾,它常会发生变异,乔装打扮自己,造成免疫逃逸,产生耐药,逃避打击。所以虽然打击乙肝病毒的目标明确,但是尚欠火候,尚无特效药物问世。这几年在抗病毒这一治疗问题上出事的事例屡见不鲜,主要是不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没有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指导意见进行,肝功能损害严重时(失代偿阶段)硬性使用干扰素;使用拉米夫定时,想用就用,想停就停,以至于肝功出现波动,甚至于恶化。因此在没有特效药物问世之前,规范使用各种抗病毒药物十分重要,各项抗病毒治疗需在正规医院、正规医师指导下使用。

由于乙肝发病、病变持续或恶化,不单单是乙肝病毒的问题,病情的演变还涉及到病人的免疫机制、遗传基因等问题,抗病毒治疗也并非治疗乙肝的惟一举措,乙肝治疗还需要结合免疫调节和基因修饰、基因失活等方法综合治疗,方可取得圆满疗效。

15.哪些乙肝患者适合进行抗病毒治疗?

(1)化验检查乙肝病毒五项指标(俗称为“两对半”),e抗原(HBeAg)为阳性者(即所谓的“大三阳”),或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为阳性者。如果是乙肝“小三阳”或单纯表面抗原(HBsAg,俗称为“澳抗”)阳性,且HBVDNA为阴性,一般不做抗病毒治疗。

(2)病情处于慢性轻度(慢性迁延性肝炎)阶段;中度或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血清胆红素降为正常或接近正常时;早期肝硬化阶段。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并且见各种并发症者;重型肝炎阶段不宜使用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使用抗病毒治疗,但是效果往往不佳。有明确乙肝家族史的患者,使用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

(3)以下几种情况使用抗病毒治疗,疗效相对较好:病程较短;成人时感染的乙肝;女性病人;不合并有丁肝或丙肝;治疗前转氨酶水平较高者(肝炎病变活动者);病毒复制水平较低者。反之,病程漫长、婴幼儿时就感染者;合并有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转氨酶正常时,疗效相对较差。急性乙肝病人、伴有骨髓抑制或糖尿病的病人不适合抗病毒治疗。

16.抗病毒治疗如何配合其他的治疗?

抗病毒治疗联合免疫调整治疗可以减轻副作用,增强抗病毒效果,有条件者可以尝试使用,如果病人检查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淋巴细胞转换试验、T细胞花环试验等)呈现低下水平,可以联合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联合胸腺素、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以及联合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左旋咪唑等等。不同类型的抗病毒药物,也可进行“强强联合”,以加大抗病毒治疗的力度,如拉米夫定联合泛昔洛韦;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等等。

17.怎样观察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抗病毒药物疗法的效果及其判断标准,日前是根据Merigan所提出的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3种治疗反应而定的,这3种治疗反应的指标是:

(1)暂时反应:指一旦停止治疗,降低的肝炎病毒水平即不能稳定维持,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肝炎病毒标志的监测,乙型肝炎是以HBVDNA,DNAP、表面抗原和e抗原对抗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暂时反应的病人,常随着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的复阳,血清转氨酶又再次升高,肝病得不到长期缓解。因此,这种只是短暂的病毒抑制而无肝炎长期缓解的暂时反应,视为无效。

(2)部分反应:经抗病毒治疗后,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HB-VDNA、DNAP已转为阴性,并伴有e抗原阴转,肝病减轻,症状缓解及肝组织活检亦显示病变改善,但血清表面抗原仍持续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