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13788900000007

第7章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绘画名作(7)

070水果篮

作品介绍:

《水果篮》是卡拉瓦乔早期的代表作。据史料考证,这是美术史上的第一幅静物画。它有着明晰而结实的轮廓:单纯而质朴的光线,鲜明而实在的苹果、葡萄、柠檬、无花果、竹篮、叶子、干枯的叶子,以及如实刻画的苹果上的虫眼……所有这些不仅表明了静物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绘画主题而存在,也表明了画家与当时追求理想化的时尚格格不入的率真与求实精神。在他看来,不论是静物,是人物还是其他实物,都是自然的客体,因此,他总是以自然本身为依据,如实地反映自然,而把前人的一切规范和模式抛在一边。

071手提歌利亚头的大卫

作品介绍:

这幅作品被认为是卡拉瓦乔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此画因各种原因而非常重要。首先,画面描绘被砍掉的歌利亚的头就是画家本人的头像;其次,剑刃上有难以破译的文字,这是从不在自己作品上签名的卡拉瓦乔的画中极少有的,因为画家从不在自己的画上写任何东西;第三,画的总体概念非常着名,大卫和歌利亚是当时艺术家们表现得最多的人物,而卡拉瓦乔却将其浓缩为最少的一些基本要素:画面中最典型和强烈的要素就是明暗对比,人物形象在黑暗中凸显出来,周围几乎完全没有可以识别清楚的空间,包围着人物形象的黑暗妨碍着人们看到周围任何其他现实,辩别不出画中的两个人物是在露天或者是在一个房间内。而此画的观看者虽然隐约可见左上方有帐篷,却很难有足够的凭证来清楚地判断事件发生的环境背景。于是,整幅画就沉浸在一个神秘而痛苦的氛围之中,考虑到卡拉瓦乔的人生和活动,这一切就容易理解了。

歌利亚的脸就是卡拉瓦乔的脸,可以推算出是其去世前不久39岁时的样子。大师的脸显示其在被砍头时不可避免地呼喊和扭曲着,而年轻的大卫提着歌利亚的头颅向人们显示(按照圣经讲述的样子),年轻而脆弱的大卫终于战胜了巨人歌利亚的威胁。画中卡拉瓦乔的脸显出了痛苦、忧伤,左眼似乎是肿胀的。这种形象符合现实。从找到的证据得知,此前不久在那波利,卡拉瓦乔就被人暴力袭击过,所以他的脸有些走样。显然,在画自己的肖像时,他是想让人明白他本人当时的脸的模样。歌利亚的脸使人们看到,那是一个绝望的,对所见到的情况充满恐惧的人,好像卡拉瓦乔有意让人们看到自己被判处并执行死刑时的样子。这也符合他的真实情况。卡拉瓦乔实际上是曾被判处死刑的,时间就在作此画的前四年,对其这一经历后来的史学家做了详细讲述。

072入殓

作品介绍:

这幅画描绘基督入殓时的情景。首先入画的是右上方一表情绝望的女人举起双臂,逐一照亮呈螺旋形下降分布的人物。依次是:面孔在阴影中、弯身抹泪的另一个女人;伸手打算在这最后一刻再次抚摸孩子的圣母;低头托住基督身体、脸部线条处在暗处的男人;然后有一个男人扶起基督的双脚,慢慢转头望向我们,无言地宣告他们沉痛的安葬仪式。

最后一瞬间,光线一口气集中在耶稣基督为救赎人类而受难的身体上,他泛白而呈弧形的身体,打断了从右上(朝天的手)到左下(垂落在墓地石板上的白色衣角)连成一气的对角线构图节奏,把我们的视线和注意力拉到基督苍白的身体和无怨无忧的脸上。光的运用是卡拉瓦乔作画的诀窍,在暗调的画面中,他透过戏剧性的舞台光(而非自然光)来点出人物的形象、个性和物体的质感。

画中人物的手势是经过仔细研究描绘而成的,从左而右协助画面动态的铺陈,并且呈现出强烈的悲剧张力。

17-18世纪的欧洲艺术是艺术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世纪的欧洲绘画,是以巴洛克风格为代表的多种风格共存并互有影响的时代,所谓“巴洛克”,意大利语义为奇形怪状矫揉造作,葡萄牙语义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巴洛克产生于意大利,随后影响所有欧洲天主教盛行的国家。由于它服务于教会上层和贵族,为了宣扬宗教和满足上层贵族的享乐欲望,这个时期的绘画作品也都尽显壮观和华丽,强调非理性的无穷幻想与幻觉,极力打破作品的常规和谐与平静。

这个时期的作品多以反映作家内心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而且作品多依靠光造型,追求空间深度感,强调层次和深度,尽量打破平面静态感。因此17世纪的欧洲绘画给人的感觉好像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有着强烈而复杂的节奏旋律。同时,因为巴洛克艺术受宗教的支持和庇护,所以不可避免地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

四、17世纪欧洲绘画

鲁本斯

1577-1640

作者简介:

鲁本斯,法兰德斯大画家,欧洲第一个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作品具有巴洛克艺术的壮丽风格,主要是用来歌颂生活、歌颂人类。同时,他的肖像画也很出名,绝大部分是衣着华贵的贵族肖像画。鲁本斯在30年代,也即是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尤其喜欢画肖像、风景与神话画。这些作品几乎全出之于亲笔,比早期的作品更加朴素、更能予人以亲切之感。这些作品以其画法的潇洒与极度精确及洋溢着内在热情的感染力而引人入胜。

073玛丽皇后在马赛港登陆

作品介绍:

画家在这幅竖长画面上,描绘玛丽皇后的宫船刚刚进抵马赛港,她已盛装待迎,准备接受法国最高规格的礼仪。这时,立在船头上的一位象征法兰西的姑娘,头戴军盔,以古罗马的庄严装束,向皇后伸开双臂表示法兰西在欢迎她。豪华的宫船下面有许多海中女仙在尽力拽着绳缆,要让这条幻想的宫船靠岸。这是神话与真实历史掺半的极好范例。

为使画面充溢着美感,画家除了刻意描绘船上的盛装皇后与法兰西姑娘以外,还在船下舷侧画了一些美丽的仙女裸体。肉体的魅力加强了画面的神话色彩,同时还在天上画了许多迎客的天使。这些仙女叫涅端伊得斯。她们是海神涅莱斯与多里斯所生的50多个女儿。这些仙女专门援救在航海中遇险的船只。此外,她们还象征乐观与载歌载舞的形象。这些穿着薄薄衣衫的仙女周围,还有几头海怪陪伴着。

本幅作品是鲁本斯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74圣乔治杀龙

作品介绍:

据基督教传说,圣乔治原来是一位殉教者,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他因杀死一条恶龙,搭救出一位女子而被后世人传颂为英雄。这个题材很多画家曾画过。在鲁本斯的笔下圣乔治被描绘成一个英武勇敢的骑兵,正挥剑猛砍凶猛恶龙。腾起回首的战马处于亮区,壮健勇猛的身躯显得格外醒目,成为视觉的中心形象,身着深色战服的圣乔治驾驭马上,居高临下势不可挡,更显其英雄本色。

据说这是鲁本斯研究意大利大师们艺术成就的总结。从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拉斐尔式的构图、米开朗基罗式的力度,提香式的华丽鲜明的色彩,丁托雷托式造型的韵律节奏感、奔放的运动感;卡拉瓦乔式的聚光法;柯勒乔式的幻想和他自己独特的潇洒、奔放和流畅的用笔,可见画家本人对先辈大师们成就的借鉴、吸收和融化。

075基督升架

作品介绍:

据《圣经》记述:耶稣被判处磔刑,兵丁将他押解到各各他山刑场,刽子手们剥光了他身上的衣服,将他钉在十字架上,并在他的头顶挂一块牌子,写着“犹太王”示众。耶稣是在正午被处刑的,据说当时顷刻遍地黑暗,持续三个时辰之久。临刑时耶稣毫无畏惧,大声疾呼:“我一向光明正大。”很多画家画过这一题材。

鲁本斯于1610年创作的这幅祭坛画,有着自己的特色,一群具有力士般体格的刽子手们,正使尽气力竖起背附耶稣的十字架,众刽子手们显得心亏而残忍,正手忙脚乱地拉扯十字架,而耶稣却以极大的毅力强忍着肉体受酷刑的苦痛,表现出英雄般的镇定自若,他双目注视着苍天,仿佛获得那无限太空中上帝所给予的力量,他不为暴虐所摧,决心为拯救人类而献身,正在向世人表白“我一向光明正大”的磊落胸怀,这是一位人类英雄为正义、为信仰而献身的典范。

画面人物形象组合成金字塔形,刽子手们互相扭动穿插形成一个层次,更衬托出临危不惧的基督形象,表现了邪恶压不倒正义的思想。鲁本斯在人物背景上描绘了一棵被狂风吹动的大树,与狂暴扭动的刽子手身躯相呼应,使全画处在一种旋风般激情中,产生激烈的运动感,这使人们想起丁托雷托的构图和威尼斯画派的色彩。

076苏姗娜·芙尔曼肖像

作品介绍

这幅肖像画是用漂亮和生动的色彩笔触来描绘的,线条无比流畅。和主题性绘画一样,举凡人体形象,画家都画得骨质健壮,过于肉感,这是鲁本斯笔下的妇女形象的特点,也许这就是画家眼里理想美的标准吧。在这里画家还刻画了形象的性格特征:她的眼神流露出一种乐观幸福的样子,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服饰显示了她的贵族身份,但不傲气。从这幅肖像上,观众可以感觉到这位画家所寄托的那种与禁欲主义完全绝缘的生活热情。

077三美神

作品介绍:

这幅作品一般被视为鲁本斯的晚年之作,为使色调与笔触产生更流畅的效果,画家曾把树脂混入油中。《三美神》画了在林间的3个裸女。传说三美神分别是指贞洁女神、美神和爱神。也有人说是指美神维纳斯、温柔女神塔利亚和欢喜女神阿格莱亚。鲁本斯笔下的人物一般都体态丰盈,负有肉感。这幅作品通过对三美神的描绘而使整篇洋溢着充沛的生命力。

乔治·德·拉图尔

1593-1652

作者简介:

乔治·德·拉图尔,17世纪美术史上一位擅长描绘光线与阴影的大师。他的绘画作品充满神秘且作品构图严谨,以极端写实手法描绘光与影的变化。画风受到卡拉瓦乔的影响,但却又能有其个人的独特风格。在拉图尔的创作中,没有同时代“古典”画家那种冷漠、理性而故弄玄虚的“学究”气,也没有因表现宗教主题而远离现实生活。他的代表作品有《作弊者》、《女相命人》《忏悔的马德莱娜》、《伊琳为圣赛巴斯蒂安疗伤》等系列。

078弹四弦琴的人

作品介绍:

这幅作品是拉图尔最有名气的代表作之一,一幅杰出的风俗画。它取材于现实的生活,不是画家独自苦思出来的作品。画家在这幅画里以朴实的写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流浪琴师。通过对服装与材质皱褶、典雅而逼真的四弦琴以及停在挂带上栩栩如生的苍蝇等等的细腻描绘,勾勒出因战争而落魄的豪门贵族凄惨的处境,显示了画家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同情与关怀,也充分展露他对绘画技巧的成熟掌握,能够精确地描绘生活中所有的细节。

079木匠圣约瑟

作品介绍:

《木匠圣约瑟》被喻为17世纪的绘画杰作,描绘了年幼的耶稣举着一支蜡烛,看着圣约瑟正在加工木头。蜡烛是画面上惟一的光源,暗示着耶稣是世界上惟一的神灵之光的光源。耶稣幼嫩细腻的肢体白里透红,就像一股从体内向外自然放射的光芒一样;圣父圣约瑟在本画中被画成身材魁梧伟岸的木工,他正弯着腰,大手紧握着工具,肌肉突起,汗珠在手臂和额头上闪着光,显示他正在努力地工作着。

结合这幅画产生的历史背景,我们不难看出本画的主题不仅反映出画家对表现日常生活情景的兴趣,也反映出圣教徒对圣约瑟、童年的耶稣和十字架的特殊情感。

080女相命人

作品介绍:

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女吉普塞相命人正在给一个有钱的年轻人算命,而旁边几个年轻美貌的同伙则趁虚而入,偷走了年青人的钱。本画的主人公——那个年轻人(从华丽的服装推测,很可能是一位贵族),正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旁边面容枯槁的老吉普塞算命人的身上,一点也不理睬旁边的人;站在他左边的女孩正在割他的金链条;另一个女孩正在偷他的钱包,准备转手给第三人。

这是一幅涉及道德问题的画。观者不难看出整幅画中的人物,不论正面像或是侧面像,画家都将整幅画中的人物描绘得几乎静止不动,似乎是想有意捕捉这一瞬间以唤起人们对道德的思考。

081新生儿

作品介绍:

在《新生儿》这幅作品中,画家将圣母描绘成农家产妇的朴素形象,圣安娜则是这个家庭中的一个长辈,或是一个助产的邻妇。观者可以看出,整幅作品的光源来自圣安娜左手持的一支蜡烛,她用右手挡住了蜡烛的火苗。蜡烛的光照亮了两个妇女的胸膛及新生婴儿的头部。显然,画家在光色设计上是费了一番苦心的,以此来象征人类圣母的伟大与圣子诞生的情景。

整幅画构图严谨,既有古典主义的宁静,也渗透着风格主义的色彩装饰效果,不但使人感到亲切和耐人寻味,而且还过目难忘,内心充满无限崇敬之情。

弗朗斯·哈尔斯

1580-1666

作者简介:

弗朗斯·哈尔斯出生于米海连,是荷兰最早的画家。哈尔斯的一生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和荣誉,也从未加入过艺术家团体。由于他性格豪爽不羁,生活上放浪形骸,几乎没有被人尊敬过。但他却是个相当出色并富有艺术个性的肖像画家。其一生的艺术创作主要是肖像画。其特点是极善于捕捉人物脸上一瞬间的情绪变化,表现手法豪放不羁。他笔下的肖像画人物神采飞扬,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