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13788900000036

第36章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建筑名作(3)

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于15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现着和谐与理性,并且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

五、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028佛罗伦萨大教堂

作品介绍:

佛罗伦萨大教堂被喻为佛罗伦萨共和政体的一座纪念碑。它的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采用了拜占庭教堂的集中型制,使得鼓座将整个穹顶完全独立出来,连最高部分的采光厅在内,总高107米,远远望去,成为全佛罗伦萨城轮廓线的中心。为了减轻穹顶的重量,并能承受鼓座的侧推力,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大胆采用了双层骨架券,八边形的八个角上升起八个主券,集中到顶上的采光亭,全部用云石砌筑,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造型上,大教堂的穹顶都显示出新时代大师敢于创新的实践精神。

这座教堂在1296年动工,它的型制很有独创性,虽然大体还是拉丁十字式的,但是突破了教会的禁制,把东部歌坛设计成近似集中式的。教堂内部空阔敞朗,西半的大厅长近80米,分为4间,柱墩的间距在20米左右。中厅的跨度也是20米。东部的平面很特殊,歌坛是八边形的,对边的距离和大厅的宽度相等,大约42米多一点。在它的东、南、北三面各凸出大半个八角形,明显呈现了以歌坛为中心的集中式平面。这是一个型制上的重要创新,在15世纪之后得到了充分发展。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是世界最大的穹顶之一。它的结构和构造的精致远远超过了古罗马时期和拜占廷时期的穹顶建筑,而且它结构的规模也远远超过了中世纪的教堂。它是结构技术空前成就的代表作。

029圣彼得大教堂

作品介绍:

圣彼得大教堂是全世界第二大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皇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公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教堂,并于公元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基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座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造型非常传统而神圣。教堂下面的廊檐上方有11尊雕像,中间是耶稣基督,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左边是罗马时间。大殿下面有5扇门,平常一般游客都入中门。如果遇上机会,教徒们就可从右边的圣门进入大殿,不过这需25年才有一次。按规定,每时25年的圣诞之夜,圣门打开后由教皇领头走入圣堂,意为走入天堂。其它三门分别是“圣事门”、“善恶门”和“死门”。通过中门进入圣彼得教堂的内部,它能容纳5万人之多。内部的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一件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的雕塑作品《皮埃塔》。这件雕塑将圣母怀抱死去儿子的悲痛之情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里所表现的圣母痛苦状与米开朗基罗以后的作品迥然不同;第二件是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有5层楼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着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着朝圣者举行弥撒;第三件是圣彼得宝座,这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饰有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后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

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更因为它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而被视为无价的资产。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感,喜好使用富丽的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来表现自由的思想和营造神秘的气氛。

巴洛克的原意是奇异古怪。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等部门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六、巴洛克建筑

意大利巴洛克建筑

030罗马耶稣会教堂

作品介绍:

罗马耶稣会教堂由建筑师维尼奥拉与泡达设计,于1568-1602年建成,被称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该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布满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一般来说,巴洛克风格的教堂都富丽堂皇,而且都具有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这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

031罗马圣卡罗教堂

作品介绍:

罗马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032圣彼得广场

作品介绍:

圣彼得广场位于圣彼得大教堂前,堪称世界上最对称、最壮丽的广场。该建筑是由世界着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于1667年设计,并花费11年时间修建而成的。广场总体呈椭圆形,长340米,宽240米,地面用黑色小方石铺砌而成,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广场与教堂之间用一个梯形广场相接,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方向逐渐升高,以便于教皇在教堂前为教徒们祝福时,全场都能看到他。整个广场造型和谐,气势恢宏。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两侧宏伟的柱廊。教堂内的柱廊共有284根圆柱和88根方柱,分排四列,形成三条走廊。两侧柱廊都分别由四排柱子组成,造成了柱廊内部错综复杂的明暗变化。朝向广场的每根石柱顶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雕像,均为罗马天主教历史上的殉道者。这些雕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贝尔尼尼之所以设计这一组柱廊,是有他独特的构思:建筑师以广场两侧的柱廊象征基督伸开的两只手臂,教堂中央的大圆顶象征着基督的头。广大的基督教徒们一进入教堂前的广场,就像进入了基督的怀抱。从宗教宣传的角度来讲,贝尔尼尼的这一构想及其实际效果,是十分成功的。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方尖石碑,碑尖上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造型。据说此碑于公元40年从埃及运来。在广场两侧各有一个银花飞溅的美丽喷泉,右边的喷泉是玛德尔诺于17世纪时建造的,左侧的是根据贝尔尼尼的设计后来修的复制品。

033纳沃那广场

作品介绍:

纳沃那广场是罗马最着名的巴洛克广场之一,建造在多米奇亚诺竞技场的遗址上,现在仍呈昔日的模样。广场中央高高竖立着一座来自埃及的方尖碑。方尖碑下有三个巴洛克式喷泉,中央的一个是四河喷泉,分别代表四大洲的四条河:欧洲的多瑙河、亚洲的恒河、非洲的尼罗河和拉丁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其中尼罗河上的雕像,身体对着广场西侧正中的圣阿涅斯教堂,脸却背转过来,举起的左臂遮住了目光。而拉普拉塔河上的雕像则紧张地举起手来,好像要扶住教堂,怕它倒下来。

这些喷泉雕塑是大建筑师贝尔尼尼的又一个天才杰作。据说广场一侧外观雄伟的圣阿涅斯教堂是贝尔尼尼艺术上的对手博罗米尼的杰作。

德国巴洛克建筑

034十四圣徒朝圣教堂

作品介绍:

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平面布置非常新奇,正厅和圣龛做成三个连续的椭圆形,拱形天花也与此呼应,教堂内部上下布满用灰泥塑成的各种植物形状装饰图案,金碧辉煌。教堂外观比较平淡,正面有一对塔楼,装饰有柔和的曲线,富有亲切感。

035福临大教堂

作品介绍:

德国城市德累斯顿因其浓郁的文化和艺术气息,而享有“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之称。谁没见过德累斯顿,谁就没见过真正的美。美,完全地被德累斯顿所定义。

福临大教堂可说是德累斯顿的市徽,其巨型圆顶的轮廓,早已成了德累斯顿城市风景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45年战火中抵抗不了炮弹的破坏,福临大教堂在完工后的两百多年轰然倒塌。留下的残垣断壁,在战后的共产时代,提醒着人们战争的残酷。教堂的重建计划终于在1992年展开,并在2005年10月31日重新开幕,重执其圣职。教堂的重建过程,尽可能地利用被炸毁后残留下来的砖块。所以,新教堂的墙壁中,依然清晰可见无数灰黑色石砖。新旧砖的衔接处,看似一道道的伤疤,唤起福临大教堂的旧创。尽管如此,教堂优美的线条依然壮丽非凡。

036维尔茨堡宫

作品介绍:

维尔茨堡宫,这座德国最大、最漂亮、最奢华浮夸的宫殿,是在两位先后继位的王室大主教的资助下兴建的。由一批以诺伊曼为首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油漆师、雕刻家和泥水匠共同建造的。

维尔茨堡宫四周围绕着美丽的宫廷花园。维尔茨堡宫和宫廷花园位于法兰克福和纽伦堡之间的河谷盆地里,四周山峦起伏。维尔茨堡城是座千年古城,最初的宗教中心。随着时间的流逝,它逐渐发展成为德国繁荣的手工业城市。自从1803年以来一直处在巴伐利亚州的管辖之下,它以建筑的和谐对称之美而着称,是德国南部巴洛克时期最为宏伟精美的建筑。主教宫殿前面的地面饰以浅黄色的沙石,站在排列整齐的豪华的房间里,美丽的花园、宽大的楼梯以及富丽堂皇的中央大厅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西班牙巴洛克建筑

037圣地亚哥大教堂

作品介绍:

圣地亚哥大教堂始建于1748年,原教堂无钟楼。1780年当时的主教向西班牙皇室推荐罗马建筑师华金·托埃斯卡进行大教堂和小教堂正面的修缮,为教堂加入了新古典主义风格,这座教堂的两座钟楼在建筑师去世一年后的1800年底才完成。

该教堂内共有三个拱形长廊,每个长廊内都祭祀着基督的12门徒之一雅各。据说12世纪左右雅各被推崇为基督教国家西班牙的守护圣人。教堂侧面的回廊是可以沿着教堂内走一圈的朝圣路线型式。在教堂地下祭坛中安置着雅各的遗体。圣地亚哥大教堂的结构全部采用加洛林时代的双半圆室平面,这显示出它与加洛林文化传统的承续关系。

法国在17世纪到18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

随着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流行,巴黎在1671年设立了建筑学院。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家庭,他们瞧不起工匠和工匠的技术,形成了崇尚古典形式的学院派。学院派建筑和教育体系一直延续到19世纪。学院派有关建筑师的职业技巧和建筑构图艺术等观念,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多年。

七、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038巴黎卢浮宫

作品介绍: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脏。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是世界上最着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它始建于1190年,当时只是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皇宫的城堡。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为了保卫北岸的巴黎地区,菲利普二世于1200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当时就称为卢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