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验光28忌
13788100000002

第2章 眼球结构简介(1)

本书从介绍眼球的基本结构入手,让您了解验光,走出验光误区,学会判别验光正确与否,并教您检影验光方法和“验光28忌”。全书篇幅不长,但却是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感悟。本书语言朴实、深入浅出,是验光专业人员的良师,是远视、近视患者的益友。

眼睛为球形,故称眼球,其直径约为24毫米,前部略为突出,前后长度稍长于横向和垂直的长度。底部复杂的视神经与大脑连接。

眼球是视觉器官,它与大脑视中枢紧密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内,屈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上时,即引起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冲动,经3个神经元传导至大脑,产生视觉。

眼球的主要构件有:视感的视网膜和一个能把入射光线集中的屈光系统,脉络膜供应营养维持它们的功能,眼外肌协调眼球的视动作,眼睑和泪液保持角膜的清洁、亮度与透明,使良好的光线通过屈光系统成像于视网膜上,再由视神经将图像的视刺激传至大脑。整个视觉器官由巩膜固定着置于骨眶之内。

下面分别将眼球各组构件及其功用作简单介绍。

一、眼球的外层膜、中层膜、内层膜

(一)外层膜

眼球的外层膜是坚韧的纤维膜,它负责保护眼球内的组织,维持眼的球形。

外层膜分为前后两层。

1.第一层是角膜,约占整个眼球的1/6,是一层透明、光滑且有亮光的膜,无血管,是屈光系统的最前部,外层眼中央的角膜因为有其后虹膜的色泽关系又俗称黑眼珠,角膜有聚光作用,从几何图形看它似一面凹球镜片,如从其前后的屈光介质考虑,用光学计算,它又是一面凸球镜片,其总屈光度约为43D。由于角膜有密麻的感觉神经网分布,对外来任何轻微刺激都非常敏感,一触及角膜表层就会产生反射性流泪、眨眼。这种敏感性对眼球和角膜能起保护和清洁作用。

2.第二层是巩膜,约占眼球的5/6,基本上将整个眼球包住,巩膜呈白色不透明,又叫白眼珠,表层为一薄层血管性弹性纤维组织,但血管较少。内层为色素膜。巩膜炎症容易扩散至色素膜,并反复发作影响视力。

(二)中层膜

中层膜内含大量色素,构成了一个眼房暗室,称色素膜。此膜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1.虹膜为圆盘形膜,与角膜后面连接,与角膜之间的间隙称前房。前房由角膜、角膜缘、巩膜突、睫状体前端、虹膜及瞳孔区的晶状体所围成,前房充满房水,清澈透明。

虹膜中央有一圆孔,就是瞳孔,瞳孔周围的环形肌肉,称瞳孔括约肌。括约肌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瞳孔缩小。自瞳孔至周边有放射状肌肉,叫扩瞳肌,亦受交感神经支配,可使瞳孔放大。这种收缩放大可使进入眼内的光线强度得到控制,不会使太强太弱的光线妨碍视力的敏锐度。

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时要慎防残余虹膜根部粘在角膜后面,堵塞房角,引起继发性青光眼。

虹膜正常色泽与种族、年龄有关,区别在于虹膜基质色素细胞的含量,如基质层色素细胞多,前界膜较厚,则是棕色虹膜;基质层色素细胞基本缺如,菲薄的前界膜不含色素细胞,则呈蓝色虹膜。

2.睫状体位于巩膜内,从角膜缘向后约8毫米围成圈状,其断面呈三角形,后面前缘有约70个呈辐射状排列的睫状突,有产生房水的功能,如受到病理性破坏,则可导致眼球萎缩。

睫状肌在睫状体接近巩膜的部位。它有三组平滑肌纤维,其中环形肌纤维的收缩会引起睫状韧带的放松,使晶状体前面突起,增强屈光力,这种调节作用可以让视网膜获得清晰的物像。

睫状体内既有决定其运动的睫状神经,又有无数连接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因此,一旦有炎症,即会产生剧痛。

3.脉络膜前接睫状体,几乎包围了眼球的整个后部,其后部厚,到眼前部逐渐变薄。脉络膜可分为5层,组成脉络膜的血管负责供应视网膜的营养。

细血管层主要作用是营养视网膜外层即感光上皮层。它由脉络膜动脉而来,回流到脉络膜静脉。在黄斑中央凹区域的脉络膜毛细血管最丰富。

(三)内层膜

指色素上皮细胞与视网膜两种不同的组织。色素上皮细胞覆盖于血管膜内,它所含的色素与血管膜的色素均具有阻止弥漫光线进入眼内的作用,健康的视网膜除血管组织外,其他组织是完全透明的神经组织。视网膜是脑的一部分,视神经是与脑部的连接路径,当眼的屈光系统让物像正确投影视网膜时,通过内外眼肌调整眼球位置,使图像正落在眼底最重要的黄斑区,黄斑视觉最敏感。

黄斑须有足够的视刺激才能发育正常,4岁以下的儿童如出现屈光介质的疾病,眼底得不到清晰图像刺激或眼睑下垂、白内障,阻止了到达黄斑的视刺激,黄斑就会因不能发育而出现眼球摆动性震颤。

视网膜的结构为多层组织,非常复杂,其最外层是由视杆、视锥细胞组成的感光层,前者为暗处感光细胞,后者是白日感光细胞。最内层是神经纤维层至内界膜。

视网膜有视神经盘(即视神经乳头)和黄斑区。

视神经盘由汇集神经纤维层的视神经纤维组成,全是透明无髓鞘纤维,位于眼后极的稍内侧。若视盘有异常,则会出现位置大、小形状,凹凸度以及色泽方面的变化。视盘的深部是视神经的巩膜管内段,巩膜管的大小及形态因人而异。视盘是眼底最醒目的组织,常见的疾病如视盘水肿,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以视神经萎缩最伤害视力。

视盘稍外侧有一漏斗形凹陷,称视网膜中心窝或中央凹,这是眼底后极离视盘4毫米的一个凹面区,呈水平椭圆形。此处集中大量的锥体细胞,也是光线集聚的焦点,临床常用黄斑部或黄斑区称谓。黄斑区中心无血管,维持着最佳功能状态,也容易造成某些病变。黄斑区是产生中心视力的有效部位,是眼球正常屈光的光学焦点,眼功能结构的中心。它可以判断物体的距离、运动速度、形态粗细、表面颜色等。将它命名为黄斑也许因眼底后极有黄色素的关系。

黄斑区影响视力的疾病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遗传性黄斑区性变,近视性黄斑性变,黄斑水肿,无晶状体黄斑水肿,黄斑区外伤(挫伤、光电等物理伤),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等。

视网膜的两种视觉细胞,视锥细胞用于白天强光下的视觉,视杆细胞敏感,用于弱光中的视觉。视锥细胞善感色觉,视杆细胞敏感暗处视觉,如果视杆细胞产生病变,黄昏就视物不清,产生夜盲。维生素A缺乏的人,亦易夜盲。

二、眼球的内容物

眼球有3种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一)房水

前房是由角膜、角膜缘、巩膜突、靠近虹膜根部的睫状体前端,以及虹膜及瞳孔区的晶状体围成的空隙。在角膜后面与虹膜晶状体表面之间,睫状突与晶状体赤道部之间的空隙充满着房水。前者称前房水,正常房水蛋白含量、细胞都甚少,清澈透明。近视眼前房较深,远视眼前房较浅,而且人的一生以20~25岁这个年龄段前房最深,其他年龄段都较浅。另外,一些生理或病症也会改变前房的深浅。如老年远视、角膜扁平、闭角性青光眼、前粘连、晶状体膨胀、虹膜肿物、虹膜膨隆可使前房变浅;近视、无晶状体、晶状体脱位、角膜膨隆可使前房变深。

(二)晶状体

透明是晶状体的重要特点。正常晶状体由于其纤维排列整齐紧密,纤维间的水分及间质甚少,无血管,新陈代谢特殊,这就维持了晶状体的透明。晶状体纤维有两种蛋白成分,即可溶性晶状体蛋白,主要在皮质中;另一种是不可溶性蛋白,主要位于核中,可溶性蛋白可转变为不可溶性蛋白。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会发生化学改变,水分减少,钾磷也减少,钙和钠增多。不溶性蛋白,即硬蛋白增加,新陈代谢活力下降。棕黄色不溶性蛋白色素积聚,产生核浑浊。同时,晶状体属上皮来源的组织,不断地生长并角化脱落。这些老的纤维组织逐渐被压缩到晶状体中央脱水硬化。年龄越大,中央硬化区越大,也就是核化区越大,弹性减弱,晶状体变黄,时间越长越浑浊,作为疾病名称,即为白内障。

白内障分很多种,如绕核性白内障(板层白内障),是先天性白内障中较常见的类型。先天性白内障多数具有遗传性。尽管绕核性白内障以老年人为多,但高度近视和脉络膜萎缩以及糖尿病性白内障也不少。

老年人生理性核硬化者较常见,凡核硬化已达到影响视力者必然眼底会模糊不清。如眼底尚清晰,其视力障碍当为别的病因所造成,故为非绕核性白内障。老年人如突然发生近视或近视度数增加,可考虑白内障,这种情况的近视都伴有散光,且视力矫正不易令人满意。

糖尿病性白内障,可见于30岁以下的青年糖尿病患者以及糖尿病未被控制的老年患者。患者往往双眼同时发生白内障,来势及发展迅速。糖尿病患者,平均5年即可发生白内障。

晶状体的移位、半脱位、全脱位、晶状体的前后屈光面曲度的变化,均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晶状体轻度移位会妨碍视力。这是因为晶状体的悬韧带松弛,曲度增加造成的复视。如晶状体与视轴垂直平面有倾斜角度,还会造成高度散光。

晶状体半脱位,则表现为虹膜、晶状体有震颤,瞳孔缘或虹膜孔中有玻璃体疝,不过半脱位患者并非全部晶状体震颤,除非悬韧带断裂玻璃体液化。疑有半脱位者要扩瞳检查晶状体赤道部分。如是双侧性的,应注意检查全身有无异常,神经及智力如何,因为可能是先天性的。

晶状体全脱位者,有向前脱离的,有脱在前房内的,有嵌在瞳孔处的,有外伤出位眼球等。向后脱位在玻璃体内的,甚至有的脱至视网膜前下。脱位后的晶状体如在玻璃体内,最终将发生性变形白内障,有的会引起视网膜脱离。

晶状体形态异常指晶状体缺损,包括凹陷,球形晶状体、圆锥晶状体、小晶状体,既是小晶状体又是球形晶状体的患者呈现高度近视。儿童高度近视,屈光度在-20D(2000度)左右的,或者既为高度近视又难以矫正者便是晶状体缺损。

晶状体凹陷或缺损,主诉视力不好,有晶状体性散光和近视。圆锥形晶状体呈锥形或半球形状,瞳孔中央近视可达30D(3000度),但周边部却良好,验此光时必须做检影处理。

(三)玻璃体

玻璃体为胶体结构,99%是水分,1%的成分是白蛋白、球蛋白、玻璃蛋白和黏蛋白。玻璃体透明无色,周边部又称皮质部,中心为凝胶主体,称为核或主质,所形成的胶体具有一定稠度和弹性。玻璃体没有再生能力,如有损失萎缩,就会由眼内液代替,没有原发的炎症。它的原发疾病只有变性,如液化、浑浊、萎缩等。变性的原因与周围组织视网膜、睫状体的代谢情况有很大关系,成为玻璃体液化、浑浊、萎缩的原因。玻璃体内的蛋白溶解酶可导致胶原纤维、神经纤维和弹性纤维发生退行性变。玻璃体的疾病主要为浑浊、液化、脱离、萎缩。

玻璃体浑浊多见于老年人或眼球脉络膜萎缩,青光眼患者。浑浊情况有星点状,称星状玻璃体浑浊或星状体,有闪光状浑浊。玻璃体同时有液化现象的称为闪辉性玻璃体液化。蛋白渗入玻璃体成尘状浑浊,称血浆样玻璃体浑浊。

玻璃体液化是玻璃体由凝胶变为溶胶,乃胶体化学变化。胶体结构遭破坏,就会一面液化,一面又浓缩,是失水而不是吸水的变化。玻璃体在液化的同时亦有浑浊变化。多见于近视或眼内炎症之后,老年、眼内变性、挫伤,亦会使玻璃体浑浊或液化。后部玻璃体因为易液化,而向前收缩产生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脱离是指玻璃体最外层的玻璃体膜与它贴近的眼组织脱离,这是由于浓缩或机化而产生的,多见于老年人轻度的玻璃体后脱离,并多发于视网膜病,如视网膜水肿。高度的后脱离见于近视眼、视网膜脱离等。

玻璃体萎缩,此病极易引起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脱出,一般由外伤所致眼球脱出。玻璃体疝是指玻璃体从瞳孔域中脱入前房。

三、眼的辅助组织

眼的辅助组织有眼眶、眼睑、结膜、眼肌。

(一)眼眶

眼眶起保护眼球的作用,其内充满腻润的脂肪质,如同软垫,以减轻外界对眼球的震动力。眼眶内有眼球、眼肌、泪腺与血管、神经。

(二)眼睑

许多疾病可通过眼睑表现出来,如麻风病就侵犯着眼睑眉毛,使眉毛、睫毛脱落,眼睑肥厚。眼睑即俗称的眼皮,围绕眼睑上下边缘的叫睑缘,睑缘的前部排列着睫毛,可减弱强光和去除灰尘。眼睑结构分为4层,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层、睑板、睑结膜。其中肌肉层内有眼轮匝肌,此肌在皮下组织后面,呈环形绕着睑裂,受动眼神经支配,收缩时提起眼睑,令眼睛睁开,睑板则位于肌内层后面,有许多睑板腺,分泌脂肪性油液以润滑睑缘。睑结膜具有透明、光滑、血管纹理清晰的特点,可透见纵行的睑板腺,形如梳齿,充血或细胞浸润就变得浑浊,此时,见不到睑板腺,只见被蒙上一层灰白膜。成年人睑结膜上可见到一层粗糙不平的红微粒,这种红微粒又被称为乳头,内眦、外眦都存在。红微粒也可能是慢性结膜炎或沙眼的表现。结膜炎、睑腺炎(麦粒肿)等睑部炎症,均可形成睑结膜充血。重度沙眼后期或春季结膜炎还可见睑结膜小块棕褐色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