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验光28忌
13788100000019

第19章 普及检影验光造福患者(5)

第十节关于“检影一难、五疑”说

献拙“检影一难、五疑”,事出一个叫人担心的理由。

去年夏天,检影爱好者某生持一鼎级教材问:“检影验光的核心,到底是通过反转点找人工远点,还是先生介绍的利用人工远点找反转点?”笔者一阵难言的愕然之后,顾左右而言他,漫不经心地反问:“这房的面积有多大?”生答:“40平方米”。问:“什么尺量的?”生不解,说:“谁管什么尺量的呢,总该是市尺、米尺之类的吧。”“那么,请务必想方设法找出测量房子的那把尺!”该生有点认为被作弄,语中带忿地说:“先生荒谬了,怀疑有不准,可以任找一把尺再丈量就是了,哪有面积都求得了,还要想方设法去找量度它的尺的荒诞道理?”笔者笑而不答。该生更感到被捉弄,带讽地说:“难道先生测面积的目的是为了找用过的那把尺!”笔者仍然笑而不答,生纳闷。第二天,生掷昨日的书于桌上说:“先生,我明白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说明,检影知识的掌握一要靠检影来巩固,二要靠前辈们的卓越发明,从方法到理论,本末分明,不容倒置,所以只有学懂,才可传播。

“一难、五疑”也会作一理顺。

我们说检影奥秘,是因为这项原理(即简单理论)系并非深奥的应用技术,却历来叫验光人员难以琢磨,难学怯用;之所以称它神奇,是在于检影大师就凭一束光和有度透镜,照一照就可以准确地、几近完美地知道你有多少度远视、近视和散光,并且脱口即可说出戴上所给的镜片能看到标准视力表的倒数第几排。如果你原戴的眼镜让他去查,他会通过检影告诉你戴的眼镜度数是对还是错,如果有错,错了多少,差多少度散光,还会神奇地道出你原戴的那副眼镜的感觉和现在的情况,告诉你是否已造成了调节痉挛。当然,如果表现不出这些神奇与奥妙,就算不上真能验光的验光师了。除非你原戴眼镜的屈光度跟他验的差不多。同时,检影验光师为了不浪费时间,直接用检影解决问题,都不乐意用其他验光法与仪器去做测问,检影技术已给了他们验光的充分自信,更给了他们验光时一次次奇特轻松而又让患者尊敬的娱乐。这种乐趣,只要你学会了检影,一用上就会得到分享和体会。

1.检影验光的操作及其原理下面来做一个简要介绍:

操作步骤与方法:

(1)验光师选择好检影验光的距离,让患者相对正坐。

(2)让患者戴上试镜架。验光时,验右眼,让患者右眼望验光师的右耳,验左眼时,让患者左眼望向验光师左耳。验光中让患者放松不必紧张,告诉患者不需注目看视处。

(3)验光者眼贴着检影镜的窥孔,将检影镜光投入患眼的视网膜。

(4)每一只患眼都需要检测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譬如,验水平方向时,验光者将贴在眼前的检影镜左右来回做转幅甚小的转动;验上下光时,将检影镜贴着眼,轻微一俯一仰做点动,在做转动、点动时,通过窥孔观察患者视网膜反射光成顺动还是逆动。

(5)呈顺动的反射光用正镜片(凸球镜、远视片)来验光,呈逆动的反射光用负镜片(凹球镜)来验光,检影验光的关键是找中和点(“一难、五疑”中,“一难”会详细介绍)。

(6)验光者视眼底视网膜反射出来的顺动或逆动光的明暗快慢,在试镜架上换插让眼底由暗变明,动态光由慢变快的镜片,由低到高直至找到顺动、逆动光完全消失为止,这个镜片的度数就是患眼的中和点。学会以后,你一看眼底反射光的动态,就会熟练地用上接近中和点的那几个镜片了。

(7)如果这个镜度同样能将另一与它垂直的方向上的动态光中和消失,则此眼无散光。

(8)如果找得的镜度只能中和眼内一个方向的动态光,与这个方向垂直的光仍呈动态,则需运用柱镜片(即远视、近视散光片),将柱镜片上所标的轴向放置在已被中和了的那个方向来加大与之垂直方向的屈光度数,直至这个方向的动态光也同样被中和为止,这时,将检影镜的入眼光调为带状光进行鉴定,以最后确定散光的轴向。

(9)记下验光的球镜、柱镜、散光轴向,并列成式子(参看第4章第六节“一难”部分),完成验光。

(1)顺动一检影镜投射光往上,照在患眼黄斑R处上部,眼底反射的光向下倾斜交汇在F(患者远点),但F在验光师眼后,验光师眼上仰,虹膜下部挡住了患眼反射的下部光,故验光师只能见到患眼上部反射亮光,下半部就呈黑暗。因为验光师头上仰就见到患眼上部也亮,所以称顺动。

(2)顺动二检影镜投射光往下,照在R处黄斑下部,患眼眼底反射光向上斜,交汇在F(患眼远点),但F在验光师眼后,验光师向下点头时,虹膜上部遮住了患眼反射出的上部光,所以验光师只能看到患眼下部反射亮光,上半部看不到,就自然感觉黑暗。正因为验光师头向下就见到下部也亮,所以也是顺动。

(3)逆动一检影镜投射光往上照时,照在患者黄斑R处上部,患眼反射的光向下倾斜交汇在F处(患眼远点),交汇后转到了下部,患眼下部反射光在F点交汇后转到了上部,此交汇点在患眼与验光师眼之间,而验光师此时的下部虹膜挡住了患眼上部交汇后投过来的光,看到的却是患眼下部的反射光,所以感觉患眼下部亮、上部黑,就成了逆动。

(4)逆动二检影镜投射光随验光师头朝下点,照在患眼黄斑R处下部,下部光反射出交汇在F点,随后投到验光师眼上部,而上部光交汇后投在验光师眼下部,此时,验光师虹膜上部挡住了患眼下部的投射光,只看到患眼上部的反射光,故而上明下暗。

2.检影“一难、五疑”简析检影验光有一定的技巧,笔者提出检影“一难、五疑”的论述,以供参考。

一难:即难找准中和点。

五疑:①检影验光为什么要掺和一个人工远点;②人工远点屈光度为什么既加入了却又要复而减去;③为什么经检影计算的屈光度与检影时处的距离无关;④用1m检影,验100度以下近视为什么用远视片而不用近视片;⑤为什么人工远点屈光度可用减+1D又可用加-1D计算结果。

(1)一难:难找准中和点

在第2章第三节及本章第一节曾介绍,检影验光法是根据在患眼视网膜上所见到的人工来回转动投射光时所产生的反射光的动态,用有度数的凸凹标准透镜测查屈光不正性质和屈光不正度数的验光方法。

检影验光的出发点是通过人工远点在患者视网膜上找出反射光的中和点。这是检影的核心,利用人工远点是手段,找反转点(即中和点)是目的,不可搞错搞反,主次颠倒。

什么是中和点呢?中和点又称反转点或转捩点。检影师手中的检影镜所射出的光,投射到患者视网膜上再反射回来时,验光师将自己的眼部贴近检影镜,正着或斜着或上或下、左右来回或快或慢,做转幅甚小的转动,或做微微的俯仰点动,通过检影镜的观察孔可以看到反射回来的光有3种动态,即顺动、逆动和剪动。但绝大多数不是顺动就是逆动,不是逆动就是顺动。这里所谓的顺动光就是跟着你检影镜摆动方向做相同运动的光;逆动光则是与检影镜运动方向相反运动的光。这两种光有一个共同点。即验光师的眼在一个便于观察的位置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有度的凸球镜或凹球镜标准镜片,当把这面球镜置于患者眼前试镜架上,再观察孔内视网膜上原来见到的顺动或逆动光时,动态光已消失,呈现的是一片既不顺动,又不逆动的鲜艳的棕红色光区。也就是说,原反射的运动光被中和而消失。

对任何在检影镜下能产生逆动、顺动反射光的患眼,在任意位置检测,都对应有一个一定的球镜度,而且是唯一一个能将患眼在检影镜下表现逆动、顺动的光中和消失的球镜度。患眼不同,被利用的观察点的距离不同,球镜度也会各异。但不外乎在你选定的观察点上,总锁定有这么一个球镜度。这个球镜度,就称为在这个选定的位置上所观察到的这只患眼的中和点或反转点、转捩点。

所以说,验定一个中和点,就是在一定的观察点上,验定一个唯一见到能把这只患眼视网膜上反射的顺动或逆动光消失的一个球镜的屈光度数。例如:验光师在与患眼距0.8米处相互对坐检影验光,用-5.00D透镜片观察时,患眼反射光影仍逆动,放置-5.50D时光影就转变为顺动。很明显,这两个屈光度中间的屈光度,即-5.25D就是我们觅求的在这个观察距离既不逆动又不顺动的中和点的屈光度,即称为中和点。中和点就是这样找出来的。又如:验光师在给患眼距67厘米处检影,用+3.50D镜片观察时,上下左右反射光影仍是顺动,当用到+4.00D时,光影才由顺动变为逆动。那么,此眼在67厘米处的反转点(即中和点)就当取+3.75D。

例中的-5.25D、+3.75D,只是基本准确的中和点,即使在高水平的检影结果中,也会表现有大约在0.12D(12度左右)的同视力值。所以,在检影中,找中和点实际是找一个域,一个中和点屈光度的域,也是一个同视力域。这个域会随着一个准确的中和点屈光度来表达,且受瞳孔大小和球面差等因素所影响。随之其后尚有一个由中和点屈光度和人工远点屈光度所决定的矫正屈光度域。这个域的任一屈光度数精确与否,都会影响检影验光的准确程度。一旦这个矫正屈光度域确定以后,接着还得处理好一个隐性的、由患者个人调节决定的屈光度数不规则的域。域的大小应该既受患者年龄的制约,也受患者的体质、功能、病理等因素制约。这个域与计算所得的矫正屈光度的域绝对屈光性质相同,并且在确定域的数据时,如患眼为近视,则必须将检影后计算所得的矫正屈光度单向降低,取用到最佳最舒适的矫正屈光(度)状态为止,还当保持单眼1.0~1.2,双眼单视1.2~1.5的矫正视力,保证不违犯诸如“验光28忌”检判办法中的情况。由于这种域本身的范围应大于中和点域和矫正屈光度域,所以,决定这个实用屈光度域的现有办法就是凭主觉试镜,例如,检影后计算出的矫正屈光度为-3.50D,但因为有以上所说的各种条件所决定,其实用屈光度因人而异,可能是-3.25D。老年人的域因调节力逐减而狭小,试镜定度时或者就用矫正屈光度直接作为实用屈光度(即在-3.5~3.25D区间作取舍)。这一说法纯粹只是笔者个人的看法和认识而已,仅供参考。

绝大多数屈光不正者每一只眼,一般有两个不同的屈光度,而且一般都表现在两条相互垂直的子午线上,这就是散光的表现。因此,验光时,这两条子午线的中和点屈光度,就不是同一个镜片度数,而是两个中和点的两个屈光度数。当找到上下或其他方位光影的中和点时,与它们垂直的方位的光影仍会在逆动或顺动,如找到左右的中和点时,上下还在逆动或顺动。这个还在顺动或逆动的光影,还得要求绝对值上更高度的镜片,才能得到中和。在找到两个中和点之后,这两个中和点的屈光度之差,就是我们谓之的散光度,用GyL表示。

求散光的实质,就是求两条相互垂直的子午线中一条子午线比另一条子午线高了的(或低了的,但习惯指高了的)屈光度数。散光不但要表明其屈光性质(远视用“+”,近视用“-”),屈光度数(D),而且还要标明散光所在的具体位置,如水平轴的两边高,高出50度近视,就记为-0.5DGyL×180度。垂直轴向的两侧高出125度远视,就记为+1.25DGyL×90度。有了这个标记法,就可清楚地表示出每一只患眼的矫正屈光度,即近视、远视和它的散光度数。例如:-3.5Dsph/-0.75Ddyl×90度,用语言表达,即某眼上下左右不但有350度近视,而且水平方向的近视屈光度比垂直方向的屈光度高出75度,亦即水平方向的中和点比垂直方向的高75度。或云,垂直方向近视只有350度,水平方向的近视有425度。

还有一种常见的散光情况,即检影时,必须将检影镜带状光倾斜与水平子午线成一个角度,才能看清反射光影的运动情况。而且,只有在这个角度所在方位上,才能找得准确光影的逆动、顺动以及它们的中和点。在验光的过程中,这个与水平子午线构成的角度,可以在0~90度、90~180度,即Ⅰ、Ⅱ象限各个度数,这是习惯用的角度,当然,标Ⅲ、Ⅳ象限的角度也不错,只是过于勉强,没此标法。

根据患眼中两条相互垂直的不同子午线的屈光状态,散光可分为下列几种。

①单性远视散光:如+0.75DGyL×90度,即一条子午线(180度)屈光正常,一条子午线有远视;②单性近视散光:如-1.25DGyL×45度,即一条子午线(135度)正常,一条子午线呈近视;③复性远视散光:如+1.75Dsph/+0.5DGyL×180度,即两子午线上有不同度数的远视;④复性近视散光:如-3.00Dsph/-1.75DGyL×135度,两条子午线上有不同度数的近视;⑤混合性散光:如-1.75Dsph/+2.50DGyL×90度,一条子午线上是近视,一条子午线上是远视,将这种屈光情况换成球镜和柱镜的联合时,可任取一个做球镜,在这个联合式中,是以-2.00D做球镜的,如以+0.75做球镜则应写为+0.75Dsph/-2.50DGyL×18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