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超声
13788000000020

第20章 泪腺疾病

泪腺(lacrimal gland)分为主泪腺和副泪腺。主泪腺被提上睑肌腱膜将其分为位于眶缘上方的眶部泪腺和位于外眦部上穹的睑部泪腺两部分。正常泪腺为扁平分叶状物,颜色以淡黄色为主,间有红色,较眼眶脂肪暗。位于眼眶外上方的眼睑深部,眶隔之前,借一薄层脂肪与眶隔及眼轮匝肌相接,上方位于泪腺窝内,后与眶脂肪紧密连接。

眶部泪腺呈扁平有凹的豆形,平均大小为20mm×12mm×5mm,与泪腺窝的骨膜相贴近,下面与提上睑肌肌腱紧密相连并被上直肌的肌间腱膜将其与眼球隔开。由于眶部泪腺在眼球和泪腺凹之间的狭小腔隙内,腺叶密集,故恶性肿瘤容易累及眶骨壁。

睑部泪腺位于提上睑肌肌腱之下,外侧结膜囊上穹部。睑部泪腺只有眶部泪腺的1/3~1/2。副泪腺位于上、下穹睑结膜的固有层内。二者结构相似,但主要疾病均发生于主泪腺。

泪腺动脉是眼动脉的一个主要分支,其静脉注入眼上静脉,最终汇入海绵窦。淋巴管主要分布在泪腺表面,经眼睑和结膜的淋巴管注入耳前淋巴结。

泪腺的主要成分是腺管、腺泡等上皮成分,间质较少。泪腺肿瘤中以原发性上皮性肿瘤较多见,中胚叶肿瘤即淋巴系统肿瘤比较少见。

眼科专用超声

直接探测泪腺表现为较眼睑回声低的结构,形态不规则,类似椭圆形,病变的前界清晰而后界显示欠清晰,有轻度的压缩性。经球探测无法探及。

线阵探头二维图像泪腺表现为类似三角形结构,内回声均匀,较眶内脂肪的回声略低,CDFI显示泪腺的内部无异常血流信号,周边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泪腺疾病主要包括炎症、占位等,分述如下。

一、泪腺脱垂

泪腺脱垂是一种遗传性先天性疾病,以青年女性多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解剖因素包括泪腺过大、泪腺支持韧带及眶隔发育不良;后天因素包括眼睑和结膜的慢性炎症、肥胖、血糖过高及甘氨酸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双眼上睑饱满、松软、轻度下垂,外上眶缘眼睑和皮肤微红,光泽增加。触诊皮下可触及分叶性肿块,可移动回泪腺窝内。泪腺外及间质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但无纤维增生。

【超声表现】

1.眼科专用超声

直接探测泪腺睑叶回声轻度增大,内回声无显着改变,边界欠清晰。经球探测无异常发现。

2.线阵探头二维图像可以探及泪腺回

声增大,轻度脱垂的病例如不结合临床一般很难诊断,脱垂严重的病例可见泪腺回声向眼睑下延续,延续的范围与脱垂的程度相关。

一般内回声双侧一致无显着改变,边界清晰。

3.CDFI表现

无异常血流信号发现。

二、泪腺炎

分为急性泪腺炎(acute dacryoadeni-tis)和慢性泪腺炎(chronic dacryoadeni-tis)。其中急性泪腺炎较少见,常由全身或局部感染所引发,睑部泪腺更易累及,可单侧发病亦可双侧同时发病。抗生素治疗效果显着。慢性泪腺炎多为原发性,多双侧发病。

临床检查除眼球外上运动受限外,还有上睑下垂和复视等。根据病因可以分为:

1.结核性慢性泪腺炎

单侧或双侧泪腺受累,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全身结核感染,多由血行播散而来,有耳前淋巴结肿大。

2.泪腺肉样瘤病

为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侵及肺、脾、皮肤和淋巴组织为特点的网状内皮系统肉芽肿病。多青壮年发病,可侵及泪腺、腮腺和虹膜组织,引发上述组织炎症,称为Sjogren-Mikulicz-Heerfordt综合征。泪腺肿胀,无痛性结节形成。

3.Mikulicz病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双侧性腮腺、泪腺肿大为特点的慢性炎症。

临床主要以唾液分泌减少,口、鼻、咽、喉干燥为特征。

【超声表现】

1.眼科专用超声

应用直接探测法轻度的泪腺炎症,不易发现。炎症显着时可探及病变侧泪腺回声较对侧轻度增大,内回声均匀但边界欠清晰。经球探测一般无异常发现。

2.线阵探头二维图像

可以清晰地显示泪腺的大小,一般病变侧泪腺较对侧正常泪腺增大,增大的幅度与炎症的程度有关。

通过双眼对照检查可以准确地显示病变。一般病变侧的泪腺回声强度较正常侧减低,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

3.CDFI表现

在泪腺的周边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但病变的内部未见异常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频谱分析以动脉型血流频谱为主。

三、泪腺良性多形性腺瘤

泪腺良性多形性腺瘤(benign pleomor-phic adenoma of lacrimal gland)是最多见的泪腺良性肿瘤。因肿瘤内含有中胚叶间质成分和外胚叶上皮成分,且形态多样,又称为泪腺混合瘤(mixed tumor of lacrimal gland)。

【组织病理学改变】

肿瘤大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常有结节,一般包膜完整。肿瘤灰白色,质脆,切面细腻。镜下肿瘤由分化的上皮细胞构成的大量管状结构及形态各异的细胞巢构成,散在透明样、黏液样、软骨样结构。

【临床表现】

多见于成年女性,表现为眼球突出和内下方移位,眶外上方可触及硬性肿物,一般无眼睑肿胀和压痛。受病变的影响可导致眼球形变,引起屈光系统改变导致部分病例伴有视力下降。眼球向上运动受限。

【超声表现】

1.B型超声表现

B超上显示病变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内回声较多,分布均匀,声衰减中等。此肿瘤多压迫局部骨质,B超显示病变后界呈明显向后突出,骨壁回声光滑,这是泪腺良性肿瘤的较典型特征,也是和其他泪腺区肿瘤鉴别要点之一。偶尔可见肿瘤内有液化腔。

2.线阵探头二维图像可以将睑叶和

眶叶泪腺病变完整地显示,病变形态不规则,类似椭圆形,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中强回声为主,间有小的囊样无回声区,压缩性阴性。

3.CDFI表现

CDFI检查病变内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病变的周边可探及点状、条带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频谱分析为中速动脉型血流频谱。

【鉴别诊断】

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除了泪腺本身的肿瘤外,还可发生表皮样囊肿、炎性假瘤等。有时此位置的表皮样囊肿和多形性腺瘤有非常类似的A、B超图像,鉴别困难,必要时应参考CT图像。在超声上和此瘤类似的是海绵状血管瘤,后者很少发生于泪腺区。

泪腺炎性假瘤在超声上常显示为低回声性占位病变,一般容易鉴别。

四、泪腺恶性多形性腺瘤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即多次复发的良性混合瘤病变,由于手术未将肿瘤完全切除,病人带瘤存活10~20年,肿瘤突然迅速增大,在6个月到1年转变为腺癌、腺样囊性癌或鳞状细胞癌;未行手术治疗的良性肿瘤突然增大,症状剧烈,手术证实为恶性混合瘤;起病即为恶性肿瘤者,表现为急性眼球突出,眼眶外上方触及肿块,有粘连及压痛。

恶性多形性腺瘤男性多于女性,良性混合瘤恶变者平均年龄39岁,起病即为恶性混合瘤者平均年龄为55.6岁,平均病程2.2年,发展快者6个月内即失明,很快发生耳前或颈部淋巴结转移。

【病理改变】

一部分有典型良性混合瘤结构,另一部分为腺瘤或腺样囊性癌、鳞癌细胞。在腺癌区可见导管样结构和黏液分泌。

在标本中,不仅可以见到癌组织浸润性生长、癌细胞的异型性增大和核分裂象增多外,还可见到癌细胞浸润血管、神经的现象。

【超声表现】

1.眼科专用超声

直接探测病变形态不规则,内回声弱,甚至为无回声。经球探测眶内可探及不规则形实性病变,内回声低,透声性好,声衰减显着。压缩性阴性,但病变可压迫眼球形态,出现局部内陷。

2.线阵探头B

型超声图像 可以显示病变的全部,病变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低,部分压迫眼球可致眼球形态改变。

3.CDFI表现

病变内可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表现为低速动脉型血流。

五、腺癌

泪腺腺癌(aderocarcinoma of the lacri-mal gland)起源于泪腺腺泡细胞或泪腺导管上皮。临床多见,由良性混合瘤恶变而来,原发性腺癌少见。

【临床和病理特点】

泪腺腺癌恶性程度高,病史短,进展快。可以表现为眼睑肿胀、眼球突出并向前下方移位。眼睑直接触诊可触及结节性肿物,伴有压痛。如果病变累及周围组织,可以出现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视力下降等。

【超声表现】

1.B型超声表现

泪腺区实性病变,与周围组织之间界限清晰,内为中等回声强度,病变后界显示欠清晰,无压缩性。眼球可因病变的存在而形变。

2.CDFI表现

病变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部分病例可见点状血流信号,频谱分析以低速动脉型血流为主。

【影像学检查】

CT检查病变形态不规

则,边界欠清晰,密度高。同时可显示邻近的骨破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