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超声
13788000000018

第18章 眼眶炎症

一、眼眶蜂窝织炎

眼眶蜂窝织炎(orbital cellulites)是发生于眼眶软组织内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病,多在儿童时发病。根据Chandler 提出的分类方法分为以下几型:眶隔前蜂窝织炎、眼眶蜂窝织炎、骨膜下脓肿、眼眶脓肿形成、颅内并发症形成等,这里主要介绍眼眶蜂窝织炎和眼眶脓肿形成。

眼眶蜂窝织炎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可自邻近的副鼻窦蔓延所致。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较成年人更易发生眼眶内感染。

此外,眼眶内异物存留、皮样囊肿破裂、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所用的硅胶环扎带感染等均可引发此病。组织学检查标本内有大量多核形白细胞浸润,如果脓疡形成则有极明显的坏死。直接用切除组织或脓性物质所做的细菌培养更易发现致病菌。

(一)眼眶蜂窝织炎

【临床概述】

眼眶蜂窝织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化脓性炎症、流感杆菌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厌氧性链球菌、变形杆菌等所致。感染途径包括眼眶周围组织蔓延、外伤直接感染、眼眶内异物存留、血行播散、眼内手术等。主要的眼部表现包括眼球和眼眶的疼痛,压痛阳性,可伴有头痛,以眼球运动时更加显着。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如睑裂闭合不全可以引起暴露性角膜炎。眼球轴性突出,可有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等表现。

【超声表现】

1.B型超声表现

眶内回声欠均匀,有局限的低或无回声区出现,眶内脂肪的回声较正常增厚,球后可见“T”形征。如果炎症累及眼外肌可表现为眼外肌一致性增厚等。

2.CDFI表现

病变内血流信号丰富,广布于整个病变内,血流频谱以动脉型血流频谱为主。

【影像学检查】

CT水平扫描可见眶内脂肪的密度不均匀,呈斑驳状,可将小的高密度影。此外CT 检查,显示眼眶的同时可以显示副鼻窦的情况。与超声检查相比较,CT检查对眼眶蜂窝织炎的诊断价值更高。

【鉴别诊断】

1.眼眶恶性肿瘤

超声检查可见眶内占位病变,一般边界欠清晰且内部回声低,但一般不伴有眶内水肿的改变。

2.炎性假瘤

急性期二者很难鉴别,需要紧密结合临床才能得到准确诊断。

(二)眼眶脓肿形成

眼眶蜂窝织炎经过治疗使炎症局限,坏死组织及化脓性细菌在眼眶脂肪内积聚、周围纤维组织包绕即形成眼眶脓肿(orbitalabscess)。

【临床概述】

眼局部表现为眼睑、结膜充血,睑裂变小。眼球突出于眼眶之外,可以并发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结膜或眼睑皮肤可以破溃,脓液可自此溢出,眼球突出和水肿可暂时缓解。经过一段时间,积脓产生后可再破溃,如此反复。患者常有全身表现,如发热、恶寒,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超声表现】

1.B型超声表现

眼眶内可探及1个或多个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多个无回声区实为一个大的脓腔被纤维分割为多个小脓腔所致。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病变可压迫眼球,部分病例眼球内有眼内炎的表现。

2.CDFI表现

囊壁上可见血流信号,囊肿内的低回声区内一般无异常血流信号产生。

【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眼眶脓肿形成的早期与晚期,CT表现有多样性。眼眶内可见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边界不清,伴周围脂肪密度增高,眼球壁增厚。如果脓肿局限、炎症减轻,眼球壁增厚及脂肪密度增高不明显,脓肿壁为高密度,边界清晰。如果眼内同时有异物存留,应注意异物情况。

2.MR检查

对病变的显示较CT更清晰,如果脓肿内的脓液以坏死成分为主,T1WI为高信号,T2WI呈更高信号。如果脓肿内以纤维组织为主,则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

【鉴别诊断】

儿童的眼眶脓肿需要与横纹肌肉瘤、绿色瘤等恶性肿瘤相鉴别;成年人的眼眶脓肿需要与淋巴瘤以及转移癌等相鉴别。

【介入治疗】

在超声引导下,可对无回声区进行穿刺,抽吸脓液同时注入抗生素,症状和体征可显着缓解。

二、眼球筋膜炎

如果炎症发生于眼球筋膜称为眼球筋膜炎(ocular tenonitis),根据致病原因可以分为浆液性筋膜炎和化脓性筋膜炎。

浆液性筋膜炎

浆液性筋膜炎(serous tenonitis)多同时合并风湿病、结节性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此外,常见原因为淋病、发热性疾病、中毒、外伤或眼肌手术后。

【临床概述】

浆液性筋膜炎发病急、发展快,一般双眼同时发病,眼部疼痛明显,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眼球运动明显受限。

【超声表现】

1.B型超声表现

在后极部眼球壁与眶脂肪之间可探及无回声区,宽度与病变的程度、Tenon 囊内液体积聚的情况有关。前述无回声区在视神经处与视神经的边界相融合,形成类似“T”形的无回声区。部分病例可见眼球壁回声增厚,为疾病累及脉络膜所致。严重病例脉络膜局部增厚,与脉络膜占位病变类似,需要仔细鉴别。

2.CDFI表现

在球后的水肿内无异常血流信号发现,但如果病变累及脉络膜,则脉络膜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由于后极部脉络膜基本与多普勒的方向相垂直,故频谱特点一般不易分析。

【影像学检查】

1.CT检查

眼球壁回声呈高密度,眼环的厚度较无炎症时显着增厚,边缘如毛玻璃状欠光滑。

2.MR检查

同样显示眼球壁增厚,T1WI为中等强度信号,如果水肿明显时,T2WI 为高信号。由于眼球壁与玻璃体同样表现为高信号,所以MR 对眼球壁增厚的观察比较困难。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炎性假瘤鉴别。

眶内炎性假瘤单纯累及筋膜的较少,多伴有眼外肌、眶内软组织同时受累,临床上伴有眼球突出和眼球运动障碍等,且经激素治疗有效。炎性假瘤探查到“T”形暗区的同时一般可同时观察到眼外肌增厚。

三、眼眶炎性假瘤

【组织病理学改变】

炎性假瘤(pseudotumor)一词用来描述一组炎性病变,它可累及眶内所有结构,如泪腺、脂肪、眼外肌、视神经、骨膜,甚至骨壁和眼球。病变可位于眼眶任何位置,可局限增生,也可弥漫性不规则生长。在病理上此类病变主要由淋巴细胞构成,间有少许纤维结缔组织和其他细胞。一般根据病变内淋巴细胞的多少分为淋巴细胞浸润性炎性假瘤、硬化性炎性假瘤和混合性炎性假瘤。

【临床表现及超声特征】

由于炎性假瘤波及范围较广,因病变累及的部位不同,超声特征也不同。

1.泪腺炎型炎性假瘤

这是较常见的炎性假瘤,与其他位置的炎性假瘤不同的是此类炎性假瘤常累及泪腺,且在病理上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纤维结缔组织间质较少,所以在B超上呈扁圆形,边界清楚,内回声很少,声衰减不明显。在临床应与泪腺上皮性肿瘤鉴别。泪腺上皮性肿瘤在超声上显示为中高反射,类似海绵状血管瘤。

淋巴瘤病变体积较大,内回声较少。

此外,还需与泪腺炎鉴别。泪腺炎多呈急性发作,眼睑红肿、疼痛,结膜充血,局部压痛。超声显示泪腺肿大,内回声较多,泪腺常呈网格状增大。

2.肿块型炎性假瘤

病变可位于眼眶前部和眶后部。与其他眼眶良性肿瘤不同的是病人除眼球突出外,常有反复发作史,并合并眼睑红肿、疼痛等症状。超声多显示病变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回声可多可少,但常可发现眼球筋膜囊水肿,这是诊断眼眶炎性病变的超声特征。

3.眼外肌型炎性假瘤

当炎性假瘤主要侵及眼外肌时称眼外肌型炎性假瘤。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眼球运动时疼痛加重,眼外肌附点结膜充血。

B超显示眼外肌增厚,内回声较少,并累及肌肉附着点。

4.视神经周围炎型炎性假瘤

临床较少见,是一种以视神经鞘炎症为主的炎性病变,有和视神经肿瘤类似的临床表现。但超声除可显示视神经增粗外,常可发现眼球筋膜囊水肿。临床常发现病变对激素治疗有明显疗效,此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5.弥漫型炎性假瘤

此类型炎性假瘤多为硬化型,病理上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细胞成分很少。临床表现眼球突出或内陷,眼内压高。超声仅显示病变的前界,因纤维组织有较强的声衰减,炎性假瘤累及眶内所有结构包括筋膜囊,故超声显示水肿。

【鉴别诊断】

超声鉴别淋巴瘤和炎性假瘤确实困难,需要结合临床其他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诊断。当然有些硬化型炎性假瘤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超声显示病变不规则,衰减明显,内回声少,无明显可压缩性。在炎性假瘤的超声诊断中,如发现筋膜囊水肿对判断病变性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