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散性炎症。传染途径多从口入,偶尔也可由空气传播。病毒性心肌炎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青少年和壮年居多。一般病程小于半年为急性期,半年至2年为迁延期,病程大于2年则属慢性期。一般说来,成人预后优于小儿,大多数成年患者可在数周或数月内恢复,5%~20%的病例遗留永久性心脏损害,个别严重病例可发生死亡。
一旦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应及时卧床休息2~4个月。严重心肌炎心界扩大者,应休息6~12个月,直到症状消失、心界恢复正常。在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的情况下,休息就十分重要,它可减轻组织损伤,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突然激动,急性期过后可适当做一些娱乐活动。饮食调理不可暴饮暴食,进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果,忌食肥甘、辛辣之品。还应戒烟、戒酒,注意饮食卫生及环境卫生,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是什么?
本病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气管炎、或肺炎、或是消化道感染和其他病毒性疾病,包括腹泻、水痘,腮腺炎、麻疹、肝炎等,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咳嗽,腹泻等以及其他病毒感染疾病的一些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轻重悬殊很大,自觉症状常较实际病情为轻,常不为人们所重视,病情轻者可无症状,往往患其他疾病就诊时或体检时被发现,或仅有心电图的异常;重者症状明显,很快发展为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急性心肌炎的症状可发生在病毒感染的急性期或恢复期,如发生在急性期,其症状常被病毒感染的全身症状所掩盖,易被忽略。
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症状一般有乏力、苍白、多汗、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心前区痛,晕厥、惊厥等。心肌炎可分轻、中、重三型。轻型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感冒时或感冒后偶然发现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有几个导联的ST段及T波改变,有症状者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弱,食欲缺乏等,或有轻微的心悸、胸闷、憋气、气短,体检时面色稍苍白,咽部充血,心动过速或过缓,或心律失常。
病情较轻,经过休息,综合治疗数月后多数可痊愈。心肌炎大多数为这种类型。
中型较轻型者少,除有轻型心肌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外。多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起病较急,疲劳无力较突出,头晕、心悸、胸闷及气短、多汗、面色苍白明显,年长儿可诉心前区痛。类似成人的心绞痛,少数有腹痛,关节痛及肌痛。患儿可有烦躁不安,有时呼吸急促,手足发凉。心动过速,过缓或不齐,心音低钝,心尖部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合并心包炎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肝脏可有不同程度增大,有疼痛。患儿如能得到及时诊断治疗,多数病例经过一年或数年后可获痊愈,部分病例可迁延不愈转为慢性心肌炎,或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
重型更少见,多呈暴发型,起病急骤,数小时至1~2天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或很快发生心源性休克,患儿极度疲乏无力、头晕、呕吐、腹痛,大孩子诉心前区痛或压迫感,有的烦躁不安,气喘咳嗽或咳血性泡沫样痰,呼吸急促,不能平卧。听诊有心动过速、过缓或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病情发展迅速,可在数小时至数日内死于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如抢救及时,不少患儿可较快好转,数日至数十日后脱离危险,部分患儿痊愈,部分患儿常有心律失常发作,少数转为慢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如何治疗?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靠综合治疗措施。一般治疗包括:
(1)休息。患心肌炎后心肌有弥散性病变,尤其左心室,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助于心肌内炎症的吸收,病变细胞得到修复。
卧床休息时间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急性期休息2~3个月,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如果有心脏扩大或伴有心力衰竭,则应卧床休息到心脏缩小至正常大小,心功能恢复至正常稳定后,开始下床轻微活动,根据病情的恢复情况,渐渐增加活动。
(2)饮食。宜给富有维生素和蛋白质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应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
(3)镇静吸氧。对哭闹烦躁不安者应用镇静药,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
(4)心肌细胞赋活类药物的综合治疗。急性期可静脉注射维生素C、二磷酸果糖。口服辅酶Q10、肌苷、维生素C、维生素E、复合维生素B等。
(5)抗感染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要积极控制已有的感染,及避免再次受病毒或细菌感染,使病情加重。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反复呼吸道感染,可选用胸腺肽,转移因子,及中药等药物治疗。
影响病毒性心肌炎预后的因素是什么?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以轻中型多见,重型较少,经长期随诊结果,绝大多数痊愈,少数迁延,极少数死亡。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
(1)治疗不够及时。轻型心肌炎早期,临床症状多较轻,仅心电图有异常改变,X线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异常的少见,不易被家长发现,临床医生也可能忽视而漏诊,未能及时休息治疗,致使病情拖延、加重,甚至已发展为慢性。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
(2)不重视休息。没有坚持治疗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常较实际病情为轻,使部分家长不重视,在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后或经门诊治疗一段时间后,不再继续用药,参加一切体育活动,使病情迁延或加重。
(3)反复感染患心肌炎后部分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减低,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易受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导致心肌炎加重及复发,故在心肌炎的病程中,应注意增强机体免疫力,如有感冒或其他感染,要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4)没有坚持长期随诊。定期门诊随诊能对病情有系统观察,得到医生的指导,如有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病情顺利恢复。
(5)与病情轻重有关。轻中型病例,经正规休息和治疗,大多数能彻底恢复;重型病例因其病变广泛、严重,发病较急,即使积极抢救,正规治疗,病情易于迁延或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
怎样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近几年才被人们重视的一种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少年。
病毒性心肌炎是感冒后病毒直接侵入心脏,损害心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或是病毒在局部产生的毒素,累及中枢神经后,使心肌发生继发性损害。
这种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数患者为散在发生很少造成流行。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柯萨奇病毒是这种病的重要病源。
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都可以造成心肌炎的发生。而且这种病还和吸烟、饮酒、营养不良、疲劳、外伤以及接触有毒物质有关。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前大多都有感冒的症状。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患感冒而耽误了心肌炎的诊治。
病毒性心肌炎除了发病前几天有感冒的症状外,还有持续心慌、气短、血压低、易出汗、疲乏无力、胸闷以及心前区压迫感。重者可有呼吸困难以及心脏衰竭表现。检查时可发现患者第一心音减弱和出现第四心音。心电图上可有心跳过缓或过速,T波低平、变尖或倒置。也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
目前,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没有特殊方法,主要是强调早休息和对症治疗,急性期可采用抗毒药物治疗,如金刚烷胺、阿糖胞苷和干扰素等。
选用维生素C、肌苷、三磷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等,能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此外,中药板蓝根、甘草、桂枝、丹参等对病毒性心肌炎都有治疗作用。
为了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应当首先预防感冒、肠道病毒性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住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感冒发生季节,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防止各种病毒感染。一旦发现病毒感染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更不宜吸烟,酗酒。
心肌病影响性生活吗?
轻型病毒性心肌炎对性功能并无特殊影响,但如有乏力、胸闷、胸痛、食欲缺乏等症状时,也可发生性功能障碍,但这是暂时性的,随着病情的好转可以完全恢复。重型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由于心肌收缩无力、心率缓慢、全身状况较差、肌肉软弱无力以及精神状态差等原因有比较严重的性功能障碍。治疗心肌炎的药物一般不会影响性功能,但如果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强心药,则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性欲减退等症状。
性生活有加剧心肌炎的可能,特别对仍处活动期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病毒性心肌炎好发于年轻患者,因而生育的问题显得比较突出,一般的原则是心功能尚好,无严重心律失常者可以怀孕,但必须严密观察。
轻型患者可以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但性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性交姿势以坐位、半卧位较好,有病的一方最好采取被动性动作,让配偶多主动一些;性交次数不宜过频,时间不要太长,情绪不能过分亢奋,动作不宜太剧烈;性交前不要饱食,不能饮酒,也不要看可激起情欲的读物或影视镜头,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如性生活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去医院再做检查。
而急性期心肌炎患者不可进行任何形式的性活动,待血清肌酶下降至正常范围,心电图改善后才逐渐恢复。心率缓慢而无法用药物增快者应安装心脏起搏器,否则不能进行性生活。安装起搏器后,病情稳定者可以过性生活,但必须防止过分的冲动和对胸廓的挤压。
如何诊断心肌硬化?
本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使心肌供血长期不足,以致心肌发生营养障碍与萎缩,纤维组织增生,造成心肌纤维化,硬化的心脏逐渐扩大,并发生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
(1)有动脉硬化的依据。
(2)表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可以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器质性心脏病。
(3)心电图表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QT间期延长,QRS波群,电压低等。
(4)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确立诊断。
为什么无症状心肌缺血更要注意?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无临床症状,但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冠心病,亦称隐匿型冠心病。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其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见于静息时、在增加心脏负荷时、或仅在24小时的动态观察中间断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
患者多属中年以上无心肌缺血的症状,在体格检查时发现心电图(静息、动态或负荷试验)有ST段压低,T波倒置等,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静息或负荷试验)示心肌缺血表现。
此类患者与其他类型的冠心病患者之不同在于并无临床症状,但已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表现,即心电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示心脏已受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可以认为是早期的冠心病(但不一定是早期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它可能突然转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亦可能逐渐演变为缺血性心肌病,发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个别患者亦可能猝死。
诊断主要根据静息、动态或负荷试验的心电图检查和(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发现患者有心肌缺血的改变,而无其他原因,又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确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