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13787500000031

第31章 心脏瓣膜病(1)

什么是心脏瓣膜疾病?

正常人的心脏共有四个主要的瓣膜,分别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它们张开时让血液流过,关闭时则防止血液倒流,令血液正常地循环全身。

瓣膜病一般就是指瓣膜的开合有问题,例如张开的幅度不够阔(即心瓣狭窄),又或者关闭时并不完全封闭通道,仍留有空隙(即心瓣关闭不全)。

先天性的心脏瓣膜疾病就是患者出生时已发现的瓣膜毛病,大多没有明显病因,例如有些患者的主动脉瓣只有两叶,较正常的少了一叶,结果那个主动脉瓣只能够张开一点,影响血液流通。

后天性的心脏瓣膜疾病大致可分为感染、退化及其他疾病引发三类。

(1)细菌感染:细菌可能透过血液到达心脏内部侵蚀瓣膜,令瓣膜的组织受损。有两类人较易受细菌感染,第一类是共享注射器的吸毒者,第二类是瓣膜本身已有小问题(如瓣膜已经较厚甚至开始钙化)的患者。

(2)退化:随着年龄渐长,很多人的瓣膜会出现退化的现象,在主动脉瓣最常见。也有少部分患者患上一些遗传病,如马方综合征症,令瓣膜提早退化。

(3)其他:主要指风湿性心脏病。引起风湿性心脏病的链球菌会令患者的喉咙发炎,而小部分的患者会出现不正常的免疫反应──身体会出现异常的抗体破坏瓣膜组织,如造成二尖瓣膜关闭不全或二尖瓣狭窄。

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病症,其他的则因为血液循环不良而有以下的征状:

①体质较差,较易感到疲倦;②肺部可能充血,令患者呼吸不畅顺;③面部、手足或其他部位肿胀;④腹部肿胀,因为肝脏可能会胀大;⑤感到心跳不规则,有时会突然加快。

心脏瓣膜的常见病变种类及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

常见的病变有以下几种。

(1)二尖瓣狭窄:如果瓣叶活动良好,仅为交界部粘连或轻度瓣下损坏,可争取行闭式扩张术或直视成形术。如果瓣膜钙化或漏斗样改变,则需要实行瓣膜替换手术。

(2)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瓣环扩大或交界部局限的瓣叶卷曲者,可以争取实施直视成形手术。瓣叶穿孔、腱索断裂等,若成形手术难以完全矫正或成形手术失败,宜实施二尖瓣替换手术。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大多数需要换瓣。

(3)三尖瓣病变:通常三尖瓣病变不做换瓣手术。只有病变严重时才实施瓣膜替换手术。

(4)主动脉瓣狭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常可在青少年时期实施直视切开手术;中老年主动脉瓣狭窄多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的基础上钙化所致,需要实施主动脉瓣替换手术。

(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由瓣环扩大、瓣叶撕裂穿孔、卷曲或脱垂等引起,通常应实施瓣膜替换手术。只有主动脉瓣轻度脱垂才可能做成形手术。

(6)肺动脉瓣病变:多为先天性畸形,很少需要换瓣,常需实施带瓣管道右心室-肺动脉转流术。

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适应证主要根据患者心脏瓣膜的病变程度。凡是瓣膜病变严重又无法做成形手术的患者,只要全身情况允许都应争取实施瓣膜替换手术。患者的年龄没有绝对限制。

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相对禁忌证:风湿活动未被控制或控制不足3个月;心力衰竭合并心肌缺血损坏者如主动脉瓣狭窄的晚期患者。如心功能有所改善,仍争取手术。肝、肾功能或全身情况太差而不能经受手术的患者。

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已出现败血症并多处感染者不宜手术。

心脏瓣膜损坏的原因是什么?

心脏瓣膜病在世界各地均属多发病,造成心脏瓣膜损坏的原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感染及外伤等。

据分析,在我国人群死亡原因中,心血管病已占首位。我国成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为2.34‰~2.72‰,按10亿人口估算,成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约150万人。因瓣膜病变严重可能需要实施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患者,大约20万例,这些患者多数为青壮年,如不能及时手术换瓣,将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有了心脏瓣膜病如何治疗?

轻度的先天性瓣膜病可观察,随访,早期的风湿瓣膜病也可药物治疗,一旦临床症状明显,心功能减退,就应考虑手术。瓣膜手术包括瓣膜交界分离术,瓣膜修补术和瓣膜置换术。对于先天性的瓣膜裂,瓣叶脱垂,老年性退行性病变或轻度风湿性瓣膜关闭不全,修补手术常可成功地重建瓣膜功能,对于瓣膜畸形严重,或有增厚钙化,僵硬变,或细菌性赘生物,需要切除瓣膜,置换人工瓣膜。

临床上应用的人工瓣膜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人工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另一类是用同种或异种生物组织制成的生物组织瓣膜。

机械瓣膜耐久性好,不易失效,但有血栓栓塞危险,需要长期服药抗凝,生物瓣膜不需抗凝治疗,血栓发生率低,但易退行性变,钙化,失效,故再次手术率较高。

什么是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系指由各种原因引起二尖瓣叶过长,以致在左心室收缩时完全凸入左心房,从而导致二尖瓣反流的一组综合征。

临床上许多疾病可引起本综合征,如结缔组织发育不良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乳头肌功能不全、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创伤及瓣膜手术后。

其临床表现常见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失眠等。心脏检查在心尖或心尖内侧可听到非喷射性喀喇音,一般出现在收缩中期,而在收缩晚期有反流性杂音。部分病例可无杂音,称“寂静型”二尖瓣脱垂。可伴有各种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1%患者可发生猝死。

二尖瓣狭窄的病因有哪些?

(1)风湿性心脏病,多见于20~30岁的青中年,2/3有风湿热史,发生狭窄病变时间多在风湿热首发后2年以上,基本病变是瓣膜炎症粘连,开放受限,造成狭窄。

(2)二尖瓣瓣环及环下区钙化,多发生于老年人,由于瓣环或环下部分的瓣膜有大量钙化粥样瘤隆起,造成瓣口狭窄。

(3)其他罕见的病因如:结缔组织疾病、肠源性脂代谢障碍、恶性类癌瘤、多发性骨髓瘤。

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风湿性心脏炎遗留下来的心脏瓣膜病变。目前仍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晚期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最后导致心功能代偿不全,形成心力衰竭。本病属于中医学“心悸”、“心痹”、“怔忡”、“水肿”等范畴。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哪几种?

(1)二尖瓣狭窄:早期轻度的二尖瓣狭窄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及至左侧心力衰竭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咳嗽、咳痰、咯血、倦怠、发绀等表现。右侧心力衰竭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伴压痛、下肢可凹性水肿等症状。晚期可发生腹水和心源性肝硬化。

患者呈二尖瓣面容、口唇发绀、两颧暗红。心前区隆起则表明心脏显著肥大(以右心室肥大为主)。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正常的心腰部消失,心浊音界呈梨形。第一心音往往增强。听诊时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2)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大多属风湿性,约50%以上者合并有二尖瓣狭窄。轻度和早期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可无明显的症状,且无症状期颇长。然而一旦发生症状,多较严重。较重的患者,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有时也可出现右侧心力衰竭的症状,但急性肺水肿、咯血均较少见。心排血量降低时可感到倦怠、心悸和乏力。患者的心尖冲动向左下移位,伴抬举性心尖冲动。但二尖瓣关闭不全者无二尖瓣面容。触诊心尖部偶有收缩期震颤。

由于左心室肥厚和扩张致使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心尖部可闻及响亮粗糙Ⅲ级。以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并向左腋下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由风湿性心脏炎所致的单纯性主动脉瓣狭窄较为少见。轻度狭窄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中度至重度狭窄时,左室排血受阻,心排血量降低,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可出现心绞痛。轻度的主动脉瓣狭窄多无明显的症状。病变加重时,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神疲易倦,以后可发生头晕和晕厥、心绞痛、左侧心力衰竭。少数人易发生猝死,主要因并发冠状动脉血栓,导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诱发心室颤动或停搏所致。患者的心尖冲动向左下移位,冲动范围弥散。触诊时偶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左心室肥厚使得患者的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可闻及响亮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在风湿性心脏病中,单纯累及主动脉瓣者少见。

与主动脉瓣狭窄相比,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较早,但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代偿期颇长,轻度患者可维持20年以上而不发生肺淤血,因此常无明显症状。晚期出现左侧心力衰竭和肺淤血,且可发生心绞痛,最后也可出现右侧心力衰竭的表现。患者可出现周围血管征,如颈动脉搏动明显,头部因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脉压增宽、水冲脉等等。心尖冲动可呈抬举性,并向左下移位。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在听诊时,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粗糙响亮的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1)呼吸道感染,长期肺淤血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可进一步加重或诱发心力衰竭。

(2)心力衰竭,是风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的主要原因。

(3)心律失常,各种心律失常皆可出现,以心房颤动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