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分哪几类?
血脂按其所含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蛋白质的比例不同,其分子量及密度亦不同,蛋白质量越低者,脂蛋白的密度就越低,相反则增高。共分四类:
(1)乳糜微粒(CM):含三酰甘油最多,蛋白质仅占1%,所以密度最低。
正常人血浆中的乳糜颗粒很快被代谢消失。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主要含三酰甘油,蛋白质占10%,极低密度脂蛋白携带的胆固醇相对较少,颗粒相对圈较大,不易透过动脉内膜。
正常人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无引发动脉硬化的作用,但高脂血症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功能不正常,具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3)低密度脂蛋白(LDL):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胆固醇主要来自血循环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它的颗粒相对小,能很快穿过动脉壁。因此,低密度脂蛋白称为“致动脉硬化因子”,是造成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
(4)高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能将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因此,高密度脂蛋白有明显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又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有血管“清道夫”之称。
血脂的来源在哪里?
血脂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外源性的,就是人们每天进食中脂肪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而成;另一类是内源性的,就是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由肝脏、脂肪细胞等合成释放入血液而成。
胆固醇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早在18世纪初期,科学家们第一次从胆石中提取出一种物质,并把它称为胆固醇。胆固醇是由留体部分和一条长的侧链组成。人体中胆固醇的总量大约占体重的0.2%,各组织中的含量差别很大,例如骨质中胆固醇含量最少,按每100克计,骨质约含10毫克,骨骼肌约含100毫克,内脏多在150~250毫克,肝脏和皮肤含量稍高,约为300毫克。脑和神经组织中含量最高,每100克组织约含2克,其总量约占全身总量的l/4。
胆固醇有三个主要生理功能。
(1)形成胆酸:胆汁产于肝脏而储存于胆囊内,经释放进入小肠与被消化的脂肪混合。胆汁的功能是将大颗粒的脂肪变成小颗粒,使其易于与小肠中的酶作用。在小肠尾部,85%~95%的胆汁被重新吸收入血,肝脏重新吸收胆酸使之不断循环,剩余的胆汁(5%~15%)随粪便排出体外。肝脏需产生新的胆酸来弥补这5%~15%的损失,此时就需要胆固醇。
(2)构成细胞膜: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膜包围在人体每一个细胞外,胆固醇为它的基本组成成分。有人曾发现给动物喂食缺乏胆固醇的食物,结果这些动物的红细胞脆性增加,容易引起细胞的破裂。
因此,可以想象要是没有胆固醇,细胞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也将终止。
(3)合成激素:激素是协调多细胞机体中不同细胞代谢作用的化学信使,参与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和矿物质等的代谢,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和性腺所释放的各种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以及维生素D都属于类固醇激素,其前体物质就是胆固醇。
极低密度脂蛋白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肝脏中合成的内源性三酰甘油。
无论是血液运输到肝细胞的脂肪酸,或是糖代谢转变而形成的脂肪酸,在肝细胞中均可合成三酰甘油。在肝细胞内,三酰甘油与APOB100、胆固醇等结合,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并释放入血。在低脂饮食时,肠黏膜也可分泌一些极低密度脂蛋白入血。极低密度脂蛋白入血后的代谢,大部分变成低密度脂蛋白(LDL)。由于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血中代谢较慢,半衰期为6~12小时,故空腹血中仍有一定含量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由于携带的胆固醇相对较少,且它们的颗粒相对较大,故不易透过动脉内膜。
因此,正常的极低密度脂蛋白一般没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是,由于极低密度脂蛋白中三酰甘油占50%~70%,胆固醇占8%~12%,所以一旦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增高时,血浆中除三酰甘油升高外,胆固醇水平也随之增高。
高血脂易阻塞血管吗?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脂血症常为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指的是血清脂蛋白浓度升高。
根据异常脂蛋白的表型,辅以其他方法对高脂蛋白血症进行分类。如临床上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①原发性:罕见,属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疾病;②继发性:常见于控制不良糖尿病、饮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肾透析、肾移植、胆道阻塞、口服避孕药等。
当血液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高于正常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下时,即为通常所说的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具有不小的危害,若将心血管比喻为人体的“生命河道”,那么,长期出现高血脂容易引起脂类浸润和沉积在大、中动脉管壁,使这条“生命河道”不再清澈通畅,从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此外,也可引起脂肪肝、胰腺炎和其他组织器官的损害,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高脂血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及复合性高脂血症)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危及人类健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降低血脂,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据统计,每降低总胆固醇水平1%,可以降低2%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另外,血脂的降低已被证实可以减慢已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甚至使其消退,并有可能减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死率。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目前,国内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三酰甘油超过1.70毫摩尔/升,诊断为高脂血症。将总胆固醇在5.2~5.7毫摩尔/升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三酰甘油含量正常,即三酰甘油低于1.70毫摩尔/升。
(2)高三酰甘油血症:血清三酰甘油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三酰甘油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降低,<9.0毫摩尔/升。
高血脂有什么危害性?
血脂是造成血管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在诸多的致血管硬化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自由基操作、肥胖等),它是第一危险因子,是直接致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造成血管硬化的主要血脂成分。正常人血管内膜是光滑的,血脂增高会逐渐沉积在内膜下呈黄色粥样斑块。久之破溃、出血、管腔变狭、血管弹性减弱、血管硬化,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阻力增大,造成脏器的供血不足或完全梗死,引起相应器官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高血脂会引起哪些疾病?
高血脂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若发生在冠状动脉,则会引起冠心病。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骤死);若发生在脑血管,则引起脑栓塞、脑血栓、脑出血、慢性长期供血不足会引起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等。
引起高脂血症的因素有哪些?
血脂增高的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①原发性高脂血症:主要继发于血脂及脂蛋白代谢遗传缺陷及环境饮食影响引起。②继发性高脂血症:
主要继发于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
以下的多种因素均为造成血脂及脂蛋白异常的原因。
(1)饮食:饮食对脂质和脂蛋白影响特别明显的高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脑、肾、奶油、黄油及动物性脂肪易造成胆固醇的增高;过量饮酒,动物脂肪及高糖食品会引起三酰甘油增高。
(2)年龄:一般血脂的含量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因此,高脂血症老年人多见,是造成老年血管硬化加速衰老的主要原因。
(3)性别:男性,70岁以前胆固醇逐年增加,70岁以后开始下降;女性,50岁以后增加较快,以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为主。男性高密度脂蛋白的减低较女性明显。雌激素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因此,妇女绝经期后,冠心病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4)生活方式:吸烟可升高血脂值,脑力劳动血脂含量高于体力劳动者。
运动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5)药物的负面影响:许多药物长期运用可造成高脂血症。如β受体阻滞药可使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噻嗪类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塞,能使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
血脂成分中的“坏分子”与“好帮手”各指什么?
血脂一般是指人体血液中所含的脂类,其主要成分是人们所熟知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两者必须与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结合才能存在于血液中并被转运和代谢。血中胆固醇分别与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结合后成为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形象地说,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常被比喻为是血脂成分中的“坏分子”,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以被看作血脂成分中的“好帮手”。这主要是由于血液中60%以上的胆固醇会与低密度的脂蛋白结合,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患者常同时伴有总胆固醇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是一种独特的脂蛋白,它可以回收体内衰老和死亡细胞上的胆固醇,并运送至肝脏代谢和清除。而且,目前在临床中发现,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相一致,但却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相反。
常见的高脂血症认识的误区是什么?
误区一:高血脂就是三酰甘油高。实际上,高血脂最重要的是胆固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高。
误区二:高血脂的危害就是造成血黏稠度高,血流缓慢。实际上,血脂过高不但会造成血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而且血液中过多的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不断长大,使血管逐渐狭窄甚至阻塞,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脑梗死、脑软化等疾病。斑块破裂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应,使动脉迅速堵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误区三:化验单只有一个胆固醇正常值,参照这个正常值就可以。实际上,这个正常值是“无上述疾病和危险因素”时的正常值,而不同情况的个体,胆固醇升高的标准不同。不同患者胆固醇正常值和开始治疗值不同。
误区四:血脂高,控制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就可以了。研究表明,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仅能使胆固醇降低7%~9%。此外,胆固醇只有少部分来自食物,大部分在肝脏合成,而单纯饮食控制只能减少来自食物的胆固醇。
对于胆固醇轻度升高的患者,通过饮食调整和积极运动可以使胆固醇控制在正常范围,但大部分患者还需要加用降胆固醇药物,尤其是胆固醇升高明显或与遗传因素相关的患者。对于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由于发生严重事件的危险性非常高,医生会在建议生活方式改善的同时使用处方降胆固醇药物。
高血脂可致听力下降吗?
血脂高低与听力有关,而且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听力:一是高血脂引起内耳脂质沉积,过氧化脂质增加,直接导致内耳细胞损伤,血管萎缩,进而引起听力减退乃至耳聋;二是高血脂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内耳动脉血流缓慢、供血不足,引起内耳微循环灌流发生障碍,进而影响内耳听力。所以,听力下降查查血脂是必要的。
检查后确认是高血脂导致的听力障碍,应积极防治,降血脂和改善听力双管齐下。降血脂的药物有许多,如他汀类药,但也应因人选用。改善听力一般无特效药物,中药及核桃、松子、榛子等食物有一定帮助;芹菜、莴笋、苦瓜、洋葱等则对降低血脂大有裨益。
如何做好动脉血管的“水土保持”?
当胆固醇正常,使得动脉血管壁有弹性且血流通畅,就像做好山坡地的水土保持。万一台风来袭(比方压力、生气、变天、感染时)才不会因此发生土石流(心肌梗死、脑卒中)堵住公路(血管),缺乏补给物资(氧气),后方老百姓(心脏、脑)很快会挨饿。20岁以上成年人应至少每5年测1次血脂。如果有2个或2个以上的危险因子,应1~2年检测一次。如果胆固醇偏高,第一步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
(1)降低胆固醇摄取:动物性食物才含有胆固醇,含胆固醇最多的红灯食物是猪脑、牛脑、肝脏、蛋黄、鱼卵、蚵、蛋糕、乳酪等。尽量吃鱼、白肉、瘦肉,并去皮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