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佗五禽戏
是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145-208),在当时不仅是杰出的医生,也是一位出色的养生学家。他根据虎、鹿、熊、猿、鹤创编的五禽戏,是流传几千年祛病延年的法宝。
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鹤,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五禽戏的特点之一就是刚柔相济,颇似现在太极拳中的要求。既有虎的勇猛刚健,鹿的迅疾机敏,又有熊的沉着踏实,猿的灵活神奇,鹤的舒展飘逸。其动作全不用拙力猛劲,而是顺其自然。通过这种运动能够使人体各部分都得到相应的锻炼。实践证明,内可增强脏腑功能,外则锻炼肢体、肌肉、筋骨,使经络畅达,气血流通,消化饮食,增进食欲,增强抗病能力,坚持不懈,确能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虎为百兽之王,骨骼强劲,脊背坚实,四肢有力,动作刚健迅猛。模仿虎的行走扑跃,威严在身,内练骨骼,外练四肢,有强肾固本之功效。
鹿的形体矫健,肌腱发达,关节灵活,长于奔跑跳跃。模仿鹿的动作能增强肝胆的疏泄功能,增加肢体关节的灵活性,使筋脉柔韧性增加。
熊形似笨拙,实则沉静,肌肉坚实,四肢发达。模仿熊的动作,晃动身躯,摇摆四肢,寓沉静于舒缓之中,能增强脾的运化功能,帮助消化饮食,营养肌肉,使人体魄健壮。
猿神机活泼,善于模仿,攀援枝藤,机灵敏捷,有腾挪闪避之功。模仿猿的种种体态动作,能悦心神,畅心志,流通血脉,增强心的功能。
鹤形飘逸潇洒,飞则直冲云天,落则飘然而至,颈长灵活,可以曲戏四顾。鹤的呼吸功能很发达,所谓“大喉以吐故,修颈以纳新,故寿不可限量”。模仿鹤的起落展翅,伸颈回顾等动作,同时要求配合呼吸吐纳以运气,能增强肺的呼吸功能。
在《后汉书·艺文志》中曾记有《华佗五禽诀》《华佗老子五禽六气诀》等书名,但这些书籍都已流失。只有在晋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太上老君养生诀》明代罗洪先《万寿仙书》等书中对五禽戏的具体练法有所述录。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晋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记载的五禽戏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虎戏“虎戏者,四肢距(据)地,前三掷,却三掷,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即: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驱前耸并配合吸气;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3次。然后两手先左后右问前挪移,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昂头,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步,前进7步,后退7步。
(2)鹿戏“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返顾,左三右二,伸左右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即:俯身,两手按地,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左侧后视;呼气,头颈回转,当转至面朝地时再吸气,接着向右转,如前法。
如此左转3次,右转2次。然后,抬左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后伸3次,右腿2次。
(3)熊戏“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辟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即:仰卧,两手抱膝,两脚离地;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地;略停,先以左肩侧滚,当左肩一触及地面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地;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起身,两脚着地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般行走,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地;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片刻而止。
(4)猿戏“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
即:择一牢固横竿,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肢悬空,做引体向上7次。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动作如前。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5)鹤戏“鸟戏者,双立手,跷一足,伸两臂,扬眉用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趾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即: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取坐位,下肢伸直,弯腰用手摸足趾,再屈伸两臂各7次。
练五禽戏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五禽戏运动量较大,应量力而行;二是猿戏中的倒悬式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年老体弱及患有高血压、青光眼、脑动脉硬化者不宜练习。年轻力壮者练习倒悬式须有保护措施,以免受伤。三是患急性疾病及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不宜练习本法。
2.女子五禽戏
清代的席裕康在《内外功图说辑要》中还专门为女子健身介绍了女子五禽戏,运用“虎形法、熊行法、鹿形法、猿形法、鹤形法”使女子同样“五气朝元,六腑调和,元气无损,从此百病不生”。
具体口诀如下:
(1)虎形法如虎形,须闭气。微微低头,两手握固成拳,静心调息,气入略为停闭,两手用力如提千斤铁重,伸腰平身,再微微放气;复平身吸气入腹,以意引气,自上面下,感觉腹内如雷鸣一样。如上锻炼,共35次。一身气脉调和,精神爽快。
(2)熊形法以身下立,静心空意,调息绵绵,略为闭气。两手握固成拳,如熊身侧起,左右摆脚,要前后立定,使气运行体内,感觉两胁骨节皆响,如此锻炼,共15次。此法可活动腰力,除膨胀,还能舒筋骨,安神养血。
(3)鹿形法以身正立,静心定意,调息绵绵,略为闭气。低头,两手握拳,如鹿转头顾尾;复平身缩背,脚尖着地,意引内气上通头部,下达脚根,感觉全身振动,如此锻炼,共6次,每次一项,如每天早上起床时做最佳。
(4)猿形法以身正立,静心定意,调息绵绵,略为闭气。一手成掌如抱树,一手握掌如提果,一脚虚抬,四头转身凝聚神气,吞咽入腹部,感觉身体微汗渗出,即可。如此锻炼6次。
(5)鹤形法以身立定,静心定意,双手交举,悬置头顶。弯腰躬躺,头要仰起,调息运气,意引内气下达腹部人尾闾,略为闭气凝聚,再沿督脉上行,入于头顶,复用鼻缓缓放气,如此6交修缮五气朝元,使六府调和,元气无损,从此百病不生。
学者先须静坐,专意调息,呼吸绵绵,若恍若惚,令气调畅,气积运行,周流百脉,方得气盈。再用此五禽舞法,动以强身祛病,动静配合,以符生育消长之理。练功之中,闭气时不要使气太过,微微轻放,令身体稍许出汗即可,不宜大汗溢出。
3.龟蛇吐纳功
本功法按调身要求不同,分为站、卧、坐3式。我们在这里以站式为例。
(1)龟蛇合气
身体直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缓慢呼吸,目轻闭。先进行全身放松;然后,内观泥丸,意气下行,依次内观咽喉、心田、胃、脐后肾前、会阴,循两腿内侧达涌泉,重复3~6次。
(2)双龙戏珠
全身放松,将右手轻按于脐部,左手按于右手背上,先按顺时针方向揉腹若干次,意念轻轻贯注所按之处,然后按逆时针揉腹若干次。
(3)左右浪动
两手沿带脉向后分开至腰肾部位,身体左右来回摆动,腰向左侧弯时,右手向上搓,左手向下搓,腰向右侧弯时,左手向上搓,右手向下搓,先用两掌上下搓动若干次,再以拳眼侧上下搓动若干次,再用手背上下搓动若干次。最后再用手掌搓。
(4)摇动摆尾
①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拇指朝前,膝胯微屈,腰部放松,旋转臀部,先顺时针转动若干次,再逆时针转动若干次。
②腰臀大幅度旋转,先顺时针转动若干次,再逆时针转动若干次。
③头、颈、腰、背等同时旋转,先顺时针转动若干次,再逆时针转动若干次。
(5)前后浪动
即全身节节贯穿地浪动。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用鼻呼吸,唇齿微闭,舌轻舐上齿龈,下颌稍向前伸,同时上体前俯,呈鞠躬状,腿似直非直,身体稍向下蹲,收下颌,依次屈伸踝、膝、髋、腰、胸、颈各关节。前俯时两手臂同时自然向前摆、仰面时两手臂同时自然向后摆。
(6)玄蛇盘树
①左手背在右侧腰部,掌心朝外,右手上举过头,然后屈肘贴枕部抱头,手指压拉左耳。同时,头、颈、腰、脊转向左后方,眼看右脚跟。
②身体复正,侧头向上看。舌尖轻舐上腭,身体站直,使气息匀静,右手从脑后过头顶经面前慢慢下按,气血随之下沉丹田。恢复龟蛇合气势。
(7)白蛇吐信
左脚向左前方进一步,右脚也随之跟进半步,两脚前后相对,距离33厘米左右。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成左虚步,左手自下向前弧形前探,掌心朝下,与肩平;右手从下方沿右胸上至乳上方,掌心斜朝外,五指朝下。右手再沿胸壁向下至小腹过毛际,虎口向小腹,五指向下;左手同时向下至右手背上,掌心朝外,五指斜向下。以上动作做若干次后,再换右虚步做若干次。
(8)金蛇缠绕
①站立,两脚平行分开,比肩略宽,右手叉腰,拧腰向右呈右弓步,同时左手呈仰掌向右侧平探。拧腰向左呈左侧弓步,同时左掌于身前划半圆呈左平举,掌心向上。
②左掌经左上到右上呈右弓步,左掌向右下划弧,右腿屈膝,左掌继续沿左腿经左下方向左方平探,掌心向上呈左弓步。
③左手掌心向上,向右旋腰1圈半呈右弓步。上体前俯时手臂运转与膝平,后仰时比头略高。
④腰向左拧转,左手同时屈肘,手与脐平,沿腰向左后探出,掌心朝上。
⑤向右拧腰,左手经左下向右上划弧至右额前上方时微屈,小臂在头上方旋转1小圈至左额前,展肘仰掌旋向右胸前,然后呈仰掌或叉腰状置于左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