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消化疾病营养问答
13785800000007

第7章

小肠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

小肠是完成食物消化与吸收最重要的管道。小肠起自幽门,止于回肠末端,盘曲在腹腔里,长5~6m。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远端至回盲部与大肠相接,小肠壁分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功能主要由小肠来完成。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大都是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与多糖以及可吸收的无机离子与维生素。这些物质经过口腔与胃,变成食糜后进入小肠,但化学成分未变,在胆汁、胰液和小肠液的作用下,这些食物转化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如单糖、低聚糖与氨基酸、乳糜微粒,被吸收入血,运送到全身。根据推测,成人的小肠,每日能吸收3000ml液体、35~55g蛋白质、10~15g脂肪,糖类在西方国家的国民每日吸收400g,国人则每日吸收600g。

小肠壁肌肉的运动,主要起促进消化和吸收,将内容物向下推送的作用。小肠的运动有分节运动、蠕动、紧张性收缩等几种形式,这些形式的运动都有利于食物与消化液的充分混合,并完成消化过程。蠕动的强弱取决于肠内食物的刺激,在正常情况下,吃纤维多的蔬菜和薯类食物时肠蠕动就加快。

小肠的吸收是指水解后的小分子物质,透过黏膜,进入血液的过程。小肠和食糜接触主要是在黏膜层。黏膜层由上皮、固有层与黏膜下肌层所组成。上皮及固有层共同形成指状突起,称为绒毛。据统计小肠全部绒毛共400万个以上,每个绒毛长0.5~1.5μm,均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绒毛表面明显地扩大了小肠与营养素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各种营养素的吸收,绒毛内还有平滑肌纤维,能不断地收缩和舒张,可以加速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的病变将导致营养素消化吸收的严重障碍,可以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食物成分必先消化分解为较简单物质,才能被肠壁吸收,消化作用大部是靠胰液消化酶完成的,而肠液消化酶仅起补充作用。

小肠黏膜吸收机制主要有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食物成分的吸收都是通过主动转运的。小肠黏膜的环状皱襞,绒毛结构,有极大的吸收功能。食物、营养成分等都是经黏膜的吸收细胞而进入体内的,吸收细胞的表面有刷状缘,它是由微绒毛及其表面外衣所组成。刷状缘含有多种酶,如双糖酶(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海藻糖酶、低聚糖酶、肽酶、磷脂酶、叶酸结合酶以及内因子——维生素B12受体和葡萄糖、氨基酸、半乳糖载体等,参与食物的水解等。被分解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再与特异载体相结合进入细胞内。一旦刷状缘上酶或蛋白质缺乏,就可以导致各种病症。

小肠黏膜对水和电解质的移动是双向的,小肠分泌时,水分和电解质由黏膜下层向肠腔转移;吸收时则向相反方向转移。正常情况下,吸收大于分泌,因此仅少量水和电解质进入结肠,水的吸收是被动的;小肠对钠的吸收效率很高,一部分是被动的,另一部分是主动的;小肠对钾的吸收是被动的,其速率比钠慢得多。腹泻时有大量钠、钾、水的丢失。氯化物的吸收大部分是被动的,但回肠可以通过分泌重碳酸盐而主动吸收氯离子。正常小肠每天分泌1~3L肠液进入肠腔,绝大部分在远端小肠被重吸收。小肠液的分泌受小肠内分泌细胞的各种激素所调节,这类激素作用于小肠腺分泌细胞,刺激腺苷环化酶,使腺细胞分泌增加。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及痢疾杆菌等肠毒素可使肠腺细胞水分和电解质分泌亢进,造成分泌性水泻、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小肠消化食物有几种运动形式?

小肠是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消化食物时有3种运动形式:

紧张性收缩

——使食糜在小肠内的混合和作用加快。

分节运动

——小肠节律性的分段收缩,把食物分成许多节段,反复“切割”,使食糜充分与消化液混合。

蠕动

——将食糜向大肠方向推动,小肠的运动同时促进绒毛吸收营养素。其消化、吸收的全过程酸性食糜从胃被送进十二指肠,就刺激胰液、胆汁、肠液的分泌,是在小肠运动的帮助下最后完成的。

营养素在小肠中如何吸收?

碳水化合物是我国膳食主要营养素之一,它每天供给机体的热量占70%。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淀粉(60%)也有少量蔗糖(30%)和乳糖(10%)等。食入的淀粉一小部分在口腔经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以及食物中的蔗糖、乳糖经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内的双糖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乳糖酶、果糖酶)分解为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生成的单糖再经黏膜细胞的载体转运至细胞内并进入血液。缺乏乳糖酶的病人,乳糖不能分解为单糖被吸收,而不吸收的乳糖分解为乳酸,可以引起腹泻。

蛋白质的分子较大,结构也复杂,且具有种属特异性,若未经消化进入体内,就会出现变态反应。食物中的蛋白质部分在胃内经胃蛋白酶分解为肽和氨基酸。大部分蛋白质在十二指肠上部经胰蛋白酶等作用,分解为小肽(二肽、三肽),再进一步被刷状缘的肽酶分解为单个氨基酸,经黏膜上皮细胞的载体,运转至细胞内并进入血流。

脂肪的消化与吸收与蛋白质、糖类不同,几乎全部在小肠中进行。小肠的弱碱性消化液提供了脂肪酶作用最适宜的环境,而且小肠液中的胆盐,可激活胰脂酶并有助于脂肪的乳化和吸收。

饮食内的脂肪,主要是长链三酰甘油,当它进入小肠后,即被胰脂酶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β-甘油一酯,肠内的胆盐与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形成许多微胶粒,由于大的脂肪颗粒乳化成很多的微胶粒,因而加大了其与小肠黏膜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吸收速率。这些微胶粒形式的脂肪酸、甘油一酯,在小肠上端,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在细胞内再合成三酰甘油,这种三酰甘油与细胞内的蛋白质、胆固醇、磷脂形成乳糜微粒,进入肠绒毛中央乳糜管,进入淋巴管,由淋巴管运送入血液。脂溶性维生素随脂肪一起吸收。食物中有少量中链三酰甘油易溶于水,它可直接进入细胞,也可被脂酶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再进入细胞。短链脂肪酸不需再乳化而直接透过细胞膜进入毛细血管。根据中链脂肪酸可不经过胆汁乳化、不经脂酶水解即能被吸收的特点,临床上用这种脂肪乳剂给腹泻的病人补充热量。

食物中的磷脂在小肠经胰腺分泌的磷脂酶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脂肪酸进入细胞经乳化进入乳糜管,也有一部分磷脂可直接吸收入肠黏膜上皮细胞。胆固醇酯经胆固醇酯酶水解为游离胆固醇和脂肪酸,在胆盐作用下,以微胶粒形式进入细胞,再经淋巴管进入血流。

水是依渗透压的变动而被动吸收的,当肠黏膜主动吸收钠、氯、葡萄糖时,细胞内形成短暂的高渗透压状态,这时水分被动地通过细胞膜小孔进入细胞内;钠、钙、铁及部分氯主要是通过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进入细胞内;钾和部分氯离子是一个被吸收过程,上述水溶性物质多数是在小肠上段吸收。

大肠的结构是怎样的?

大肠分为盲肠(包括阑尾)、结肠及直肠。

回肠末端向盲肠突出部形成上、下两片唇状瓣,即回盲瓣。回盲瓣不仅能防止结肠内容物包括细菌逆流入小肠,同时也有控制食糜间歇地进入结肠的作用。

大肠有哪些功能?

大肠是消化道的最后阶段,它本身没有消化作用。虽然小肠液中的酶有可能随食糜一起进入大肠,但此时消化作用极为微弱,进入大肠的已经是食物的残渣了。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形成和排出粪便。大肠黏膜腺体能分泌弱碱性的浓稠黏液,有保护肠黏膜和滑润粪便作用。

大肠的另一重要功能是从粪便中吸收水和钠,正常人每天从大肠吸收水分500~800ml。大肠还能分泌钾,每天约随大便排出4~9毫摩尔钾。大肠还能吸收部分胆汁酸(为总胆盐的5%~10%)。

粪便的颜色是由肝脏分泌的胆色素所产生的,粪便的形态主要取决于肠蠕动的快慢,当肠蠕动加快,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缩短,水分吸收不完全,则形成稀便。反之,则形成干便。这就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的胃肠吸收,但它可以增加食物的体积,刺激大肠蠕动,保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大肠可发生哪些病变?

大肠在消化功能方面比胃与小肠的作用要少,但如果大肠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和失调,也可直接影响食物的消化、营养素的吸收与排泄废物等功能。长期失调,必然会出现病理变化,尤其是发生大肠的病变,如慢性腹泻、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等,严重时还可以合并下消化道出血。

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未经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在肠道内运行过速,引起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导致腹泻的原因很多,胃酸过少或缺乏,胃切除术后内容物流入肠腔过速,肠道受细菌毒素感染,肠道肿瘤,肠道因各种病症而吸收缺陷或对食物过敏性反应等都可引起腹泻。慢性胰腺炎、肠道乳糖酶缺乏、肠黏膜本身的病变,也可因吸收能力减退而引起腹泻。在诸多腹泻病因中,最常见的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消化不良是胃的功能失调,分泌障碍,使肠内菌丛改变,一般可分为三种:

发酵性消化不良 肠道内嗜酸性细菌增多,肠腔内碳水化合物食物或发酵食物过多,如过量食用白薯、黄豆、葱头,超过肠的负荷时,便引起腹泻。病人出现腹胀、粥样粪便带有泡沫伴酸臭味,粪色淡,有许多未消化的淀粉。镜检时可发现大量嗜酸性细菌。

腐败性消化不良 蛋白质食物消化障碍所导致。因病人缺乏胃酸,肠内腐败作用增强,有时因对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咀嚼不充分,吃饭速度过快,食物中结缔组织成分不消化。病人表现为消瘦,便多稀薄,大便呈暗黑色,混有未消化的肉食。

脂肪性消化不良 由于脂肪消化障碍,食物通过肠道过快,胰液和胆汁液入肠内受阻所致。病人排便次数不多,大便稀薄呈中性反应,镜检可发现有许多脂肪酸和皂体颗粒。

胃肠道疾病饮食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胃肠道疾病的饮食治疗原则包括

(1)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食谱,保证有适当的热量与蛋白质以及其他必需的营养素。

(2)改变食物的质地,使食物对黏膜无刺激或很小刺激。

(3)根据病情而更改进食次数与时间。

(4)限制某些营养素的含量,如钠、脂肪、膳食纤维等。

(5)完全取消某种物质,如麸质(gluten)、乳糖。

(6)应强调的是,胃肠道疾病的饮食治疗必须与其他治疗结合,必要时还须采用管饲或肠外营养。如果病人得到适当的营养支持,常可耐受特殊治疗,如手术、放疗与化疗。临床医师必须与营养师联合,利用现代营养学与饮食学原理调配出适合病人个体的饮食,方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