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消化疾病营养问答
13785800000018

第18章

哪些饮食因素可导致胆石症?

胆石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与营养过度、缺乏或不平衡有关系。

如西方膳食中热能高、多含动物性脂肪和精制糖,但缺少食物纤维,此为诱发胆石症的饮食因素。实践证明:食物纤维(如麦麸)可与胆酸相结合,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度增加。胆汁成分的改变而可减少胆石的形成。非洲土着居民膳食中多食物纤维而少精制糖,其胆石症的发病率最低。摄入大量精制糖可使肝内合成胆固醇增多,并能抑制肝脏分泌胆汁酸,使胆汁酸代谢池缩小。多食、少动与热能摄入超量,可使人发胖,使肝中合成和分泌的胆固醇增多,为形成胆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动物实验证明,饲料中缺乏必需脂肪酸,可促使肝脏合成胆固醇,并使其在胆汁中的分泌量增加2~3倍,为形成胆固醇结石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服用亚油酸后,其胆汁中胆汁酸和卵磷脂含量有所增加,胆固醇的形成率有所降低。不过有些作者不同意上述论点,认为增加植物油和限制胆固醇的饮食反而会增加胆石的形成。

其他如缺乏维生素C或使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的速率减慢。

低蛋白饮食可能成为胆石症的一个致病因素也日益引起重视。

此外,胆石的形成与饮食制度也有一定的关系,饥饿时缩胆囊素不分泌,胆汁滞留于胆囊而过度浓缩,可诱发炎症或形成胆石。尤其是夜间分泌的胆汁比白昼分泌者更富于成石性。因此,省去早餐或全天只吃一二餐者,患胆石症的可能性就更大些。

胆石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胆石症可反复发作,有时可持续数十年。胆囊结石可无症状或间断性右上腹闷痛或钝痛感。当结石阻塞胆囊管时即发生疼痛并向右肩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可诱发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常可扪及并有触痛。X线检查可发现结石。

胆总管结石除有上述症状外,还可因结石阻塞胆总管而发生黄疸、疼痛、寒战和发热,并可发生化脓性胆管炎,还可并发急性胰腺炎。肝细胞严重损害时可影响凝血因子的制造,可有出血倾向,甚至发生纤维性变,导致胆汁性肝硬化。胆道造影可见胆总管增粗或透亮区。

如何防治胆石症?

国外以手术取石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但复发率高,对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效果亦不够理想。目前对某些病例的非手术疗法包括内镜取石,服药消石,体外震波碎石或针刺排石等。我国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取得肯定疗效,为防止本病复发,还应注意以下各点:

1.保持精神愉快、科学安排作息、劳逸结合与动静结合,避免长时间伏案静坐。

2.调整饮食,避免高热能、高糖、高胆固醇饮食,充分供应必需脂肪酸,维生素C和蛋白质食物,限制脂肪,合理安排餐次,防止热能摄入超量和中年发胖。

3.积极防治胆囊炎、糖尿病、肾炎等疾病和寄生虫感染。合理使用激素和降脂药物。尽量避免诱发因素。

胆囊炎的病因有哪些?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多发于有结石的胆囊,也可继发于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等疾病。胆道阻塞、细菌感染是常见病因。邻近脏器化脓性病变也可直接波及胆囊。此外,胆囊黏膜可因浓缩的胆汁或反流胰液的化学性刺激而发生炎变,因而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加重炎症。一般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尤以肥胖、多子女的女性多见。

慢性胆囊炎多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也有人说急性胆囊炎是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胆石是慢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病因(胆囊炎并发胆囊结石者占65%~75%)。结石阻塞胆道可造成感染。进而波及胆囊。胆囊壁增厚、萎缩或胆囊积水。胆囊功能丧失,胆汁成分改变,也可造成慢性胆囊炎。起病前常有诱因:如饮食不当、过劳、精神刺激等。

胆囊炎有何临床表现?

急性胆囊炎的主要症状是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腹肌紧张或强直,常有右肩放射痛,伴有恶心、呕吐,当发生化脓性胆囊炎或炎症波及胆总管时,可有寒战、高热、黄疸。胆囊区触痛明显。

胆囊黏膜发生水肿、充血,继而波及胆囊壁,可使胆囊膨胀。

严重者,特别是老年病例,胆囊壁化脓、坏死、穿孔而易发生休克。

在炎症消失后可造成纤维化瘢痕灶。炎症可影响胆汁成分比例,促使胆石形成。结石又可使胆道引流不畅,促使炎症发作,两者常并存,互为因果。因胆总管结石梗阻并发的急性胆囊炎,当结石排出、梗阻解除后,胆囊炎可逐渐消退。

有些慢性胆囊炎病例可毫无症状。有的则感到右上腹隐痛、腹胀、嗳气和厌食。在进食高脂肪饮食后,消化不良明显。除上腹部有轻度触痛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胆囊炎和胆石症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急性发作期发热、呕吐、剧烈疼痛时,应采取禁食、静脉补充营养、抗感染等治疗。在缓解期或无症状时,应采取低脂肪、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饮食治疗。

热能 要能满足生理需要,但要防止热能过多。一般为每日7531~8368kJ。不过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于肥胖者须限制其热能摄入,以利减轻体重,而消瘦病人则应酌量增加热能供应,以利康复。

脂类 限制脂肪,避免刺激胆囊收缩,以缓解疼痛。手术前后饮食中脂肪应限制在每日20~30g。随病情好转,如病人对油脂能耐受可略为增多(每日40~50g)以改善菜肴色、香、味,而刺激食欲。烹调用植物油,既能供给必需脂肪酸,又有利胆作用,但应均匀分布于三餐中,避免食用过多的脂肪。控制含胆固醇高的食品以减轻胆固醇代谢障碍,防止结石形成。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少于300mg,重度高胆固醇血症应控制在200mg以内。对于动物内脏、蛋黄、咸鸭蛋、松花蛋、鱼子、蟹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品应该少用或限量食用。

蛋白质 应补充充足的蛋白质。胆囊炎在静止期,肝脏功能并未完全恢复,或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供应充足的蛋白质可以补偿损耗,维持氮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修复肝细胞损伤、恢复其正常功能有利。鱼、虾、瘦肉、兔肉、鸡肉、豆腐及少油的豆制品(大豆卵磷脂,有较好的消石作用)都是高蛋白质和低脂肪食物,每日蛋白质供应量为80~100g。

碳水化合物 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增加糖原储备,节省蛋白质和维护肝脏功能。它易于消化、吸收,对胆囊的刺激亦较脂肪和蛋白质弱,但过量会引起腹胀。每日供给量为300~350g,应供给含多糖的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适量限制单糖,如砂糖和葡萄糖的摄入,对肥胖病人应适当限制主食、甜食和糖类。

维生素和矿物质 选择富含维生素、钙、铁、钾的绿叶蔬菜、水果及粗粮,并补充维生素制剂和相应缺乏的矿物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都很重要。特别是维生素K,对内脏平滑肌有解痉镇痛作用,对缓解胆管痉挛和胆石症引起的疼痛有良好效果。

膳食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可减少胆石的形成,鲜嫩蔬菜和瓜果,可切碎煮软,使膳食纤维软化。可选用质地软、刺激性小的膳食纤维品种,如藻胶、果胶等,做成风味食品或加入主食,都可增加膳食纤维的供应量,有利于防止便秘,减少胆石形成(便秘是胆结石、胆囊炎发作的诱因)。

戒烟戒酒 同时禁用一切辛辣食物和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它们可以促使缩胆囊素的分泌,增强胆囊收缩,使胆道口括约肌不能及时松弛,排出胆汁,还可能引起胆石症或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或恶化。忌用油腻、煎、炸以及含脂肪多的食品,如肥猪肉、羊肉、填鸭、肥鹅、黄油、奶油、油酥点心、奶油蛋糕等。

节制饮食、少量多餐、定时定量 多餐刺激胆道分泌胆汁,保持胆道通畅,有利于胆道内炎性物质引流,促使疾病的好转。暴饮暴食,特别食高脂肪餐,常是胆石症或胆囊炎发作的一个诱因。

胆囊炎患者为何不宜长期素食?

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常与进脂肪餐有关,但如果胆囊炎患者长期只吃素菜,则易加速胆石症的形成。因为,胆汁的排泄与食物的性质和进食量密切相关,含有脂肪和蛋白质的酸性食物最易刺激肠壁,释放缩胆促胰激素而引起胆囊的收缩排泄。如果长期只吃素菜就容易造成胆囊内胆汁排泄减少,胆汁过分浓缩、淤积,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破坏了胆汁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和加速胆石的形成,使胆囊炎患者病情加重。因此,胆囊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应避免进食油腻食品,而在病情稳定期间,可以少量多餐进食一些荤菜,不仅可以保证营养的需要,而且有利于胆汁的分泌、排泄,防止胆石的形成,保持病情的稳定。

不吃早餐为何易患胆石症?

现代医学表明,早上空腹者易患胆石症。这是由于空腹时胆汁分泌少,而且胆汁中胆酸含量降低,而胆固醇含量不变,形成一种高胆固醇的胆汁。时间一久,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在胆囊里沉积结晶而产生结石。另外,人在上午要消耗一天中40%的热量,若不吃早餐,由于身体需要调节,午餐及晚餐便会一次吃得较多,结果是增加了胃肠负担,形成胃口欠佳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