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消化疾病营养问答
13785800000016

第16章

病毒性肝炎患者为什么必须禁酒?

病毒性肝炎患者饮酒,是一种火上浇油的“自杀行为”。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乙型、丙型肝炎患者若饮酒,肝硬化的出现分别提前10年和8年;肝癌的出现分别提前9年和10年;肝昏迷的发生率比不饮酒者明显升高。这些数据均显示,酒精与肝脏硬化、癌变有显着关联。病毒性肝炎患者一旦饮酒,危害极大。原因是: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病毒,它们在肝脏内大量复制,对肝脏造成直接的损害,在这一过程中,饮酒往往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酒精的解毒需要肝脏来完成,饮酒不仅增加肝脏的负担,而且酒中的毒素会使受损的肝脏雪上加霜,最终导致癌变。

由于目前对病毒性肝炎尚无特效治疗手段,而饮酒对肝脏造成的损害又往往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有关专家一再告诫:病毒性肝炎患者首先要戒酒,特别是不要饮用烈性白酒;其次要注意不熬夜、不吸烟,配合饮食进行调养,这样就能减轻肝脏的负担。充分发挥自愈功能,使机体早日康复。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与致癌性均极强的物质,它主要是黄曲霉产生的代谢产物。

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主要植物性食品及其制品有:花生、花生油、花生酱、玉米、大米、豆类、薯干;干果类如胡桃、杏仁、榛子等;动物性食品如乳及乳制品,动物肝、肾及干咸鱼等。

黄曲霉毒素的种类及其含量主要与食品种类及所污染的真菌菌种有关。例如花生受黄曲霉污染时,主要含黄曲霉毒素B1、B2,而在某些坚果中常含有黄曲霉毒素G1和G2。

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均对人体组织有毒性作用,可引起人类急性中毒,并有强烈的致癌性;其中以B1毒性最强,所以国家标准中都以黄曲霉毒素B1表示。要求玉米、花生仁及其制品花生油等黄曲霉毒素B1含量≤20μg/kg;大米、其他粮食用油≤10μg/kg;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5μ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

研究表明,在20~28℃大部分真菌都能生长,<10℃和>30℃时真菌生长显着减弱。以黄曲霉菌为例,生长最适温度为37℃,而产毒则在28~32℃开始。所以,如果将食品的水分、贮存温度、通风条件控制好,就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产毒机会。

挑出花生玉米中的霉粒是去毒的最好办法,1粒霉花生可含有较高的黄曲霉毒素。在日常生活中,对含少量黄曲霉毒素的米可利用手搓、冲洗多次的方法处理后再食用。当然,最好不食用发霉的食品,以防止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

什么是脂肪肝?

正常人的肝脏含脂肪不超过5%。当肝内脂肪分解与合成失去平衡,或储存与转运发生障碍,脂肪(主要是三酰甘油和脂肪酸)就会在肝实质细胞内过量积聚。如果总量超过常量的1倍,或组织学上肝实质脂肪浸润超过30%~50%,称为脂肪肝。临床上以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酒精性肝炎引起的脂肪肝多见,妊娠、药物和营养不良引起的脂肪肝较为少见。

脂肪肝有哪些病因?

肝脂肪变性是肝脏对多种损害因子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病理表现。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炎而引起的脂肪肝较多,其他类型的脂肪肝,如酒精性脂肪肝、妊娠急性脂肪肝、药物中毒及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则相对少见。

不同病因引起的脂肪肝发病机制各异,也可能几种因素同时起作用。促使脂肪肝形成的有关因素为:

1.进入肝脏的脂肪酸过多,引起高脂血症。摄入碳水化物太少或代谢障碍、利用不良、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和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从脂库中动员的脂肪酸增多,大量进入肝脏,超出它的处理能力,也可促使脂肪肝的形成。

2.肝内形成三酰甘油增多或氧化减少。在代谢过程形成α磷酸甘油和乙酰辅酶A增多,为大量合成三酰甘油提供了原料,肝内脂肪酸氧化减少或酯化作用增强,都直接或间接地使肝内三酰甘油增多。

3.脂蛋白合成减少或释放障碍。三酰甘油主要是与载脂蛋白结合,以脂蛋白形式输送至血流。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时需要ATP和多核糖体,当肝细胞粗面内质网损伤时,ATP水平下降,载脂蛋白合成减少;磷脂是合成脂蛋白的原料,缺乏必需脂肪酸和胆碱,使肝内磷脂的合成减少,影响脂蛋白的合成;肝细胞功能减退,引起三酰甘油与载脂蛋白结合发生障碍;脂蛋白合成减少,三酰甘油不能有效地输出,而在肝中积蓄。

脂肪肝营养治疗有哪些基本原则?

患脂肪肝后饮食调理的基本原则是:控制总热量,限制脂肪,减轻体重,促使自己动用体内积存的脂肪。

能量供给不宜过高,轻度体力活动者每日给予126~147kJ/kg体重能量;肥胖或超重者每日84~105kJ/kg体重,以控制或减轻体重。食物中的蛋白质要充足,以每日每千克体重1.2~1.5g为宜,其中动物蛋白与豆类蛋白各占50%。蛋白质具有增强免疫力,保护肝细胞的功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能促使已损伤的肝细胞恢复和再生。应减少糖类和甜食,谷粮中供应的碳水化合物已能满足需要,过多的糖类可转变为脂肪,导致肥胖,促进脂肪肝的形成。

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在减轻体重过程中,常会感觉到饥饿,故应尽量选用体积大、热量低的食物,如豆腐、蔬菜等,最好粗、细粮混食。另外,宜吃煮老的鸡蛋,因煮老的鸡蛋不易消化,可延长在胃内停留时间,以增加饱腹感。含蛋白质高而脂肪低的食品,如鸡蛋、牛肉、兔肉、鱼虾及大豆制品,可经常调剂食用,以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脂肪过高对肝病不利,脂肪在肝内沉积后,可以妨碍肝糖原的合成,并使肝功能减退。因此脂肪的摄入量应当限制,每日每千克体重0.5~0.8g即可。每日烹调用植物油不宜超过25g,限制高胆固醇食物。

要严格限制油炸、油煎及各类甜食品,宜采用蒸、煮、烩、炖、熬等烹调方法,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量,以便控制体重及保护肝脏。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藻类。粗细搭配,少量多餐。

酒精可直接造成肝脏损害,导致肝中脂肪存积,所以,一定不要饮酒。

坚持体力活动。

脂肪肝的食谱举例

早餐:大米粥(大米25g),花卷(面粉50g),煮鸡蛋(鸡蛋60g)加餐:水果150g

午餐:米饭(大米100g),清炒鱼片(鱼50g,黄瓜100g),海米冬瓜(海米5g,冬瓜100g)

晚餐:馒头(面粉50g),大米粥(大米25g),黄豆芽炒肉丝(瘦肉50g,黄豆芽100g)

全日烹调用植物油:10g。

什么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脏结构发生弥漫性病变的一种慢性疾病。常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酒精和药物中毒、营养不良、代谢障碍、肝脏循环阻滞及胆道阻塞、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多种感染等。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反复或持续地损害肝脏,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肝结节与纤维化形成,以致肝脏结构失常,肝内血循环障碍,肝脏硬化变形。晚期肝脏功能失去代偿,引起许多系统的功能紊乱,即所谓肝硬化(或肝硬变)。

肝硬化会导致哪些代谢障碍?

蛋白质代谢障碍,包括:

(1)蛋白质合成障碍:人体清蛋白、凝血因子和多种氨基酸等都是由肝脏合成,并加以贮存、运转。弥漫性肝实质损害使蛋白质合成功能减退,血浆中许多蛋白质发生变化。

(2)凝血障碍:凝血因子几乎全部由肝脏制造,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流,一旦被激活即迅速被肝脏清除。纤溶酶原与抗纤溶酶亦在肝内合成。肝脏可将纤溶酶原激活物质从循环中清除出去,避免发生纤维蛋白溶解。进行性未代偿期肝硬化,常因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消耗过多而发生凝血障碍。此外,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生成减少,或大量被扣留在脾内,或因血小板的其他缺陷,也会发生血液凝固障碍与血块收缩不良。

(3)氨基酸代谢紊乱。

碳水化物代谢障碍 由于内源性胰岛素被灭活,其他激素在肝硬化时的代谢紊乱,绝大部分肝硬化病人的糖耐量曲线呈病理性改变。据Bockus对1967个肝硬化病例的统计,其中16.4%发生肝源性糖尿病,血胰岛素免疫反应(简称IRI)呈高反应值。

肝硬化病人葡萄糖激酶活力降低,肝细胞摄取血糖的反应受抑制。

脂类与胆汁酸的代谢紊乱 肝硬化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其在血浆中半衰期缩短,酯化作用减弱,因而血浆中胆固醇浓度降低,胆固醇酯含量减少。甘油三酯的转化时间延长及其廓清率降低,而出现甘油三酯增多。

胆固醇是肝细胞合成胆汁酸的惟一前体。肝硬化病人可有胆汁酸合成及排泌障碍。肝细胞内胆固醇7α-羟化酶及12α-羟化酶活力降低,胆酸的合成明显减少,血中三羟胆酸/二羟胆酸的比值下降。肝脏排泌胆汁酸的功能障碍,使胆汁酸从血中的清除速率减慢,导致血中胆汁酸的浓度升高,尿中胆汁酸的排出量可达正常人的10倍以上。皮肤中胆汁酸浓度的升高,可使病人感觉瘙痒。

体内胆汁酸盐不足,影响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代谢,可发生乳糜泻及暗适应障碍。

电解质紊乱 肝硬化病人常有电解质紊乱,出现腹水或其他合并症后,这种改变更为显着。

(1)低钠血症:肝硬化虽有继发性醛固酮增多,但低钠血症仍较多见,且与肝功能代偿不全有一定的关系。重度腹水病例低血钠(<125mmol/L)的发生率比无腹水者多见而且严重。病人因血钠低而出现水肿、肌张力降低,甚至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尿少及尿中排钠减少与氮质血症。

(2)低钾血症与代谢性碱中毒:肝硬化病人体内钾储备不足,严重肝功能损害者钾储备更低。病人进食少、吐泻、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及长期应用排钾利尿剂,都可使钾丢失。由于热能摄入不足,使肝糖原消耗及组织蛋白分解增加,释放出钾由尿排出。长期注射高渗葡萄糖或使用激素,亦可加重血钾降低。低钾血症发生后常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因而加重病情或诱发肝昏迷。

(3)低血氯:由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或应用利尿剂致尿中排氯增多。尿钠/氯比例可由正常的0.92降至0.25。呕吐丢失大量胃液,也是造成低氯的常见原因。低血氯亦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

(4)其他:肝硬化病人血磷、钙均有所降低。一般肝硬化病人铁的吸收正常,但肝内可有大量铁沉积,发生继发性血色病。

肝硬化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能量:每日105~126kJ/kg体重。

蛋白质:开始试用每日50g,1周后若无不良反应,可增加并维持在每日65~75g;若出现肝昏迷先兆,需降至每日25~35g;发生肝昏迷时暂时不给蛋白质。

脂类摄取量不宜太高,每日烹调用植物油应少于25g。

糖类:每日300~450g;食欲缺乏,主食摄入量少时可补充一些甜食,也可静脉输注或口服葡萄糖。

维生素摄入应充足。禁食含铜多的食物,如巧克力、贝类和肝脏等。

腹水、水肿的病人,应严格限制钠和水的摄入:钠盐每日500~800mg(氯化钠每日1.2~2.0g);水:每日1000ml左右。

有显着性低钠血症、严重水肿时,宜给无盐饮食,钠限制在每日0.5g,水每日500ml以内。

肝硬化病人如何选择食物?

可用食物 包括脱脂牛奶、脱脂可可奶、咖啡、茶、果汁、软饮料、普通的谷类、通心粉、面条、全麦面包、新鲜的蔬菜、除去皮的家禽、鱼、瘦猪肉等。

禁用食物 包括全奶、全奶制作的可可奶、脂肪含量高的冷饮,含脂肪的饼干、面包、蛋、奶酪,添加脂肪的面包圈、通心粉和谷类、用奶油烹制的蔬菜,带脂肪、带皮的肉,烧烤或油炸肉类、香肠、玉米肉饼、炖肉,辛辣、刺激的食品,含有食物添加剂的食物和附有残留农药的水果、蔬菜。

肝硬化的食谱举例(软饭)

早餐:花卷(面粉50g),西红柿鸡蛋面汤(面粉25g,西红柿100g,鸡蛋50g)

加餐:脱脂牛奶250ml

午餐:小米粥(小米50g),千层饼(面粉50g),土豆胡萝卜炖牛肉(牛肉50g,土豆50g,胡萝卜100g)

加餐:水果150g

晚餐:软饭(大米100g),肉末冬瓜(肉末25g,冬瓜100g),西红柿黄瓜汤(西红柿25克,黄瓜100g)

全日烹调植物油:10g

全日烹调用蔗糖:5g

什么是肝性脑病?

在临床上出现黄疸、腹水、肾功能障碍、出血倾向、代谢紊乱等表明“肝功能衰竭”(以上简称“肝衰”)。急性或慢性肝衰,肝细胞无力清除血中毒性代谢物质,或由于侧支循环形成,使肠内毒性分解产物未经肝脏解毒,直接进入体循环,毒害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早期发生性格改变、注意力不集中,定向障碍、扑翼样震颤、躁狂、木僵,直至深度昏迷,称为“肝性脑病”(或肝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