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向魏书生学什么
13785700000010

第10章 学习魏书生:培养学生做心灵的主人(2)

像这样由于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而产生的挫折感,老师要及时地给予情绪上的疏导,并帮助学生调整过高的目标,交给他们估量自己的方法,端正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获得新的成功,以增强他们的耐挫力。

其三,要给学生提供一些锻炼机会。开展一些小活动,让他们也受到失败的磨炼,以防他们过分自信而造成自负。当然,在为他们设计活动情境时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方能引起他们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因为,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还要在心理上给学生以暗示,让他相信自己是可以克服障碍的,但在实施办法上要循序渐进。老师可以先给一些简单的、短期内能够实现的任务,然后再提出比较复杂的、需要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从而锻炼学生的意志,坚定他们排除障碍的决心,鼓励他们作出自我努力,达到预期目标,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耐挫力。

总之,我们有必要让我们的学生明白: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使人感觉幸运的时代。物质丰富,生活幸福,环境和平,文化繁荣,为什么还要稍遇不顺,便让自己跳进委屈的情绪里去受折磨呢?

引导学生“把心灵的摄像机对准真善美”

我们所处的时代被冠以“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的知识,浩如烟海的信息,集功过毁誉于一身的网络,都给人们强烈的视听震撼、身心震撼。这是一个空前开放、空前自由,也是一个信息共享、信息泛滥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得以享受现代社会高度的物质文明。但是,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孩子接受积极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接触、了解到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

比如,有时孩子看了报纸刊登的《在歌厅包间抓获“三陪女”》的新闻后,会问父母:“三陪女都陪什么?”当广播、电视播放某某市副市长涉嫌受贿、贪污被停职检查,孩子听后就会问老师:“这个副市长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吗?为什么共产党员还贪污呀?”诸如此类的问题,孩子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一般会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印痕和疑问。有的孩子会直接向家长或老师提问;有的会在同学之间嘀咕讨论;内向的孩子也可能自己胡思乱想。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就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

作为成年人,教师和家长有一定的认识和识别能力,能正确看待现实中存在的社会阴暗面,而十几岁的孩子则需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上述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向青少年解释并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的阴暗面呢?

我们不妨先来欣赏魏书生十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

十几年来,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爱问我这样一个问题:

“老师,现在的社会好不好?”

“你说好还是不好?”

学生说:“按理说社会主义好,但是您看党内那些不正之风:有的当官儿的拼命捞钱,有的给自己的亲属子女安排好工作,有的用职权压制老百姓……社会上不少坏人偷抢拐骗,打架斗殴,您怎样看这些东西?”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学生信息源特别多,这些阴暗面,有的比老师都知道得多,知道得具体。你否认,说社会上没有这些阴暗面,学生会觉得你是在骗人,学生便不信服老师了。

只停留在承认这些现象上,让学生们讲、看,学生们又会为此生气,甚至泄气。这些丑恶的东西,不要说学生,我们大人看多了还泄气呢!

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讨论:“盘锦市容怎么样?”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

说好的同学喊:“市里有湖滨公园,有带状公园。”“有60米宽的大马路。”“有新修的火车站。”“有商业大厦。”“盘锦市政府大楼比营口,比锦州,甚至比沈阳市政府办公楼都漂亮!”……

说不好的同学喊:“盘锦市内街道窄,车辆多。”“市内交通混乱。”“市区有好几个大脏水坑。”“市区平房区垃圾遍地。”……

“这么说来盘锦市容也好也不好。和5年前比呢?”“那当然好多了。”“现在是好的方面多,还是坏的方面多呢?”连说盘锦市容不好的同学也承认,还是好的方面多。

反过来,大家都说湖滨公园好,湖滨公园垃圾箱那块儿脏不脏,痰盂不全是鼻涕黏痰吗?湖滨公园的厕所不也有苍蝇蚊子吗?那么你到公园里去看什么呢?很明显是看鲜花,看亭台楼阁,看小桥流水。谁也不会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买张票到公园里去看垃圾、苍蝇。看那些东西不是享受而是遭罪。

我们的心灵像摄像机,眼睛便是摄像机的镜头。面对社会,面对生活,我们拍下什么录像片在自己的心上,全由自己说了算。

社会中肯定存在不好的东西,因为社会还不尽善尽美,所以我们才追求更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来替代它。说它好,是因为它比过去好;说它好,是因为在这个社会中好人占多数,好事占多数。

我们不能因为湖滨公园有垃圾箱就说湖滨公园的荷花不好,就说湖滨公园不好;同样的道理,也不能因为社会上有不正之风,就说一身正气的干部不好,就说整个社会不好。

社会再向前发展一万年,也还会有垃圾,也还会有坏人。问题在于,我们应该让自己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这常常决定于自己心灵世界是阴暗还是晴朗。

阴暗的东西不是不可以看,而是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上看,别看多了,别总看。

看的目的不是牢骚,不是埋怨,更不是跟着学,而是想如何改变它、改造它、消灭它。想到这些不好的东西存在,自己也有一份责任,自己也该为抑制它、消灭它,力所能及地尽一份力量。

我引导学生将心灵的摄像机对准真善美,把人家美好的心灵、言行摄到自己心灵的录像带上,不要拍完了就完事,而要经常拿出来放一放,使它变成激励自己上进的力量。想到自己欠了人民群众的情,然后努力学习、上进,将来为老百姓的幸福,努力工作,这就是最好的报答了。

魏书生的这些话至今读起来仍然让人深有感触。他的这些话也启示我们,面对现实中的阴暗面和“假恶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

一、不能回避现实,要给予学生正确浅显的解释

孩子问到此类问题时,绝对不能不理睬,也不能回避,更不能斥责孩子。我们应该采用迂回引导、正面诱导的方法给予恰当的解释。比如孩子问:“共产党员怎么还犯错误呢?为什么当官的会以权谋私呢?”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会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还要告诉他们,共产党的干部绝大多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可以给孩子举出很多党的好干部的典型,以此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我们党和国家干部。

二、进行“社会问题”教育,教育者要有胆识,要敢于去掉“怕”字,要有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勇气

有时我国的舆论宣传,过度强化正面教育,报喜不报忧。这种做法,在信息封闭的年代,尚无大碍;在信息灵通的今天,则易引起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当今的青少年,对外界十分敏感,那些社会阴暗面也在不经意间影响到他们,而他们对此也深恶痛绝。进行“社会问题”教育,正好适应了广大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培养他们励精图治的精神。我们主张进行高层次、高格调的“社会问题”教育。这种教育,以维护民族利益、确保国家前途为最高准则,要求社会中每一个体尤其是青少年深刻了解自己国家的不足,了解每一个体身上的责任有多重及应如何勇敢地去承担责任等。

三、家长,教师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作用

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偶像;在学校,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十几岁的孩子是非识别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在孩子面前应该“做正确事、说正确话”,以自身的良好品德、形象感染孩子,用正确的行为为孩子树立可资模仿的榜样,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不良现象。

总之,面对我们这个还存在着诸多阴暗面和“假恶丑”的社会,我们一定要像魏书生那样,引导学生“把心灵的摄像机对准真善美”,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幼小的心灵“晴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