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五千年中外名人之谜全集(中国卷)
13784200000023

第23章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宦官权臣之谜(5)

有人认为,是因为和珅善于揣摩乾隆的心思。有名的“乾隆下江南”就是和珅鼓动而成的。一次,主仆二人说起江南秀丽风光,繁华都市,乾隆帝道:“朕也想重游江南。但顾虑南北迢遥,劳民伤财,朕所以未决。”和道:“圣祖皇帝六次南巡,非但未招致民怨,反而被颂为圣君。古来圣君,莫如尧舜,《尚书·舜典上》也说‘五载一巡狩’,可见自古巡览就是胜典。但凡圣君,道本相似,何况国库殷实,金银充足,区区巡游不会耗费多少库银。”和这一席话,正好逢迎了皇上仿效先祖、学尧舜的喜好,乾隆遂降旨预备南巡。和珅亲自为皇上监督龙舟等南巡的设施,华丽奢侈之极,库银由和珅流水般地挥霍掉了。和珅也因此更加得到皇上的宠信,被升为侍郎。

和珅本身没什么才能,但他善玩心理战术,逢迎皇上,才受皇上的恩宠。乾隆五十五年(1790),有个叫尹壮图的官员向皇上呈奏,各省库金银亏空。和珅对其怀恨在心,上奏请皇上命尹壮图再去查实,暗中派了自己的亲信前往。结果尹壮图被降职,原因是所奏不实,和珅更得宠信。官库虽然空虚,但和珅却以各种名目进行搜刮,所以皇帝不愁没银子花,而和珅也更加受宠。

然而,关于和珅受宠的原因,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记载,在乾隆帝还是宝亲王的时候,曾钟情于马佳氏,而这马佳氏正是雍正皇帝宠爱的妃子。宝亲王时年17岁,情窦已开,常在没人的时候和马佳氏调笑。一天,不知为何,马佳氏误撞到宝亲王的眉际,被皇后钮祜禄氏看见,以马佳氏调戏皇子为名,下令将马佳氏牵到月华门勒死。宝亲王听后,流着泪到月华门前,此时的马佳氏已奄奄一息,宝亲王便放声哭道:“我害了你。”便咬破自己的指头,滴一点血在妃子的颈上,说:“我今生无力救你,来生以红痣相认。”话至此,马佳氏淌了两行眼泪便魂归西天。宝亲王又仔细端详了马佳氏的脸面,吩咐用上好的棺木盛殓,并买通宫女把马佳氏贴身的衬衣脱下来,日日同眠。他登基后,这件事渐渐淡忘了。而和珅酷似马佳氏,那颈上也有一颗鲜红的血痣。因此,和珅被乾隆认为是马佳氏在世,开始受到万千宠爱。御书房是他和皇上同榻而眠的场所。

而且,据考证,和珅所居住的恭王府中有一条地道可直接通往皇宫,据说和珅每次就是通过这条地道,直接到达宫中与皇帝幽会的。

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和珅到底由于何种原因受到宠信?这些君臣之间的故事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

清末大太监李连英死因之谜

李连英(1848-1911年),原名英泰,进宫后改名李连英。咸丰七年(1857)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8岁净身,60岁出宫,官至大总管,赏二品顶戴。他的墓地占地20亩,有祠堂、配殿,石桥、牌坊等。

李连英,清朝的大太监,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4朝,他凭借着超人的圆滑聪明,成为慈禧最亲密的宠宦。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关于他形色各异的传说,其中更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未解谜团,譬如他的墓地,就一直有着不同所指,而关于他的死因一直争论不休。

在民间,关于李连英之死有多种说法。有传说,他死于革命党之手。因为李连英正好死在辛亥革命时期。此外,有传言说李连英被宫中的仇敌所害,也有人说他被杀死在去山东讨债的路上。

但李连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说,祖父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但有专家质疑了这种解释,因为按1911年3月4日来讲,正是初春季节,这个季节得痢疾让人费解。

《清朝野史大观》中有篇文章说到李连英:“迨其病卒,饰终之典,等于元勋。罪浮于安德海,而结果大异,亦有幸有不幸尔。”这段话意思很明白,说李连英是病死的,罪行超过了安德海,却得以善终,而且死后的葬礼很隆重,跟国家的大功臣一样。

李祥仲说:“我祖父是善终的。”

李祥浩也说:“我祖父死于烟后痢(抽大烟抽到一定程度就会得)。”

《宫女谈往录》中的宫女也说,宣统三年清明节前,得到他(李连英)的丧帖子,说那年正月连阴天,李连英就是在连阴天里得痢疾死的。正月二十九得的病,夜间肚子绞拧般的疼,第二天发现有脓血,一点东西也吃不下,到二月初四就死了。

对李连英之死因提出疑问,是“文革”以后的事。“文化大革命”中,李连英在恩济庄六一学校内的坟墓被挖开。据进入墓穴的赵广志等人说,墓穴完好,尸体被被子覆盖着,没有被翻动的痕迹,说明墓没有被盗过。而李的尸首有头无身,因而提出李不是善终。

苏天钧是当时进入李连英墓穴的两个工作人员之一,另一人姓李,是负责照相的。他打开墓穴石门,对墓穴中的殉葬品进行一一清点,因此对墓中的情况应该说他是最有发言权的。据苏天钧说:李连英的棺椁已经不在棺床上了,而且已经散碎在棺床下的一堆淤土上。棺椁散碎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墓穴进过水,将棺椁漂移,水渗尽之后,棺椁朽败而散;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盗墓者为得到财宝而毁坏了棺木。苏天钧说,墓穴顶端有洞,不能排除墓被盗过的可能。

苏天钧认为,墓被盗过的可能性很大,一个是墓中没有发现大件随葬品,一个是李连英的颅骨在棺外。苏天钧说,李连英的尸体已经腐烂,并不是没有身躯和下肢。不过身躯和骨骼不完整,可能是盗墓者移动尸体造成的。

苏天钧提供的情况,按说就可以推翻赵广志等人的说法了。

但是北京文史研究馆已故研究员颜仪民的说法,却给李连英之死增加了新的谜团。

据他所说,他父亲毓泰,曾在九门提督江朝宗手下任职,他本人和江朝宗之子江宝仓关系不错。据他听说,李连英在出宫之后,一直住在护国寺棉花胡同的一所自家宅院内,几乎闭门不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有一天,李连英突然接到了一张请帖,发帖之人是清末第一号实权人物、袁世凯的红人、九门提督江朝宗。江朝宗在请帖中说,要请李连英在什刹海会贤堂吃饭。面对这张非同一般的请帖,李连英犹豫不定,他揣测着这场饭局的真实意图,也掂量着发帖人的分量,权衡半天,李连英最后决定准时赴宴,不过,他万万没有料到此行的结局。在散席回家的路上,李连英遭遇了暗算。事后,其家人在后海找到了李连英的头颅,身躯却不知下落。在文章中,作者颜仪民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究竟是什么人杀死了李连英,但字里行间中提到的两个人难逃干系,一个是那天晚上的请客人——江朝宗,另外一个则是太监小德张。小德张,清末又一个名噪一时的大太监,因为得到隆裕皇太后的宠爱,成为继李连英之后的二品太监总管。

颜仪民的文章刊登之后,李连英被杀于后海的说法开始流行,但更大的争论也应声而起了。

在后海岸边遭人暗算了,因为这一带芦苇丛生,是杀人的理想场所。但这个情况的可能性极小。李连英虽退居家中,但以他的身份,又是去赴宴,岂能没有家人陪着?岂能不雇车轿走通衢大道,而偏走僻静小路呢?

李玉川(河北大城人,与李连英同籍,他和李连英仍留在老家的后代素有往来。)认为,行刺按说都是刺客提着被害人的脑袋走,没说扛着被害人的身子,留下脑袋走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研究员唐益年则认为:小德张比李连英小很多,他们两个人之间根本没有利害冲突。

究竟是什么人要杀李连英呢?还是死于烟后痢,又或者他根本就不是被杀,而是寿终正寝?第一,清朝政府不会杀他,因为他没有获罪于清廷中的任何人,何况他死之后,坟是是隆裕太后赐的,还赏给他家二千两银子治丧呢。第二,革命党不会杀他,因为没有任何意义,他的生死无关政局。第三,虽说他生前可能有政敌,但此时他已退身在家,跟任何人都没有利害关系。第四,土匪绑票?又不像,绑票一般是为钱,钱不到手才杀人,不会杀人后要钱的。第五,如果说是复仇而杀人吧,按照一般人报仇的作法,应该是要首而不要身的,把脑袋割掉拿走,留下无首之身。为何脑袋还在而身体却找不到了呢?明清太监死后,一定要把当初割掉的器官放在尸体一起埋葬,实在找不到了,也要做个假的替代。一个小器官尚且不能缺少,李连英死后,他的家属岂能让他有头无身下葬?

种种说法,各执一词,李连英之死的谜底或许有一天会被全部揭开,或许将继续尘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