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五千年中外名人之谜全集(世界卷)
13784100000034

第34章 名人离奇死亡之谜(1)

伊凡雷帝缘何猝死

1584年3月18日,伊凡四世在下棋时突然暴卒,终年53岁。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他性情凶残又生性多疑,独断专行且手段严酷,因而得名“雷帝”。他的猝死在当时俄国的统治阶级上层引起了种种猜疑和议论。为了平息这些议论,官方对此作出了一个正式的说明。伊凡雷帝死后两个月,他的儿子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继位加冕,同时郑重宣告:“按照上帝的旨意,我们的父亲,已经仙逝的伟大沙皇,全罗斯的大公,专制的君王伊凡·瓦西里耶维奇留下了地上的王国,领受了天使的圣像升入天国;而他也以自己统治全罗斯诸王的名义给他的儿子以祝福。”这一说明对伊凡雷帝的死因尽管没有作出清楚的解释,但此后官方的说法一直以此为依据,并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直到1630年,宫廷总主教费拉列特编撰《新编年史》时明确写道:当伊凡四世看到天空出现了向他昭示死亡的征兆以后,“不久就重病缠身。而在自知寿命不长时,他吩咐总主教杰奥尼西替他削发为僧,并取名约拿。他把莫斯科公国传给了王储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3月18日升入天堂。”

这是确认伊凡雷帝是自然死亡的最明确的说明。这一说法为不少史籍沿用,并得到了绝大多数史学家的认可。三百多年后的1963年,一位研究伊凡四世时代的专家韦谢洛夫斯基首次对这一说法提出了异议。他在《关于特辖制历史的研究》一书中专门写了“可疑的传闻”一节,提出沙皇是被自己的宠臣波·别伊斯基和波·戈杜诺夫害死的。可是他本人以及其他历史学家再未对此作出新的阐述。或许大家认为这仅仅是“传闻”而已。

然而近几年,新的史料不断被发掘出来。史学家们首先在《莫斯科编年史》一书中读到:“沙皇伊凡死得很快”,“是他宠信的人给他吃了有毒的食物”。在荷兰商人依·马萨的《见闻录》中人们读到了更详细的描述:伊凡四世“比人们预料的死得早。他虽身患重病,一天比一天衰弱,但是还看不出濒死的迹象。据说,一个受到雷帝宠信的显贵波格丹·别伊斯基给了他一份约翰·艾洛夫医生配制的饮料,里面放了毒药,沙皇饮用后很快就死了”。

关于沙皇死于非命的记载,在当时俄罗斯王国以外的一些资料中也有所见。

当时乌克兰的诺尔托夫斯基在《回忆录》中写道:“他(波·戈杜诺夫)在收买了给伊凡治病的英国医生(指约翰·艾洛夫)后谋害了伊凡四世。因为如果不抢在沙皇之前,他自己就要和许多显贵一样被处死;而处死手下的人,这对伊凡四世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他是史无前例的暴君。”这些史料提供了伊凡雷帝非自然死亡的依据,引起史学家们对伊凡四世死因的重新注意。

史学家们开始发掘当时人们留下的材料,而其中杰·戈尔谢的《回忆录》格外引人注目。戈尔谢是雷帝时代能够出入宫廷、见到雷帝的人物,也是伊凡四世暴卒前最后一些见到他的人之一。他的回忆录似乎具有更可靠的证据价值。

一些研究者从戈尔谢的回忆录中提出了雷帝自然死亡的有力证据:戈尔谢对雷帝生前的最后几小时作了生动的描述:“中午,他(指雷帝)又重看了一遍他的遗嘱,但是没有想到死(因为人们多次对他施行法术,而每一次法术都拯救了他)。他吩咐自己的主要医生兼药剂师(艾洛夫)为他预备消遣所需的一切,为他准备好澡堂。他派自己的亲信别依斯基到女巫们那儿去,他想知道星象的预兆……三点左右,沙皇去洗澡,像往常一样哼着他爱哼的歌曲。七点左右,他容光焕发地出浴。他坐在自己的床上,召唤他的另一个亲信罗季翁·比尔金,吩咐他把象棋拿来。他的身边站立着其他的仆人、亲信等。沙皇穿着敞开的长袍,里面是夏布衬衫和长袜子。突然,他变得软弱无力,并仰面倒下。这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一些人去取伏特加,另一些人去取金盏花药和玫瑰水,还有的人去找他的牧师和医生……这时沙皇却已停止呼吸,身体开始僵硬。”戈尔谢最后指出,沙皇是因“喘不过气来而死的”。

然而另一些研究者却提出,戈尔谢的说法与沙皇被毒杀而死并不矛盾。他们解释说,沙皇是先中毒后突然倒下,然后为了更牢靠些,在他倒下造成的混乱中谋害者们又闷死了他。为了加强自己的说法,他们也从戈尔谢的书中提出不少证据,并且认为下述资料实际上已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谋杀伊凡雷帝的图景。

在伊凡四世已经年过半百而又身患疾病时,他还正式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侄女曼丽·加斯金格斯求婚,这对波·戈杜诺夫及其亲属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为和英国女王的亲属联姻,将加强她的后裔继承沙皇王位的权利,这会有损于戈社诺娃·伊琳娜的丈夫,即王储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所以“王储周围那些最亲信的大公和贵族,也就是戈杜诺夫家族对此十分怨恨并感到受辱。他们在寻求一些秘密措施,策划旨在消除这一意图和推倒已达成的协议的阴谋”。

此前,暴怒的沙皇又一次严惩王储。戈杜诺夫想替王储求情,竟也被雷帝无情地痛打一顿,致使戈杜诺夫不得不请医生治疗,并有好一阵子躺在家里不能到王宫去。这件事曾引起沙皇对他的猜疑。此外,沙皇曾经企图玩弄自己儿媳妇的乱伦之举,也使戈杜诺夫反对他。戈尔谢的书中还提供了波·别伊斯基背叛沙皇的缘由。雷帝晚年时非常害怕在没有忏悔、没有领受圣餐礼的情况下突然撒手人寰。于是他从全国各地召来60名巫师和巫医,由卫队严加看管。沙皇每天派别伊斯基去了解并向自己报告这些人的占卜和预言。据说女巫们曾对别伊斯基讲过,天上最强有力的星宿都反对沙皇。她们甚至预言了沙皇死亡的日期。但是别伊斯基不敢向沙皇如实报告,最后沙皇还是知道了。他狂暴地说:在这一天他要把星相术士们统统烧死,而隐瞒这一预言的别伊斯基则应被砍头。这样,对他们自身生命的威胁,在巫师们预言了沙皇的死期后变得现实起来。这构成了别依斯基和戈杜诺夫谋杀沙皇的直接动因,他们把自己将受刑的日子变成了沙皇真正的死期。

总之,关于伊凡雷帝死亡之谜有两种解释。传统的看法认为他属于自然死亡,另一种看法认为他是被毒害而死。后者的看法有点玄妙,但是现代科学的测定好像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1963年,在维修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阿尔罕格尔斯克大教堂时,人们打开了伊凡四世及其他一些人的陵墓,对雷帝的遗体部分进行了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有大量的水银分子存在,根据法医的意见,“不能完全排除用药物一下子或是缓慢地毒杀他的可能性。”

朝鲜皇帝李熙是被毒死的吗

1919年1月22日,朝鲜李朝第26代国王李熙暴死,直接导致了震动世界的朝鲜“三·一”起义。

李熙生于1852年,是兴宣人院君李昰应的第二个儿子,12岁即位,号高宗。他的孩童时代可谓享尽了一代帝王荣华富贵的生活。但他长大亲掌政权时,朝廷内部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争,国力日衰。日、俄帝国主义便乘虚而入。

1894年6月21日,日本驻朝鲜公使无视国王尊严,公然带兵冲进王宫,杀人劫货,竟把李家王朝500年来靠刮取民脂民膏而聚积的珍宝,抢夺一空,扬长而去。面对日本强盗,李熙无可奈何,被吓得脸无人色,浑身发抖。1895年10月,在日本公使和汉城日军守卫队长的策划下,又派军人包围了王宫,并向王宫卫队开火,40多名日本暴徒持刀闯进宫内,王后、大臣、宫女都惨遭杀害。李熙看到此景更是惊恐万状,魂不附体。日本公使还强迫高宗下“断发令”。强制朝鲜人改变传统习俗,禁止留发。国王在暴力威逼下,只好和太子一起带头剪发,受尽侮辱的国王想依靠俄国人帮他出口气。1896年2月11日凌晨,国王便戏剧性地坐宫女花轿,潜出宫门躲进俄国驻朝公使馆内。但俄国人想挟持国王,国王醒悟后,终于返回了王宫。俄国人看到李熙溜走了,便唆使朝奸在1898年9月12日国王祝寿之日,在寿茶中放毒药,高宗用茶时感到茶中有怪味,不敢喝,太子略尝一点,便立即昏倒,经紧急抢救才脱险。

国王险遭暗害走投无路下,于1907年派遣使臣前往海牙向参加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的代表要求保护朝鲜独立,废除日本的保护条约,但此事不仅未成,反而遭到了日本的嫉恨。1907年日本迫使李熙退位,并把他幽禁在德寿宫内,将其子李坧扶上台称为纯宗。纯宗在位时,朝鲜政府已名存实亡,日本统监是朝鲜的最高主宰。1910年,日本便公开抛出了《日韩合并条约》,李熙改称为李太王,朝鲜名义上的独立也被取消了。此后,李熙父子作为日本天皇统治下的特殊臣民,被囿禁在旧王宫里。1917年当李熙听说他的第四个儿子同日本姑娘芳子结婚时,顿时悲愤交加,从此一直卧床不起。1919年1月22日李熙猝然死去,终年67岁。

对于国王的死,朝鲜民众议论纷纷,从宫中传出,李熙是被毒死的。说日本人指使朝奸韩相鹤把毒药放到高宗食用的醋中,李熙吃过此醋后,不久毒性发作,到凌晨3点钟即死去。死后两眼赤色,全身有红斑且有腐烂,不像病亡。日本殖民当局为遮人耳目,发公告说李熙国王因脑溢血突然死去,但又没公布详细的病情报告。由于朝鲜的老百姓一直把李熙看成是国家的代表、臣民崇拜的偶像。此事便引起了朝鲜群众的愤慨,全国各地很多男女老少都披麻戴孝来到首都吊丧,整整7天7夜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朝鲜国民准备把国王的国葬变成一次反日民族大起义。3月1日以孙秉熙一伙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不敢参加群众集会,悄悄溜到一家饭店里草草宣读“独立宣言”。而广大群众则唱着《祖国光复》歌,纷纷涌进汉城塔洞公园,当大会宣读《独立宣言》后,会场上立刻沸腾起来,人们挥舞着小国旗,散发着《宣言书》,振臂高呼:“朝鲜独立万岁!”接着,人山人海又涌向停放李熙国王灵柩的德寿宫前,不断高喊,“朝鲜是朝鲜人的朝鲜!”“日本人和日本军队滚出去!”祭灵之后,游行队伍分成东西两路在都城的8个区内进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虽然日本军队挥舞着刀棍向赤手空拳的群众扑去,但游行队伍还是浩浩荡荡向日本侵略者冲去。这股反日斗争烽火迅速燃遍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李熙国王的暴死成了朝鲜“三·一”人民大起义的导火线。但是,李熙皇帝究竟是病死的,还是被毒死的,至今仍是一个悬案。

斯大林之子在纳粹集中营死亡之谜

令苏联人万分意外的是,1941年6月22日,20个月以前还在与他们共享瓜分波兰的喜悦的昔日朋友希特勒,会在这一天下令向苏联全线发动战争突袭。在几乎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苏联全线溃败,主要的工业、农业区相继被德军占领。更富戏剧性的事发生在战争开始二十多天的时候。在苏联第14坦克师被击溃后,斯大林之子中尉军官雅科夫·朱加什维利成了德军的俘虏。

但苏联毕竟不是法国,有着广阔的土地、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英勇的军队。随着德国多线作战,苏联逐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德军将领保卢斯失利被迫向苏军投降。希特勒传信给斯大林,希望苏方释放保卢斯将军,作为交换条件,德国方面愿意释放已经关押了半年多的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利。苏军统帅斯大林没有因此动摇,他让中立国的红十字会转告希特勒:“我不喜欢用一名将军交换一名士兵。”这就是战争期间的价值观,由此苏联人民更加敬佩斯大林,为他毫不自私、一心为苏联人民着想深深感动。但这对于雅科夫无疑是当头一棒。

果然雅科夫得到这条消息后极其失望,他在饥饿的俘虏中间目睹了濒临死亡的人们那种绝望的神情,斯大林所说的“没有战俘只有叛徒”的话也使他无脸回到故土去。当听说斯大林不愿“用一名将军交换一名士兵”的消息后,雅科夫在精神上遭受重创。但是雅科夫却不知道,斯大林没有一刻不在为营救他而努力,他特别下令,责成有关方面进行过两次营救行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雅科夫被关押的集中营里还有许多英国军官,但是英俄两国的军人们关系并不是很好。他们互相指责对方与德军看守的关系,互相鄙视。雅科夫看到同盟军之间也是经常恶语相向,情绪低落到了极点。而这时,已到了1943年4月。有一天,一名看守将有关苏军在苏联境内的卡廷森林屠杀成千上万的波兰军民的报道拿给雅科夫看,雅科夫脑中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观念彻底崩溃,这次,他更加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