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未解之迷全记录
13783600000007

第7章 神奇的远古帝王(2)

有些学者另有看法,他们说现今也门的地方是古代文明发祥地,米奈人和萨巴人交替统治过这里。继米奈人和萨巴人之后,同一种族中的一支希木叶人统治了这个地区,建都于扎法尔(今萨那)。希木叶人的王国延续了几百年,它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有密切的关系。《旧约》中提到的示巴女王是属于这个支系的国王。现今萨那附近有一座宫殿遗址,它究竟是何人的宫殿,说法不一,一说是示巴女王彼基耳斯的。有的学者认为示巴王国的首都就是现今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东部城市马里卜。在马里卜郊外沙丘上曾发现了一处设计奇巧的建筑物遗址,考古学家们证实它是公元前4世纪修建的“月神庙”。当地人把它称为“彼基耳斯后宫”。

在埃塞俄比亚的传说中,则把示巴女王确认为公元前10世纪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城的女王。有关传说讲示巴女王名叫马克达,她不但姿容娇艳,而且还聪慧过人。她的宫殿宏伟壮观,气势庄严,装饰精美,金碧辉煌。马克达作为这一富有国家的女王,却一直没有找到如意的郎君。她听闻以色列国王所罗门聪慧睿智,决定去访问所罗门,并组织了一次到耶路撒冷的游猎旅行。随她前去的队伍中有大批的骆驼、骡子、驴子,它们都驮满了礼物。到耶路撒冷之后,所罗门热情地接待了示巴女王。示巴女王此行的目的本是要试一试所罗门的智慧,所以会晤时就用各种难题来考问所罗门,结果她都得到完满的答复。因此示巴女王对所罗门的智慧大加赞赏,并把她带来的礼物全部赠给所罗门。示巴女王住了6个月之后,决定动身回国。所罗门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在宴会上所罗门向她发誓保证,因为她出身高贵,如果她允许在回去的时候不带走他的任何东西,他就不会夺去她的贞操。在宴会上所罗门故意让她吃了许多放有大量香料的食物,宴会完毕,所罗门就睡在近旁的一个帐篷中,示巴女王睡在另一个帐篷中,她才睡了片刻,因为口渴得很,就醒了。所罗门事先在帐篷中放了一个水瓶,女王醒后偷偷地喝了水瓶里的水。因此所罗门说她食言,于是便解除了誓言对自己的约束,遂占有了示巴女王。翌晨起床后,所罗门给示巴女王一个指环,并对她说:“如果你生下一个儿子,就把指环给他,让他拿着来见我。”示巴女王回到埃塞俄比亚10个月后,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埃布纳·哈基姆(意为“智者之子”,后来他继承王位之后得到另一称号“孟尼里克”)。当他长大成人时,希望去朝觐父王。示巴女王就把指环给他,并派出大队随从。她吩咐随从,向所罗门请求,封他为王,还要订一约法:自今以后,只有他的子嗣才能统治埃塞俄比亚。埃布纳·哈基姆一行来到耶路撒冷之后,随从立即把示巴女王的口信转给以色列王。然而所罗门却另有打算,因为埃布纳·哈基姆是他的长子,他想让埃布纳·哈基姆留下来统治以色列。可是埃布纳·哈基姆不愿意,所罗门只好给他涂上王权的圣油。并且立下约法:自今而后只有埃布纳·哈基姆的子嗣,才可以统治埃塞俄比亚。回国后,埃布纳·哈基姆便成了国王,他的后代在继承王位时,都要声明他们的王统来自所罗门。自从孟尼里克即位后,示巴女王就销声匿迹了,传说并未交待她的后半生。

某些历史文献把上述传说的基本事实确认为信史。埃塞俄比亚的《国王丰功编年史》明显地把示巴女王和埃塞俄比亚的马克达女王当成一个人。有的人声称关于示巴女王的传说译自公元325年以前在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教堂藏书中找到的一个文件,到14世纪中写成目前的形式。

现在历史学家还不能准确、详尽地写出示巴女王的历史。但是可以预料,随着考古学的进展,大量有关文物的发掘,可能对示巴女王之谜做出明确的解答。

4.居鲁士死因之谜

居鲁士是古代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创立者。他曾率领波斯人反抗米底贵族的统治,推翻米底王国,并征服了西亚和中亚广大地区,为世界上第一个地垮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在位29年(约公元前558——前529年),但最后究竟是怎样死去的,却始终是个历史之谜。

据古代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居鲁士在占领巴比伦之后,转而向西北进军,以图降服中亚的游牧民族。他率军渡过阿拉克斯水(今药杀水),同马萨革泰部落交战。波斯人最初取得重大胜利,马萨革泰女王托米丽斯的儿子被俘后自杀身亡。但马萨革泰人“是一个勇武善战的民族”,托米丽斯集合自己所有的军队,诱敌深入,使波斯军遭到惨败。希罗多德说,这是“蛮人”(非希腊人)所进行的“最激烈的一次战争”,波斯军队大部分战死,居鲁士本人也战死在疆场。战斗结束后,托米丽斯为报子仇,用革囊盛满人血,然后在波斯阵亡者的尸体中间到找居鲁士的尸体,将其首级割下放在她那只盛血的革囊里,愤然地说:“把你的头用血泡起来,让你饮个痛快吧!”希罗多德认为,关于居鲁士之死的种种说法中,此说“最为可信”。后来的多数古典作家,如斯特拉波、阿里安等,大抵都持此说。

除希罗多德所最信的这一说法之外,古代还有其他一些有关居鲁土之死的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也认为居鲁士是在战斗中阵亡的,但与其作战的对方不是马萨革泰人,更谈不上居鲁土的头颅被马萨革泰女王浸在血中一事。根据巴比伦僧侣贝洛苏斯关于巴比伦的历史著作,居鲁士是在同斯基芬人达赫(意为“掠夺者”)部落作战中阵亡的。希腊作家克捷西的《波斯志》则认为,居鲁士最后的一次战斗是反对印度边境上的德比克人的。克捷西说,德比克人的国王阿摩拉欧斯同印度人结盟,其军中有大象;印度人站在他们的一边。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印度人用矛刺中了居鲁士的肝脏,三天之后,居鲁士便因此致命的创伤而死于波斯军营中。当时,斯基芬人阿谬尔吉部落则站在波斯人的一边,其国王阿摩尔格闻讯曾率领2万骑兵赶来援助。经过顽强的战斗,波斯方面最后战胜了德比克人。

另一种说法更根本否认居鲁士是战死的。色诺芬在其所著《居鲁士的教育》中,就曾说居鲁士在首都自己的家里“和平地终其天年”。

此外,据一些古典作家记载,阿黑门尼德王朝的最早的都城帕萨尔加德有居鲁士的陵墓。克捷西也说过,居鲁士的尸体曾由其子冈比西斯派大臣巴卡帕特护送回波斯埋葬。这也与希罗多德的说法产生了矛盾。

鉴于以上种种互相矛盾的说法,近代以来学者对希罗多德关于居鲁士的最后出征及死亡情况的描述,大多持程度不同的怀疑态度。有的虽然全部引用希罗多德的叙述,但又指出“其真实性有些可疑”。有的只提到居鲁士是在同马萨革泰人的战斗中死去的,对于马萨革泰女王将居鲁士的首级浸在血中一事,或者矢口不提,或者说它仅是希罗多德著作中保存下来的“中亚细亚的一个传说”。

前苏联学者丹达玛耶夫在《阿黑门尼德王朝初期的伊朗》一书中,则倾向于确认希罗多德的记述。

丹达玛耶夫首先对贝洛苏斯和克捷西的说法提出质疑。他认为,贝洛苏斯是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前半叶的人,而在其之前很久,达赫人已经取代了马萨革泰人在历史舞台上的地位,这就可以解释他为什么把居鲁士的敌人称作达赫人。克捷西为什么确信波斯人最后战胜的是德比克人呢?丹达玛耶夫说,这是“源于波斯的官方传说,它总是力图把波斯人的失败冒充为胜利”。丹达玛耶夫又说,克捷西之所以作出错误的判断,还因为他相信德比克人居住在印度的边境,而实际上他们却是与基尔卡利伊人为邻的。一些古典作家之间的分歧,主要在于究竟是怎样的部落使居鲁士招至失败的问题,因此也可以作出这样的解释:德比克人常常是马萨革泰部落的强大的同盟者,在克捷西的时代,他们的声誉远胜于马萨革泰人,故克捷西相信居鲁士是和德比克人作战的。

对于色诺芬的说法,丹达玛耶夫也提出了质疑,他说:“不应忘记,色诺芬力图把居鲁士树为一种理想化的代表人物,为此目的,他不惜直接曲解历史事实,尽管这些事实对他来说是一目了然的。”

我国有的学者兼采希罗多德和克捷西的说法,认为居鲁士可能是在同马萨革泰人的激战中,“身负重伤,三日后死于营中”。

居鲁士究竟是战死疆场,抑或是“和平地终其天年”?如果说是战死的,那么又是同谁作战时阵亡的?看来,这仍是历史的悬案。

5.冈比西斯自杀之谜

公元前522年,波斯国王冈比西斯在从埃及返回波斯途中突然“自死”身亡。冈比西斯是否“自死”?怎样“自死”?死于何处?这些在历史上仍是疑团。

古埃及人说,冈比西斯是因刺杀了埃及神牛“阿庇斯”,遭到神的“报复”才死去的。

古代埃及实行多神崇拜,他们认为牡牛都是属于阿庇斯神的。在敬事农业的古埃及人的心目中,阿庇斯是最伟大的一位女神,他们举行最隆重的节庆,用洁净的牡牛和牡牛犊作牺牲来奉祀这位女神。当冈比西斯溯尼罗河而上远征埃塞俄比亚人失败,从底比斯返回孟裴斯时,埃及人正在举行这种盛大的祝祭。据说,阿庇斯神要隔很久才会出现一次,而现在已向他们“显现”。失败后心情沮丧的冈比西斯把埃及人庆祝阿庇斯“显现”的狂欢,看做是针对着他的不幸遭遇的嘲弄,于是把报告这一消息的为首几个埃及贵族杀死,并责令埃及祭司将“阿庇斯”带来。原来,此“阿庇斯”是一只永远不会再怀孕的母牛所生的牛犊。根据埃及人的传说,母牛因受太阳照耀而怀孕,生出“阿庇斯”,其标识是:黑色,前额上有一块四方形的白斑,背上有一个象鹰那样的东西,尾巴上的毛是双股的,在舌头下面又有一个甲虫状的东西。当祭司把“阿庇斯”领进来时,冈比西斯立即拔出他的短刀,向牛犊的腹部戳去,但戳中的却是它的腿部。接着,冈比西斯又下令痛笞祭司,杀死那些正在庆祝节日的埃及人。“阿庇斯”卧在神殿里,也因腿被戳伤而死去。

古埃及人说,冈比西斯由于做了这样一件错事而变得疯狂起来,犯下了一件件令人发指的罪行,如杀死亲兄弟,残害亲姐妹,活埋波斯知名贵族等。后来,他从埃及前往苏撒,想惩办篡夺了波斯王位的米底祭司(即高墨达),但在途中有次上马时,他的佩刀刀鞘的扣子松掉了,于是里面的刀刃就刺中他的股部,正好伤着了他自己过去刺伤埃及神牛“阿庇斯”的同一部位。结果骨头坏疽,大腿溃烂,冈比西斯便因此而死掉了。

以上说法记载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一书中,其他一些古典作家大体沿用此说。近代以来有许多历史学家在叙述冈比西斯之死时,也往往采用希罗多德所记述的埃及人的说法,不过一般都剔除了其中的有关因果报应这一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成分。

在古代,除了埃及人的这一说法之外,波斯国王大流士镌刻在贝希斯敦岩壁上的著名楔形铭文也谈到冈比西斯之死,但写得极为简略,其中的波斯文原文仅用一组词语表示:“uvama r Si yu Samariyata”。这组词语是什么意思呢?学术界有着三种不同的译文和解释。

一种译文是“自杀”。此说出现于上个世纪的末叶,已为贝希斯敦铭文研究者的多数所采纳。持此说者认为,冈比西斯在得知高墨达起事之后,在绝望中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另一种译文是“自然死亡”。此说由德国学者苏尔兹于1912年首次提出。他在一篇探讨这个问题的专文《论冈比西斯之死》中,利用了20种印欧语的成语资料,得到冈比西斯是“自然死亡”的结论。雷曼一豪普特发表于1919年的著作《琐罗亚斯特生存年代考》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

第三种译文是“自死”。持此说者将贝希斯敦铭文的波斯文原文同阿卡德、埃兰异文相对照,并参考了其他的波斯铭文,指出:贝希斯敦铭文波斯原文中表示冈比西斯之死的这组词语意为“自死而死”,很难将其解释为“自杀”,而且在亚述楔形铭文中表示“自杀”的词语完全是另一个样式:这组词语也不表示“自然死亡”,因为阿卡德异文中未含此意,其他的波斯铭文中表示“自然死亡”的词语也与此不同。他们认为,“自死”之说租希罗多德的记述相吻合,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古代波斯的一种传统观念——推崇居鲁士,贬低冈比西斯,它“隐隐约约地暗示了大流士的观点:冈比西斯之死未能逃脱因其所犯罪行而遭受的惩罚”。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冈比西斯是被“他杀”身亡的。有的说,冈比西斯“是被玛高斯僧人所杀”。也有的说,冈比西斯“是军人中的阴谋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