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故事枕边书Ⅰ:打开孩子眼界的128个动物进化故事
13782900000012

第12章 天空的霸主(1)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的进化,有些动物将自己生存的空间转移到空中,以便增大自己的生存机会,这些动物就是鸟类。鸟类自由自在飞翔的本领是其他任何动物都无法比拟的,它们是真正的“天空霸主”。

古老的羽翼——始祖鸟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见到各种鸟类,如小麻雀、小鹦鹉、大雁、喜鹊等等。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鸟类的祖先是什么样子的?鸟类是怎样进化而来的?

早在195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索尔恩·霍芬发现了一具年代最为古老的鸟类化石,不仅骨骼得以保存,而且还有羽毛的痕迹,经专家研究得知这是一种生活在大约1.5亿年前的鸟。因此专家们就把它命名为“始祖鸟”,意思是“古老的羽翼”。

始祖鸟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生物,它是半鸟爬行动物。它的大小相当于一只乌鸦,长有两对翅膀。它的前两只翅膀和现代的鸟类一样,它的后两只翅膀实际上就是它那长了长长的羽毛的后肢。但是,它还有一些不同于鸟的其他特征。它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前肢指端有爪;骨骼内部还没有气窝;翅膀上还长着爪子等等,所以说它是一个奇怪的混合体。但是另一方面,它已经具有羽毛,这可都是鸟类的特征。鸟类有了羽毛,才获得巨大的飞行能力,能翱翔蓝天;鸟类有了羽毛,才使它的外形更趋流线型,更为五彩斑斓。正是因为鸟类特征是在爬行类的特征基础之上进化、发展起来的,所以有人将鸟类戏称是“美化了的爬行动物”。

始祖鸟有四只翅膀,那它飞行得肯定很快,但实际情形却并不是这样。科学家研究发现,后肢上的羽毛可以让它飞得更慢,并且可以更好地进行转弯。慢速飞行意味着始祖鸟有更多的时间躲开障碍物,安全降落,而方便的急转弯可以改善始祖鸟抓获猎物时的能力,逃脱追捕者,更灵活地穿越树丛。

既然四个翅膀给始祖鸟的生存带来了这么多的方便,为什么现代鸟类还是只保留了前翼,而放弃了后翼?原来,两个翅膀将腿解放出来,可以用作其他用途。现在的鸟类,腿可以用来行走、攀登或是游泳。比如鸭子,可以飞,可以走,可以游水,也可以跑。如果鸭子的腿上也长着长长的羽毛,也许它们可以更好地飞行,但是不能走,也不能游了。

从始祖鸟保留下来的一系列与爬行动物相似的特征可以看出,它适应飞行的各方面构造还很不完善,所以专家推测它大概还只能在低空滑翔。那么,始祖鸟是怎么从陆地行走变成在天空滑翔呢?

有些科学家认为,始祖鸟原来是生活在树上的,在树上利用带羽毛的翅膀滑翔是一种有利的活动方式,这使前肢上由鳞片变成的原始羽毛的变异类型获得了更多的生存和繁殖的机会,终于发展成带羽毛的翅膀而获得飞行能力,也就变成了现代的鸟类。

始祖鸟虽然仅仅发现在化石里,但它为鸟类的起源提供了证据,被认作鸟类的祖先。

最早有喙的圣贤孔子鸟

清晨,绿树丛间的一片青葱的草地上,一只年轻的雄孔子鸟不停地拍打着自己的翅膀,一副准备飞行的样子……

这种以中国先哲孔子为名字的鸟类,大小如鸡,生存于距今约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它的头骨没有完全愈合,前肢上的掌骨也没有愈合,其上长有3个带爪的指。同始祖鸟相比,孔子鸟又具有一些更近似现代鸟类的特征,比如它嘴里的牙齿没有了,变成了现代鸟类的角质喙;脊椎骨开始退化,胸骨发育;它的尾巴也比始祖鸟短很多,而且始祖鸟的尾椎上有23块骨头,而孔子鸟的尾椎已经愈合成一根短的尾综骨。

孔子鸟的时代和骨骼特征都证明,它是连接始祖鸟和那些晚辈鸟类的中间环节。由于它的口中已经没有了牙齿,因此孔子鸟又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具有角质喙的鸟类。

黄昏鸟

在大约8500万年以前,美国的肯萨斯州还是一片汪洋,黄昏鸟就生活在水中的岛屿上。它的牙齿十分锐利,长在口中的深槽里;脑容量近似爬虫类,并不很大;翅膀不发达,但从身体后方伸出的双足强劲有力,具有橹桨的作用,趾间可能有蹼;海狸式的尾巴使它能够利落地在水中钻进钻出,更奇妙是它细长的咽喉和一块可以变形的软骨相连,这种构造很像现代的蛇类,所以它能鲸吞美食而无所顾忌。这种鸟是白垩纪时期的海洋居民,它的双足生来就是用来游水的,不是用在地上走路。除了短暂时期在岸边孵卵以外,它的全部生活都在水上渡过。

黄昏鸟有一个光滑的、有羽毛覆盖的身体,长长的腿和带蹼的脚。它的翅膀很小,在潜水时起驾驶作用。它的嘴很长,有许多小而尖利的牙齿。它是一种海栖肉食动物,捕食鱼类、菊石和箭石。

黄昏鸟生活在温带海洋中,繁殖时才上岸。它们不能行走,在岸上显得笨拙而脆弱,故而聚集在一起以寻求安全,并选择难以接近的多石地形。

黄昏鸟大部分时间都漂浮在海面上,通过游泳和漂流进行长途跋涉。它们是快速的游泳者,进行短时间潜水来捕食鱼群和其他经过的猎物。它们的腿在陆地上不能支撑起自己的身体,因此它们只能用腹部推动着前进。由于不能飞也不能步行,黄昏鸟需要警惕掠食者们:水中有鲨鱼和蛇颈龙,岸上有恐龙和翼龙!

鸡的祖先——原鸡

我们每天吃鸡肉、鸡蛋,但你知道鸡的老祖宗是谁吗?我告诉你吧,鸡的老祖宗就是原鸡。

原鸡是家鸡的远祖,体型似家鸡,雄鸡比雌鸡稍稍大一点点。与家鸡相比,原鸡的脚要短一些,但翅膀比家鸡发达,不过原鸡也不能飞太远的距离,一般不超过200米。

原鸡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热带林区边缘,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和广西、海南南部。雄原鸡的鸣声宛如“茶花两朵”,故云南当地称其为“茶花鸡”。晨昏时在林缘的山坡耕地、草地上觅食昆虫、谷物,也在林下啄食嫩草、嫩芽和植物的果实。

每年二月开始繁殖,三月至五月为繁殖高潮期。一年产卵两窝,每窝6-8枚。卵色似家鸡蛋而个体略小。除繁殖季节外,原鸡多单独活动,也有三五成群,还会结成一二十只的小群。

原鸡的免疫力一般较家鸡强,对于改良鸡种很有意义。但云南的部分地区,原鸡的数量已逐渐减少。现已列为保护动物,禁止捕杀雏鸡和拾取原鸡蛋。

和大颅榄树相依为命的渡渡鸟

渡渡鸟的名字来源于葡萄牙语里“傻瓜”这个词。这样称呼它是因为这种鸟表现得对人类“毫无惧色”且根本不会飞翔,这也使得它们很容易被那些殖民者所捕食。而荷兰人则称该鸟为“肮脏之鸟”,因为它的肉实在是太不好吃了。科学家们认为,渡渡鸟之所以一点也不怕人,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毛里求斯岛上没有任何天敌存在,而它们无法翱翔蓝天则是由于过于硕大的体形。

渡渡鸟是一种不会飞的鸟,它出现在距今2000万年前,一直生活在印度洋中远离大陆的毛里求斯岛。毛里求斯原来只是一个荒岛,但自然风光十分迷人。渡渡鸟肥大的体型总是使它步履蹒跚,再加上一张大大的嘴巴,使它的样子显得有些丑陋。猛一看,渡渡鸟很像鸽子,但它的脖子较短,嘴尖并且有弯钩,尾巴上的羽毛还是卷曲的。

渡渡鸟因为身躯较为臃肿,翅膀已经退化,因而只能奔走却不能飞翔。幸好岛上没有它们的天敌,因此,它们安逸地在树林中建窝孵卵,繁殖后代。大概是因为它发出“渡渡”的叫声的缘故,或许由于它性格温和,行动笨拙,所以人们把它叫做“渡渡鸟”。

渡渡鸟栖息在林地中,以树木的果实为食物。毛里求斯岛温和的气候、丰富的食物,没用猛禽野兽的侵扰,这里成了渡渡鸟的乐园。由于渡渡鸟在自然界中几乎没用天敌,所以它与人类也特别亲近。后来,当带着来复枪和猎犬的欧洲人来到了毛里求斯时,它们还好奇地迎上去,上下打量着这些陌生的来客,表现出特别的亲昵和热情。

然而,渡渡鸟的热情好客并没有令欧洲人感动。相反的,不会飞又跑不快的渡渡鸟厄运降临了。欧洲人来到岛上后,渡渡鸟就成了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从这以后,枪打狗咬,鸟飞蛋打,大量的渡渡鸟被捕杀。就连幼鸟和蛋也不能幸免。开始时,欧洲人每天可以捕杀到几千只到上万只渡渡鸟,可是由于过度的捕杀,很快他们每天捕杀的数量越来越少,有时每天只能打到几只了。

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残忍的杀害了,从此,地球上再也见不到渡渡鸟了,除非是在博物馆的标本室和画家的图画中。

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后,与渡渡鸟一样是毛里求斯特产的一种珍贵的树木——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似乎患上了不孕症。本来渡渡鸟是喜欢在大颅榄树的林中生活,在渡渡鸟经过的地方,大颅榄树总是繁茂,幼苗茁壮。到了20世纪80年代,毛里求斯只剩下13株大颅榄树,这种名贵的树眼看也要从地球上消失了。

在文学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一则政治讽刺故事里提到了渡渡鸟。如今,渡渡鸟已经成为了那些完全灭绝的动物的代名词,以至于在英语中出现了诸如“像渡渡鸟那样死去”的成语。

鸟中“巨无霸”

在很久很久以前,鸵鸟是会飞的。那时的人吃的都是生的东西,不知道怎样使用火。有一天,一只螳螂发现鸵鸟的食物总是散发出特别诱人的香味。经过仔细观察,螳螂发现了秘密:原来鸵鸟的翅膀底下藏着一块火种,鸵鸟用它来烤食物。过了一些日子,螳螂开始了谋取火种的计划。有一天,螳螂怂恿鸵鸟去摘取树上的李子,鸵鸟不知是计,展翅向树上飞去,一旁的螳螂趁机偷取了鸵鸟翅下的火种,并把它献给了人类。受骗之后的鸵鸟懊悔不已,发誓不再把翅膀张开飞翔。从此,鸵鸟便不会飞了。

这是一则非洲的传说。

在鸟类王国里,如果按照个子大小排座位,坐头把交椅的应该是鸵鸟。

在东非辽阔的原野和半沙漠地带,要想看到野生的鸵鸟并非难事。行走在鸵鸟之间,我们就会注意到,成年鸵鸟身高足有一层楼那么高,身长也有两米,就像一头牛那么重,就连产的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蛋,看起来有小西瓜那么大,一个人站在上面都不会压碎。

鸵鸟不但个子大,样子也很滑稽。它身躯肥大,腿长脖子也长,一个不大的脑袋上长着一张又扁又宽的短嘴,一双大眼睛透出机警的神情。

鸵鸟是双腿动物中的跑步冠军,别看它身体很重,可不是一般的鸟,跑起来健步如飞,最高时速可达44英里!

鸵鸟为什么有如此快速奔跑的本领呢?这是因为鸵鸟生活在半沙漠地带,那里草木稀疏,水源缺乏,觅食困难,必须长途跋涉。同时,遇到天敌,沙漠中很难隐蔽,只有快速奔跑,才能保全自己。鸵鸟的腿长而有力,只有两个粗大向前的脚趾,外趾小,爪退化,内趾带坚爪,特别发达,趾底还有很厚的肉垫,在沙漠中奔走,不易下陷,这些都为它在沙漠中快速奔跑创造了条件。

鸵鸟头部羽毛稀疏,颈部大都光秃裸露,相貌实在难看。然而,鸵鸟有自己值得骄傲的地方。它头颈很长,目光锐利,看得准,望得远,不但能及时防止天敌的偷袭,而且还能迅速寻找食物充饥。

在非洲,不少国家不但用鸵鸟作为运输工具,而且还驯养鸵鸟来牧养。鸵鸟发现有窃贼偷羊,就会高声鸣叫,迈开长腿飞奔过去,把窃贼赶跑。

中世纪时期,骑士的头盔上都插着一根鸵鸟的羽毛。到了19世纪,它又成了女士们服饰的装饰品。这种需求促使农民在南非、美国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建立饲养鸵鸟的农场。

大约500万年以前,鸵鸟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在俄罗斯的南方、印度和我国的中部和北部地区,都曾发现过鸵鸟的化石。西非鸵鸟和阿拉伯鸵鸟已属濒危动物。也有人认为,产于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叙利亚鸵鸟已在1941年灭绝。

鸟中巨人——恐鸟

人们对恐龙的灭绝相当熟悉,也相当关心,但对同样已经灭绝,也同样与“巨”字联在一起的另一种动物似乎很陌生,这种动物就是“恐鸟”。恐鸟是一种很早以前生活在新西兰的无翼大鸟,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种人类已知的最大的鸟的灭绝是因为人类滥杀的结果,但科学家现在发现,这种鸟灭绝,责任并不全在人类身上。

恐鸟的故事通常像是一个传说一样展开。从前,这种像鸵鸟一样的大鸟幸福地生活在一片飘着白云的土地上,毛利人把这块土地叫做“奥蒂罗亚”,也就是现在的新西兰。大约700多年前,一个有重大影响的日子来临了,首批人类来到那里。他们是玻利尼西亚人,据说他们是乘着独木舟从夏威夷而来,发现新西兰岛上有一种无翅的鸟很容易捕杀,可为他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这种鸟就是恐鸟。

恐鸟曾是新西兰众多鸟类中最大的一种,平均身高都有一层楼高,比现在的鸵鸟还要高很多。即使是一只刚出壳的小恐鸟,也比一只鸡大。恐鸟除了腹部是黄色羽毛之外,其他全部是黄黑色相间。没用翅膀,所以不能飞翔。虽然恐鸟的上肢和鸵鸟一样已经退化,但它的身躯肥大,下肢粗短,因此奔跑能力远不及鸵鸟。恐鸟与鸵鸟的最大区别是:它的脖子有羽毛覆盖,而鸵鸟的脖子是秃裸的,并且比恐鸟的脖子要长;它是三根脚趾,而鸵鸟是两根脚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