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13781400000096

第96章 耶稣(3)

面对失败他并没有灰心,他回到了崇拜他的迦百农。从这里到附近的小城,他做了许多传道的旅行。在这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居住的人们,除星期六外,很少集会,于是耶稣选定周六作为说教的日子。那时每个城市都各有信徒公会或集会场所,那是一个长方形的颇狭小的厅堂,大门上有希腊式的建筑装饰。犹太人从来没有自己独特的建筑艺术,也从未想到过以独特的形式突出这些建筑与众不同的功能。加利利还保存着几个古公会的遗址,都是用高阔而质美的材料做成的,但因体现犹太建筑本身特点的花卉果叶和线绳等,装饰太多的缘故,总未免有些俗不可耐之感。公会的内部有许多木凳,一个朗诵的座位,一个盛装圣书的柜子。这些建筑物完全不像什么庙宇,只是犹太人生活的中心。每个星期六,大家聚集在这里祷告和研读《摩西法典》与《先知录》。除耶路撒冷以外,犹太教没有正式章义的僧侣阶层,所以最先到会的人站起来朗诵当日应研读的章节,接着便阐述他个人的意见,发挥自己的思想。

犹太人的最大特点便是思想极端活跃,这种制度既然遭受着许多暴虐的禁锢,但不会引起许多激昂的讨论。犹太教之所以能安然无恙地度过1800年的恶劣待遇,确实得力于这种制度。公会好像是一些独立自存的小世界,保存着国家的精神,提供着一个常设的内部争论场所,在那里大量的热情被消耗着。居先权之争论是很尖锐化的,在第一椿占有一个荣誉席,是对大虔诚者的回报,或是最被妒忌的富者的特权。另一方面,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圣经的朗诵者或批评者,只要他本人愿意。这种状况非常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这也是对耶稣最有力的一点,和他建立学说惯用的方法。他经常走进公会,站起来准备朗诵,专职朗诵者便把书递给他,他展开来,朗诵了当日应读的章节,而把这些章节里与自己思想一致的地方加以发挥。幸而加利利的法利赛派教徒很少,所以反对耶稣的论调不至于太激烈,也不至于变得很刻毒;若是在耶路撒冷,激烈而荆毒的论调,便会在耶稣刚踏出头几步时,将他阻止。这种说教十分迎合善良的加利利人的快乐想象,他们从未听到过,大家都赞美他,关心、惦念着他。

此时,耶稣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几个相距半小时路程的四五个大村庄。他好像从未到过第伯利亚,这个无教的城市大部分是外族人居住,也是安提帕常住的地方。有时耶稣也离开他所喜爱的区域,比如他曾乘船到东岸的吉雪撤,在北部,他到过爱蒙山下的巴勒亚或凯撒利亚菲力普。并且有一次,他竟远到推罗、西顿的海岸,这些都是当时特别兴盛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他被包围在多神教的势力里,在凯撒利亚,他看到了著名的班略洞,这洞一向被认为是约旦河的源头,由于人们的迷信也借此流传出许多奇特的传说。希律王在附近建了一个敬奉奥古斯都大帝的大理石庙,庙里有牧神、河神和这山洞的回声之神的雕像。一个埃赫美派的犹太人惯于把外族的神当成神化的人或魔鬼,自然主义宗教的诱惑性,可以迷住较敏感的种族,耶稣对此却很漠不关心,他完全不知道椎罗的墨卡老圣坛还包含着一种原始的宗教,与犹太人略相近似。非尼基的多神教在每一个小山上建立一个圣庙和一个圣林,这些大工程和世俗财富的炫耀,也没给他唤来什么美感。神教麻木了一切了解多神教的能力,回教徒被忽然引入多神教的国度时,好像失去了洞察力。很显然,耶稣从这些旅行中没有什么收获,他还是回到了他的思想之中心——革尼撒勒湖边。也正是在这里,他找到了忠信和热爱。

十二门徒

耶稣倡导的天国运动很快就赢得了不少犹太人的支持,形成一个犹太教的新教派。因为耶稣是拿撒勒人,所以人们称这个新兴的小教派为“拿撒勒派”。这个新兴的小教派人数不算太多,但充满了活力,使古老的犹太教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耶稣深知,要想使拿撒勒派发展成犹太教内的主流派,通过天国运动来振兴犹太民族,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集团帮助他发动、组织、教育和领导群众。于是,他开始在众多的追随者中间注意物色人才。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慎重的考虑,耶稣挑选了十二个门徒,以象征古以色列人十二支派之数来代表整个犹太民族。这十二门徒是:

西门彼得:原名西门,是迦百农的渔民,和弟弟安得烈原先是施洗约翰的门徒,经施洗约翰的指引转而追随耶稣。西门性情刚猛,以自己的忠诚、勇敢在众门徒中赢得了很高的威信,被公认为十二门徒之首,是耶稣最亲密的三个门徒之一。耶稣对西门非常器重,给他起名叫“矶法”(刻法,希腊文译作“彼得”,因此一般称他为“西门彼得”或只称“彼得”,以与十二门徒中另一个名叫西门的相区别),曾亲口夸奖他说:“你是彼得,我要在这磐石上建立我的教会……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

安得烈(安德肋):是西门彼得的弟弟(一说是哥哥),迦百农的渔民,为人忠厚老实,有长者之风。他是最早追随施洗约翰的人之一,后来听施洗约翰称赞耶稣是弥赛亚,在施洗约翰的指引下和哥哥西门彼得一起跟从了耶稣。

雅各(雅各伯):迦百农渔民西庇太(载伯德)的儿子,耶稣的表弟。雅各性格暴躁,耶稣给他起名叫“半尼其”,在十二门徒中又被称为“大雅各”以与另一个名叫雅各的门徒相区别。稚各也是先追随施洗约翰后来又追随耶稣,成为耶稣最亲密的三个门徒之一。约公元44年雅各被犹太当局杀害,是十二门徒中殉道最早的人。

约翰(若望):大雅各的弟弟,耶稣的表弟,在十二门徒中年龄最小,最为耶稣所喜爱,是耶稣最亲密的三个门徒之一。据说耶稣去世以后,约翰在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厄弗所)长期主持教会工作,直到公元1世纪末才寿终,《新约圣经》中的《约翰福音》、《约翰书信》、《启示录》都是他的作品。

腓力(斐理伯):伯赛大人,会讲希腊语,是耶稣在加利利最早选召的门徒之一。待人热情,肯帮助人,跟随耶稣后,又介绍自己的朋友拿但业(纳塔乃耳)跟随耶稣。

巴多罗买(巴尔多茂禄):据说又名拿但业,为人坦诚朴实,耶稣曾称赞他“心里没有诡诈”。

多马(多默):又名“低土马”是一个比较希腊化的犹太人。为人审慎,不轻信,不盲从,办事稳健。

马太(玛窦):又名“利未”(肋未),原是一名税吏,交游甚广,精明干练,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活动能力极强,在税吏阶层人士中很有影响,是“罪人”悔改得救的代表人物。据说,《新约圣经》中的《马太福音》就是他的作品。

雅各(雅各伯):是亚勒腓(阿耳斐)的儿子。据说他的母亲名叫马利亚,是耶稣的母亲玛利亚的同辈亲属,因此他也是耶稣的表弟。因与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同名,故又称“小雅各”。小雅各为人老成持重,善于思考,有远见。公元44年大雅各殉道后,据说小雅各继任耶路撒冷原始基督徒社团的领袖,约公元48年与彼得一同主持了耶路撒冷宗教会议,《新约圣经》中的《雅各书》可能就是他的作品;公元62年耶路撒冷发生犹太人暴动,小雅各殉难。

达太(达陡):又名犹太(犹达),是小雅各的弟弟,耶稣的表弟。为人平易谦和,善于联系群众。据说《新约圣经》中的《犹大书》可能就是他写的。

西门(西满):加利利人,奋锐党成员,勇武剽悍,富有武装斗争经验,通过他可以了解奋锐党等犹太激进派的动态并对他们施加影响。

加略人犹大(犹达斯依斯加略):是十二门徒中惟一的一个非加利利人,聪明能干,足智多谋,善于管理,对犹太民族复兴运动极为热心,耶稣让他掌管钱袋,负责他们这个小团体的经济;只是他锋芒毕露,爱表现自己,名利之心过重,最终堕落成出卖耶稣的叛徒。

耶稣把这十二个人团结在自己身边,成为他们这个新兴教派的领导核心,并经常派他们到各地去宣传天国的福音,扩大本教派的影响。

耶稣及其门徒经常给人们施洗,施洗的人数甚至超过了施洗约翰,这不但引起了约翰门徒的不满,而且也引起了法利赛人的注意。于是耶稣决定离开犹太地,起身回到加利利去。

耶稣带着门徒从约旦河畔来到加利利省的迦拿。这天,有一家娶媳妇,摆设结婚酒宴,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应邀先已到达,耶稣和门徒也被邀请前来赴宴。酒席宴上,众人开怀畅饮,正喝到起劲的时候,突然发现酒喝光了。这可怎么办好呢?现去买也来不及呀!新郎急得在地上团团打转。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来到耶稣身边,说:“他们的酒喝光了。”耶稣回答说:“母亲,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耶稣的意思是不想管这样的事,可是母亲的目光告诉他,不管是不行的。马利亚回过头来对佣人们说:“你们听他的,他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做就是了。”按照犹太人的卫生习惯,家中都备有6口石缸,每一口石缸大约能盛两三桶水。耶稣用手指着那些石缸说:“你们看见那些石缸吗?你们去打水好了,打来水就往缸里边倒,一直到6口石缸全部倒满为止。”佣人们就去打水,倒满了6口石缸。

酒席宴上的酒已经断了,众人眼巴巴的等着。耶稣对佣人们说:“现在,你们可以将缸里的东西舀出来了,舀出来之后,你们就尽管往宴席上送,往酒杯里倒。我实在告诉你们,这水比刚才那酒的味道还要醇正呢!”佣人们把一个个餐桌上的杯子全部斟,人们重新端起酒杯,各自呷一口在嘴里,都连声称赞道:“好酒!好酒!这酒的道真是美极了。”管宴席的也呷了一口品尝着,心里想:“果然是好酒。这家的主人办事可真不地道。”原来,管宴席的人并不知道刚才酒已喝光,佣人们打水,水又变成酒的神迹这一类事情。他气愤地对新郎说:“原来你家藏着好酒,为什么不早拿出来呢?有家办喜事都是先拿出好酒来,让客人尽情地喝,然后再端下,这好酒就留给自家喝了吧!”新郎虽然受了训斥,一则已有了酒,二则是大喜日子,就笑嘻嘻地搭讪着。

据《圣经》记载,神在六天之内造齐万物,第七日停工休息,称安息日。这一日,一切人畜都停止工作,礼拜神。如有违反,将被处死。这一天正是安息日,耶稣与门徒们来到一个会堂前边,看见一个人,他的一只手枯干了。有人问耶稣:“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说,如果耶稣在安息日为人治病,就要被控告有罪。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有一只羊,当安息日这一天掉在坑里,不把它抓住拉上来呢?是人贵重呢?还是羊贵重呢?那么,在安息日做善事,救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刚才,我的门徒饿了,掐起麦穗来吃,法利赛人看见,就大兴问罪之师,我就告诉他们:‘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并且告诉他们:‘人子就是安息日的主。’所以,我要在安息日治愈这人的枯手。”说罢,就吩咐那人说:“伸出手来!”那人把手伸出来,人们就看见,那只枯干的手已经复原了,与另外的一只好手一模一样。

耶稣在加利利省巡回传道,这一天来到了历史名城拿撒勒。这里是耶稣成长的地方,所以人们都称他拿撒勒人耶稣。这是一个安息日,耶稣正在讲道,众人都很奇怪,纷纷说道:“这人从哪里来的行神迹的本事呢?——他不就是木匠的儿子吗?他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西门、犹大的哥哥吗?他从哪里有这样的本事呢?”众人边议论边产生一股厌弃的情绪,会场上顿时混乱起来,人们气冲冲地唾骂他,抛石头打他。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听说我在迦百农所行的神迹,便以为也应行在自己的家乡。这也要看人们信不信,如果人们不信,便是能行也没有必要。因为我行神迹不是显示能力,而是启迪人们的信心。我实在告诉你们,凡先知没有在自己的家乡被悦纳的。而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乡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耶稣在拿撒勒并没有行什么神迹,当地人们哄他,赶他出城,耶稣也就带着门徒离开了拿撒勒。

耶稣与门徒来到伯赛大城,众人听说,就跟着他走。耶稣便上山,在山上接待他们,向他们传道。耶稣一边传道,一边医治那些染病的人。这时,门徒来到他的面前,说:“请叫众人离开,他们可以到四面去寻找住处,并可以找些吃的。现在已是傍晚,又是在野地里,如不马上找到吃的,找到住处,怎么行呢?”耶稣说:“不用他们去,你们就给他们吃吧!”门徒说:“给他们吃什么呢?”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围拢来,就对腓力说:“是啊!我们从哪里买饼给这些人吃呢?”耶稣此时不过是想试验腓力,他自己知道该怎样行。腓力回答说:“就是用20两银子拿去买饼,叫他们每个人吃一点儿,也不够吃啊!”耶稣说:“你们现在有多少饼,可以去看看。”这时,西门彼得的弟弟安得烈对耶稣说:“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这么许多人等着吃,怎么能够他们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