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13781400000039

第39章 贝尔(3)

在世纪博览会上发生的一件事后来在贝尔的晚年生活中成为一再重提的故事。博览会在星期天是不对公众开放的,但6月25日,它却对小组尊贵的参观者敞开了大门。他们安静地四处参观着,这群人中包括一些美国科学家、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和著名的苏格兰科学家威廉·汤姆逊爵士(后来被封为开尔文勋爵)。

贝尔记得,参观者们缓缓地在大厅中浏览,并在伊莱沙·格雷的展台前停留了许久。他们似乎有些疲倦,准备结束这一天的参观,这时有人建议他们去看着贝尔的展品。

贝尔的展品中有谐波电报,还有一台电话受话器。受话器通过电线与100码开外的话筒相联接。他布置了一圈椅子,邀请参观者们坐下。在解释和演示了谐波电报后,便轮到电话了。他请威廉·哈伯德主持展览现场,自己走到话筒边。威廉·汤姆逊爵士把听筒举到耳边。令他惊讶不已的是,他听到了一段歌曲,然后是贝尔的问话:“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轮到巴西皇帝来体验这个奇迹了。贝尔为他朗诵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著名片段“生存还是死亡”。皇帝吃惊得跳了起来,大叫道:“我听见了,我听见了!”

那时和现在一样,报纸都热衷于报道皇室成员的行踪,皇帝大吃一惊的消息在第二天费城的各家报纸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但最令贝尔得意的,还是他的苏格兰同乡兼科学家同行威廉·汤姆逊爵士的反应。威廉爵士问他是否能带夫人来参观。最终,威廉爵士成了贝尔的电话在大不列颠销售的代理人。

然而对电话的实用性地真正考验,是看它能否通过电线电报线长距离地清晰地传送声音。贝尔开始逐渐拉大试验距离,他和沃特森相互通话相隔的距离从2英里(32公里)拉大到5英里(8公里)、16英里(0.6公里)。

公众真正意识到电话的实用性是在1877年2月,当时接近而立之年的贝尔在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演示了如何使用电话。沃生在14英里(22.4公里)外的波士顿,他们俩唱歌、交谈,并首次通过电话交换新闻。第二天《波士顿环球报》刊登了这条新闻,并配以如下标题:“电话传送——通过电线以人的声音发送的第一条新闻。”这条消息在北美各家报纸上互相转载,欧洲的科技杂志上也有报道。

但不是所有人都对之抱以积极的态度。失败者伊莱沙·格雷对贝尔的电话不屑一顾。“它只能在科学界里制造小轰动,”他写道,“作为一件科技性的玩具,它很精致。但是我们早已能用电报在特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他坚信电话将永远无法超越电报。他对费城博览会中的演示也毫无兴趣。他说自己只听说过“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情形。有些人觉得电话中传来的声音神秘,超自然,甚至是邪恶的。一份美国报纸甚至宣布称电话是魔鬼的工具。一个发明常常需要冲破来自陈旧观念的重重阻碍才能问世,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另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设计一个更易于使用的电话装置。贝尔作演示时用的电话模型要求说话者对着放在桌上在盒子大喊大叫,然后弯下腰,把耳朵凑近盒子听回答。

贝尔对他的模型进行了改进,但首先普及的电话模型是由另一个发明家威廉·钱宁设计的。它是一种二合一的产品,既可当作话筒,又可当作听筒。人们通过这种电话交谈的速度相对快了,但它也带来了一些使用的麻烦。

1877年4月4日,一个曾雇佣过沃生的电气工程师,查尔斯·威廉姆,成为首位永久性电话用户。一根电话线架设在他家与他的波士顿的店铺之间。很快,更多的人希望自己家里也拥有这种新式发明,这就带来一个商业问题——用户们是该租用这些电话呢了还是当即买下它们?最终决定采取租用方式,尽管这意味着贝尔和他的合伙人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笔收入。

要建立起电话系统就必须有线路网络。贝尔与西方联合电报公司的协商以失败告终,电报业巨头担心由于与电话共享线路,会耽误电报的发送,从而损害电报业。

在贝尔申请了电话专利的其他国家里,他的公司遇到了最大的敌人——公众的漠视。其实,这正是一种新产品进入市场时常常会发生的情况。人类生来谨慎。电视用了好几年时间才吸引到足够的消费者,与电影抗衡。而最新的激光唱片在刚问世时无人问津。这种不愿使用新产品的想法,一半是为了等待价格下降,另一半则是为了等待产品的进一步改进。

就当时的电话而言,的确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最初的电话线,是直接联在两地之间的。一部电话的主人(或者说“用户”,因为他必须为电话线路付租金)只能与电话线那头的用户交谈。那时还没有将一个用户与其他许多用户连接起来的交换系统,但是这一点不久就实现了。

又是两年过去了。1878年,贝尔决定在相距三百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首次长途电话通讯实验。这场公开实验的目的,一是试验新改进的电话对长途通话的适用性,更主要的便是借此向人们展示电话可用于长途通讯的巨大的实用价值,以促使人们早日接纳电话这个发明家族中的新成员。

这次试验和当年莫尔斯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进行的电报试验一样,都是十分成功的。不过两次试验的气氛却不完全一样,莫尔斯34年前的那次电报试验,带有浓厚的剪彩气氛,已经开始得到了人们的承认,而贝尔和沃特森他们举行的这次电话长途通讯的试验,则是一场极富戏剧性的科学普及宣传会。贝尔在纽约、沃特森在波士顿,同时进行电话知识的宣讲,然后做互相通话的试验,并欢迎两地现场的听众试听试讲,自由交谈,以期活跃气氛,并达到宣传的目的。

按原来的计划,有一项是贝尔和沃特森两人每人聘请一名歌手,在试验达到高潮的时候,要用电话传送民歌的歌声。但是,事到临头,却出了问题。原来,沃特森聘请的黑人歌手,突然听到话筒里传来的贝尔的声音大吃一惊。他想声音传得这样远,一定不是人声,是鬼在作祟了。所以,当沃特森催促他快到话筒前唱歌时,他竟全身颤抖起来,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面对众多观看通话表演的好奇的人们,贝尔急中生智,在电话里叫沃特森出马顶替。他对沃特森说:“喂!怎么?赶快唱呀?来宾等久了,要是黑人不肯唱,就你自己唱罢!总之要快一点。”他一次次地催促着。凑巧,这一天本地女学校有许多女学生都来看通话表演,沃特森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这么多小姐面前,放开自己那并不动听的歌喉,这使沃特森十分为难。但事实上,除了他自己唱以外,又有什么别的办法呢?最后,沃特森为了他们呕心沥血多年的试验的成功,他鼓起了勇气,高声地唱了起来。电话里顿时传出了对方的欢呼声和掌声,试验按原计划顺利地进行完了,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第二天,波士顿一家报纸用头条新闻报导了这次试验,并且发表评论说:“这项发明,有一天可能使长途电信业务完全改观!”

为了扩大战果,推广普及电话,贝尔和沃特森随后又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之间东奔西走,巡回表演电话的长途通讯功能。他们不屈不挠,不辞劳苦地四处奔走,获得了很多久的赞扬和同情。可是,他们活动的一切费用都依靠自己的积蓄。所以,没过多久,这两位发明家已经囊中空空了。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贝尔决定卖掉发明专利权,把艰难的推广、宣传工作坚持下去,决不能使自己的工作半途而废。

他们首先和当时一家最大的电报公司接洽,希望该公司能够买下他们的专利,对他们的宣传工作给予支持。然而,这个公司由于害怕担风险,拒绝了贝尔他们的要求。这时的贝尔和沃特森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在这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刻,贝尔并没有气馁。作为一个发明家,贝尔坚信电话总有一天会普及。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没有经费,实验工作中断了,推广普及活动也受挫了,他们就一面募捐,一面维持讲演宣传活动。

天无绝人之路,俗话说:“自助者,天助之!”贝尔和沃特森这种披荆斩棘、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和帮助。其中有一名叫休巴顿的贵族,他的两个孩子因为耳聋曾经得到过贝尔父亲的帮助。休巴顿一直感激在心,这时他看见贝尔因为经费困难壮志难酬,遂特别同情,慷慨解囊,为贝尔他们提供了一大笔钱,作为推广电话的费用。

贝尔非常感激,在一个月后,他用这笔钱成立了一个公司,即“贝尔电话公司”。这个时候,贝尔的兴奋,比发明成功的那天有过之而无不及。

波士顿报纸的预言应验了,人们多少年来关于“顺风耳”的幻想实现了!电话很快在北美各大城市盛行起来。在1880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电话机已达4.8万部。

通过和休巴顿先生的密切往来,贝尔熟悉了休巴顿的爱女梅布尔,第二年,贝尔便向这位可爱的小姐求了婚。老富翁休巴顿对此女十分宠爱,现又有这样一位大发明家向女儿求婚,真把他高兴得不知所措。他不但爽快地答应了贝尔的求婚,还把结婚的一切事情全按贝尔的意见去办。一年后,他与梅布尔小姐结了婚。

美谈不止一桩。1880年,法国政府赠予他勃鲁太奖金一万法郎。三年后,又赠予他雷群·大纳鲁十字奖章。然而,贝尔并没将这些钱装入私人的腰包。他把这些钱拿出来,设立了勃鲁太研究所,研究如何医治聋病。

在发明电话的5周年纪念日里,贝尔和沃特森望着布满全城的电话线,无限感慨。贝尔学着五年前那天晚上青年技师的语调,轻轻地说:“沃特森,你听!仔细听!”

沃特森侧耳仔细地听着,两眼熠熠发光。贝尔激动地继续说:“这电话的声音真像一曲颂歌啊!”

“这歌声永远不会停止!”那位年轻的技师说。

“对!因为这是对生活和对斗争的颂歌,而生活和斗争是永远不会停止的。那飞越蓝天的钢线,正在把生和死、成功和失败的消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甚至传遍全球。”

贝尔的“传遍全球”的理想真正实现了。30年以后,北美的电话机的数量已增加到了700万部。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全世界已有将近两亿部电话机在工作。其中,美国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有一部。电话成了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随着生产技术的突飞猛进,电话事业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新的产品,给电信事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在贝尔后来的研究中,最有价值的便是光电话。贝尔在晚年时称之为最重要的发明。这种仪器以光束传播声音,但能传播的距离从未超出600英尺。运用激光和玻璃纤维,都是贝尔当时不可能得到的。当时,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正在研究无线电信号,并将它的发射范围扩展到几英里,而光电话的传播距离只能以英尺计。于是,无线电成为20世纪初占统治地位的通讯方式。贝尔始终坚信光电话的可行性,但到1897年,限于当时的条件,光电话实验中止了。

1922年夏季,贝尔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以75岁的高龄,寿终于别墅之中。贝尔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然而贝尔所开创的事业却仍在继续向前发展。1925年贝尔电话公司设立了贝尔电话研究所(也称做贝尔电话实验室)。这个研究所成立50多年来,共取得技术专利一万七千多项。其中有不少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如新闻传真、晶体管、信息论、激光理论、可视电话、光缆通信等,在电子工业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