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
13778600000047

第47章 让孩子勇于承认错误

“你走不走开!”敏敏生气地对军军说,“你再不走开,我就打你了!”

“你们能玩,为什么我就不能玩。”军军看着女孩子们玩的很高兴,倔强的说道。

“男孩子怎么能玩女孩子的游戏,你走不走开,我要打人了!”敏敏再次威胁到。

“我要玩,我就不!”军军也毫不退让。

“走开!”敏敏说完,就推了军军一把。军军也不服气了,回推了敏敏一把。

“你……”敏敏彻底被惹火了,扑上去就和军军打了起来,周围的小伙伴看见了,十分害怕,连忙去将敏敏的妈妈叫了过来。

好不容易将敏敏和军军拉开,就见两个人已经鼻青脸肿,但是依然毫不退让地怒视对方。恨不得再上去打一架。

“敏敏,跟军军道歉!”了解情况之后,妈妈说道。

“凭什么要我先道歉,明明是他不对!”敏敏听见妈妈这样说,心里气急了,边说眼泪便往下掉。“妈妈帮着别人来欺负我,我要跟爸爸说……”

两三分钟之后。

“敏敏,你为什么不让军军和你们一起跳绳呢?”妈妈放柔了声音。

“他是男孩子,怎么能玩我们女孩子的游戏!”敏敏抽噎着说道。

“那你是女孩子,为什么有要和男孩子打架呢?”

“又不是……我的……错,我……警告……过他,他……不听,所以……我……才打他的!”听见妈妈提起伤心事,敏敏刚刚止住的泪又忍不住往下掉了。

“阿姨,是我不对,”军军看见敏敏一直哭,心里也有些难受了,连忙道歉,“敏敏,对不起,你原谅我好吗?”

敏敏止住眼泪,看见军军一脸的诚恳,想起刚才的事情,又觉得气愤,又觉得难过,“我也有错,我不该推你!”

“是我的错,我不该打你,我是男子汉嘛,不应该跟你计较!”军军满是抓痕的脸上绽开一个笑容。

“好丑!”敏敏忍不住被军军满是抓痕的笑容逗乐了。

延伸阅读

没有人会轻视主动认错的孩子

有些孩子即使犯了错误,也依然振振有词,不肯认错。被逼的厉害了,便会赌气跑开。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了错误承认不承认是孩子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孩子年龄小,承受能力差,由于不敢承认错误,带来很多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而能在生活中承认自己错误的孩子,人际关系相对倔强不肯认错的孩子更为融洽,在学习、生活上,也会有更多的孩子愿意给他帮助。但,如果孩子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肯道歉,父母该怎么办?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犯错状况可分为有心与无心两种。孩子的自制力差,因为与别人言语不和,孩子即使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还是要出一口气,这种错误便是有心犯错。而因为年龄认知、能力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孩子对生活中的是非没有明确的认识而犯错,就是一种无心之过。例如妈妈带3岁的孩子去歌剧院,他在演出时吵闹便是无心之过,因为孩子的年龄幼小,尚未了解礼仪规范。所以,父母就要帮助孩子树立是非观,让孩子在生活之中,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并在“如何做”上给予具体指导,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他积极主动进取的愿望,在一次次战胜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本领,树立是非观,从而辨别对与错。

对孩子的错误要分情况对待

在孩子犯错之后,父母要持冷静的态度,分析孩子做错事的原因,本着重动机、轻后果的原则,对孩子行为、品德上的错误则要毫不客气地给予严厉批评,绝不姑息迁就,以便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少犯错误。而原谅孩子因生理、心理因素及缺乏经验造成的过失,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并及时的给以教育纠正,告诉孩子错误不是不可挽救的,只要改就好了,就可以得到原谅。而切勿只看最后的结果,将孩子胡乱的批评一通,那样不仅让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也容易让孩子知错也不改!

不能粗暴地对待孩子的错误

孩子不认错,很可能是不敢认错。孩子在犯错之后,有的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是呵斥就是打骂,常使孩子惊恐万状,无所适从。所以,在一次次的打骂之后,孩子就会积累经验:只有用说谎来掩饰自己错误,才能逃避父母的惩罚。

其实,除了打骂教育之外,父母是可以和孩子讨论孩子的错误,在讨论之中,父母教孩子认识错误的行为,并告诉孩子该怎么承认错误,以及坦白的好处与不承认的后果。例如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害怕,但是妈妈保证不会打你。”从而让孩子认识错误,并了解认错的好处,这样不仅能让生活更顺利,亦能增进亲子关系。

在孩子犯错后,父母引导孩子以同理心,将心比心,反求诸己,不仅能减少孩子犯错机率,还能让他学习三思而后行。但父母切勿在孩子做错事时,便选择纵容或视而不见的溺爱方式,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变得没有同理心,还会混淆他的是非价值观,让孩子一错再错,形成“知错不能改”的个性。

要鼓励孩子认错

让孩子能够知错就改,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习惯的,需要的是长期的保持。所以,父母需要给孩子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表扬。例如,在孩子想妈妈承认把水打翻的错误的时候,妈妈就可以对孩子说:“哇!宝贝,虽然你把水打翻了,但是你却愿意告诉妈咪,还把事情讲得很清楚,代表你很有勇气。你长大了,妈咪很高兴喔!”父母直接赞美孩子的行为与做事的动机,并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乐于认错。同时,父母对于孩子认错后下次没有再犯的行为也应该给予表扬。父母可以和孩子说:“你上次不小心这样做,但是现在就记得了,你的小脑袋很灵光喔!”

父母要学会向孩子道歉

传统的家庭观念认为父母向孩子道歉,会丧失自己的威严,所以,不少父母为了维护作为大人的面子,仍然坚持即使做错了也不向孩子认错。殊不知父母向孩子认错,不仅可以融洽家庭关系,并且这种以身作则的方式也像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每个人都会有错的时候,认错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父母向孩子认错,不仅不会因为认错而丧失尊严,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尊敬。例如,父母答应带孩子星期六去动物园去玩,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耽误了,父母就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对不起,妈妈错了。妈妈忘了答应你的事,请你原谅我!”此时,孩子就是再倔强也会表示原谅妈妈,但是,如果父母不道歉,就会养成孩子知错不改的性格。

教子故事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几次出使秦国,又随同赵王会见秦王,每次都凭着自己的大智大勇,挫败骄横的秦王,因此赵王很是器重蔺相如,一下子将他提拔为上卿,位在老将军廉颇之上。

战功卓著的将军廉颇见蔺相如官位比自己还高,很不服气,他到处扬言说:“我为赵国出生入死,有攻城夺地的大功。而这个蔺相如,出身低微,只是凭着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就能位在我之上,这实在是让我难堪!以后我再见到蔺相如,一定要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后,就总是处处躲开廉颇。有一次,蔺相如坐车在大街上走,忽然看见廉颇的马车正迎面驰来,便赶紧命人将自己的车拐进一条小巷,待廉颇的车马走过,才从小巷出来继续前行。

蔺相如的随从们见主人对廉颇一让再让,好像十分惧怕廉颇似的,他们都觉得很丢面子,便议论纷纷,还商量着要离开蔺相如而去。

蔺相如知道后,把他们找来,问他们道:“你们看,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厉害?”

随从们齐声说:“廉颇哪能跟秦王相比!”

蔺相如说:“这就是了。人们都知道秦王厉害,可是我连威震天下的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将军呢?我之所以不跟廉将军发生冲突,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啊!你们想,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不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个人吗?如果我们两个人互相争斗,那就好比两虎相斗,结果必有一伤,赵国的力量被削弱,赵国就危险了。所以我不计较廉将军,是为了赵国啊!”

后来这些话传到廉颇那里,廉颇大受感动。他想到自己对蔺相如不恭的言语和行为,深感自己错了,真是又羞又愧。好一个襟怀坦白的廉颇老将军,脱光了上身,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蔺相如赶紧挽起老将军。从此后,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将相团结,一心为国,建立了生死不渝的友情。当时一些诸侯国听说了以后,都不敢侵犯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