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
13778600000044

第44章 让孩子自我控制看电视的时间

安安一回到家,将书包一丢,便坐到电视面前,全神贯注的看起动画片来。

过了一会儿,妈妈叫道:“安安,把电视关了,来吃饭吧!”

安安正看得起劲的时候,听见妈妈叫他,头也不回地说,“知道了,知道了!”

妈妈将饭菜端到了桌子上看见安安孩子蹲在电视机面前,一下子就火了。

“安安,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吃完饭了再看!”说罢就要去关电视。爸爸连忙拦住妈妈说道:“让他看吧,拦的了初一拦不了十五。这孩子需要吃点亏,才会醒悟。”

“妈妈,你先吃吧,我看完这点,在来吃饭,你们别管我了!”安安紧紧的盯着电视漫不经心地说。

等到安安去吃饭的时候,安安傻了眼:什么东西都吃的干干净净了,爸妈竟然什么吃的都没有给他留。

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安安饿得心里发慌。好不容易挨到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安安大吃了一顿,刚刚拿起书包准备上学的时候,忽然大哭起来。

妈妈着急了:“哎哟,我的心肝宝贝啊,你又怎么了!”

“我……我……”安安又伤心又害怕,“我家庭作业没有做,今天要挨老师的批评了!”

“为什么没有做好家庭作业呢?”妈妈耐心地询问。

“因为我一直都在看电视,我把作业早就忘了!而且……而且……”安安偷偷地瞄妈妈一眼,“也没有吃到晚饭。妈妈,我不去学校了,老师会批我的……”

“安安若是以后能控制自己看电视的时间,妈妈就给你想办法!”

“我以后一定控制看电视的时间。”安安认真地说。

此后,安安再也不回家就开电视了。

延伸阅读

把自制力交给孩子

自制力指的是能够控制、支配自己的行动,并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它让人善于克制自己不合理的愿望、情感以及冲动行为,也激励人勇敢地去执行采取的决定。没有自制力的人,小到生活的秩序会被打乱,没有了规律,大到一次一次与机遇擦肩而过,与成功失之交臂。孩子的自制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他需要后天地培养。然而现在的孩子,许多家庭的条件都比较好,家里对孩子各方面都照顾都很好很周到,不管孩子的欲望合理还是不合理,都最大限度的满足,结果孩子的个人欲望不断地膨胀,自控力却越来越差。一点点不如意的事情或难受都不能忍耐,这不能不引起父母的担心,没有自制力的孩子他们将来能做什么?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些孩子因学习负担重,晚上敖夜读书;有的因贪玩等种种原因不能按时睡眠。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在课堂上伏桌睡觉。作为学生,孩子主要的学习任务要在白天完成,白天无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夜猫子”型的,那就有必要教他学学“百灵鸟”,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足精神,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

给孩子定下规矩

在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父母训练孩子遵守道德规范,遵守家庭中制定的各种制度,也不失为培养孩子自制力品质的一条途径。父母也应以一致态度对待孩子,使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允许做。有规可循,孩子才能逐步建立起抑制不良行为的能力。也许开始培养时,孩子并不一定完全理解某种做法的道理,而是单纯地反射。如:父母不许孩子玩火柴,每当孩子拿起火柴时,就受到不能玩这个的约束,久而久之,看到火柴就不动手了,但对于火柴燃烧,玩火很危险的道理却还不甚了解。随着年龄增长,在培养孩子树立约束自己准则的同时,要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及时进行道德教育。

和孩子共同分享自制

父母若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怎么样怎么样,自己却达不到,孩子便会口服心不服,使得孩子的自制力带有表演性质,这是父母都不愿看见的。父母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通过共同分享自制过程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此时,父母先找一件对自己而言需要提高自制能力的事情,让孩子也选择一件需要自制力的事情,然后同时学着克制。并在自制的过程中将彼此的想法说出来,让孩子看到作为父母的你是如何战胜冲动的,比如:“我想买那块表,但是我们现在正为假期出游攒钱,所以,我就只好忍痛放弃。”共享自制过程不但让孩子学会自制,而且也可以让父母跟孩子互相监督对方。从而更好的促进孩子自制力的形成。

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需要一个过程

自制力不可能是一念之间产生的,也不是下定决心就可立时形成的,其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父母太过着急,希望孩子今天定下目标,明天就能实现,只会使孩子因为达不到目标而产生挫折感和无能感,丧失改变自己的信心。

在培养孩子的自制力的时候,父母要循序渐进的来增强孩子的自制力。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在第一周时每天学习半个小时玩10分钟,如果这很容易做到,第二周每天学习40分钟玩15分钟,这也做得很好时,就可以每天学习40分钟玩10分钟。

当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时,自制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任何坏习惯的改变或好习惯的形成都可以采取这个方法。循序渐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并且不会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轻松地锻炼自制力。

教子故事狐狸博士的实验

为了测试孩子们的“延迟满足”能力。狐狸博士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请来森林里所有的小狐狸们,分给他们每人一只烤鸡。告诉他们:“你们可以马上就吃,但如果愿意等一等,等我出去办完事回来以后再吃,则可以得到双份的烤鸡。”狐狸博士说完后就离开了房间。

小狐狸们的表现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A类:早就垂涎欲滴,急不可耐,狐狸博士后脚还没出门,他们已经拿起烤鸡大吃起来。

B类:等了几分钟,看着别人吃得那么香,实在忍不住了,也把烤鸡吃掉了。

C类:耐心等待,一直等到狐狸博士回来,他们吃到了两份烤鸡。

之后,狐狸博士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

孩子们长大后,自我控制能力强的“C类”孩子讨人喜欢,比较敢于冒险,自信、坚强、可靠、自制力较高。不仅在学习上表现优越,社会适应能力也很强,普遍都获得了成功。

那些只满足眼前的欲望,没有办法克制自己的“A类”和“B类”孩子,在各方面的成就都比较低。

急躁、没耐心、自制力差的人,往往不懂得体谅别人,人际关系会很差,成功的可能性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