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
13778600000021

第21章 让孩子明白被罚站的原因

小晴是哭着回到家的。妈妈看见了,关切地上前询问:“小晴,出了什么事儿?”

听见母亲的问话,小晴哭得更厉害了,哽咽着说道:“我……写了作业,忘……在家里了……老师……罚站……”

“小晴,老师在同学面前要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他不能因为你平常表现好就偏袒你,更不会针对你!”妈妈柔声说道,“你在老师的面前拿不出自己的作业,就跟没做作业没什么区别,就算老师想袒护你,也没有什么办法啊!”

“……可是,他让我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站着……”小晴见妈妈也帮着老师说话,心里更觉得委屈,还没说完,又忍不住哭起来了。

妈妈刚想说什么,爸爸便大声说:“我女儿学习这么好,就一次没带作业,就罚站,这老师也太不讲人情了!我非要去找他算账不可!”于是便假装要出去。

小晴连忙拽住爸爸的袖子:“您别去找老师,都怪我没有带作业,老师也只是按照班里的规矩惩罚我。爸爸您就别去了!”

爸爸这才哈哈大笑说:“看来我闺女还是通情达理的!”

延伸阅读

打开孩子理解的心门

孩子在家里任性,不听话,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不理解他人的表现。理解对孩子的将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任何事情,若是只看表面,往往就会出现重重的误会。但若是能够倾听别人的心声,对别人表示理解,往往便能得知更多的实际情况,了解更多别人犯错的原因,给自己一个不犯同样错误的警示。

理解有如阳光,能一寸寸照亮别人的心灵。人人都需要理解,一个人对别人表示理解,别人往往也会以理解的心态接受他,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朋友。善于理解的孩子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不会过分的苛求别人。这样的孩子能与小伙伴轻松相处,他们的周围往往聚集着一大帮朋友。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父母要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成长空间。孩子能理解他人、感激他人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一个人不能善解人意,就不可能有仁爱精神。但是如何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呢?

对孩子要表示理解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在批评的时候,显露出自己愿意理解的心态,潜移默化之中就能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例如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父母一开始就训斥孩子,只会引发孩子的反感情绪,使孩子更不愿意做作业。而父母若以关切的语气询问:“你为什么没有做作业?可以说给我听听吗?”等孩子说出原因之后,再教育孩子,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对孩子表示理解,给孩子提供了理解他人的环境,孩子在看见别人犯错误,或是有什么困难的时候,才会学着父母的口气询问原因,表达出理解和同情。

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

孩子是通过自己的想法、经历去体验和认识周围的世界的。在此过程中,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把别人当作自己的镜子。这样才能及时中断孩子的不良想法。例如当小伙伴的行为受到他人的嘲笑的时候,让孩子想象一下,如果被嘲笑的是自己,会有什么感受?这样,才能唤起孩子的爱心,使孩子在行动上理解他人。

教孩子学会接纳和尊重

父母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们不能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相比较,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学会尊重、接纳比自己差的人,同时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

教子故事师父评理

有两个小和尚为了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谁。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在静心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

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地跑回去宣扬。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在听完他的叙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

待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师父身边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问师父:“师父您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谎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日的教导吗?”

师父听完之后,不但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微笑着对他说:“你是对的!”第三个小和尚此时才恍然大悟,立刻拜谢师父的教诲。

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