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情绪波动与健康
13778400000016

第16章 情绪波动与自我调节(1)

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坎坷、挫折。为了健康地、无忧无虑地生活,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平衡自己的情绪,调节情绪是人的本能,但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每个人驾驭情绪的能力不尽相同,有的调节自如,有的却不能自拔,而这种驾驭能力又与年龄、性格、阅历、思想素质等因素有关。因而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学会一些平衡情绪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调节能力,增强自己的身心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联合国卫生组织非常重视情绪在人的生命和健康中的作用,给健康下的定义就是以是否快乐为准则。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最有威望的生理学家、医学家、生命学家们研究人如何才能长寿,他们未能从医疗药物和卫生措施中找出一项长寿办法,他们仅能做出的结论是:要长寿,必须快乐。

美国哈佛大学营养学家维尔·普因斯想从实例中找到能促成长命的营养物质。他调查过100岁老寿星的食谱,发现这些老寿星们吃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经常吃素,有的却每天非肉不饱。但他们却有一点相同,即不管在什么样的境遇里,总是保持快乐。这说明长命不全在吃上,也不在药物上,重要的是情感愉快,可见调节情绪的重要性。

但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或疾病缠身,或天灾人祸,心理和情绪会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出现紧张、恐惧、悲哀等负面情绪。医学研究证明:剧烈的情绪波动,会破坏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和免疫防御机制,引起心血管等多种疾病。有人说,负面情绪是健康的顽敌和慢性杀手。所以,必须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才能从精神上得到解脱,才能活得愉快。自然调节需要智慧和勇气,也需要科学方法。

(一)锻炼适应性

人们常把适应分为三种类型,即积极适应、消极适应和适应困难。

积极适应是最佳的一种适应状态,指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是满意的或比较满意的。比如,有的人酷爱自己的专业,且又分配在一个很理想的单位,还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重视,其情绪往往是高涨、饱满和愉快的。积极适应还包括改造性适应。所谓改造性适应,就是说人们虽然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满意,但能在情绪上有所调整,能够采取常态的对策,正确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权衡自己条件的利弊。所谓因势利导,也属于改造性适应。人们常说:“自古英雄多磨难。”的确,改造性适应是很能出人才的,这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达尔文原来学神学,但他对生物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成为举世瞩目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我国科技人员王贤才被错划为右派,在蹲监狱、被管制的恶劣环境下,译出了“希氏内科学”第十五版,对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有了一定的追求,一定的目标,便足以克服不良情绪。“虽苦犹甘”正是改造性适应的最好写照。

消极适应是指对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无可奈何,这种人虽然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地位不满意,但是不往心里去,听天由命,任其自然。这种人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处事经验。

他们往往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自慰,而不是积极地采取对策来改变自己的处境。但这种人一般不会引起情绪上的太大压力。

适应不了或处于适应困难和危机状态的人,是指其难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如职务升降、婚姻变化、人际关系变化、子女或父母生病、亲人离世、个人情感变化、与上级发生矛盾及各类突发意外事故等等。这种人情绪往往不稳定,很难接受和适应这种现实。长期存有这种适应危机,很容易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导致身心疾病或精神疾病。

适应能力的强弱和一个人的认识、个性、文化程度有关。

性格坚毅、豁达而又随和的人,适应能力会很强,能改造环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战胜自我,跨越逆境,取得事业和健康的双赢。

(二)善于养心

现代科学对于防病和长寿,有了很多新的理解。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身与心的相互作用,从自然、社会、生理与心理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探讨,形成一种关于健康和疾病的整体性与综合性的理论,在为人们指明养身术的同时,给人们提供养心之道。专家们认为养心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维护心理活动的正常协调和完整性,避免造成心理缺陷和精神性疾患。为此,要保护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主要是大脑皮质、神经中枢以及感觉器官。目前,许多人体器官的损伤,靠药物治疗、体育治疗以及器官移植等办法,大多是可以治愈的。但是,精神性疾患的治疗就较为困难。因此,心理健康最重要之点,在于不使心理器官遭受损伤,不导致精神疾患。有下列心理问题的人,应积极进行心理咨询,及时调整心态和情绪,如:怀疑自我价值,找不准生活位置的人;无法应对社会,在人群中总感觉不自在的人;无法与异性建立关系,难以表达七情的人;对工作不满意,对变化不适应的人;失恋后陷入困境并日益加剧的人;长期忐忑不安,心情抑郁低沉的人;亲友突然去世,想不开又放不下的人;与父母有隔阂却又不能沟通的人;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含糊而又不能认同的人;奢望提高生活质量,欲速又不达的人。

2、应力求避免由于心理因素所导致的疾病。事实表明,在身体状况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同处于相似的环境中,由于性格特征的差异,有些人易患病,有些人则不易患病,在遭受紧张的精神刺激而又心情抑郁的时候容易患病,而在环境舒适并且心情愉快时,则很少患病。古人养心就特别注意调治不良性格和情绪。《韩非子》载,春秋时,魏国邺令西门豹为了克服性情急躁的毛病,便“佩韦以缓气”,“韦”是熟牛皮,取其质地柔软的特性以自戒。韩愈在《送高闲人序》中介绍,唐代的张悦,写字不为练技,仅以此打发无聊的日子,或“不平有动于心,必以草书发之”。明代郑暄在《昨非庵日撰》中写道,李纳性急,但酷嗜弈棋。每逢下棋,性情即趋于安详、宽缓。有时遇到某件事而表现出躁怒时家人便悄悄将棋盘摆在其面前,李纳见了便欣然改容,取子布局,怨怒之气顿消。古人制怒之法还有许多,如弹琴、唱歌、为文、聊天等等,盖借他事达到移情的目的。

老年人更应变“老心”为“童心”,想法取乐,克服多忧、多虑、多疑的不良心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享年85岁,除了养生有道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童心,到了老年,还经常和曾孙们一起做骑马游戏。如果老年人少忧少虑,就会祛病延年,就会像孔老夫子说的那样:“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要着力提高自己潜在的意志力和控制力。人经常遇到心理伤害,特别是突发性事件的伤害。轻者坐病,重者危及生命。人必须调动内在的坚强意志力和控制力,加以应对,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常见的由于恐惧、气怒、忧郁而死的人,就是心理对恶劣情绪缺乏抗击的意志力,不能及时调节所致。

小时候听老人说,有人夜过乱坟岗,被鬼吓死了。这话当时不理解,现实生活中被吓死的也不少。据资料介绍,英国一位女士偷看了丈夫的日记,发现丈夫原来是一个专门残害女性的杀人狂。女士知道仅靠自己的力量难以逃脱魔掌,便撒谎说在她丈夫刚喝的咖啡中放了毒药,只消片刻便能致人于死地。

结果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杀人狂突然腹痛难耐,四肢瘫痪,不到半分钟便死在妻子的脚下。这位女士其实并未在咖啡中下毒,那凶恶的丈夫是死于自己的意志力。美国也发生过意志力致死的事件。一位电工,在四周布满高压电器设备的环境里工作。一次,他无意触到工作台上的一根电线,就立即倒在地上死了,身上表现出触电致死的一切特征,皮肤变成了紫红色和浅蓝色。但尸检的时候,却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当那位不幸的工人触碰电线的时候,电线中并没有电流通过,因为电闸根本就没有合上,他是被自己触电的意识吓死的。美国两位医学博士对吓死者的尸体进行了解剖,发现死者的心脏都呈现出大量细胞坏死的现象,确认心肌细胞坏死是由肾上腺素造成的。肾上腺素是人体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它有使心跳加快加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的作用。平时人体只分泌少量的肾上腺素,用来满足正常的活动之需。在受某种惊吓而产生恐惧意识时,却可以引起肾上腺大量分泌肾上腺素,促使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全身肌肉紧张。神经纤维束是调节心脏跳动的通道,当这一通道被急骤堆砌的坏死细胞所阻断时,心脏就会骤然停止跳动,于是这个人便被自己的恐惧杀死了。所以养心要着力提高应付恶劣情绪的意志力和控制力。

4、心理健康还表现在对待疾病的态度上。同是患有某种疾病,在身体状况、治疗条件都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精神状态的人,其病程变化乃至愈后状况,往往有很大的差异。

有人得了癌症,虽在初期,但由于精神萎靡不振,整天忧心忡忡,因心理的崩溃而造成情绪迅速恶化,不治而死;有人自知已处在癌症晚期阶段,但是不惧不慌,坚持体育锻炼并积极配合治疗,结果生存了很长时间。

一位某建筑公司的总工程师,每天骑自行车跑十多个工点,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体力和精力都很棒。一次,单位体检时,查出他患有肺癌,由于没有思想准备,情绪高度紧张和焦虑,车也不能骑了,瘫在医院的病床上不到3个月就被癌症夺走了生命。如果没有这次检查,继续骑车跑工地,心态正常,也许能活几年。有专家指出,癌症病人80%是被吓死的。

所以人不仅要有肌体抗病能力,更要有心理抗病能力,在肌体健壮的情况下,心理抗病能力更为重要。

古人主张养心要达到超然脱俗状态,有人把这种状态概括为“六然”,即自处超然:超凡脱俗,超然达观;处人蔼然:与人为善,和蔼相亲;无事澄然:澄然明志,宁静致远;处事断然:

不优柔寡断,当断则断;得意淡然: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失意泰然:不灰心丧志,轻装再进。

要做到“六然”的确很不容易,但是只要努力去做,潜心实践,一定会有益于情绪调节和身心健康的。

(三)倾吐与转移

1、倾吐 一个人遇到了不称心的事,在精神上造成压抑,轻者找人谈谈心,或在亲人面前唠叨唠叨,重者可以大哭一场,都可以起到调节心理和情绪的作用。说起话来没完没了,谓之唠叨。唠叨受到普遍的反对,连词典上也说:“唠叨令人讨厌。”其实,唠叨并没有那么坏。人在生活中难免碰到烦恼和不快,有了烦恼总希望对信得过又能给自己安慰的人诉说。在家庭中,丈夫是妻子最理想的诉说对象。倘若丈夫不愿听妻子的诉说,使妻子不得不向其他信赖的人倾诉,那么丈夫在妻子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受损。唠叨是纠正心理失衡的有效手段。日本一位心理学家曾对2000多名妇女进行过调查,发现有烦恼和不快把它唠叨出来的妇女,比那些靠吸烟、喝酒、服镇静药消愁的妇女身体健康,后者易患神经衰弱、月经失调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当然,唠叨也不应过分,达到了上述目的便应适可而止。

哭也能调节情感,减轻精神负担和压力。英国《她》杂志登载一则消息说,英国医生们得出结论,控制眼泪外流的人易患心肌梗死、头痛、溃疡和心理方面的疾病。英国女心理学家多萝西·罗指出,减轻郁闷的最好方法是大哭,这是发泄人们内心情感的渠道,长期的沮丧和忧伤最终会导致抑郁症。当出现这种疾病时,最好的方法是大哭。另一名英国女心理学家薇拉也认为,控制眼泪外流有害身心健康,建议人们通过哭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哭能将体内过剩的压抑物质——甲状腺氨酸随泪水流出,使人体物质本能地维持平衡,从而消除压抑。不管是哪一种发泄过程,都是把心中恶气吐于某物、某事上。现在,日本的一些公司专门给员工安排了发泄的场所。

在这里,员工可以大骂经理而不受限制。我们并不提倡这种做法,但这样确实可以使员工的怒气得到宣泄。如果你在发怒时能与亲人、朋友或领导交谈,就可以减轻你心中的怒气。

心理学家和精神卫生学家认为,向自己的配偶或要好的朋友倾吐是最好的办法,也可写信给较好的朋友,把烦恼写在纸上,写完后也能使你畅快几分,即使信不寄出,烦恼也好似随信而去抛在脑后了。

边哭边向知心人倾诉,则更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当你有“一肚子气”时,不妨找一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满肚子的怨气哭倒出来,这样可以放松身心,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聊天谈心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情绪调节剂,它能有效缓解因心理压力和生活劳累所带来的紧张和疲惫。夫妻间通过聊天可以交流思想,互通信息,增进理解,加深感情。朋友间聊天可以使友谊更加深厚。有人说:交友聊天乃人生最大乐事。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朋友相聚谈天说地,古往今来,天南海北,国事家事天下事,人情人世人生观,尽情地海阔天空,会觉得神清气爽,心神释然。生活当中经常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只要经常同知心朋友聊聊谈谈,就会心理安然,心情愉快。

还有一种“吐”的方法,即写日记。在日记中记下你的哭,你的笑,你的所爱,你的所恨,写完后会有痛快淋漓之感。

总之,采取合适有效的“吐”的方法,能帮助我们维持良好的情绪,能使我们有效、灵活地应对各种变化,健康、愉快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