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青少年犯罪预防一本通
13777100000012

第12章 预防的关键环节:社会预防(1)

毒品有什么危害

根据法律规定,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毒品通常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等等。吸食毒品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吸毒对身心有严重危害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

吸食毒品中毒的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买毒品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感染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并发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型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二是吸毒对社会有巨大危害

(1)毁坏家庭。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坏了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破坏社会生产力。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了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引发犯罪。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4)传染疾病。特别是不治之症——艾滋病,吸毒是主要的传染渠道,可以造成家族、群体甚至社会生存危机。

吸毒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因此,每个人都应高度警惕,必须远离毒品。

预防青少年毒品犯罪

虽然家长及学校时刻都在告诫孩子远离毒品,但青少年是吸毒的危险人群已经是个事实。虽然有发生被强制或欺骗的情况,但最重要的是自己得保持警惕!在青少年的心理上,最基本的是产生对毒品危害的畏惧感,可以主动学习一些毒品的基础知识,知道毒品是世界的一大危害,同时正在迅速蔓延,毒品离我们很近,必须加强防范!另外,在心理上还要加强防御:

1.不要有丝毫好奇心

青少年的好奇心是创造力及青春的表现,但在毒品上的好奇就像你想尝试火车从你身上压过而你自以为没有事情一样,如果你确定上面这种方法相当危险,那么,记住,对毒品的尝试就像做以上事情一样。

总之,青少年可以对很多事情有好奇心,生命,科学,艺术,异性,体育……但不要对毒品有好奇心,更不要尝试!

2.保持警惕

仅控制自己不去好奇还不够,你周围的社会埋伏的危险可能就在你楼下,你上学路上,你原来的同学中间;虽然吸烟是大多数国家都不禁止的行为,但香烟的确也是一种毒品,只是没有海洛因那样恶劣,但危险有时也是在这里面的,连缉毒警察也有这样被人陷害的,不要去尝试这种运气;当然,如果你不幸已经成了烟民,而且还自认为不能戒掉,那你要小心,不要接受任何陌生人的赠烟,一千次赠烟中,只要一次,可能你的人生轨迹就不是你意料或你能主导的;长期不见的原来认识的人的烟也不要接受,说不抽烟的理由并不会让你损失什么,如果认为你不接受敬烟而对你进行抱怨的人,你就更要小心了!

3.做聪明的事情,与适当的人来往

与什么人往来,与什么人不往来,简单的选择是你选择人生道理的第一步。

不要与以下人员往来:

社会上的老大或他周围的人,不成为他们的朋友比成为他们的朋友要难得多;

经常逃学、打架的人,他们不会给你实质帮助的,即使你赢了某次斗殴;

很早就吸烟,而且以此表现与同龄人不一般,与这样的人在一起,可能你会受到不良习气的侵害;

通过你的某个小错误而以此要挟的人,人都是会犯错误的,父母是你在世界上最亲最可靠的人,改正错误是你最好的选择。

沉迷网络有什么危害

网络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信息平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网络如果使用不当,也会有危害,尤其是未成年人,如果沉迷网络,危害更大。

(1)沉迷网络会使人的意志、毅力消磨和自控能力下降,进而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使青少年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而对自己的主体生活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学业荒废。

(2)网络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的下降。网络性格最大的特征是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人机对话,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同时青少年又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时间呆在电脑前辐射和高度紧张会损害各种人体机能,导致心理和身体素质下降。

(3)对周围人事的不信任和紧张的人际关系。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在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可言,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网络为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

(4)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引发青少年的安全焦虑。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网上被恐吓、网上被欺诈等现象,一旦遇到,往往惶恐不安,无所适从。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青少年成为受害者。由于青少年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使得很多网络受害者又成为侵略者,网络犯罪不断上升。

网上交友必须谨慎

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网上交友”、“网恋”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网上交友的美丽传说中,不少人落进了其中的陷阱,由此引发的刑事案件一再发生。

因此,必须提醒青少年:网上交友须慎之又慎。

当然,网上交友聊天时可以毫无保留地向对方说出心里话,倾诉自己的得意与失意,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精神得到慰藉,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但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段,如果一味沉溺其中,靠网聊来满足现实生活中的需求,怎么说都不能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我们知道,友情是人与人之间经过长期交往后,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极其珍贵的感情。现实生活中,人们尽管“低头不见抬头见”,可还有一种“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情况呢,何况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连对方的性别、身份都搞不清,怎么能轻易相信对方?可悲的是,尽管我们一再提醒人们网上聊天、网上交友要提高警惕,可仍有一些人充耳不闻,不是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和盘告知对方,就是动不动就与网友见面,到头来,不是财产上得到损失,就是身体上受到伤害,还有人为此赔上了性命。

但愿天真纯朴、热衷于网上交友的青少年朋友能理智地把握网络友情,无论是网上聊天,还是网上交友,都做到慎之又慎。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早恋的害处有哪些

青少年之间开展正常的交往以打破对异性的神秘感,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是相当必要的。但是,青少年之间的早恋行为却是有害无益的。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从法律规定来看,如果开始恋爱的时间比法定的结婚年龄早得多(比如说从十七八岁甚至更早就开始),便属于早恋行为。从社会实践角度看,早恋给青少年带来的害处是很多的。

(1)影响前途

中学时代是人的一生中学习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素质的黄金时代。在这个阶段早恋会分散精力、浪费光阴、耽误学习,乃至对一生造成负面影响。

(2)早恋的成功概率很小

早恋者年龄还小,思想不成熟,又缺乏社会阅历,往往把婚姻恋爱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他们常常只凭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海誓山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关系又会疏远起来。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甚至是心灵的创伤。

(3)有害健康

青少年自制能力差,一旦陷入早恋,会引起情绪的强烈波动,有时甚至导致性行为的发生,而这对女孩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更大。

(4)上当受骗

青少年容易把别人的虚情假意误认为是真情实意,以致受骗失身,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5)导致犯罪

青少年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而恋爱活动往往需要一定的经济支出。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误以为恋爱就要讲排场,就要和社会上那些红男绿女一样赶时髦,而自己的“隐秘”又不敢让家长知道,为了向对方显示“爱的真挚”就挖空心思“找经济支持”。还有一些早恋的中学生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发展到争风吃醋,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严重扰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秩序。

当老师或家长发现学生(子女)有早恋行为时,首先要弄清情况,分析原因,再给他们讲清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采取疏导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正确面对失恋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尤其是青年,由于生理、心理的逐步成熟,都会萌动春心,涉入爱河。挚情之恋是青年男女所憧憬的,它似一杯甘醇芳馨的美酒,令人如痴如醉。然而,有恋爱就有失恋,这是一个辩证的自然法则。

所谓失恋是指一个痴情人被其恋爱对象抛弃。失恋引起的主要情绪反应是痛苦和烦恼,大多数失恋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种恋爱受挫现象,愉快地走向新的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失恋者不能及时排解这种强烈的情绪,导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具体到不同的个体,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消极心态:

1.失恋者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和迷惘,心灰意冷,走向怯懦封闭,甚至绝望、轻生,成为爱情的殉葬品。

2.失恋者对抛弃自己的人一往情深,对爱情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和幻想,自欺欺人,否认失恋的存在,从而陷入单相思的泥潭。也有人会出现一个特殊的感情矛盾——既爱又恨,不能自拔。

3.失恋者或因失恋而绝望暴怒,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造成毁坏性的结局。或从此嫉俗厌世,怀疑一切,看着什么都不顺眼,爱发牢骚;或从此玩世不恭,得过且过,寻求刺激,发泄心中不满。

失恋的种种不良心态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正为失恋而痛苦缠身的不幸者必须学会自我调整、自我拯救。这里,提供如下几种方法:

1.倾吐

失恋者精神遭受打击,被悔恨、遗憾、急怒、惆怅、失望、孤独等不良情绪困扰,应该找一个可以交心的对象,一吐为快,以释放心理的负荷。可以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烦恼和苦闷向知心朋友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并听听他们的劝慰和评说,这样心情会平静一些。也可以用书面文字,如写日记或书信把自己的苦闷记录下来,或给自己看,或寄给朋友看,这样便能释放自己的苦恼,并寻得心理安慰和寄托。

2.移情

及时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失恋对象以外的他人、事或物上。如失恋后,与同性朋友发展更密切的关系,交流思想,倾吐苦闷,求得开导和安慰;积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释解苦闷,陶冶性情;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的博大胸怀中,从而得到抚慰。当然密切自己与其他异性的交往,也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途径。

3.疏通

指的是借助理智来获得解脱,用理智的“我”来提醒、暗示和战胜感情的“我”。要想想,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不可因一厢情愿而强求,应该尊重对方选择爱人的权利。也可以进行反向思维,多想对方的不足点,分析自己的优势,鼓足勇气,迎接新的生活。还可以这样设想,失恋固然是失去了一次机会,然而却让你进入了另一个充满机会的世界。正如海伦·凯勒所言:“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另一扇幸福之门却在你面前洞开了。”

4.立志

失恋者积极的态度会使“自我”得到更新和升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许多失恋者因此而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像歌德、贝多芬、罗曼·罗兰、诺贝尔、居里夫人、牛顿等历史名人,都曾饱受过失恋的痛苦,他们可谓是用奋斗的办法更新“自我”,积极转移失恋痛苦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