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其实财富离你很近
13774700000032

第32章 向富人学习,解读“财神”致富经(3)

1937年,麦克·麦当劳和迪克·麦当劳来到美国开了这个汽车餐厅。销售这种每只15美分的汉堡包,并对经营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采用自助式用餐,使用纸餐具,提供快速的服务。这种独一无二的汉堡包小餐厅经营方式大获成功。后来,麦当劳兄弟开始建立了连锁店,并亲自设计了金色双拱门的招牌。到1954年,拥有10家连锁店的麦当劳汉堡包餐厅,全年营业额达20万美元。尽管如此,麦当劳兄弟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发明具有极大的潜力。  但是,麦当劳却以其特别的方式震撼了克罗克。

当时正是中午,小小停车场里挤满了人,足有150人之多,在麦当劳餐厅前排起了长队。麦当劳的服务员快速作业,竟然可以在15秒之内交出客人所点的食品。这种作业方式,克罗克从未见过。

凭着多年的经验,克罗克意识到机会来了。他看准了麦当劳,决心开办连锁餐馆。第二天,他就与麦氏兄弟进行协商。麦氏兄弟很快就答应给他在全国各地开连锁分店的经销权,但条件相当苛刻,规定克罗克只能抽取连锁店营业额的1.9%来作为服务费,而其中只有1.4%是属于克罗克的,0.5%则归麦当劳兄弟。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克罗克,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条件。

1955年,克罗克在芝加哥东北部开设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麦当劳特许经营店。当时的克罗克极为辛苦,像一个年轻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他说:“如果在麦当劳失败,我就走投无路了,这是一场生死之战。”这家连锁店一炮打响,创造了年收入15.8万元的好成绩。到1960年,麦当劳公司成立5周年之际,其连锁店已发展到228家,销售总额突破3800万美元。

此后,克罗克将金色的麦当劳旋风刮向全世界,在全世界演绎着它的传奇,以经营汉堡包为主的美国麦当劳快餐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厨房”。克罗克为何可以这样成功呢?

在麦当劳公司总部的办公室里,悬挂着克罗克生前喜爱的座右铭:世上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恒心,“才华”不能,才华横溢却一事无成的人并不少见;“天才”不能,是天才却得不到赏识者屡见不鲜;“教育”不能,受过教育而没有饭碗的人并不难找,只有决心力加恒心才是万能的。这就是克罗克赢得事业巨大成功的诀窍

一个有恒心的人,就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心中就有了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就能成功叩开财富的大门。

“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的投资秘诀

与其他投资大师的投资方式相比,著名的“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的投资方式独树一帜。他曾经说过:“我的特长是没有固定的投资风格……我并不按照既定的原则行事,但却留意游戏规则的改变。”

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就是“反射理论”,简单说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理论依据是人正确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投资者都是持“偏见”进入市场的,而“偏见”正是了解金融市场动力的关键所在。当“流行偏见”只属于小众时,影响力尚小,但不同投资者的偏见在互动中产生群体影响力,将会演变成具主导地位的观念。

这种投资理论的具体做法:在将要“大起”的市场中投入巨额资本引诱投资者一并狂热买进,从而进一步带动市场价格上扬,直至价格走向疯狂。在市场行情将崩溃之时,率先带头抛售做空,基于市场已在顶峰,脆弱而不堪一击,故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引起恐慌性抛售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下跌幅度,直至崩盘。在涨跌的转折处进出赚取投机差价。

索罗斯是金融界的怪才、鬼才、奇才,他在国际金融界掀起的索罗斯旋风几乎席卷世界各地。索罗斯管理的对冲基金,投资使用的金融工具,以及使用的资金数量是一般投资者难以望其项背的。但是,他的投资秘诀对一般投资者还是有借鉴和启迪作用的。以下是索罗斯的几个投资秘诀。

1.市场预期

索罗斯不相信传统经济学理论建立的完全自由竞争模式,他认为市场的走势操纵着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发展,并由此导致价格波动。当投资者观察金融市场时,预期的作用举足轻重。做出买入或卖出决定的出发点,正是基于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而未来价格的走势却又是由当前的买入或卖出行为所决定的。

2.先投资后调查

索罗斯爱说的一句话是:“先投资,后考察。”在投资实践中,他总是根据研究和发现先假设一种发展趋势,然后先行投入一点资金牛刀小试,等待市场来证实假设是否正确。如果假设是正确和有效的,他会继续投入巨资;如果假设是错误的,他就毫不犹豫地撤销投资,尽量减少损失。索罗斯的一贯努力都是在寻找可以发展成假设,并追加为投资的机会。当然,要想确认一个趋势的成立需要时间,而且要恰如其分在这一趋势发展态势中把握趋势的临界点,只有在此时投资,才是逆势而为的安全时刻,否则就会在逆转的市场走势中失去机会。

3.耳听八方

索罗斯认为,凭借知识进行分析并不是全部,直觉的作用很重要。但这种直觉并不是赌徒的直觉,而是综合经济现象作出经济决策。索罗斯思维超群,当其他投资者关注某一行业股票时,他总是结合涉及复杂国际贸易状况的整个宏观经济主题进行通盘考虑。他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在全世界交际广泛,广交身居要职的朋友,他能在灿若繁星的众多朋友中找到合适的人,向他们了解世界各地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同时,他也很重视其他国际金融权威人士公开发表的看法和他们的决策。

4.拥有耐心

索罗斯对待金融市场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索罗斯参与的投资总是历时漫长,因为利率或货币变动产生后果需要较长的时间,索罗斯拥有许多投资者缺乏的耐心。他说:“要想成功,你需要从容不迫,你需要承受沉闷。”在等待的过程中,他把时间花在思考阅读和反省上,而不必天天到办公室上班,只在觉得上班有意义时才去办公室。

5.敢于突破瓶颈

一个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并不是过于大胆鲁莽,而是过于小心翼翼。正由于缺乏自信,很多投资者虽然可以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却不能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索罗斯与其他投资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对交易充满信心时,就敢于突破瓶颈,投入大量的资金。这需要勇气在一个巨大的利润杠杆上保持平衡。对索罗斯来说,如在某件事上决策正确,所获的好处就没有上限。索罗斯曾说:“对和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在正确时收获了多少和你在错误时损失了多少。”

此外,索罗斯赖以成功的一个最大秘诀就是他的心理素质。他能掌握牧羊人的本领。当许多人追随某一潮流时,他能敏锐地觉察到。他能够理解影响股票价格的力量,他理解市场有理智的一面也有非理智的一面,而且他明白自己不是永远正确。当他决策正确时,他愿意大胆行事,充分利用机会的赐予;当地决策失误时,他能及时止损。

充满激情的比尔·盖茨

如今,如果你的办公桌上有一台个人电脑,里面几乎都装有微软的操作系统。比尔·盖茨使个人计算机成了日常生活用品,并因而改变了每一个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乃至交往的方式。因此有人说,比尔·盖茨对软件的贡献,就像爱迪生之于灯泡。

比尔·盖茨出生在西雅图,是微软公司的创建者之一。在微软股票上市的第一天,股价大涨7美元,达每股28美元,盖茨凭借3.15亿美元的净资产首次成为“福布斯富豪榜”最有钱的美国人;1999年,高科技板块的股价狂飙使盖茨的财富达到85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250亿美元,这一年,盖茨相当于每一小时都净赚300万美元;在“福布斯2007全球富豪榜”上,盖茨以560亿美元的身价连续十三度占据全球首富。

2008年6月27日,盖茨退休了,他在微软同事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形象呢?与他一起共同执掌了微软28年之久的CEO鲍尔默在最近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他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伙子,不太爱说话,但浑身充满了活力,尤其是一到晚上就活跃起来。当时的情况是,经常在我早上醒来时,他才准备睡觉。”激情、活力也许是盖茨成为富豪的一个关键因素。

没有激情的人总是按部就班,很难出大错,也绝对不会做到最好。大部分的穷人不能说没有激情,但他的激情总是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上司表扬了,他会激动;商店打折,他会激动;电视剧里的男女主人公破镜重圆了,他的眼泪一串一串往下流。这不是激情,而是情绪。

而富人有的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激情,这使他们有了灵感的火花,有了鲜明的个性,有了人际关系中的强烈感染力,也有了创造财富的魄力和方法。盖茨正是如此。

1975年1月,盖茨的好友保罗·艾伦给他带来了一本《大众电子学》杂志,上面刊登了首台商用微型电脑问世的消息,并称该电脑尚未开发出成熟的软件。这一消息使他们长时间兴奋。他们最终说服了电脑的发明人,埃德·罗伯茨,由他们为电脑编制程序。

为了将当时用于大型计算机的BASIC语言程序改编成可用于微型电脑的程序,在随后的八周里,盖茨和保罗在哈佛大学的宿舍和艾肯计算机中心里夜以继日地工作,克服了各种困难。在经过了几十次模拟试验后,他们的BASIC语言程序终于诞生了。此时的盖茨敏锐地意识到随着微型电脑软件的发明,微型电脑一定会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世界电脑业也将进入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发展天地,他以无比的激情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电脑事业中去。同年6月,盖茨中断了在哈佛大学的学业,和保罗一起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微软公司。

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盖茨竞争的电脑软件的拓荒者,大都退出了个人电脑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盖茨说:“早年有很多人做了很多好软件,但是,他们没有激情创立或管理自己的公司。”

盖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这句话阐释了他对工作的激情。在他看来,一个成就事业的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对工作的激情,而不是能力、责任及其他(虽然它们也不可或缺)。他的这种理念,成为一种微软文化的核心,像基石一样让微软王国在IT世界傲视群雄。

激情是成就财富人生的动力。一个人无论穷富,只要有激情,在财富竞技场上努力奋斗,就可能像盖茨一样,成功攀上财富的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