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13774600000044

第44章 糖尿病辨治(1)

今天跟大家交流糖尿病。这也作为我们临证辨象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讲完糖尿病呢,咱们这个临证辨象就算正式结束。

最近这几年来,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

这就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生活越来越好了,吃得越来越好了,糖尿病反而越来越多了呢?我以前跟大家说过,糖尿病是富贵病,吃得比较好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容易得。我们平时说的“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近些年城市的年轻人“三高”的也是越来越多。按照西医目前的观点,糖尿病一旦患病之后很难根治。那么,我们中医对糖尿病如何认识,临床如何治疗呢?

今天主要就跟大家交流这些内容。

典型的糖尿病,中医叫消渴。它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一少就是非常消瘦。这就是典型的“三多一少”。从目前临床上看,典型的“三多一少”的患者非常非常少,很难碰得见。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都不典型。有些患者表面上看可能什么症状都没有,只是查血糖的时候血糖高而已。对于目前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的情况,有的只是血糖高或者尿糖高,我们怎么去处理?怎么去认识?它跟典型的消渴症状已经不一样了。

在进入正式主题之前,先讲一个小小的病例,作为一个引子吧。

一支葡萄糖退高烧的启示

前几天,我这里有一个很小的老病号,这个孩子是肾病综合征,就是被我救了两次的那个孩子,在我这里看病好长时间了,恢复得也还不错,但是肾气还是比较虚,体质还比较弱,还没完全恢复。

前两天呢,天气转暖了,有一天天气就很热呀,每天孩子放学都是他妈妈来接他,这天他妈妈有事,中午孩子放学之后,就自己走回家的。他家离学校大概1公里左右,对于小孩子来讲,大中午的,天气比较热,身体又比较虚,肚子又比较饿,走得比较匆忙,走回家时就很累,又渴又饿,回家之后就咕咚咕咚喝了一肚子水。结果这个孩子到了下午就没有胃口了,不想吃饭,而且发烧了,烧起来了。

他妈妈很紧张,赶紧去找附近的医生处理。医生一看发烧了,就赶紧给输抗生素,连着给输了三瓶,等三瓶输完之后呢,已经是晚上了,都吃完晚饭的时间了,但是烧没有退下来,体温有增无减。他妈妈一看这不行呀,当地医生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她就赶紧给我打电话。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要求说,我们能不能把孩子带到县城来,赶紧给我们看一下,我就说你赶紧过来吧。小孩的妈妈就找了一辆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从乡下来到我们医院,到的时候已经是大半夜了。

小孩的脉象呢,实际上是虚浮的脉象,脉比较快,比较大,有点像是飘在外面,没有劲,一按到底下就没劲了。典型的气虚发热,好在还没有脱证的表现,就是虚证的阳明不降。如果是实证的阳明不降,我们可以用人参白虎汤,很快就能见效。但是虚证的阳明不降,就不敢给他用白虎汤了,怕太凉了,我就给他用的生脉饮和理中汤的意思。

我问了一下知道孩子从中午到现在,好长时间了一直没有吃饭,所以就拿了一支50%的葡萄糖,用开水给他兑上,赶紧让他喝上一点,先给他续一下中气,然后我就赶紧去给他煎药。这个孩子喝了这杯热乎乎的葡萄糖,里面的糖也就是10g,我这边药还没煎完,他那边烧已经退了。等我把药煎完拿回诊室的时候,他已经跟他妈妈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地玩起来了。摸他的脉呢,还是有点虚,但是那种漂浮的感觉已经不明显了,当然药该喝还是要喝的。

借这个病例,首先把这个病例简单地分析一下。你看乡下的医生,给小孩用抗生素的时候,也不单单用的是盐水,也用了葡萄糖,也补充了能量,为什么退不了烧,而我给用了支葡萄糖就退烧了呢?同样是葡萄糖,区别就在于输的液是凉的,而喝的葡萄糖是热的,比较热一些,差别就在这一股热气上。

所以阳明不降这个情况呀,尤其是虚证的,很多时候实际上是中焦虚寒。

白虎汤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粳米,就是为顾护中焦的胃气。夏天高热阳明不降的时候,你用大量的石膏潜降,也要顾及中土,需要温温地顾护一下,需要温运呀。

那么反过来我们想,这个小孩刚回家的时候,又渴又饿,身上一股虚火,喝了那么多水,如果不是喝那么多白开水的话,而是给他喝一点蜂蜜水、糖水,少量地,温温地给他喝一点,应该不会出现发烧的。其实他喝的是温温的白开水,还不是凉水,可是喝的水太多了,水毕竟是偏凉的东西,喝多了会消耗阳气的。

小孩本身身体比较差,肾气比较虚,阳气比较弱,这个时候中焦运转的能力有限,大量的水喝下去就运转不动了,从而导致了中焦斡旋无力,导致了阳明不降的情况,所以就发烧了。经过抗生素之类的凉药误治之后,症状加重了,我们治的时候就要用温通的办法,温养,温运,就不能再用凉药了。

这个小孩这次发烧,发病和治疗的过程,是很简单的,但是这和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治疗的思路,是完全类似的。我们可以由此类推一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借鉴一下其中的治疗思路。

糖尿病多是祸从口入,根在肾虚

糖尿病病人刚开始得糖尿病时,有一部分病人是很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这种典型的“三多一少”,实际上就是偏于实证的阳明不降,所以历代有很多医家,治疗消渴病,用得是凉润、敛降的方法,用一些清凉镇降,比较柔润的一些药,把这股不能自己敛降的阳明火气给他敛藏一下,这个效果也是很不错的。火气敛藏之后肾气能够慢慢收起来,肾气收起来之后,中焦斡旋这股力量就有了根源,慢慢也能步入一个良性循环,慢慢也能好起来。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很难碰见了,反正我是没有碰见过。大部分本身症状也不典型,大部分症状是本身偏阴的一些症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

你看咱们刚才讲的这个小孩,小孩一用药马上就好了,一支葡萄糖可以退烧。平时家里有小孩的都知道,小孩胃口一般都很好,想吃的时候往往没有够,没有完,往往就吃多了。吃多了往往就会肚子不舒服,发烧,等你给他恢复过来,他又很能吃。为什么呢?小孩正在生长,火气比较旺,生发之气比较盛,所以中焦斡旋之力来源充足。有的小孩比大人吃得都多。老人就不敢吃那么多,老人要想养生有个诀窍,吃饭不要吃饱,为什么呢?肾气比较虚了,中土运化力量的来源比较少了,一旦吃多了,一旦中焦运化出现了问题,恢复起来很慢的。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他中焦这股土气,跟同龄的正常人相比,都是明显的偏弱。为什么把糖尿病放到中土为病里面讲。所有糖尿病病人的关脉,不管他是实证也好,虚证也好,他的关脉,尤其是右关脉,你好好体会的话,都是明显地偏弱,非常弱,都是土气虚弱,甚至是衰败那种象。

这个孩子是因为喝水喝多了,引起了发烧。糖尿病患者大多也是吃的不合适才引起高血糖的。只是症状表现不同而已,一个是体温高,一个是血糖高。

本质上都属于肾虚中焦不运引起的症状。

我们回顾一下近年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攀升的原因,就会发现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吃得越好,糖尿病越多。我们跟以前相比,哪方面吃得好了呢?最显着的变化就是肉吃得多了,天天都有肉,无肉不成餐呀。以前生活比较困难的时候,过年都吃不上多少肉,也没有这么多糖尿病。

所以我就经常跟朋友讲,现在糖尿病一个很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吃肉吃得太多了。因为我们人的身体,并不是为了吃肉而设计的。《内经》讲,人属于倮虫,本身属土。我们为什么觉得肉那么香啊,这就是同气相应呀。肉味越香,味道越浓郁,它的性质就越偏于阴性。味厚为阴,味薄为阳呀。所以吃起来越香的肉,相当于它的阴气越重。肉是一个有形之物呀,肉都属土,这股有形的土气,带着这么多阴气,都被我们吃到肚子里,如果吃得太多,会怎么样呢?

人体本身这一气周流,是一股和缓的土气,也是一股阳气。现在突然进来了这么多浓郁的肉气,也是土气呀,但是没有什么阳和之性,更多的是壅重的阴气。人体这一气周流的负担一下子就加重了。就跟负重前行一样,你说辛苦不辛苦。

所以天天吃肉,肉中的这股阴霾之气在体内就会越来越多,反之人体的阳气就会越来越弱,肾气就会跟着慢慢变差。如果患者体质比较好,肾气还撑得住,好比扛着两百斤东西我还照样能走路,这样的患者大多就表现为高血压。

有的患者体质本来就比较差,吃上几年肉,肾气就撑不住了,中焦跟着就败落了,就变成了糖尿病。所以糖尿病的病情比高血压严重得多,只要成了糖尿病,肾气必定很虚了,中土必定已经衰败,治疗起来就比较麻烦。有些高血压患者,撑了几年之后,慢慢也变成糖尿病了,这就是肾气虚得更厉害了,连累到中焦了。

张仲景为什么用八味地黄丸,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桂附地黄丸来治疗消渴病呀?张仲景一眼就看穿了糖尿病的本质呀,糖尿病的病根在肾气虚呀。所以用桂附地黄丸来治疗糖尿病,就是擒贼先擒王,就是釜底抽薪,这是一个最直接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但是现在的糖尿病患者,直接用桂附地黄丸,效果也不理想。为什么呀?就是因为吃得太多,体内的垃圾太多,桂附地黄丸也没法给你把肾气收藏起来。古人可能吃得比较清淡一些,消渴病可能大多是受凉引起的肾虚不运,身体的一气周流还比较清透,所以用桂附地黄丸收固肾气,其病自愈。现在的患者,体内瘀浊太多,治疗的话,首先得祛除瘀浊,先得疏通道路,清除垃圾。

血糖高的实质是阴不化阳

下面咱们就具体的病情,结合具体的病例,跟大家交流一下临床上咱们处理的办法。从西医的角度讲呢,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就是先天的,本身胰岛的功能可能没有了,或者很差很差了,自己不能分泌胰岛素了,只能靠注射胰岛素来缓解病情。这样的病人,我本身没有治疗过,没有什么经验跟大家交流,我就不讲了。2型糖尿病就是本来身体还是正常的,后来由于其他原因,慢慢导致胰岛素分泌出现异常,出现了糖尿病的症状。这种在临床上见得最多。今天跟大家交流的,主要就是症状不典型的2型糖尿病,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这种糖尿病患者。

首先,分析一下糖尿病的症状。这些糖尿病病人呢,尽管没有明显消渴的症状,既然被诊断为糖尿病,那还是有一个确切的指征,就是血糖高。不管是餐后还是空腹,血糖高于西医所认为的正常的数值。

血糖是个什么东西呢?血糖主要就是葡萄糖。咱们吃的食物,多数是碳水化合物,属于多糖之类,吃了之后慢慢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这样的单糖。我们知道糖,不管是葡萄糖,还是白砂糖,都是甜味的。从味道来讲,味甘属土,甜味的这些东西,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理解成土气之精,土气里面的精华物质。高血糖,就是患者身体里面有形的土气多了,就相当于土气的精华多了。为什么多了?有形的东西属阴,阴不能化阳。正常的情况下,葡萄糖应该被身体利用,转化成能量,从一个有形的物质,转化成无形的能量,是一个由阴化阳的过程。现在呢,阴不能化阳了,不能转化了,所以都停留在了体内。

实际上,从咱们中医角度看,血糖高就是中土阴精不能由阴化阳。为什么不能由阴化阳呢?由阴化阳需要人体的阳气,需要一股动力来温化斡旋,实现由阴化阳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左路升发的过程。只不过糖尿病初期,升发无力的过程主要还是表现在中焦,因为中焦本身也有脾升胃降的过程。它的病变范围,刚开始还是以中焦本身为主,还没有波及全身,所以主要是由中土偏虚,运化无力导致的。只要是血糖高,从中医的角度理解,必然是中土很虚了。中土不虚的话,必然是斡旋有力,中焦能够健运,必然能够升降回旋,就不会出现血糖在身体里面利用不了的这个情况。

那么中土为什么会虚呢?我们讲全身的一气周流,中焦是个枢轴,是后天化源的根本。中焦里面这一团气斡旋升降,慢慢地到达周身,就演变成了全身的一气周流。中土本身斡旋的原动力就是我们讲的肾阳,元阳。所以人为什么有先天后天两个根本,先天为肾,后天为脾胃,道理也在这里。中焦虚弱运转无力,一个关键的原因是肾气不足,鼓动无力。所以治疗糖尿病就要从先后二天的角度去下工夫。

糖尿病或轻或重皆是虚

对于刚得糖尿病的患者,大部分患者身体条件看起来还不是很差。他这个时候可能仅仅是去体检的时候发现血糖高了,或者偶尔觉得不太舒服去查了一下,发现血糖高了,吃点降糖药就能控制住,不吃药感觉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这种情况呢,相对来说算阳证,算实证。这种病人大多数都很年轻,有些甚至只有二三十岁,这个数量很多,也是非常多见的一个群体。

还有一种患者,糖尿病得了好多年了,拖了十年八年了,身体慢慢就比较差了。这个时候不光是血糖高的问题了,全身症状可能都跟着出来了,各种并发症都跟着出来了,症状表现几乎都是一派阴证,这个算是虚证的类型。这种情况老年人比较多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