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13774600000029

第29章 高血压和中风(2)

所以对这种并发症不明显,单纯高血压的患者,治疗的思路和办法其实都很简单,就是消磨土气,就是解决中土的壅滞,就要用山楂。山楂的用量,一定要看正气足不足,正气越足,你用的量就可以越大,正气越差,你用的量就相对减少,这个要临床灵活变通。

这是以土气壅滞为主要特点的高血压,并发症还不明显,大部分以中年人或年轻人为主,治疗的特效药就是山楂。

想不开的高血压

也有一部分人说,我并没有吃什么好东西呀,我也很少吃肉,怎么也成了高血压了?这种情况多见于乡下的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太太,很有代表性。她来看病,你一看就是满脸愁容,一副受苦受难的样子。你要跟她聊开了,她跟你说了一天苦还没诉完呢。

这种病人的脉象大多是沉弦紧滞,按着都有点费力。舌头淡润略胖,舌苔则多是滑腻苔。就是气郁导致了中焦不运。这种高血压的根结在于自身的木气郁结,这就是病由心生呀。

这类病人,治疗起来其实挺简单,见效也很快。但是自身的心态调节也很重要,药物可以治病,难以治心呀。

对于这种高血压,我们用什么药物来治疗呢?当然是舒畅肝气的药了。我在临床上喜欢用四逆散或柔四逆散来加减。在这个基础上,我比较喜欢用两味药,一个是薄荷,另一个是香附。

薄荷这个药,《药性论》讲它能“去愤气”,就是能把你肚子里的那股怨气给你发散出来,是一个很好的疏肝的药。薄荷的药味辛凉通散,药力又比较柔和,用于小孩和老人都很合适。用在这个时候就是物尽其用,我一般都是用12克以上,效果就很明显。

香附呢?《名医别录》说香附“主除胸中热,充皮毛”。这种高血压病人,往往跟你讲,我身上常常一阵冷一阵热,也不知是咋回事。这就是我们讲过的木气郁滞的一种典型症状。香附正好可以除这种热,也是一个很好的疏肝药。

香附是根茎呀,长在地下,椭圆形,全身长满了细细的毛毛,所以说它能充皮毛,就是能把体内的郁气透发出皮肤的意思。

香附的气味也很芳香,跟薄荷相比,它的疏肝的作用偏深一些,从内向外散;薄荷比较轻清,相当于把这股郁滞之气从表层往外吹了。这两个药相配合,对缓解这类高血压患者的木气郁滞,有很好的效果。

舒畅木气的药,再加上运转中焦的药,这个效果就比较理想了。木气郁滞必然带来中焦不运,所以这类患者大多胃口都不好,甚至是一点都不想吃饭,坐在你面前不停地长出气。健运中焦,平胃散是我常用的小方子。这种患者,如果不以疏达木气为主,单纯健运中焦,很难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治病要求本呀。

这样的方子开出来之后,见效是很快的。很少有一剂不见效的时候,吃完药患者马上感觉身上就舒服了。但是血压不见得马上就能降下来,降血压还是需要持续治疗一段时间的。

总体来说,这种高血压病人,病因明确,就是以肝气郁滞为主,治疗起来相对简单,疏达木气就是了,效果也很不错,一般来说,治疗一周以上,高血压就会有一个明显地改观了。

因为这种病人比较多,很常见,治疗起来又比较简单,就不再给大家讲具体的病例了。

高血压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初期的高血压如果得不到合适的治疗,患者本人再不注意,生活习惯也不知自我节制一下,慢慢的中土的郁滞就会逐渐加深,由郁滞变成瘀结。一旦产生瘀结,患者整个一气周流就不会那么通顺了,木气就没有那么大的冲劲了,这个时候就是一气走不动了。刚开始可以认为是拥挤,但还是在跑,现在可能是已经磕磕绊绊,就如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样,寸步难行,有那种感觉。这时就会在全身引发各种各样的病症,用西医来讲就是出现了高血压的并发症。

这个时候,你去摸患者的脉象的话,就不再是弦而有力的那种感觉,就是稍微有点弦细,偏硬,稍微有点涩象,有点这个结滞之象。我以前讲过,有点疙疙瘩瘩的那种感觉,脉象由这种正气比较足的感觉,慢慢地就开始改变,变成正气比较虚,阻滞的力量比较大。那么这个时候,就不是一个单纯的高血压了,体内的瘀结成了一个主要的问题,我们治疗的时候就不能用那么厉害的药了,就要用比较柔和的药物,中焦和木气两方面一块儿来调,以消除瘀结为主。

高血压为什么会产生各种并发症?高血压从西医来讲,就是脉道阻力增高,导致组织血液灌注量减小,引起身体的一个条件反射。实际上从中医这个角度来讲,血液的流通,这就是一股风象,风善行而数变,有这种风象,就是一股木气,木气如果不出现郁滞的话,就不会出现风象,而是一股柔和之象,春风和煦之象。一旦出现郁滞,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外在的表现就是高血压。所以我们应该理解高血压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并不是说木气太盛了,而是木气被压抑得太深了,不能宣达,不能宣散,透不过气来。治疗时你就要给它一条活路,你老是让它处在一种很压抑的状态,它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呀。一旦爆发,可能就是心梗啊,脑出血啊,中风了。所以说,有时候这个血压越高,说明这个木气郁滞得越厉害,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采用疏导的办法,想办法疏散这股郁滞的木气,让他心里痛快一些,让木气升散得比较通畅,血压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如果从西医这个角度来讲,人体的这个血压与组织血液的灌注量是成正比的。如果由于土气壅滞的原因导致血液的灌注量减小的话,就好比阻力大了,组织得到的氧气就少了,有效供应就少了,身体必然要通过增加血压,增加血液供应量的这个办法来改善满足机体组织对氧气的需求。但是西医大部分的降压药并不能清除体内的这股瘀结,只是给你把血压强行降下来。血压降得越低,组织缺氧就越厉害,体内的瘀结因此就越多,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这就是为什么西药的降压药用的时间长了,往往会引起好多并发症,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高血压的并发症,其实就是体内瘀结过多引起的。对于并发症比较明显的患者,治疗的关键就是清除体内的瘀结。只要把瘀结解除了,一气周流通畅了,各方面的供应也跟上了,身体的各种并发症也慢慢就恢复了。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把高血压这个问题解决。所以有人说高血压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这句话确实说到了治疗高血压的要害。

临床上我通常以并发症为标准,把高血压患者大概分作两类。一种是并发症不明显的患者,单纯以高血压为主,这类患者大多患病时间比较短,也比较好治,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山楂消磨土气的办法,薄荷、香附舒畅木气的办法。

另一种就是并发症已经很明显了,不仅仅是高血压了,这类患者大多都是患病多年,年事已高,这时的治疗就要兼顾并发症,也就是治疗要以祛除体内瘀结为主。这部分病人,由于体内瘀结的轻重程度不同,根据他的脉象,我们也要灵活处理。

比较轻一点的是偏于无形的气分的郁结。脉象大多沉紧有力,郁结在内,正气尚可,还有抗争外出之势。这类患者相对也好治一些,见效比较快一些。

严重一些就是正气比较虚了,瘀结又比较重,偏于有形的结滞比较多一些。

脉象大多结滞而涩,往往带有弦硬之象,都是正虚邪盛之象。这时治疗起来就比较慢一些,比较麻烦一些。

下面就通过具体的病例来说明一下这两种情况的治疗。

头顶如戴钢盔的老人

先说一下郁结偏于气分的情况。

这个病人呢,五十多岁,是我一个朋友的父亲。十多年的高血压,人稍微有点偏瘦,整个面色有点黧黑,就是比较暗了。他的舌头也是偏于紫暗的那种,舌下络脉也是明显的曲张。舌苔倒不是很多,但是也有一点黄腻苔。从舌象面色来看,是典型的血瘀了。脉象呢,是典型的沉细饱满,弦急有力。但是没有那种结成块了,走不动的感觉,基本上没有。这说明这个患者,虽然体内有瘀血的存在,但是更重要的郁结是气郁,脉象上能看出来呀。他这股气郁滞在内,根本就出不来,只好在里面东奔西走,却又四处碰壁,欲出无门。就是这么一种状态。

这个病人呢,我用的方子主要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再加上一些人参、麦冬这一类养阴的药。没有专门用大量活血化瘀的药。《神农本草经》讲,麻黄可以破症瘕积聚,所以麻黄用好了,就是一味非常好的活血药。

主要就是给他升散疏通,给这股压抑得很深的郁滞之气,一个出路。为什么还要给他用养阴的药?因为这个升达宣散,麻黄附子细辛汤之类,它这个疏通的效果虽然很好,但是阴阳都是如影随形,本身阴阳是时刻不可分的,阳气散的时候阴精必然要消耗。本身这个郁滞已经比较久了,身体实际上比正常情况下已经偏于阴亏,所以你再用大量辛散的药,如果不加上一些柔润的药作为化源之助,恐怕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这个时候我一般都会用上较多的麦冬、山药、人参,甚至会用上熟地黄。这个阴柔的药有时候量也不是很大,就几十克,它主要是起辅佐这么一个作用,不是起一个主导的作用。主导的还是麻黄附子细辛这些药。

这个病人我给他用的生麻黄,起步量20克,从20克开始逐步加量,一直加到最大50克。煎药的时间是两个小时,因为附子这个药的量也很大,也用了30多克,细辛好像用了30克左右。细辛没有怎么变,麻黄的量变化比较大一些,附子的量也没有怎么变。这个药喝的时候是少量频服,二十分钟喝一小口。

喝的时候我没有让他在家里喝,让他在医院输上液,就输一瓶葡萄糖。因为用上这个药,他这个消耗比较大,喝了药之后,他自己都能感觉到这个血液“刷刷刷”地在流通,就跟人不停地跑步一样,所以你要有能量的补充。所以就给他挂上一瓶葡萄糖,同时也有液体的补充,也是为了安全起见,以防万一。

实际上这个病人也没出什么事情,因为他自己感觉到,只是觉得喝完药之后,头稍微有点胀。因为这个药喝得很慢,一付药大概大半天才能喝完。喝完之后走路有点飘的感觉,还稍有点心慌,但是休息一下就能缓过来,再没什么其他不舒服的感觉。

这个方子麻黄的量逐渐加大,用了一个星期,每天一付,每天就躺在这儿啥都不干,输着葡萄糖,一口一口地喝药。这个病人平时高压一般都是维持在一百五六,低压也在100mmHg以上,最好的时候他的低压也只能降到90mmHg多。那么在这里喝麻黄附子细辛汤一个星期之后呢,他的血压基本上接近正常了。有一次好像没吃降压药,我记得是120/70mmHg左右,大部分时间是130/80mmHg左右,可能是这么个水平,效果很不错。

这个病人用完药之后,他那个黧黑的面色马上就退了很多,整个人气色就好看多了。舌头那种瘀滞的感觉也很轻了,脉象一下子就出来了,也软了。自己感觉头也不那么木了,原先就觉得那个头啊好像是戴了一口铁锅一样,那种压抑的感觉,很不舒服,用完这个药后,这种感觉就明显地减轻,整个身体好像是一下子变松快了这种感觉。

这种病人呢,如果你是有把握,这个用药还是完全根据病人的情况来定的。

他如果是属于这种有形的瘀结不是很多,但气分郁滞比较深,在里面出不来的情况,正气相对还不算很虚,就可以用这种疏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个非常快,效果是很快的。但它不是说用了药以后就再没问题了,以后你还得慢慢给它养,还要把体内的其他郁滞慢慢都清理出去。好比把大的道路给通开了,后面收拾整理的工作就好处理了。

这个也算是疗效比较满意的一个案例,现在都一年多了吧,一直没有反复。

恨病心切的奶奶

第二种就是有形瘀结比较重,正气又比较虚的高血压患者。这个时候,就要斟酌邪正盛虚,灵活用药了。或者扶正为主,或者祛邪为主,灵活处理。

我的隔壁有个奶奶,六七十岁,老人是那种脾气非常豁达,也是属于老来少的那种,风风火火,年轻的时候做事就是很干练的那种人。她以前还是主要以喘为主,发展到喘了,大多就是邪盛正虚了。平时胃也不太好,她老觉得上火,就隔三差五去输抗生素,去去火。所以这个血压就越来越高,就是郁滞越来越重呀。

后来有一天晚上,感觉病情比较重,头晕得厉害,就把我叫过去了。当时她这个脉象有一点虚阳外越的感觉,脉象是浮弦而大,寸关脉都很大,尺脉几乎摸不到,头晕,头疼,血压很高。这个时候呢,我就顺着它这股劲儿来用药,当时给她用的是温通的药,用的是四逆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合方,顺着这个气势,把一气周流的这个通道给它疏通一下,是这个意思。

当时考虑她年龄比较大,所以用的附子只有20克,没敢用很大的量。告诉她先煎一个小时,过二十分钟喝上一小口,不要喝多了。可这个老人家是恨病心切啊,恨不得马上就好。因为她平时吃中药吃得比较少,以为中药只不过是一包草根树皮,没把我说的话当回事。其实我给她说了好几遍,告诉她一定要注意,药劲比较大。老人家当着我的面答应得很好,等家里人把药煎完了,她就咕咚咕咚把这一碗药全都喝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