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13774600000021

第21章 脉诊层次(2)

如果我们自己的心境能够达到一个纯净程度比较高的状态,那个时候对气的感应就比较明显了。甚至病人的脉很弱,也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气感,能够感应到。有一些老年人,尤其是一些老年的女性,我们知道男为阳女为阴,所以一些老年的女性,尤其是一些比较安静的,与世无争的老大妈,她们从中医来讲体质大概都偏于虚寒,脉象往往比较弱,有时候真是摸半天都摸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太弱了,感觉不出来。所以有时候碰到这个情况,我就把自己的身心暂时地再调整一下,把自己各方面的注意力都收回来,把眼睛闭上,专心致志地去感受这个脉。这个时候,慢慢地你就由模糊到清晰,刚开始感觉不到脉,慢慢地能感觉到,唉!有脉了。再过一会儿感觉这个脉越来越清楚了,虽然这个脉实际上还是很微弱的,若有若无,大概都是些沉脉了,实际上慢慢你也能感觉到是滑是涩,是急促还是迟顿。再慢慢你就直接会感觉到那股气慢慢就过来了,这个老太太甚至你能感觉到她的脾气是急还是不急,她现在是生气还是开心,慢慢地甚至会有这些感觉,这就是一些气的感应。

这个就需要入静,《内经》讲“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时候碰到特别弱的脉,气感比较弱的,需要我们去入静,耐心细致地去感应,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他整个一气是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它是处在郁滞不行的状态,还是散而不收的状态,是升不上去还是降不下来,还是堵在中焦了。这种感觉,不光是对脉象当前的感觉,而且对这个脉象以后的预后,就是这个脉它在向一个什么样的方面发展,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你都会有明确的感觉。

这种感应一般来说只要我们认真去静下心来,好好去体会,大部分人都应该能感受到这种气感,这个还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我也没有特异功能,我想我跟大多数人都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我觉得我如果有这种感觉,很多人应该也会有这种感觉。没有的呢,我想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对自己身心的调整,应该慢慢也会达到这个境界,能感应得到的。所以中医它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很真实的,是可以直接感觉得到的。

感同身受的体会

前面这是讲的“感应”,感应的层次。如果再进一步提高呢,在对病人能有气的感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再去提高自己,慢慢地我们就会达到另一个境界,这个境界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感受”。

感受,就是感同身受,就是说我们在摸脉的时候,就能感受到病人的一气周流,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是木气郁滞了,还是心气涣散不收了,还是肺气郁而不降了,还是中焦土气不能运转了,都能感觉到。不光如此,而且对病人自身的一些感觉,也能感觉到。比方说,病人觉得胃里堵得慌,又胀又恶心,吐也吐不出来,下也下不去,连病人的这种感觉我们当大夫的也能感觉到。有这种感觉的朋友也许相对少一些,但是这个也是确实可以做得到的。

当然我呢,也不是所有病人的感觉都能感受到,我在“感应”这个层次上,一般的病人我都能感应到,在“感受”这个层次上,只有一部分病人我能感受到。我这个功力与上工相比,其实还是差得比较远,大家也不要以为我有多厉害。

我在这儿跟大家一样,没敢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师,跟大家一样都是同学,互相交流一下,希望在这里能够抛砖引玉,能够跟大家一起,吸引来真正有学问有本事的老师,咱们大家一块儿跟着好好学一下。所以我只能对一部分气偏得比较重的病人有这种感受,他有什么感觉,我也能感觉得到,有这个体会。

在这里就举一个病例,这个病人在讲精神病时我们已经提到过了。就是那母女俩当中的女儿,她结婚了,有一个三岁的小孩。她是从小身体比较弱,后来结婚生孩子之后,身体就更虚了,就病了。她这个病是什么样呢?就是她每天都感觉到肚子鼓鼓的,有时候感觉好像在肚子里面靠近脊柱那个位置,有一个人一样,在里面推她,把她往前推,所以她的肚子就鼓起来了,而且还一翘一翘往前鼓。所以她就说,里面这个人把我这么一推呀,我就站不住了,我就往前跑,她一天到晚不停地推,我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跑。她就得了这么个病,每天挺着个大肚子不停地跑,停不下来。所以后来家人就把她送到精神病科,精神病科把她诊断为精神病,在精神病科断断续续治疗了三年,在这三年中时好时坏,病情呢是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

这个患者年龄也不大,二十多岁。有一天家里人可能听别人介绍,带她到我这儿看病来了。这个患者长得还挺胖的,一看好像是没有什么病。胖胖的,脸色也还可以,她要不说话,还真不太像个病人。

但是她一坐在我面前,她就浑身打哆嗦,好像很紧张,话都不太会说。你问她什么,有点答非所问,所以她妈妈就把她的病情给我叙述了一下,然后我就摸她的脉。诊她这个脉的时候呢,这个脉非常地虚,非常地快,脉摸着是没有力的那种,很大,但是又没有力,散在外面的那种感觉,跳得很快,好像断断续续快要连不成块了。

我一般来说给别人摸脉,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能够平心静气,比较沉静的,应该是这么一个状态。但是我摸她这个脉呢,摸了很短的时间,一小会儿,慢慢的这种气的感觉就过来了,再慢慢对病人症状的这种感觉也过来了,病人现在有什么感觉我直接就感受到了。摸着她的脉我也有点打哆嗦了,好像有点是坐不住的那种感觉,而且她肚脐那个怦怦直跳,她心脏那种怦怦六神无主的感觉,感受得是很真切的。

在这里也不是故弄玄虚来给大家卖弄,是实事求是,当时确实是这样的。

所以当时我自己第一个直觉,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呢?就是赶紧先来点熟地黄,先给我镇住呀!要不都坐不住了。

你看非常的直接,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摸脉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能够感同身受,直接感受病人自身的感觉,那么这个时候你用药,有时候甚至都不用辨证,就跟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是很自然的,要用什么药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像一种直觉。

所以这个病人,我给她用的什么方子呢?桂枝加桂汤,然后再重用熟地黄,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方子,开了好像两三付药。那么这个病人回去吃了药之后呢,第二次来复诊的时候,她妈妈非常惊讶地跟我说,回去吃了一付药,她孩子就说那个人再不推她了。原先那个人老是在肚子里推着她往前跑,吃了一付药就再不推了,睡觉也能睡得比较安稳了,再也不用跑了。以前是不停地跑,累了想歇一会都歇不成,没办法呀,说现在可以歇一会儿了。所以她妈妈当时就有点不太相信,说这个几年的病,治了几年治不好,怎么可能吃了一付药就有这么好的效果呢?所以你看把这个药和方子用对了,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能好到患者都不敢相信。当然这个病人也不是说吃这两付药就好了,她的整个身体还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调理,所以一直断断续续在我这里调理。后来她恢复得非常理想,可以算是痊愈了。脉诊,我个人的感觉,它是很真实,很直观的一些东西,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二十八脉。我们对着二十八脉,什么脉主什么病,这么往上套,脉诊不应该是这么像套公式一样的,我个人感觉应该不是这样。好多人认为中医是不着边际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这个东西有时候确实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并不是说它不存在或是没有,只是我们推导出来的一些理论。实际上中医是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得到的,非常真实的东西。像我们讲堂的一位老师,他就说他亲眼看见过经络。说实话经络我就没有看见过,但我能感觉到,身上的经络,一身之气的运行我能比较清楚地感觉到,但是我看不见。这就是人的层次不一样,你不能说看不见就是没有吧。以上讲的就是我个人对脉诊,对脉象三个层次上的一种认识。一个是最基本的感觉,再一个就是感应,再提高些就是感受,这三个层次。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说法,仅供大家参考。实际上呢,我们对脉的这种感受,不光是对脉应该有,包括对药,对方子,都应该会有这种感觉。如果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药物的那股作用的气势,直观地感受到一个方子的布局阵势,那么我们对中医的理解和运用,就进入了另一个天地。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就把药象呀,方象呀,都系统地跟大家交流一下。

课后问答

问:前心和后背的情况在脉上如何取得?答:实实在在地讲,以我的水平,从脉象上,前心和后背恐怕我是分不出来的。如果我对病人摸脉的时候,病人碰巧病气比较重一些,我如果能够达到感受的层次的话,如果他前心有问题我能感觉到他前心,如果他后背有问题我也能感觉到他后背。通过这种方式我可能会知道。如果只是说单纯摸脉,就能摸到前心后背,这个理论上肯定可以,但是我个人达不到这个水平,没有什么经验可以讲,所以非常抱歉。如果大家谁有这方面的经验呢,可以出来给我们大家讲一讲,大家一起沟通一下。问:你刚才用这个桂枝加桂汤中为什么加熟地黄?答:熟地这个药呢,它是生地蒸熟的,色黑而黏,有点甜,有点苦,是一个润降收敛的药。从气上的感觉来说呢,用熟地黄就好像天气很热的时候突然下了一场毛毛雨,下了一场小雨,很清凉,一下子把那个热气给压到地面上去了。因为这个病人她的气是虚散在外,有点收不进去了。脉象虽然很大,但感觉里面的气很空,这时候用点熟地黄比较滋润,比较柔润而敛降,往里收一收。就是这种很直接的感觉。中医有一句话叫“胃喜为补”,就是说有些小孩生病了,他喜欢吃什么你就给他吃点什么,有时候就能把病治好。人身自己也是很聪明的,你这个病需要什么,需要怎么治疗,他会有感觉的。夏天热了我们就觉得口渴,冬天冷了我们就觉得怕冷,你看这都是很自然的。所以那个时候我感觉到需要熟地黄这个药,来镇摄收固一下这个失散不收的大气,所以就用了比较多的熟地黄,给她收敛一下,所以这个效果也比较好。当然大家不要盲目地去模仿这个方子,方无定方嘛,这个方子用在别的患者身上也可能没有任何效果。问:我是学西医的,如何能尽快地,少走弯路地把中医学好?答:我个人认为,中医是一个比较简洁、比较完美的医学体系,这个体系,黄元御先生在《四圣心源》里有很好的概括。我建议初学中医的,先读《四圣心源》。把《四圣心源》读熟了,慢慢就体会到土枢四象,中土斡旋,左路木火生发,右路金水敛降,一气周流,如环无端这么个大象。不光是人身一气周流的象,整个自然界也是这个象。先把这个模型建立起来,用在病人身上就可以看病,用在天地上就可以通晓古今,就看大家能不能达到这个层次了。这套理论就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一套非常好的体系。

所以我建议先读《四圣心源》,建立这么个模型,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地去学习一些药性,经方,再结合着去读《伤寒》《内经》。我不建议马上就去看病,马上就追求什么疗效,不要心急,哪怕一两年不看病,光看理论都可以。慢慢把理论体系建立起来,对药物有一个直观感受了,再从简单的病开始治起,先治小孩的,再由易到难慢慢来。在临床上去感受这套理论的科学性,感受它的魅力所在,在临床感受中进一步提高对这套理论的认识和把握。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好的途径,这是我个人的体会,供这位朋友参考。

问:“一气周流”与“十二经脉大周天运行”与“肝脾左升,肺胃右降,中焦斡旋”几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人体一气周流是如环无端的,这一气像太极一样。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重重叠叠,无穷无尽。一气周流也是这样,如果分成五段,就是五脏之气,如果分成十二段,就是十二经脉之气。一气可以分到无穷无尽,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合起来不过是一气而已。当年老师跟我讲,人身一气周流,开则林林总总,合则不过一气。打开以后可以分得很多很细,什么营卫气血,上中下三焦,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左升右降,中焦斡旋,可以分成很多种,但都是一气的变化,都是一气的不同形式。如果对一气把握到一定程度,感受得比较细微了,就会直接感受到十二经脉气的运行。也能直接感受到,十二经脉的气的运行,就是一气在周流!不是十二个气。当年老师对我讲的时候,我也没有这个体会,体会不到啊,听天书一样,理解不了。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自己慢慢就有体会了,真是这样。所以对一气周流,刚开始时不要强求,不去强求一气流到哪条经,哪个部位,先求个大概的左升右降,随着感觉越来越敏锐,慢慢都是可以感受到的。只要把大象感受到了,就不会出大错,治病至少就有一个大的方向,就会有疗效。问:圆运动中肝升肺降,具体到每一脏的功能怎么处理?答: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大,说一个治病的总原则吧。正常情况下,人的一气是很圆融的,人也感受不到十二经络有气在动。如果感觉到哪儿不舒服了,就相当于感受到气了,这一气就不圆融了。我们治病的原则,就是使这一气周流地非常圆融,非常通顺。该升就升,该降就降,所以肝升肺降不是截然分开的。西医讲的具体的肝脏和肺脏与中医说的肝气和肺气肯定是有联系的,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但是有形的脏器是互相独立的,无形的脏气是浑然一体的,不可能分开。所以没有单独的肝升,也没有单独的肺降,我们不可能单独去处理某一脏的气。一个肝气不升的病人,单独使它升也不可能,一气还是要降的。降和升实际上是一体的,不能分开的,是一回事,升就是降,降就是升。这个有时候不好描述,还要靠大家去体会。当大家体会到升降是一体的,阴阳是一体的时候,我想也不会问出这种问题来,没有单独某一脏怎么处理,不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