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13774600000013

第13章 小儿杂病(3)

小儿遗尿有虚实

我主要把临床上常见的小孩儿的病跟大家聊一聊思路,也不可能把所有病都跟大家讲一遍。再说一下小孩儿的尿床。两三岁以下的小孩儿,升动之气比较强,收敛之气比较弱,也就是肾气收固得还不是很好,尿床应该算是正常的现象,不需要治疗。需要治疗的是四五岁以上还经常尿床,这就需要分析一下。其实尿床和我们讲的小孩儿出汗是类似的,出汗不过是阳气从肌表散出,尿床是阳气从下焦外泄,渠道不同,但都是阳气的外泄。木气郁滞陷于下,它要么从小便出,要么从大便出。小孩儿晚上尿床,必然是木气下陷,木气外泄的表现。治疗小孩儿尿床一定要把木气下泄的问题解决。如何解决呢?我们就要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木气下泄。是本身肾气不足无力收藏而引起的下泄呢?还是木气郁滞,郁而不得升发,而引起的下泄呢?大部分小孩儿是肾气虚,肾气收藏无力引起的木气下陷,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一些。我们常见的缩泉丸,就是桑螵蛸、益智仁这两味药,主要是收补肾气,把肾气收固的力量加强一下,自身的一气自然也就不下泄了,收固住了也就不尿床了。桑螵蛸呢,就是螳螂的卵。螳螂的卵外面有个很结实的网状的卵巢裹着,你用手撕,根本撕不开。单独把桑螵蛸熬一下,药液有点发黏的感觉。从这个药,你就得出一个象,首先这个药非常结实,大概比一般的尼龙网还要结实,它就把你给网住了,把你给收住了,再加上有点黏黏的,你想跑都跑不了。其实我们用桑螵蛸这味药,用的不是卵,而是保护卵的这个很结实的卵巢。螳螂的卵本身没有多大的补肾作用。益智仁就是单纯补肾的,不多说了。桑螵蛸收藏收固的作用非常好,但必须是这个小孩儿真的是肾虚引起的尿床才能用,见效很快。桑螵蛸本身只是加强了肾气收藏的作用,没有润养肾气的作用,真正要收补肾气,还要加上收养肾气的药。收养肾气的药,像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这些药,你还是要用的。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小孩儿尿床是一种实证,小孩儿由于吃多了,中焦郁滞,木气不得升发而下陷,这种尿床,就不能再用桑螵蛸这类收敛的药,用了就会适得其反。就要用消食导滞这类药,解决中焦的郁滞,让木气可以顺利地升发上去,尿床自然就会好。这类尿床,一般都是小孩饮食不当之后,突然出现的,比较好鉴别。小孩儿的一气生机勃勃,所以收补肾气的药就要见效即止,不能常用,常用的话和小孩儿的升发之气是违背的。一些老先生给小孩儿调理中焦的时候,喜欢用一些谷芽、麦芽等芽类的东西,效果很好。小孩儿也是个小苗苗,他也是芽,你用上生谷芽、生麦芽就能同气相应。有时老人胃口比较弱,你给他用上生麦芽30克,他胃口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单纯一味药就能见效。

不管小孩儿是什么病,我们要把着眼点放在中焦上,把这股柔和又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升发之气,给保护好了。只要把小孩儿的胃口保护好了,把中焦保护好了,那么不管什么病,你就等于治好了一半。如果小孩儿因为长期用药不合理,导致肾气很虚,这样的小孩儿也有,你像肾病综合征,小孩儿肾结石,这种就需要长期补肾。以后我会单独把以肾病综合征为主的肾病作为一个专题给大家讲一下。平时我们就以调理中焦为主。

到底应不应该打疫苗

疾病这方面,小孩儿的杂病,今天给大家交流了小孩儿荨麻疹、出汗、湿疹、尿床这四个证。最后还有一点时间,给大家聊聊小孩儿打疫苗,打预防针的一些问题。

现在小孩儿打疫苗,大部分都是国家免费提供的,已经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接种体系。有的家长问除了国家规定免费接种的,还有一些是可选的、自费的,像流感疫苗、腹泻疫苗等也有不少,很多家长不知道该不该打,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去看待呢?

首先看小孩儿刚生下来,正常的婴儿六个月内一般不会有什么病,身体会非常健康。从西医的角度来讲,婴儿生下来后身体带有好多抗体,能抵抗很多种病毒、细菌,所以不生病。那从我们中医的角度怎么去理解呢?刚生下来的小孩儿,他的一气非常的纯净,连小孩儿的大小便都不是脏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小孩儿的身体非常的清透,没有任何的污染,这么一股清透纯和之气,他整个身体的内环境相对来说是非常的干净,这种一尘不染,表里如一的身体状态,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强大的防御力量,就像万众一心,防御就密不透风一样。对于这些病毒细菌来说,在这些婴儿身上根本就没有容身立足之地。根本就进不来,进来了也没有捣乱的机会,估计是直接就被消灭了。这实际上是讲婴儿的这一股纯和之气,一般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有很好的自我保护,自我净化的作用。我们成年人如果能修炼到婴儿的这种状态,也会百病不侵的。

随着这个婴儿慢慢长大,接受妈妈的母乳,受到外界大环境的影响,慢慢的他这股天然的纯和之气就被污染了,变得不那么纯净了。这个时候呢,一旦有外在的致病因素的影响,他的自身之气就挡不住了,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这就是疾病。咱们想一想,古往今来有很多高寿之人,他们身体很纯净,包括身心都很纯净,没有那么多七情六欲,没有那么多嗜好,这个境界和刚出生的小孩儿很类似,这种人也很少生病。大家思考一下,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内经》上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自身的正气如果非常充沛的话,任何邪气它都不可能在你身体里产生什么疾病的。

那么打疫苗起到什么作用呢?打疫苗和小孩儿生病后产生的对疾病的抵抗力是一样的,它会将小孩儿的气,这种非常纯净的周流之气变得更杂化一些,或者说更浊一些。这种人为产生的抗体,通过打疫苗人为产生的抗体,毕竟不是身体自己本来的东西,所以相对来说自身的清透之气就没有那么清透了,有点浊气的意思。打的疫苗越多,身体这股周流之气可能郁浊得越厉害,那为什么对疾病的抵抗力反而越好了呢?打完疫苗,确实很多传染病就不得了呀。

疾病不过就是人体自身的正气对外界刺激的一些反应而已。人总在一个很干净,很清香的地方待着,像一个花园,你刚去时闻着很香,很舒服,天天待在那,你也不觉得香了。相反,你去了一个很污秽的地方,很难闻的地方,你觉得很难闻,很不舒服,你要天天在那待着,可能也就不觉得难闻了,也不觉得不舒服了。

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就是这个道理。把你同化了,觉得这个气就跟自己的气是一样的,不需要去反抗了。没有对抗,自然也就没有疾病。所以小孩儿这个疫苗,我个人感觉是通过让一身之气变得更郁浊一些,从而使身体与这个致病因素能更好地相容,使它在身体里不会产生剧烈的反应,是这个作用,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并不是说预防就不好,在现代这个社会环境,有一些烈性的传染病,对我们普通人来讲,通过注射疫苗来达到预防的目的,还是非常好的手段,可以说是最佳的选择。还有,你比如有些小孩儿顽固性的过敏性哮喘,对什么都过敏,治疗的时候几乎是百药不效,很难治。现代医学的脱敏疗法,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一个星期就可以把症状控制住,非常明显。这跟打疫苗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先把哮喘控制住,然后我们再用一些运中补肾的药来善后,就比较容易了。当然,过敏性哮喘单纯用中药也能治疗,就是告诉大家打疫苗还是有它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对一些普通的疾病,你像一般的流感呀,一般的肠炎拉肚子呀,有时候打疫苗也不见得能起到这种预防的作用。因为病毒年年在变异,疫苗往往跟不上病毒的变异。盲目地注射过多的疫苗,反而会将小孩儿的身体变得更杂乱一些。所以我个人感觉,孩子打疫苗尽量打得精简一些比较好,不必要见疫苗就打。小孩儿一身周流之气越清透,那么对这个小孩儿身体的发展、身心的发展,乃至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课后问答

问:有一个人左边脉大而滑,右边脉细而涩,每年夏天都犯哮喘,还有白癜风,如何辨证?答:脉象呢,并不是单纯地去感觉浮滑细涩,主要是通过脉象,去感觉脉的通畅、强弱,感觉一身之气的周流状态,并不是去单纯感觉这个脉,大家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所以像这个病人,因为我也没摸到他的脉,单纯说左边脉大脉滑,右边这个脉细脉涩,这样我就没有直接的感觉,只能大概估计一下,这样可能就不会说得很准。左边木气升发,脉大脉滑肯定是木气郁滞了,右边脉细脉涩,肯定是金气收敛无力。白癜风,色白主收藏,肯定是阳气不得宣散,金气郁滞其中。每年夏天都犯哮喘,夏天阳气开散于表,右边脉细涩,收藏无力,肾气必虚。肾气虚,不堪夏天的宣散,所以发为哮喘,这个哮喘应该是以肺肾的问题为主。这种情况,我估计这个病人问题的根源还是在肺上,肺上可能是郁住了。郁在肺上,左边木气升不上去,右边阳气也敛藏不下来,导致左边郁,底下虚,上边堵。这种情况,如果是我治疗的话,首先要开肺气,先把郁滞、堵着的地方先通开。开肺气,我常用的药就是川椒呀、紫菀之类的这些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肺气开了以后,然后再用一些收敛肾气的药,佐以升达肝木的药,这个慢慢应该就会好。皮肤病不要一上来就宣散。小孩儿荨麻疹为什么可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因为小孩儿的肾气还比较足,成年人的肾气一般都不足了,一定要把肾气补足了再宣散。一上来就宣散,就清热解毒,往往是适得其反,这样的病人也见了不少。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脉象上仔细体会,这个气到底堵在什么地方了,从象的角度去体会。要是单纯的就脉摸脉,这样就不会有一个很快的提高。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问:黄连的用法禁忌?答:任何药都有适合它用的地方,也有它不适合用的情况。黄连收藏敛固的力量比较强一些,所以呢,它主要是在湿气弥漫得比较厉害,但整个湿气又没有郁结到一块,这个时候用比较好。你看仲景的三泻心汤都用到了黄连,治疗的是痞症,是气分上的郁滞,湿气并没有郁结到一块。中焦必然牵扯到湿气郁滞,因为中焦没有湿气是不会郁滞的。黄连是收湿气,把湿气一收,好像泥泞的道路一下子结冰一样,相对来说好走一些,然后你再把它铲除,相对来说就好清理一些。知道这个意思,黄连肯定是带着一股寒气的,一定要和干姜同用。如果没有干姜,没有甘草,在维护着中焦的大局,可能中焦更不行了,一下子陷下去了。我一般用黄连的时候,黄连量要少,干姜的量要大些。乌梅丸也是这种情况。个别情况,比如痢疾、腹泻,湿气比较盛,木气肆虐得比较厉害的时候,黄连的量可以大些,但也只是暂用,不能长时间用。黄连用的时间长了会上火,就是因为把阳气都郁在里面了。什么时候不能用呢?如果病人郁结得比较重,已经成为一个有形的郁滞了,这个时候黄连一般是禁用的。本身郁滞都结成块了,你再用黄连给他收,就更无法通行了。就像很多慢性胃炎的病人,他老是上火,你摸他的脉有种结滞感,他的脉很不通畅,就像有东西结在一起一样。这个时候最好不用黄连,虽然他也上火,用黄芩黄连把火气一清,症状可能会暂时好一些。但这个时候就不能用黄连,用了以后会加重郁滞,更难痊愈。这种禁忌就从这种象上把握,黄连的作用就是把一股气收藏起来,收固起来这么一种象。凡是适合这么处理的就可以用,不适合这么用的就不能用,不要搞得太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