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13774600000001

第1章 序

序一

清朝之时,朝堂之上的汉族官员皆知医。那时官员眷属罹病,延请医生会诊,每位医生在开方以后,都要向东家陈述病机与方意。在回答东家的医学问询之后,预言几时可愈,然后由东家选择决定采用哪位医生的处方。

五四以后,读书人知医甚少,渐渐遗弃了养生的传统。

其情形与仲景在两千年之前所言几乎如出一辙:“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自汉代以降,医道几近不传。仲景而后,能得先圣遗旨者,黄元御一人而已。然经典中医,文多古奥,今人不解,难得门径而入。故而阐释医道,普及中医,亦是当代中医人与时俱进之责任。

我的学生李玉宾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与网友互相交流,探索以通俗浅显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展现经典中医的内涵,诚可嘉勉。

今世之人皆向往富足的生活,身体健康就是最起码的前提。每个人及自己亲属的健康,其实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平素知道养生,不适时明白如何疗病,就不会在生病时“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学习中医,学习经典中医。不知医,对上即不孝,对下即不慈。爱自己,爱自己的家人,医技在胸,就不会临病而求医,茫然不知所措。经典中医学习起来难不难呢?一点都不难。文人习医,犹探囊取物。何况是用大白话来讲解的经典中医,人人皆可学,学必有所得。

李玉宾的这部讲稿,可算是这方面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全书以通俗的语言,进行流畅地叙述,对阴阳五行一气周流以观象的方式予以展现,对目前大家学习经典中医而苦无入门资料是一个小小的补充。由于浅显,可能会不够深不够透;由于宽泛,可能会不够严谨;所列方剂与药物也不一定是最佳选择。但言医主要是言其法,希冀诸君能因指而得月,则幸甚。

任启松于北京六营门2009年6月

序二

李玉宾家境贫困,生活颇多坎坷,但他能够坦然面对,勇挑家庭重担,并常怀仁者之心,帮助邻里同学。清癯身影常令我挂怀。

医,乃仁者之术。即有仁者之心,终会有仁者之术。

李玉宾能够远离尘嚣,以仁者之心潜读岐黄之书,以仁者之术救病家于苦海,虽为我之后学,但功德已在我上。欣之!

叹之!

怎奈病常小觑吾辈,涂炭生灵,肆虐五洲,还望玉宾秉承初衷,精研国学,成就大医,普度众生。

姑以此序励志!

贾德贤

2009年7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