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也可以做个成功达人
13773500000004

第4章 成功达人会说话,懂得用话语赢好人缘(3)

有一个爱好摄影的年轻人,拿了一叠他自己的摄影作品去拜访一位摄影家,请他批评指正。摄影家把他的作品看了一遍,很热心地告诉他哪一张曝光时间长了一些,哪一张光圈小了一些,哪一张取景需要变换角度……当这位摄影家正在指正的时候,来请教的人总是找一番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不是说当时天气不佳,就是说取景时找不到合适的立足之地等等,如此,啰嗦了半天。当那个摄影爱好者走了以后,摄影家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说:“我真傻,何必说那么多的话呢!”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就像上例中的年轻人,虽然嘴上说是请求“批评指正”,但实际上是想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怀着这样的期待,一旦真的得到了批评而不是赞美,自然会不乐意听,甚至恼羞成怒。

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给其造成一种对他的压力。但没有必要做过分,只须点到而已。

很多时候,人们做错了事,或做了件吃亏的事,只有他自己主动告诉你时,才会坦白地承认错误。但如果是你主动指出他的错误,那么他一定会找出种种理由加以辩解。你可以在周围的朋友或家人中试试看,无论是小疏忽或大错误,没有几个人能在别人指出后立即坦率地、不为自己解释地承认错误。所以,批评他人时,一定要讲究方法,态度要诚恳。

在社会生活中,要想赢得好人缘,获得做人的成功,必须懂得察言观色,善加分辨,认清对方是真要你开口批评,还是仅仅局限于礼貌性的客套。最好在说话的时候巧妙地拐个弯儿,千万不要信口直说。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尊,需要面子。直来直去,实际上就是故意不给人面子,使对方心中不快,以致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甚至反目成仇。

老王的侄女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离开她的父母,以助理的身份跟随老王到美国做生意。那是她只是个20出头的小姑娘,自然对于商业常识和生意上的事一点儿也不了解。然而,她待人做事,却颇为老练。有一段时间,她经常犯一些错误。有一次,老王真想批评她几句,但再一想,她年纪轻、阅历浅,不可以太苛求,于是改用和颜悦色的方法对她说:“现在你做错了事,自然是难免的,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做的错事比你多得多,所以我相信将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一定会比我才能干!”先承认自己的有错,然后再指出别人的错误,令人容易接受。

在批评他人的同时,应该认识到,批评和发脾气并不是一回事。意思是说,责备别人要公事公办,不要混杂不快的私人感情。发脾气有时不但无助于批评的效果,往往还会让受批评之人颜面扫尽,最终把事情搞僵。

因此,高高在上地批评对方,只能使批评的一方获得自我满足,毫无半点成效。批评应以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即使作为上级,员工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自然惹人生气,但只有能够保持气度和涵养并把握好自己情绪的,给员工留足面子,才不会失去人缘。

达人悟语

面子是人一生的招牌,错误是人一生的毛病,一旦两者发生矛盾,批评者要先保住他的招牌,再去抹照片上的灰。批评他人,如果不能让人心甘情愿地接受,即便出发点再好,也是赢不来好人缘的。

宽容豁达,得理也要让三分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冲突都是由于一方或双方纠缠不清或得理不让人,一定要小事大闹,争个胜负,结果矛盾越闹越大,事情越搞越僵。这时,“得理让人”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处世方式。

有两个小和尚为了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谁。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在静心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地跑回去宣扬。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跑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在听完他的叙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待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师父身旁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向师父问道:“师父,您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谎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日的教导吗?”师父听完之后,不但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微笑地对他说:“你是对的!”第三位小和尚此时才恍然大悟,立刻拜谢师父的教诲。

得理不让人,让对方走投无路,就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就有可能“不择手段”,就会对你自己造成伤害。若对方无理,自知吃亏,你于“理”明显超过对方,放他一条生路,他会心存感激,来日也许还会报答你。就算不会图报于你,也不可能与你为敌。可是,上面那位师父就很好处理了这种关系。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成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装模作样、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誊。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是不是沽名钓誉了,因为自己的行为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

得理不让人,伤害了对方,有时还会连带伤害对方的家人,甚至毁了对方。得理让人,也是为自己以后做人留条后路,也是一种人情积蓄。

有一个姓杨的,一天邻居丢失了一只鸡,指骂被姓杨的偷去了。家人告知杨翥,杨说:“又不只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又一邻居,每遇下雨天,便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进杨翥家中,使杨家深受脏污潮湿之苦。家人告知杨翥,他却劝解家人:“总是晴天干燥的时日多,落雨的日子少。”久而久之,人们都被姓杨的这位邻居感动了。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想要抢杨家的财宝,邻人们得知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避免了这场灾难。

聪明的人都善于把精明智慧放在心上,须知智慧不是一个戴在脸上的华丽面具,不是老挂在嘴旁的口头禅,精明智慧只应体现在踏踏实实的人生进程中。所以,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不要动辄就口无遮拦地对别人品头论足、议论别人的美丑贤愚,不要老揪住别人的小过失不放。如果我们不学会尊重各种各样的人,就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同理,平日不可因追求一时的口语之快而做意气之争,更不可因意气用事而得理不饶人,做到有理也要让同事三分。

达人悟语

《菜根谭》中指出“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这就是谦让的美德。凡事让步,表面上看好像是吃亏,但事实上有此获得的必然比失去的多。

谈吐幽默,让你处处受欢迎

在人际交往中,幽默的人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将周围的人都吸引到他的身边。每个人都喜欢和机智幽默的人做朋友,而不愿意和呆板木讷的人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