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你不可不知的74个投资理论
13773200000069

第69章 不贪理论

◎“不贪”不是不让大家多赚钱,而是提醒大家一定要有投资目标。

投资最怕的就是贪。许多人炒股炒了很多年,但到最后总是伤痕累累。所以,投资者应该适时总结一下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投资之旅变为快乐、稳定的过程,哪怕每年只赚一点点。巴菲特,人称世界第一股神,但是他过去20年多年里平均年收益才25%。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能苛求自己的收益率是多少?越贪,最后的结果往往就越“贫”。

很多投资者都认为自己不贪,但是很多人都有在股市里“坐电梯”的不幸经历。6元买入股票,本来想能赚1元就好了!果真长到7元,却不想卖了,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去买一份中国证券报周末版,因为上面有专家对所有个股的点评。一只股票从6元涨到7元,大多数专家肯定会做出“看高一线”的评论。于是很多投资者又信心百倍。

又涨到8元了,仍然不卖,此时很多投资者的头脑中往往会浮现出那些翻10倍的牛股身影。不幸的是,股价开始回落,回到7元了。不卖,说法是:“赚两块都没卖,赚一块凭什么卖?”股价跌倒6元了,依然有说法:“赚钱都没有卖,现在卖什么?”……最后股价到4元,一出悲剧开始了。

很多投资者往往都是因为没有目标的贪婪,最终自己将自己打败的。很多投资者可能会说,赚钱应当多多益善,人怎能不贪呢?“不贪”不是不让大家多赚钱,而是提醒大家一定要有投资目标。没有目标的贪婪只会带来血淋淋的悲剧。那么有没有方法能够帮助大家在“多多益善”和“血染的风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呢?

那就先明确到底什么是“贪”。一个聪明投资人,该常常想想自己进入股市以后,赚了多少?弄清楚自身的水平和实力很重要。脱离自身的实力,梦想一步登天,就是贪。熊市里满仓是一种贪;天天买入是一种贪;什么股票都想炒是一种贪;股票涨8%~10%了,想明天再涨一点是一种贪;想踏准节奏是一种贪;想尽量买入最低、卖出最高更是一种贪。

股市上风云变幻,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变数,投资者需要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那些不良的投资心理往往是导致贪得无厌的源泉。

★心存侥幸

企图钻市场的空子,像赌徒一样把希望寄托在“磁运气上”,而不是基于对市场行情和相关因素的认真研究,也不是充分利用准确的市场信息和有效的技术手段分析与判断,作出的决定无根无据。获利后头脑便被冲昏,频频加注,直至赔光;赔了一点儿钱则急不可耐地想赚回来,往往是背水一战,甚至倾家荡产。

★偏颇心理

这种投资者缺乏对市场和投资的全面认识,想法片面,又没有什么实践经验,患得患失,不能深谙“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一心想当常胜将军。新手尤其如此。

★浮躁心理

现代人在处理问题时更趋于急躁、不安、烦恼,很难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干好一件事。这种心态导致很多投资者不计后果,冒险蛮干。本来正常情况下投入10万元能盈利的,但为了能多盈利,快赚钱,就决定冒一次险,赌一把,结果超出限度,用借来的钱投入15万,以至于最后血本无归。

此外,在股市要见好就收。获得利益本来是人们的正常愿望,也是投资的动力所在。但是如果求利过于心切,就容易走向极端。价格上升时,总是希望它涨了再涨,迟迟不肯卖出;价格下跌时则一心希望降得再低些才买进。

贪得无厌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不仅不能赚到钱,还可能因错过时机而蒙受不应有的损失。所以人们常说:“买空卖空都赚钱,只有贪心不赚钱。”

相关链接亏损是从贪心开始的

生活中,上当的、受骗的,大部分起源于“贪”小便宜,最后吃大亏。

某村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猴子出没。一天,村里来了一个陌生人。他告诉村民,他将以10美元每只的价格收购猴子。村民开始大肆捕捉猴子。收猴人以每只10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几千只猴子。当猴子的数量减少的时候,村民停止了捕捉。

这时,收猴人放出话来,每只猴子的收购价提高到了20美元。这个价格是原来的2倍。村民又重新投入到捕猴的行动中。

不久,猴子的数量更少了。村民再次停止捕猴,恢复他们的耕作。收猴人把每只猴子的收购价提到了25美元。但是,森林里的猴子已经很少了,村民努力一天,也很难抓到一只猴子。

后来,收猴人把收购价提高到50美元。不过,他说必须回城里处理一些事情,收购猴子的事将由他的助手代理。

在收猴人回城之后,助手指着被老板收购到的几千只猴子对村民说:“我们来做一笔生意吧。我以每只猴子35美元的价钱卖给你们,等我的老板从城里回来,你们再以每只50美元的价钱卖给他。”

村民拿出所有的积蓄买下所有的猴子。但是,他们再也没看见收猴人和他的助手出现。从此,森林里又到处是猴子的身影。

这个故事告诉投资者,许多亏损是从贪心开始的;不贪,投资之旅才可能是快乐的。